范羽鑫,吳玉萍,洪沁楠,于海敏,李房英
(福建農(nóng)林大學 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大學生身心健康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教育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與2014 年相比,2019 年大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yōu)良率僅增長了0.2%,大學生體質下滑問題未能有效遏制[1].皮膚、情緒、睡眠是影響大學生健康的三大因素[2].研究表明,人際關系、學業(yè)壓力、社會適應和就業(yè)愿景等是容易引發(f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3],新冠疫情的暴發(fā)也對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和社交活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加劇了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感[4].2021 年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構建高質量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體系[5],《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草案)》也強調(diào)學校應將體育與教育相結合[6].也有學者指出,經(jīng)常以積極方式參與綠色空間的學生能更好地保持積極情緒并緩解壓力[7].高校實施戶外綠色鍛煉是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研究綠色鍛煉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機理顯得尤其重要.
綠色鍛煉是指在有綠色植物或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身體鍛煉[8].研究表明,戶外綠色環(huán)境中的鍛煉能夠有效緩解壓力[9]、改善情緒和自尊[10]、幫助恢復注意力[11]、改善肥胖和高血壓情況[12]及引發(fā)更多鍛煉行為等[13]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益處.目前對綠色鍛煉的研究多集中于比較綠色與非綠色環(huán)境中鍛煉獲得的健康效益[9-11],探究不同環(huán)境中綠色鍛煉獲得健康效益的差異[14-16],模擬綠色環(huán)境進行鍛煉獲得的健康效益[17].也有一些研究通過控制鍛煉的強度、時間、頻率等條件[15],比較綠色鍛煉健康效益的差異.但對于不同鍛煉類型健康效益的探討較少,僅有的研究觀點也不盡相同.有的學者認為,綠色鍛煉的健康效益與鍛煉類型無關[18];另一些學者認為,不同類型綠色鍛煉對焦慮緩解的效益存在差異[15].因此,進一步探究不同類型綠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有益性是十分必要的.
鑒于此,本研究選擇福州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因素實驗設計方法,探討不同類型綠色鍛煉的健康效益,以期對現(xiàn)有研究提供補充,為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提供參考.
實驗地點位于福建農(nóng)林大學觀音湖周邊安靜、寬松的鍛煉空間.實驗分3 d進行,于2022年7月13-15 日每日17 時進行,實驗進行時天氣晴朗,平均氣溫為35 ℃,平均空氣濕度為54%,空氣質量優(yōu).選擇不同的鍛煉類型(步行、慢跑和騎行)為實驗的自變量,選擇綠色鍛煉的健康效益(注意力恢復效益和減壓效益)為實驗的因變量.
實驗前參與者不得進行劇烈運動,提前熟悉實驗流程(圖1),到達實驗場地休息5 min 后開始實驗.實驗前測階段,參與者按實際情況填寫狀態(tài)焦慮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積極和消極情感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數(shù)字廣度量表,前測結束后進行5 min 的熱身活動,然后參與者分別以4.8~5.6、8.0~11.0 和15.0 km·h-1的速度繞實驗場地進行15 min 的步行、慢跑和騎行運動,以保證所有參與者均有規(guī)律地進行中等強度運動,結束后休息5 min,再次填寫3份問卷.
圖1 測試流程圖
1.2.1 狀態(tài)焦慮量表 狀態(tài)焦慮量表主要用于評定某一時期或特定情景中的緊張、焦慮等情緒體驗,可測試暫時的焦慮水平,也可測試被試者的焦慮水平[19].本次實驗需要測試參與者當下的壓力狀態(tài),因此采用狀態(tài)焦慮量表作為測量工具.
1.2.2 積極和消極情感量表 積極和消極情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測量被試者的情感體驗[20].本次實驗采用該量表測試測試參與者的情緒變化.
1.2.3 數(shù)字廣度測試 數(shù)字廣度主要測試被試者的注意力,測試分為數(shù)字順背和數(shù)字倒背[21].實驗需要測試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采用數(shù)字廣度作為測試方法.
采用SPSS22.0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性分析.
由表1 可知,在騎行運動中,數(shù)字廣度測試的前測與后測結果差異顯著(P=0.04<0.05),參與者注意力得到顯著提升,說明在自然環(huán)境中騎行能有效幫助注意力恢復.焦慮狀態(tài)測試(SAI)(P=0.47>0.05),積極情緒測試(positive affect,PA)(P=0.07>0.05)和消極情感測試(negative affect,NA)(P=0.20>0.05)的前測與后測結果存在差異不顯著,說明騎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但效果不顯著.在慢跑運動中,數(shù)字廣度測試、SAI 測試、PA 測試和NA 測試結果均顯示P=0<0.01,4 項測試的前測與后測結果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這說明在自然環(huán)境中慢跑能有效的幫助注意力恢復、緩解壓力和提升情緒,存在顯著的健康效益.在步行運動中,數(shù)字廣度測試(P=0.04<0.05)和PA 測試(P=0.02<0.05)結果顯示,前測與后測結果差異顯著,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積極情緒得到顯著提升,說明步行有利于改善情緒,幫助恢復注意力.SAI測試(P=0.84>0.05)與NA測試(P=0.58>0.05)的前測結果與后測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在自然環(huán)境中步行能起到緩解壓力和降低消極情緒的作用,但效果不顯著.
表1 不同類型綠色鍛煉前后健康效益的差異性檢驗
綜上可知,3項綠色鍛煉均存在一定的健康效益,其中,騎行僅對注意力恢復效果顯著;步行對注意力恢復和積極情緒提升均有顯著效果,而慢跑的對注意力恢復、壓力緩解和積極情緒提升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2項運動.
數(shù)字廣度測試分的總得分為前后測試分值的差值,表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分值越高表明測試者的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恢復效果越好.由圖2 可知,在經(jīng)過15 min 的運動后,3 項綠色鍛煉的注意力恢復效益存在差異.3 項綠色鍛煉的數(shù)字廣度測試得分差值的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慢跑(3.65 分)>步行(2.25分)>騎行(1.95分).由此可知,這3項鍛煉類型中,慢跑對注意力恢復效果最好,騎行對注意力恢復效果最差.對不同類型綠色鍛煉的數(shù)字廣度測試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注意力恢復方面,慢跑與騎行,慢跑與步行、騎行與步行獲得的健康效益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3 項運動均能有助于注意力恢復,但不同類型的綠色鍛煉對注意力恢復效益不存在顯著差.
圖2 數(shù)字廣度測試前后得分差值
通過SAI測量個體的壓力狀態(tài),總得分為前后測試分值的差值,表示壓力緩解的程度,分值越低,表明壓力緩解效果越明顯,焦慮緊張等情緒程度越低,當前精神壓力越小.由圖3可見,經(jīng)過15 min的運動后,不同類型綠色鍛煉的壓力緩解程度存在差異.綠色鍛煉后,參與者的精神壓力均得到一定緩解,按得分差值平均值從高到低排序:步行(-0.45分)>騎行(-1.70分)>慢跑(-13.50分),在本次測試中,慢跑的減壓效果最好,步行的減壓效果最差.對3 項不同運動的SAI測試進行顯著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壓力緩解方面,慢跑與騎行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1),慢跑與步行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1),騎行與步行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在自然環(huán)境中慢跑的減壓效果顯著優(yōu)于步行與騎行2項運動.
圖3 SAI測試前后得分差值
通過PANAS 測量個體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體驗,量表得分為前后測試分值的差值,表示積極情緒的提升程度.PA 得分越高,說明參與者此刻的情緒越高漲,積極情緒提升效果越好;NA 得分越高,則說明參與者此刻的情緒越低落,消極情緒降低效果越差.通過15 min 的綠色鍛煉后,參與者的積極情緒均有提升,3 項綠色鍛煉按得分差值從高到低排序:慢跑(12.00 分)>步行(4.05 分)>騎行(3.10 分)(圖4).由此可知,慢跑提升積極情緒的效果最好,騎行的提升積極情緒的效果最差.同時,參與者的消極情緒均有降低,3 項綠色鍛煉前后得分差值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為:步行(-1.20 分)>騎行(-2.25 分)>慢跑(-14.70分)(圖5),本次實驗中,慢跑降低消極情緒的效益最好,步行降低消極情緒的效益最差.對3項綠色鍛煉的PA測試進行顯著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積極情緒提升方面,慢跑與騎行、慢跑與步行之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而騎行與步行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這說明3 項運動中,慢跑對積極情緒提升的作用顯著優(yōu)于騎行與步行.而對3項運動的NA 測試顯著性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果,這說明3項運動中,慢跑對消極情緒降低得到作用顯著優(yōu)于騎行與步行.
圖4 PA測試前后得分差值
圖5 NA測試前后得分差值
本實驗結果表明:大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適當進行步行、慢跑或騎行運動均有助于注意力恢復、壓力緩解及情緒調(diào)節(jié),在綠色環(huán)境中進行這3 項運動均能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健康效益.其中,騎行運動僅能起到恢復注意力的效果,步行運動能有效提升注意力集中水平和積極情緒,而慢跑對注意力恢復、壓力緩解和情緒提升均有顯著作用.
Pretty 等[18]在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綠色鍛煉效益與身體鍛煉項目無關,Mackay 等[15]在隨后的研究中指出,不同的鍛煉方式在降低焦慮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3 項綠色鍛煉在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與Mackay 等的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明了不同類型綠色鍛煉的健康效益存在差異性,且這種差異不會受到地域影響.本次實驗對象針對大學生群體,而先前的研究更多是針對城鎮(zhèn)居民,相似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不同類型的綠色鍛煉方式在緩解壓力方面的差異性是穩(wěn)定存在的,不會因人群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由于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線形運動的健康效益對比,未考慮點狀運動的影響,且實驗參與者主要為大學生,實驗是在溫度較高的夏季進行,這都可能會對實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同時,本研究主要測量的是鍛煉前后瞬時的狀態(tài)變化,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可以增加不同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控制實驗進行時的溫度與濕度,豐富鍛煉類型,對參與者進行跟蹤研究,以進一步探究不同類型綠色鍛煉在壓力緩解、注意力恢復和情緒提升方面的健康效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