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膽道出血的臨床診治進展

2023-01-24 17:20邊巴頓珠胡彥華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2年11期
關鍵詞:醫(yī)源性膽道病因

邊巴頓珠,胡彥華

(1.日喀則仁布縣衛(wèi)生服務中心 普通外科,西藏 日喀則 857200;2.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普通外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膽道出血(hemobilia)是指膽道和其鄰近的血管由于病理性因素異常相通,致使血液經膽道系統(tǒng)進入消化道,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也是肝膽胰外科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膽道出血的最早報道可追溯到17 世紀[1],但直到最近幾十年才對其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隨著內窺鏡和介入治療的普及,肝膽胰微創(chuàng)手術的廣泛開展和機器人手術的大量應用,膽道出血的發(fā)病率呈逐漸增加趨勢,給臨床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因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最新文獻,對膽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特點、最新診斷和治療方案綜述如下,以期為膽道出血的再認識和有效診治有所裨益。

1 主要病因

由于膽道與肝動脈、門靜脈分支緊密并行,所以任何因素致使膽道與相鄰的動、靜脈形成內瘺都可發(fā)生膽道出血。盡管常見的原因可分為醫(yī)源性和非醫(yī)源性兩大類,但近年來,隨著侵入性膽道操作的頻次增加,醫(yī)源性膽道出血的比例已達50%以上,超過了以往的非醫(yī)源性膽道出血,成為首要病因[2]。

1.1 醫(yī)源性病因

1.1.1 介入治療:如經皮肝活檢,經皮經肝膽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和經皮經肝膽道穿刺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等,操作過程中穿刺針或導管可能誤傷與膽道并行的肝動脈或門靜脈分支,進而引起膽道出血。但各種不同操作和不同團隊所報道的出血幾率有所不同。Piccinino等[3]報道行肝穿刺活檢術的膽道出血發(fā)生率僅為0.005%,而Zhou等[4]報道的膽道出血發(fā)生率則高達3%,分析二者膽道出血發(fā)生率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取材部位不同,其取材的部位是高風險、易出血的肝中央區(qū)病變,導致出血率增加。PTBD發(fā)生膽道出血發(fā)生率2.2%~2.6%,相對較高,是PTC(約0.7%)的3倍之多[5-6]。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導致膽道出血的發(fā)生率較低,小于1%[7]。而關于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Hsieh等[8]報道對肝臟腫瘤在CT引導進行RFA治療,術后膽道出血發(fā)生率高達8.2%,可能是由于穿刺時的機械損傷和消融過程中的熱損傷雙重因素,導致膽道出血,但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清楚。Liu等[9]在實踐中發(fā)現肝腫瘤最大徑>47 mm和消融距離門靜脈≤8 mm是RFA術后膽道出血的獨立因素,并提出術前有效評估腫瘤大小和射頻消融距離,可以有效避免RFA術后膽道出血。總之,各種介入治療均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定比例的膽道出血。因此,在操作過程中精選入路、精準穿刺和熟練操作技術,有效避開大血管,最大程度地減少膽道出血的發(fā)生。

1.1.2 內窺鏡:主要發(fā)生于內鏡逆行胰膽道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術后膽道出血的發(fā)生率為1%~2%。與ERCP相關的膽道出血主要有Oddi括約肌切開出血[10]、膽總管周圍曲張血管破裂出血[11]、激進的膽道球囊擴張損傷膽道黏膜出血[12]以及狹窄段膽道支架撕裂膽道黏膜出血[13]等等。這類出血的特點一般具有自愈性,常常可以自行停止和恢復。其他內窺鏡膽道出血包括內鏡超聲(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導下的細針穿刺胰膽道活檢[14]和膽汁引流術[15]以及EUS引導下的膽道十二指腸吻合術和肝胃吻合術。

1.1.3 外科手術:常見于肝移植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的膽道出血。肝移植術后膽道出血的發(fā)生率為1%[16],目前出血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其常常與潛在的肝病類型、全身性疾病、移植類型、膽道功能障礙,以及門靜脈高壓等因素密切相關[17]。LC并發(fā)膽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術中電凝的熱損傷,導致肝右動脈或膽囊動脈形成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18]。由于假性動脈瘤形成時間長短不一,數月到數年不等,因此LC術后多年仍可出現膽道出血。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膽道出血多由動脈膽道瘺和假性動脈瘤形成引起,部分可危及生命[19]。

1.2 非醫(yī)源性病因

1.2.1 外傷:既往外傷性是膽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但隨著醫(yī)源性膽道出血的增多,外傷性膽道出血占比從38.6%下降至6%[20]。外傷性膽道出血少數由肝外膽道損傷[21]或胰腺損傷[22]引起,多數發(fā)生在肝外傷(鈍傷、刺傷或槍傷),由于外傷導致肝動脈和肝內膽道同時損傷,形成血管膽道瘺引起出血,外傷性肝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肝中央型血腫或肝裂傷縫合術后死腔積血并發(fā)感染,腐蝕周圍血管及膽道,形成血管膽道瘺引發(fā)出血[23]。肝外傷性膽道出血主要常見于肝內動脈出血,出血血管固定于Glisson鞘內,常常出血量大,不易自行收縮止血,難于自行停止,危及生命。

1.2.2 腫瘤:肝癌、膽道癌、膽囊癌及胰腺癌均可因腫瘤侵犯膽道而并發(fā)膽道出血,腫瘤性膽道出血發(fā)生率達到10%左右。肝癌并發(fā)膽道出血,往往是大出血,危及生命,病死率>5%[24]。膽道癌、膽囊癌及胰腺癌并發(fā)膽道出血,多伴有梗阻性黃疸表現[25]。轉移性肝膽胰腫瘤亦可并發(fā)膽道出血,Yamawaki等[26]曾報道腎癌轉移至胰腺后,轉移瘤侵犯膽道進而導致膽道出血。

1.2.3 感染:感染性膽道出血,包括膽系感染和肝臟感染以及結石性和非結石性感染。其中膽道的結石性感染主要是結石造成膽道梗阻,誘發(fā)膽道炎和膽囊炎,炎癥致使其黏膜糜爛而引起壞死性出血。非結石性感染見于蛔蟲病、肝膿腫和肝包蟲,局部感染灶導致其周圍血管壁完整性受損,血管和膽道形成瘺而致膽道出血[27-28]。最近,Ko?等[29]報道2 例COVID-19 誘發(fā)膽道出血,其病因是嚴重的COVID-19感染,導致膽道上皮細胞參與COVID-19的肺外缺血壞死過程,致使膽道出血。

2 臨床表現

膽道出血的典型臨床表現是腹部絞痛、梗阻性黃疸和上消化道出血,即Quincke三聯(lián)征,臨床特征為周期性反復出血。然而,文獻報道僅有20%~35%患者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這與出血量和病因密切相關[30]。出血量少時,僅表現黑便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多無腹痛和黃染,每隔1~2周發(fā)作一次;大量出血時,多表現典型的Quincke三聯(lián)征,周期性發(fā)作,可伴有失血性休克[31]。不同的病因決定了不同的臨床表現特點。醫(yī)源性膽道出血主要是發(fā)生在臨床操作之后,表現為膽道引流管持續(xù)出現血性膽汁,如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的“T”型管、ERCP術后的鼻膽道或PTBD引流管內見有不同程度的血性膽汁[21]。Liu等[32]報道肝外傷性膽道出血,60%以上發(fā)生在外傷后2周內,以突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為主,部分為大出血伴休克。Lee等[33]報道肝癌合并膽道出血以無腹膜刺激征的腹部絞痛及消化道出血為主,多發(fā)病突然,病情危重,黃疸少見。Li等[34]報道感染性膽道出血除腹痛、發(fā)熱、黃疸外,周期性出血是其重要臨床表現,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發(fā)病初期僅有上腹部隱痛及黑便。此外,膽道出血呈間歇性、延遲性發(fā)作特點,出血量從輕度的自限性到危及生命的不同表現[2]。總之,膽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因病因不同和出血量多少而表現各異。

3 診斷

膽道出血的診斷直接影響其治療及轉歸,定性和定位是診斷膽道出血的關鍵。

3.1 定性診斷

既往病史有肝膽胰介入或手術史、肝外傷史、膽道蛔蟲及結石等病史,上腹部絞痛、皮膚鞏膜黃染、黑便或嘔血,可以初步定性膽道出血。但對非典型出血者,診斷較困難,需借助輔助檢查加以診斷,提高膽道出血的診斷率。ERCP是目前膽道出血首選的檢查診斷手段[35],可在直視下觀察十二指腸乳頭開口有無溢血、血凝塊,明確出血是否來源于膽道。ERCP還可以切開Oddi括約肌觀察膽總管內有無凝血;逆行膽道造影,通過造影劑顯影和充盈缺損征象來診斷膽道出血;留置鼻膽道引流、沖洗膽道,觀察有無血性引流液,定性膽道出血[36]。但是,對于ERCP檢查陰性者,不可輕易排除膽道出血。因為患者可能正處于出血停止期,十二指腸乳頭無出血表現,需結合其他輔助檢查,如彩色多普勒超聲、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EUS等,鑒別診斷膽道出血,防止漏診。

3.2 定位診斷

定位診斷對膽道出血尤為重要,借助輔助檢查定位出血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現在被認為是膽道出血中最佳的定位診斷方法[37]。DSA具有動態(tài)顯影,定位準確,重復檢查特點,尤其對肝中央部位病變的膽道出血具有特殊診斷價值。DSA特別適合于膽道大出血患者,膽道出血速度>0.5 mL/min時,DSA即可見造影劑外溢,出血速度越快,DSA出血征象越易顯現,但出血速度慢,或處于出血停止期,DSA則可能呈現陰性表現[38]。腹部超聲的聲像圖可以提示肝內假性動脈瘤、血腫或血管瘺位置,定位出血部位,但受腹部脂肪厚度和腸管氣體量的影響,部分患者檢查受限[39];磁共振胰膽道成像定位膽道梗阻和擴張部位,但存在檢查偽影可能,誤導診斷[40];CTA因其獨特的三維成像優(yōu)勢,為膽道出血的定位診斷提供了清晰的三維血管圖像,但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不宜行CTA檢查[41]。各種輔助檢查均有其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高膽道出血的定位診斷率。臨床中部分患者雖然經過全面的輔助檢查,仍然無法確定出血位置,在滿足手術指征的情況下,果斷進行手術,術中應用膽道造影、肝動脈造影、門靜脈造影、術中彩超及膽道鏡等檢查,定位出血位置,以免延誤治療。

4 治療

膽道出血的治療以控制出血、消滅病灶、保持膽道通暢為核心,治療方式取決于出血病因,涉及消化內科、肝膽胰外科、介入科、超聲科等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煞譃榉鞘中g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

4.1 非手術治療

出血量少、緩慢、無寒戰(zhàn)發(fā)熱、無黃疸、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者,運用止血藥物和抗生素治療。術后“T”型管、鼻膽管少量出血,可應用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沖洗膽道,或注射止血藥物。藥物治療不能去除原發(fā)病灶,存在膽道反復出血可能,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血紅蛋白變化,如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需采取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魯東等[42]報道PTBD引流管少量出血,可調整引流管側孔使其移出受損的血管,或者加大引流管尺寸壓迫止血點治療。Komaki Y等[43]報道少量膽道出血伴明顯梗阻性黃疸者,可采用ERCP處理,切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清理膽道結石、血凝塊,解除膽道梗阻,減少炎癥刺激性出血。ERCP亦可以通過留置膽道支架治療腫瘤性膽道出血,支架既可壓迫出血點,又保持膽道通暢,預防膽汁淤積引起的膽管炎等并發(fā)癥[44]。

當膽道大出血時,經導管動脈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是目前廣泛被接受和采納的首選治療方法,其止血成功率高達80%~100%[45]。TAE建立于DSA基礎上,通過動脈導管直接注入栓塞物至出血部位,其優(yōu)點在于:止血效果確切,栓塞位置更接近出血部位,減少因側支循環(huán)導致的再出血;止血迅速,血管造影明確出血部位后,立即進行栓塞止血;微創(chuàng),避免了麻醉、手術風險;恢復快,縮短住院時間。對于一般狀態(tài)較差,生命體征不穩(wěn)的患者,TAE可作為初步治療措施,為進一步手術治療贏得時間。近年來,隨著介入導管材料的改進和完善、操作技術的熟練,高勁謀等[46]報道膽道出血伴休克已不是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療的絕對禁忌證,可在糾正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的同時實施TAE。對于DSA檢查未見明確出血灶的患者,不建議栓塞任何肝動脈。肝移植和門靜脈血栓的膽道出血患者不建議應用TAE治療,因為這些患者門脈側支血流已受損,TAE容易導致廣泛的肝缺血性損傷[47]。

4.2 手術治療

膽道出血的外科干預必須有明確的手術指征,即當膽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DSA未發(fā)現出血灶或TAE治療失??;合并化膿性膽管炎;已明確原發(fā)出血病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應果斷采取手術治療。

針對出血部位未明的大出血者,手術關鍵是確定出血部位。膽道出血術中定位方法,如探查肝膽胰有無感染病灶和腫瘤;肝固有動脈有無震顫;高位切開肝總管顯露左右肝管開口,觀察出血來于哪一側;術中穿刺、膽道鏡、彩超、肝動脈及門靜脈造影定位出血灶[48]。依據不同的出血部位及病因,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如肝葉/肝段切除、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肝動脈結扎等。近年來,隨著最新的肝動態(tài)流域學說提出、腹腔鏡熒光顯像廣泛開展,以及Pringle法阻斷第一肝門的常規(guī)應用,腹腔鏡精準肝切除有望將來應用于膽道出血的手術治療[49]。

對于術前明確病因且非手術治療無效的膽道出血,合并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可進行膽總管切開減壓,解除梗阻,借助膽道鏡尋找出血點,電凝或縫扎止血。若因結石、腫瘤引起的膽道出血,手術切除病灶,同時恢復膽道通暢。此外,對于術中找不到出血原因及不能確定出血部位,或術中出血已經停止的患者,應建立引流管,保證膽道通暢,術后如再出血便于做相應處理[50]。

5 小結

綜上所述,醫(yī)源性膽道出血是目前膽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嚴謹的臨床操作,避免不必要膽道損傷,減少膽道出血發(fā)生。臨床醫(yī)師應正確認識膽道出血臨床表現的多樣性,對懷疑膽道出血的患者,詳細詢問既往有無膽道手術病史,從定性和定位兩方面早期診斷膽道出血。根據不同的出血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非手術治療是膽道出血的首選治療方案,尤其是TAE治療。對于結石或腫瘤導致的膽道出血,手術治療仍是徹底治愈方案。總之,面對復雜多變的膽道出血,應多學科共同合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歡
醫(yī)源性膽道病因
牛子宮內膜炎病因與治療
術前營養(yǎng)狀況對膽道閉鎖Kasai術后自體肝生存的影響
滇南小耳豬膽道成纖維細胞的培養(yǎng)鑒定
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
分析肝膽結石實施肝切除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治療效果
NICU患兒醫(yī)源性皮膚損傷及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新生兒醫(yī)源性皮膚損傷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視疲勞病因及中醫(yī)治療研究進展
經氣管切口誤吸醫(yī)源性呼吸道異物3例護理缺陷分析
腹腔鏡膽道手術中Luschka管損傷致膽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