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泗水縣第一中學,山東 泗水)
進入高中,學生已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及思維習慣,若想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便需要引導其深入學習學科內容,這便對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進多元教學方法,可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發(fā)展學生語文思維,促使其深層次理解文本,形成獨到見解。因此,教師為了滿足學生語文學習訴求,應重視組合應用不同教學方法,以改變語文教學低效率現狀,提高學生語文學習實效。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許多教師采取了與學生學習心理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僅依靠教材講解知識,很少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另外,許多高中語文老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到位,使語言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僵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喪失興趣。此種形勢下,教師便可以采取多種教學策略,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愛上語文學習。
教學內容是語言教學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到,要如何把所學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如若教師僅僅依靠教材中知識和文章教學,教學工作將變得非常困難。另外,有限的教學信息也會限制高中語文教學發(fā)展,無法真正實現高中語文預期教學目標。如今,海量的教學資料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策略,以豐富教學內容,引起學生關注,并在課堂上運用現代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性,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長此以往,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教師的“個人秀”,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熱情因此降低。在此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不能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只能被動地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若想改變這一狀況,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從“被動者”轉變?yōu)椤爸鲃诱摺保⒃谡n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忽略學生主體性,使學生喪失自主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因此降低。如若教師不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將缺乏方向感和目的性,影響其語文學習質量。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站在臺上“指揮”,而學生則是服從指揮,此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發(fā)揮。因此,教師應重視更新教學觀念,使教學模式多樣化,否則將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愈加低沉,無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tǒng)“師為先,師為本”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交流與互動興趣。由此一來,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真實想法,也不能根據學生學情制定差異化策略。此外,師生互動不足,極可能加大彼此間的隔閡,使師生間感情無法共鳴,不利于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1]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任務的實施。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并在有限的課堂上獲得更多知識。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里獲得更多信息,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語文內容。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其從不同角度了解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比如,在講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山神廟殺人”這個片段,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在原著中的字數不多,林沖三下五除二就把陸虞候等三人殺死,最后的報復如此簡單,提槍、舉槍間一干人物的性格表現得不充分。電視劇《水滸傳》中山神廟殺人這個情節(jié)就豐富得多,林沖的復仇也有波折,在一系列的沖突中,林沖與陸虞候的性格對比更加明顯,人物形象也更飽滿、生動。山神廟外,一個是走投無路的悲情英雄,食宿無著;山神廟內,一個是錦帽貂裘的陰險小人,得意洋洋。一落魄、一得意,形成鮮明對比。在接下來的斗爭中,看林沖殺將來,陸謙一把拉過富安來擋住林沖的槍,卑鄙、陰險的性格體現無疑。陸謙死到臨頭不知悔改,把所有責任推到高太尉身上,對朋友毫無愧色,更增其惡。再看林沖,這邊一人一槍對付陸謙帶來的眾人;那邊,大火沖天,朔雪漫漫,火光雪影中更顯其悲。走投無路的英雄殺紅了眼,一槍刺向陸謙,也刺穿了其背后的樹。激烈的殺伐中,林沖的悲與陸謙的奸呼之欲出。學生在影視片段與書上內容結合下,更能體會林、陸二人的性格特點,對于林沖被逼上梁山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甚至對《水滸傳》中“官逼民反”的主題也認識得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合理、適當,把其作為一種有效輔助手段,真正為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服務。
在進行互動式探究教學前提下,若使學生對所需探究內容有詳細而準確的認知,便可以使其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難點設計出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琵琶行》一課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若干問題,為學生指出其在課堂學習中需要探究的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下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詩人有怎樣的情感?”“詩詞語言美和意象美體現在何處?”“詩人的經歷和琵琶女有何相似之處?”“詩人如何通過描寫琵琶女來抒發(fā)內心情感?”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要探究學習的清晰目標,生動的問題很容易既可引起學生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對詩歌進行深入探索。教師若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其學習熱情將會得到提升,探究積極性也會因此增強。[2]
一方面,創(chuàng)設課堂導入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課堂導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位教師都十分注重課堂導入設計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對高中學生來講,是為后期學習奠基的第一步。如果能將此種學習方式應用到學生的語文學習之中,語文課堂教學將變得更加有效,也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教學內容對高中生進行合理導入教學。例如,在《沁園春·長沙》導入中,教師可以播放一部與之相關的紅色短片,使學生受短片中內容吸引,迫切地想要了解詩詞主旨。
另一方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高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較為強烈,如果教師能在語文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制造一些沖突,學生的求知欲將會變得更強,也會變得更專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如果教師問得過多,就很難抓住問題精髓。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保持一定難度,但不可過于深奧,否則將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及信心。[3]《赤壁賦》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作者復雜情感提出問題,如“蘇軾寫這首詩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問題情境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學習形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語文學習更奏效。
在運用微課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語文內容與微課有機結合,并對其進行合理設計,以提高微課的應用效果。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音像結合的形式,選擇優(yōu)美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荷花池中的月光景色,使其產生直觀印象。其次,教師將本節(jié)課結構及大致脈絡呈現在學生面前。最后,教師要對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剖析,以微課的形式指引學生深入學習,即用問題探究方式將文章寫作技巧展現出來,吸引學生觀看,令其把握問題的關鍵,并進行深入探究,為學生預留充分討論及交流空間,構建高效課堂。
在實施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具體內容制訂科學的學習目標,并布置合理的課前作業(yè),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一般來講,自主學習主要包含自學文章生字、精讀、了解作者簡介和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歸納總結及概括文章主旨等。比如,在《我與地壇》教學中,自主學習任務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運用工具對文中生字進行分析,并對作品進行全面閱讀;二是對作家寫作背景展開研究;三是對本文具體內容進行歸納。此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提出一些與史鐵生有關的問題,使學生逐步深入,確保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達到教學目標[4]。
綜上所述,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改變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在豐富教學內容中獲得更多知識,全面發(fā)散語文思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此,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潛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關鍵能力,使其在多元教學方法引領下深層次了解所學內容,并掌握學習技巧,為今后學習其他內容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