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動漫融合發(fā)展的必要性研究

2023-01-21 00:43王芳雷朱志宇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動漫融合傳統(tǒng)

王芳雷 朱志宇

(1.內蒙古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當今世界,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使圖像內容、鏡像語言、視聽奇觀、沉浸體驗等,成為文化信息主要的傳播途徑與獲取渠道,從而開創(chuàng)了文化邁入“視覺轉向”的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里,動漫作品,以其特有的親和力敘事、陌生化語言、炫酷的視聽體驗與互動追求等特點,在所有視覺藝術中異軍突起,成為最能與青少年審美需要產生共鳴,并幫助他們實現獲取知識和接受信息的傳播媒介和藝術形式之一。

縱觀中國動漫的發(fā)展歷程,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浸潤和長久滋養(yǎng),是其能夠走“民族化”發(fā)展之路并自立于世界動漫之林的決定性因素。這其中,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非遺文化,在中國動漫發(fā)展進步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功不可沒。在文化“視覺轉向”的語境下,積極挖掘這些非遺文化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念、原型符號和藝術特色,并實現其與動漫作品的融合發(fā)展,是我們“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1](36)的必然選擇。

一、非遺與動漫作品之間的關系

人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一直以來,中國動漫本身與非遺文化的互動與融合,也是基于藝術與生活的這一特殊關系而作出的。它既強調“生活元素”在動漫作品中的合理利用與創(chuàng)造性呈現,又高度關注審美和藝術對生活的超越態(tài)度和對人的終極關懷?;赝袊鴦勇陌l(fā)展歷史,中華非遺文化始終作為其創(chuàng)作內容與形式的母庫,經合理的“化裁”和適當的“變通”,深度參與到“民族化”的發(fā)展進程中。與此相呼應,動漫作為新的藝術形式和傳播媒介,也在非遺的傳播與傳承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這一實踐過程,使參與動漫藝術和非遺文化的創(chuàng)作者、欣賞者、保護者、傳承者之間的審美傾向,在整體上具有了一致性。它促使中國動漫人以這種一致性為基礎“積極地尋求著與外部世界的審美同構關系?!盵2](19)

從歷史發(fā)展歷程上看,中國動漫本身將涉及中國傳統(tǒng)非遺文化內容的故事、角色等,帶入到動漫作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制作,使之相互銜接并融合發(fā)展,才逐步締造了中國動漫今日的輝煌。動畫片《大鬧天宮》《白蛇·緣起》《雄獅少年》,漫畫及繪本《梅蘭芳》《非遺尋寶記》《藍花坊》等作品,在內容選擇和形式語言上,都與傳統(tǒng)的非遺文化不約而同地進行著巧妙銜接與無間融合。這些作品的出現,使我們看到它們在內容上注重從傳統(tǒng)文學作品、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并積極地進行著合理化的改編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與此同時,這一轉化,又與時代步伐和社會發(fā)展合拍,鼓舞著一代代中國人團結奮斗、繼往開來;在形式語言上,這些作品的“視聽”元素,與傳統(tǒng)美術、建筑、音樂、舞蹈、曲藝、民俗等非遺元素并技藝緊密融合,創(chuàng)作出了角色造型獨特、動作表演別樣、背景音樂(對白)與視覺語言高度融合,中華文化符號與內涵表達高度統(tǒng)一的動漫藝術精品。

這些根植于中華大地且內容和形式都“一致性”極強的動漫藝術作品,是中國動漫作品在世界動漫藝術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同時,也是中華非遺文化依托動漫作品為更多人認識和知曉,并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有序傳承和健康發(fā)展的必要之舉。這些作品的出現,不僅使我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會了中華文化和中華思想,還使中國傳統(tǒng)非遺的豐富內容,進一步實現了由“生活”向“藝術”再向“生活”的過度和延伸。它實現了非遺的審美提升、改變了非遺的傳播渠道,從而擴大了非遺的傳播群體,無形中還延伸和發(fā)展了非遺傳承人群的數量。更進一步說,這些作品與中國動漫同時代的其他作品一起,在審美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們共同構成和詮釋了中國動漫作品尋求自身與外部世界審美同構的核心內容和價值所在。

無論動畫還是漫畫,中國動漫人都始終站在歷史的高度,緊隨時代步伐和發(fā)展實際,在創(chuàng)作中尋求與自身非遺文化的融合發(fā)展。它表現為中國非遺與中國動漫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度結合,從思想內涵到視聽呈現的高度統(tǒng)一。這不僅使中國動漫以其特有的多元文化內涵和直觀視聽體驗為人所知,也進一步通過動漫讓人們深度了解了中國的非遺文化。在非遺和動漫的互動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非遺的豐厚資源,始終是中國動漫創(chuàng)作內容和形式的母庫,不斷參與著中國動漫的“民族化”發(fā)展。動漫也相應地成為中國非遺傳播與傳承的有效方法與現實路徑。二者的互動與融合,使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在“相輔相成”的“詩意棲息”中,實現了質的升華。

二、非遺與動漫融合發(fā)展的必要性解析

(一)傳統(tǒng)文化“文化自覺”的必然要求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3](367)的哲學理念及“通變圖存”的發(fā)展思路,是中華兒女一以貫之的生存智慧。千百年來,這一智慧激勵著不同時代的人們緊隨時代步伐,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著中華文化和中華思想,并使其成為世界范圍內發(fā)展至今從未中斷的唯一文明。如今,文化“視覺轉向”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進一步向“視聽”的體驗轉變與延伸。它使日常生活逐漸向審美高度的轉變和拓展,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在此種語境下,非遺作為傳統(tǒng)生活的文化表征,如果依然堅持“口傳身授”的傳承模式,就大有脫離現代審美和當代青年群體文化和信息接受方式的傾向,造成傳播與傳承群體之間主客對立的危險。因此,“審美”便成為傳統(tǒng)文化,在“通變”之間尋求自我發(fā)展并積極探尋與青年群體實現深層對接的現實所需。無疑,動漫及其審美表征,正是實現這一對接的有效路徑和現實方法。

縱觀我國傳統(tǒng)非遺文化當代發(fā)展的現狀,擺脫束縛,是“文化自覺”視域下綜合考量當代傳媒語境及其自身傳播、傳承、發(fā)展現狀的客觀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選擇。在《文化與文化自覺》一書前言部分,編者引用費孝通先生對“文化自覺”的論述,其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fā)展的趨向……”[4](5)對這一“自知之明”,加以分析和整理,是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前提。誠然,作為非遺文化,其生存的“瀕危度”作為入選非遺重要的衡量標準,成為其傳承、傳播、發(fā)展趨向中,不容回避的現實存在。這一“瀕危度”,體現在非遺受到傳承模式單一、傳播媒介落后、傳承內容簡單重復、傳承人極大匱乏等諸多因素的束縛,因而面臨傳播和傳承的巨大困境……

歸根結底,造成這種瀕危性的原因,是其沒有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找到一條吸引當代人,尤其是吸引青年人群體參與其中的有效路徑。當前,如何在中華傳統(tǒng)非遺保護中,既做到維護其“原生態(tài)性”,又兼顧其發(fā)展的“活態(tài)流變性”,進而促使其不僅僅依賴“口傳身授”的傳統(tǒng)傳承模式,進一步引入新的傳播媒介,豐富非遺的相關內容,以滿足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及接收文化信息的需要,推動其在當代社會中的良性發(fā)展,成為我們應該思考的現實問題。對于非遺傳承人及研究者的現實挑戰(zhàn)是,迫切要求非遺走“當代化”發(fā)展之路,積極“和其他的元素混合,甚至互融呈現新的樣式……”[5](17)唯有如此,才能使其水乳交融地納入人們當下的生活軌道之中,在“文化自覺”中完善自我。

當代受眾對傳播媒介的特殊需求和對傳媒產品審美創(chuàng)造的獨特強調,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非遺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是因時而變的必要之舉。這一融合,使非遺以動漫作品為載體,依托互聯網,通過手機終端或其他便攜式播放載體直接傳遞到受眾面前。它必將使非遺改變傳播途徑單一、傳承模式落后、展覽呈現重復的現狀,水乳交融地納入當下的生活軌道之中,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動漫的欣賞和非遺自身的傳承與保護中去,進一步解決傳承人極大匱乏的現實困境。這一過程,在保證非遺“原汁原味”傳承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其發(fā)展的“活態(tài)流變性”。

非遺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是非遺在“文化自覺”中超越自我,從而達到與當代流行文化和新的傳播媒介之間和諧發(fā)展的理想之境,所謂“變則其久,通則不乏”[6](354)正是此指。非遺與動漫的互融發(fā)展,是二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在互動中融合,在共生中傳承與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亦是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孳生化育,彼攝相因,互蕩互存,生生不絕”[7](11)和諧發(fā)展的理想之境。

(二)文化自信與中國動漫“民族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生生血脈和智慧源泉。中華文化是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由各民族人們通過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逐漸形成的。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我們堅定地走文化自信之路,就應該進一步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非遺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文化中具有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傳承性的某種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風俗習慣”[8](9)的總和。當前,如何以多種形式和更好的方法,講好中國的故事,使中華文化和中國智慧,為世界上更多的人和國家所接受,是我們應該迫切思考的問題。當代傳媒語境下,動漫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有效方式和現實路徑,已然是不爭的事實。就中國動漫而言,其起步、發(fā)展、迷茫和積極尋求自我超越的各個階段的歷史和實踐,都清晰的表明:從傳統(tǒng)非遺文化中吸收給養(yǎng)、堅定文化自信,走“民族化”發(fā)展之路,是其當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這關系到中華文化和傳統(tǒng)價值,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現實問題解決之道等諸多重大當代課題。

當前,中國動漫與世界動漫大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體表現在:題材單一、故事內容不夠生動有趣、藝術風格還沒有完全確立、中國智慧和價值觀傳遞還過于籠統(tǒng)和寬泛、整體創(chuàng)作水平還處于從“高原”到“高峰”的自我超越階段。它迫切要求在形式語言和內容表達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綜合“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應現實生活,表現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9](4723)從而使自身更具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這其中,將傳統(tǒng)文學、造型藝術、音樂、傳統(tǒng)技藝等非遺項目,合理置于動漫創(chuàng)作序列,已然成為中國動漫“民族化”發(fā)展及其實現自我超越的重要路徑之一。這一方面是因為動漫所具有的極大包容性,使其能夠以自身為載體,在創(chuàng)作中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都能綜合呈現非遺中諸多的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還能夠綜合利用自身技術和藝術形式所“散發(fā)出的不偏、中正、正好的‘中’的美學精神”,[10](175)使動漫對非遺項目進行客觀再現,將非遺與動漫愛好者的互動成為可能。在此,動漫藝術作為文化生活和非遺的“意象呈現”形式,使“事物、記號、經驗、現實性,都進入了符號、意義、隱喻、超驗、可能性。借助于它,我們得以親近自然而無須跋山涉水,并且可以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11](477)這一過程的實踐與嘗試,使動漫作品的內容更具文化內涵,同時,也使動漫作品的藝術風格,進一步彰顯和確立。它必將客觀地促使中國動漫進一步以集體姿態(tài)立于世界動漫之林。

當前,處于轉型之中的中國動漫,如何在文化自信和藝術審美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契合點,成為其擺脫當前困境的首要問題?;诖?,我們綜合考慮將傳統(tǒng)非遺文化與動漫融合發(fā)展,并將這一困境和矛盾“轉變?yōu)槲谋九c文本間的對話”,使“雙方各自從自己狹小的世界走出來,在一個廣闊的開放的中間領域相遇”,是實現彼此從“‘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到‘陰陽互生’,從‘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到‘剛柔相繼’”[11](352)發(fā)展的必要之舉。

(三)當代傳媒語境的必然要求

丹麥著名的設計大師雅各布森曾說“……人類社會中最社會化、最豐富和最貼切的符號系統(tǒng)顯然是以視覺和聽覺為基礎的……”[12](11)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及其制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視覺和聽覺為基礎的符號系統(tǒng),以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和聽覺震撼迅猛發(fā)展,占據了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正如前文所說的,動漫作為這種視聽體驗中最獨特、最炫酷、最具吸引力和親和力的藝術形式和傳播媒介,受到當今社會上年輕朋友們的普遍歡迎,并成為當代傳媒語境中最重要的現實存在之一。這是促使我們積極思考將非遺文化與中國動漫進行深度結合與彼此互動,實現融合發(fā)展的內驅力之一。

如今,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使傳播媒介和傳播平臺與以往相比,都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和全方位的突破。它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傳統(tǒng)閱讀方式和審美意識,改變著以往信息的傳播和接收的渠道,甚至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生活習慣。這些改變,使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單向的、一對多的、播放型的傳播模式,轉而向雙向的、散點式的、互動性極強的新傳播模式轉變。數字動漫技術,更是以其強大的建模功能、靈活多樣的動作調配技術、細膩逼真的粒子系統(tǒng),配合虛擬現實技術,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諸多的動漫和VR作品,并將這一綜合性極強的身心互動體驗,變?yōu)楝F實。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當屬“B站”2019年底推出的《2019-2020年B站首屆跨年晚會》。在該晚會中,很多節(jié)目都更加迎合當代年輕受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品味,注重視聽體驗和線上線下的溝通與互動,甚至打破了年輕人所說的“次元壁”。它將動畫、漫畫、游戲內容及其相關歌曲和故事內容,以歌舞的形式搬上舞臺,互動效果極佳。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綜合利用數字動畫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虛擬動畫歌手與國樂大師深情互動,完美還原和展示了傳統(tǒng)非遺文化——民歌“花兒”中的經典曲目《茉莉花》。在節(jié)目中,虛擬的動漫角色、現實中的國樂大師、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三者合一,“陌生化”地還原和展示了“花兒”這一中華非遺文化,使動漫和非遺做到了深度融合。整個節(jié)目綜合調動了受眾的視聽等感官系統(tǒng),滿足了人們身心互動和“陌生化”體驗的現實需求,可謂燃爆全場,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思考。

綜上,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去傳達思想、傳遞知識、溝通情感,已經成為傳播過程美、模式美、媒體美、謀略美的生動體現。它堅定了我們大膽進行非遺文化與動漫融合發(fā)展的勇氣與決心。相對于非遺“口耳相傳”式的傳播模式,動漫化傳播,作為藝術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非遺資源提煉為動漫化的視聽符號,并與動漫傳播人員、傳播過程、傳播方式、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相生相諧。作為一種更加關注和關心他者的傳播形式,二者的融合與互動,必將完美地詮釋動漫藝術傳播的視聽生動性和藝術感染力,在非遺文化的傳播上發(fā)揮獨特作用。同時,這一融合和互動過程,使動漫角色和動漫作品自身更具文化內涵,進一步建構和確立了自身的民族風格,可謂“一舉兩得”。

(四)世界動漫發(fā)展現實語境的外在要求

在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多元文化對非遺文化的沖擊,不可避免。其中,以動漫為代表的流行文化,更是以其“陌生化”的視聽體驗和互動需求,成為文化傳播和傳承領域中最值得我們關注和把握的重點和關鍵所在。它一方面表現為世界動漫大國,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及符號元素的拼接、挪用和更改;另一方面,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進一步吸收傳統(tǒng)文化及符號元素的精華,創(chuàng)作出獨屬于中國的優(yōu)秀動漫藝術作品。這有利于我們在這一變局中主動作為,通過動漫的方式,發(fā)出中國的聲音、提供中國的智慧,做出中國的貢獻,將中華非遺文化與動漫進行融合發(fā)展,就是我們綜合上述因素所采取的必要選擇。

當前,世界各動漫大國都在自己的動漫創(chuàng)作中,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藝術與價值觀念,通過劇情編排,融入動漫作品中。而觀眾,則通過動漫作品,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食、商品等具體信息,從而無聲地傳遞了動漫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念。這其中,有的動漫作品,甚至直接將他國的文化元素加以改編,以動漫作品為載體,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并宣傳著自己的價值觀念。而后,再將這些作品在世界各國上映,輸出自己價值觀的同時,又賺取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以美國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為例,影片的角色是以中國特有的國寶級動物和世界級IP——大熊貓為原型,進行的角色創(chuàng)作,為其注入“陌生化”故事內容和生動表演,這一憨態(tài)可掬的“阿寶”形象,迅速吸引了世界范圍內的大熊貓“粉絲”。其中的場景設計,也幾乎全部為中國造型元素,“天人合一”的自然環(huán)境,輔以亭臺樓閣等中式人文景觀,讓觀眾在不設防的情境中,進入到預設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而在動作設計上,更是以“功夫”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名片為點睛之筆,吸引全球觀眾的眼球。這一舉措,雖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中華功夫(武術)文化,但其內核,則完全講述了美國式的勵志故事。該作品一經上映,起碼在中國就收獲了極高的票房。整個傳播過程中,傳播人員、傳播過程、傳播方式、傳播受眾、傳播效果和經濟利益互為表里,悄無聲息地將西方的價值觀,潤物無聲地傳遞到觀眾心中。類似的動漫創(chuàng)作和傳播策略,是否還會陸續(xù)上演,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深刻反省。這一客觀事實,進一步堅定了我國的動漫創(chuàng)作,必須走民族化發(fā)展之路的決心。

讓人欣喜的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動漫人重新從傳統(tǒng)文學、建筑、服飾、表演、技藝等非遺文化項目中,汲取到不少相關的故事內容和文化符號,創(chuàng)作出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獅少年》等優(yōu)秀動畫作品。這些作品的成功嘗試,讓我們進一步印證了加拿大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弗萊的觀點“……優(yōu)秀作品脫離傳統(tǒng)是不敢想象的,而這種傳統(tǒng)是一種典型的、反復出現的意象建構的原型,上掛下連,不斷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延伸……”[13](15)筆者以為,這一延伸過程,使非遺和動漫擺脫束縛,并實現自我超越,成為可能。這一可能,是中國動漫人面對世界動漫發(fā)展和中國動漫現實問題的有力回應和積極探索,值得我們充分肯定。

總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中華非遺文化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是“潤物無聲”和“大音希聲”的互動、互補、融合、共存的雙贏模式,更是簡單的說教所不能比擬的。二者的融合與互動發(fā)展,具有極端的重要性、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這不僅關系到當下孩子們的教育與培養(yǎng),還涉及到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的吸收、理解、認同與踐行,更是我們動漫人在當代傳媒語境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實現文化安全的必要之舉。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動漫人正在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中華非遺文化的研究及其代表性文化符號和文化IP的開發(fā)、實踐和生產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以動漫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傳播方式,來表達和傳播中華非遺文化,并實現動漫作品的“民族化”發(fā)展,將大有可為。

三、非遺與動漫融合發(fā)展的現實意義

非遺和動漫的融合發(fā)展,其實質,也是非遺項目內容動漫形式的轉化。這一轉化過程,以非遺為依托“……生產出形式多樣、規(guī)模龐大的藝術傳播文本,進而在公共領域內建構起現代文化場域,并在文化場域和經濟場域的結構性重組和分化中開發(fā)了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14](1)這個過程是非遺與動漫“哺育”與“反哺”的過程。非遺資源融入動漫創(chuàng)作,就是將其所蘊含的諸多藝術“原型”和標志性符號,諸如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美術、舞蹈、體育游藝、民俗等,運用于動漫作品的題材選擇、故事構建、角色設計、動作設計、場景繪制、道具匹配、配音配樂等動漫作品創(chuàng)作的各階段和各環(huán)節(jié)中。在將不同的非遺元素,融合于動漫作品之中,廣為傳播和傳承非遺技藝的同時,也創(chuàng)作出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動漫作品,這才是值得我們認真總結與拓展實踐的路徑。

非遺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使傳統(tǒng)非遺的文化內容和相關技藝,向動漫這一“視聽”藝術拓展和蔓延。它突破了語言和受眾接受形式的限制,將非遺與動漫之間不同因素的結合、匯合、聯合、合作,變?yōu)榭赡埽⑵湓诜磸筒シ藕统尸F中,實現了藝術化、生活化和公共化。它使不同知識結構的受眾,在接觸動漫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了非遺文化。這一過程,將“非遺的身體”進行意象化表達,其“身體之身已不再泥于自然主義的血肉形身,而成為經由現象學還原的不折不扣的‘化身’‘道身’……”[15](50)

在當代大眾傳媒的語境下,非遺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是順應當代傳媒語境并在綜合考量非遺和動漫的現實所需后做出的必要選擇。所謂“筆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勢。勢也者,往來順逆而已。而往來順逆之間,即開合之所寓也……”[5](188)非遺與動漫的融合發(fā)展,便是在這開合之間,成就了彼此。

結 語

《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盵3](362)對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動漫融合發(fā)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和研究,就是究其“通”“變”之理,這有利于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非遺和動漫的諸多主體,全方位地參與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宏大敘事中去,積極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不同方式、方法和可能。進而,為解決當今世界諸多復雜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路徑。

就筆者的研究自身而言,也是希望以此能拋磚引玉,為非遺和動漫各自的發(fā)展,在找到當代拓展的路徑、突破口的同時,亦能夠為文學、歷史、哲學、影視戲劇等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和綜合實踐,尋找到可行的方案。

本文對非遺動漫化必要性的分析研究,意在試圖鼓勵和引導非遺和動漫相關主體立足中華文化、立足華夏、放眼世界,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傳播、傳承和發(fā)展的時代話語中來。但因篇幅所限,本文還不能在一篇文章中全面完整地分析非遺動漫化的方式、方法、路徑及相關問題。期望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人們對這個問題認識的逐漸提高和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有更多的研究能在實踐中更好地對本文中所涉內容有新的詮釋。

猜你喜歡
動漫融合傳統(tǒng)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融合菜
從創(chuàng)新出發(fā),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鄭國明 立足傳統(tǒng) 再造傳統(tǒng)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動漫二次元
鋒繪動漫
雅安市| 乌拉特前旗| 丰镇市| 大荔县| 桂东县| 登封市| 沙湾县| 德兴市| 剑川县| 大庆市| 雷山县| 大埔区| 图们市| 小金县| 洮南市| 开封县| 余江县| 德州市| 黄平县| 南澳县| 襄樊市| 开封县| 枣庄市| 瓦房店市| 泰兴市| 柏乡县| 陕西省| 安庆市| 夏河县| 通化市| 门源| 连州市| 讷河市| 六盘水市| 惠安县| 鲁甸县| 崇明县| 原阳县| 安陆市| 吉林省|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