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廣西大學 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4)
詩題是詩歌開頭的部分。許慎《說文解字》有言——“題,額也,從頁是聲?!倍斡癫米⒃唬骸岸}也,引申為凡居前之稱。”[1]416此外,詩題也是詩歌的重要標志。舊題唐代賈島所撰《二南密旨·論題目所由》說:“題者,詩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則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窺于萬象?!盵2]377-378詩題之于詩歌有著重要意義。探討詩題是研究詩歌意蘊、探討古典詩歌藝術內(nèi)涵的一個重要角度。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元稹曾評杜詩曰:“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盵3]601杜詩魅力不盡在詩歌主體,他的詩題擬作也風格獨顯。杜甫詩題字數(shù)浮動較大,介于1至63字之間。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杜詩共1 139個詩題(1)本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所用杜甫詩題樣本,均摘自中華書局2015年版仇兆鰲《杜詩詳注》所錄杜甫詩題,其中,非長題占比67.95%。,其中長題擬作數(shù)量頗豐,具體為:詩題字數(shù)為10-14字的詩作共218首,占比19.14%;詩題字數(shù)為15-19字的共92首,占比8.08%;詩題字數(shù)為20-29字的共40首,占比3.51%;詩題字數(shù)為30-39字的共10首,占比0.88%;詩題字數(shù)在40字以上的共5首,占比0.44%。杜詩的詩題最長者為63字(2)關于長題字數(shù)的確定,主要根據(jù)劉宏民論文: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健康人在正常情況下,每3秒左右要換氣一次。中國人的語速大約每分鐘240字,即每秒平均約4字。因此,中國人的發(fā)音大約不超過12個字就需要換氣,故通常將10字以上的詩題定為長題。詳情參見河南師范大學劉宏民2012年的碩士畢業(yè)論文《唐詩題序研究》。。較短題而言,杜詩長題描述更詳細,語言更為平實,注重事件的邏輯梳理,具備明顯的敘事特征。杜詩長題之變與詩歌轉(zhuǎn)向敘事密不可分。吳承學的《論古詩制題制序史》認為杜甫詩歌制題代表了一種新的風氣,開唐宋詩歌長題之先[4]。此論精辟獨到,然而其對杜詩長題創(chuàng)作機制和詩學史意義還未進行闡釋。藝術形式的轉(zhuǎn)變往往伴隨著創(chuàng)作意識和藝術功能的變化而生。杜詩長題所體現(xiàn)的敘事特征,與長題擬作的緣由、特征乃至影響緊密聯(lián)系?;诖?,本文將從詩歌敘事藝術角度對杜詩長題之擬作展開論析。
詩題與詩歌主體之間是相互輝映的關系,制題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詩歌本體的創(chuàng)作形式。杜甫善寫敘事詩,杜詩有“詩史”之名。杜詩長題的擬作與詩歌敘事之創(chuàng)作特點有緊密聯(lián)系。杜詩長題多涉及事件敘述,往往在詳述事理時熟練運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始末、詩人情感等敘事基本要素。根據(jù)敘事事理之不同,杜詩長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其一,簡述詩歌事件的詩題。這是杜詩長題的常見形式,通常表現(xiàn)為用精確的語言概括事件內(nèi)容,并對其關鍵要素進行介紹。如《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等。這類詩題字數(shù)往往在10至20之間,是杜詩長題的常見類型。詩題所敘事件有時是引發(fā)詩興的具體事件,有時是對敘事詩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后者在形式上類似現(xiàn)代新聞標題,主要特點在于敘述時簡明扼要。
其二,梳理事件始末的詩題。這類長題字數(shù)多在30以上,在形式上類似隨筆短記,往往詳述一個事件的經(jīng)過,敘事較豐富,并注重事理之內(nèi)在邏輯。如《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的詩題梳理詩人在湖城東遇見孟云卿,繼而邀請孟云卿至劉顥宅第,三人一同宴飲的事。這類長題敘述事理與詩歌所敘述之事的先后邏輯一一對應。仇兆鰲評杜甫此詩題為“逐段還題之法”[5]21,主要表現(xiàn)為詩題敘事詳細,詩歌內(nèi)容段落分明。
其三,敘述多個關聯(lián)事件的詩題。這類詩題字數(shù)多在30以上,因敘事之需而有所增添。詩題大多對幾個相關事件進行邏輯梳理,如《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一詩的詩題敘述了詩人至德二載(757年)和乾元元年(758年)分別從金光門經(jīng)過這兩件事。又因為兩次事件都與房琯有關,因此詩人將這兩件事都記錄在詩題中。又如《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于許生處乞瓦棺寺維摩圖樣,志諸篇末》的詩題敘述詩作起因于送許八拾遺歸,且這件事令詩人回憶起江寧舊事,因此作者將兩事并入詩題。這類詩題所關聯(lián)的事件,一般來說具有較大的時間跨度。此類詩題在杜詩長題中占比相對少,卻是杜詩長題比較有特色的一類。
中國古典詩題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短題到長題的變化過程,如今發(fā)展成豐富多彩的形式。在這期間,長題以一種緩慢的趨勢發(fā)展著,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詩題至杜甫而變并不是偶然。杜甫有海涵地負之才,他不僅善擬短題也能制長題?!白用兰_詩世界”[5]88,長題之擬作也是杜甫開拓詩境創(chuàng)舉之一。從詩歌發(fā)展之整體態(tài)勢而言,詩題藝術的成熟不是以某種類型的詩題臻于鼎盛為標志的,而是以各種類型的詩題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創(chuàng)作運用為標志的。據(jù)此,需對杜詩長題進行追根溯源,分析杜甫長題敘事之詩歌發(fā)展內(nèi)因和個人藝術追求之深層根源。
古典詩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詩題風格也因時而異。長題最早出現(xiàn)在六朝時期,彼時便有沈約、陶淵明等詩人善作長題,以標明詩歌的體制和形態(tài)特點。比較典型的是陶淵明常用長題表明時間、地點、場合,如《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一詩之題目。這在六朝并未蔚然成風,但是已經(jīng)有了以長題敘事的先例。唐人則偏好短題,初、盛唐的詩題注重簡潔明了,意蘊深厚。喬億《劍溪說詩》有言:“唐人制題簡凈,老杜一字二字拈出,更古?!盵6]1103簡潔的詩題是唐人一貫所為,杜甫也多擬短題?!疤圃婎}雖承六朝詩而來,六朝詩人制題主要考慮的是說明作詩的背景,而唐人則還自覺追求詩題的藝術性。與六朝詩題相比,它們往往在簡遠的語言中有更豐富的藝術意味與審美情調(diào)?!盵4]因此,雖然唐人間或有長題之作,如張九齡、李白、王維都曾擬作長題,然而,其數(shù)量之和甚至不超過杜詩長題數(shù)量。
但是,詩題會隨著詩歌藝術的整體發(fā)展而分化出嶄新的藝術形式,長題擬作便是詩歌敘事藝術發(fā)展之另辟蹊徑的結果。某一藝術領域出現(xiàn)某種藝術潮流并現(xiàn)象化之前,大都經(jīng)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杜甫恰是詩學史上延續(xù)長題擬作之風的重要詩人?!霸姷皆腕w變新”[7]503,元和之后的詩壇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長題擬作現(xiàn)象。在此之前,是杜甫在延續(xù)著六朝長題之風并進行創(chuàng)新。六朝長題已開始對詩歌形式、體制、時間、地點進行交代,杜甫承之而來,并在詩題詳述事理始末,使長題與詩歌敘事緊密聯(lián)系。六朝長題詩歌注重詩境的寫意性與抒情性,詩題與詩歌主體之間聯(lián)系并不強,長題更多的是作為記錄詩歌擬寫的標記,如陶淵明詩《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此詩注重闡發(fā)行旅中所興起的人生追念、感想等情愫,詩中描繪的畫面隨思緒而變幻,并不局限于作詩之當下情境。而杜詩長題則與詩歌主體的關聯(lián)性更強,且與詩歌主體的事理邏輯有較強的對應性,如《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一詩的詩題與陶淵明詩題在內(nèi)容、結構上極其類似,同樣以詩題表明作詩的時間、地點。不同之處在于杜詩注重反映行旅中所感,更在于展現(xiàn)這一行旅之事。陶詩長題更多的是作為詩歌擬作標識般存在,而杜甫長題則敘事如真,情在事中。王士禛在《帶經(jīng)堂詩話》中曾論述:“且未論時代,但開卷看其題目,即可望而知之……如魏晉人制詩,題是一樣,宋、齊、梁、陳人是一樣,初、盛唐人是一樣,元和以后又是一樣,北宋人是一樣,蘇、黃又是一樣?!盵8]761先代文人之長題擬作為杜甫長題導引方向,元和以后的長題風氣更體現(xiàn)了杜詩擬作長題的詩歌傳承必要性。杜甫擬作長題,恰好說明古典詩歌已經(jīng)發(fā)展到需要更長題目的一個階段。
杜甫善以詩歌敘事,現(xiàn)存杜詩1 400多首中,完全具備敘事要素(事件、情節(jié)、敘事者、行為者、時間、空間)的有50多首,敘述單個事件的超過60多首,而感事抒情的數(shù)量在一半以上。由此可見,敘事在杜詩書寫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文學藝術的形式與內(nèi)容有著緊密關系,詩題形式之變化得益于詩歌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轉(zhuǎn)型。杜甫敘事詩的大量創(chuàng)作推動了長題的發(fā)展。
詩歌的敘事與傳統(tǒng)敘事不同:詩歌是抒情言志的藝術形式,在敘事時不能達到像傳統(tǒng)敘事那樣詳實的程度。杜詩的敘事有著事件不連貫和片段式畫面的書寫特點,有些情節(jié)在詩歌中會被省略。此外,杜甫在敘事中善用倒敘和插敘,并時常夾雜情感的抒發(fā)和人物評論。詩歌的敘事是以詩人的情感邏輯為主的,同時還要兼顧詩歌藝術的需要,因此,事件的完整性會被破壞。而杜詩長題之敘事是以事件發(fā)生的客觀邏輯為主的,并對詩歌所述事件進行了梳理。如詩歌《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先敘述聶耒陽的書信至的情節(jié),繼而贊美聶耒陽的家風、品格,為其謫居抱屈,然后感謝聶耒陽送來酒肉,并提到臧玠殺崔瓘一事,最后感慨自己孤舟江上的辛酸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此詩詩題以因果邏輯對事件進行闡釋梳理,進而對詩歌內(nèi)容邏輯進行一定的預告。
因為詩歌敘事這一特點,長題的存在顯得非常必要。杜詩敘事多取道于文章,形成“以文為詩”的敘事詩創(chuàng)作方式。世人多認為“以文為詩”最早見于韓愈,趙翼《甌北詩話》云:“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9]56其實,“以文為詩”在杜甫創(chuàng)作中已見端倪。安史之亂后,杜甫將詩歌轉(zhuǎn)向散文化與歷史化,在敘事詩中將散文的謀篇布局手法與詩歌起承轉(zhuǎn)合的氣脈相融合,用以描繪事件、刻畫人物、摹寫物狀等。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短題的凝練表達已經(jīng)無法滿足杜甫敘事詩的需要,因此才有長題。但是,長題在杜詩中并不至于被濫用。如《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和《王竟攜酒高亦同過》這兩首詩皆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冬,都描述了王掄、高適與詩人共飲一事,但其題目卻有詳略之分。因前者已詳述事由,故后者不再重述。兩者之異更體現(xiàn)了杜詩對解釋事由的重視,更表明敘事需求是長題出現(xiàn)之由。
筆者之所以有此論,是因為并非所有的杜詩長題都見于敘事詩,也有一部分杜詩長題見于抒情詩,如《得舍弟觀書,自中都已達江陵。今茲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團圓可待。賦詩即事,情見乎詞》。其詩云:“爾過江陵府,何時到峽州?亂難生有別,聚集病應瘳。颯颯開啼眼,朝朝上水樓。老身須付托,白骨更何憂?!盵10]1335在詩中,杜甫側(cè)重訴說了即將與其弟久別重逢的喜悅之情。關于詩題,仇兆鰲評“自‘中都’到‘夔州’十九字,皆弟書中語”[10]1336。這大抵是詩人恐詩短情長,故在擬作詩題時詳述了杜觀來信之事及其信的內(nèi)容。邵傅以為,“諸懷弟詩情事切至,總有一片真氣流注其間,便覺首首都絕”[11]297。而這一首詩中,杜甫為使“情事切至”,在詩中飽抒深情,在題中詳述緣由,使得讀者對詩人“亂難生別而年老重聚”那份欣喜和迫切有一定的了解。
華茲華斯認為詩是自然情感的真實流露[12]11。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流露感情,并渴望與人共鳴。杜甫便總對前人的作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欣賞,如《戲為六絕句》對前人的褒揚。感情豐富的詩人之所以如此理解、尊重他人的創(chuàng)作,是因為他也在渴望自己被理解,尤其是渴望自己引以為豪的詩歌創(chuàng)作被人接受。詩人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一直秉持著赤誠認真的態(tài)度:“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10]673“詩是吾家事”[10]1218。且杜甫還是一位情圣,也是詩歌寫情高手,在詩歌中融入了許多自己忠君愛國的大義之情、對天下蒼生的悲憫之情、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生活中各種細微的情愫。杜甫詩句“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10]1607化用了古詩“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13]410一句,體現(xiàn)了詩人對知己難覓的感慨,也反映了詩人對知音的渴望。在這種情況下,杜甫以長題敘明抒情詩之前因后果便可令人理解了?!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10]1273實則是知音難覓的一番感慨,杜甫內(nèi)心還是希望能有人理解他和他的詩歌的。因此,杜甫有意識地在詩題中通過詳細的敘事來闡明自身,以求覓得知音。
長題發(fā)展至杜甫儼然成為古典詩歌制題的一種完整體制,也具備了自身的藝術特質(zhì)。杜詩長題因詩歌敘事而生,它的藝術特色也受詩歌敘事的事理邏輯、藝術特色等因素影響??傮w而言,杜詩長題語言樸素、敘事詳實,具備嚴密的邏輯,行文風格類似詩序。
杜詩長題中的敘事因素極詳細,常常出現(xiàn)具體的時間、詳細的人稱信息、地名、動作的細致描寫和場景的描繪。在長題中,所標示的時間除了傳統(tǒng)的春夏秋冬和節(jié)令外,更多的是以具體的年份和日期,如“至德二載”“乾元初”“七月三日”“暮春月末”“大歷三年春”“近三四載”,等等。人物名稱也偏向俚俗,詩中提到的“奴仆阿稽”“豎子阿段”“鄭氏女子”等都曾入題。杜詩長題常是多種敘事要素集中呈現(xiàn),描繪場景、書寫人物時更是極盡詳述之能事。如《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的詩題詳述了“舍弟”傳書告知所遇黃河泛溢一事,因此詩人回詩以安慰。此題極其明晰,楊倫因而評曰“題甚明晰”[14]8。楊倫所言“明晰”是指杜詩具備一定的詳述事件的特征,這也是杜詩長題擬作的一大特征。此外,長題語言自然樸素,不似短題般凝練雅致。一方面是因為敘事之詳,另一方面是由于杜詩題材范圍極廣,涵蓋了送別親友、故交暢飲、鄉(xiāng)園農(nóng)事、親人團聚等生活情景。當長題使用敘述語言來記錄生活情節(jié)和畫面時,語言風格不似短題古樸雅致,更像隨筆文章的平淡真實。如《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卻赴通州主簿前閬州賢子,余與主簿平章鄭氏女子,垂欲納采,鄭氏伯父京書至,女子已許他族,親事遂?!芬辉姷脑婎},將送友人和鄭氏女子婚事兩件事合并敘述。為使詩題邏輯清晰,杜甫將詩題擬得詳盡有序,語言也充滿平淡簡樸之風。
詩序是指介于題與詩之間,用于介紹詩歌背景、主旨及補充詩歌內(nèi)容的一段文字。吳納《文章辨體序說》有言:“東萊云:‘凡序文籍,當序作者之意;如贈送燕集等作,又當隨事以序其實也?!蟮中蚴轮?,以次第其語、善敘事理為上。”[15]42杜詩長題多序自我詩興所在,又多記錄詳細的時間,與詩序存在極大的相似之處。這就使后人對杜甫詩序和長題的判斷有分歧。不同版本的杜詩注本對杜甫詩題的記錄存在爭議,如董養(yǎng)性《杜工部詩選注》錄詩題“曉發(fā)公安數(shù)月憩息此縣”[16]278,而在《杜詩詳注》中,仇兆鰲將“曉發(fā)公安”錄為詩題,將“數(shù)月憩息此縣”錄為詩序[10]1597。類似的情況還有《杜詩鏡銓》,楊倫將杜甫的《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一簣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傍植慈竹,蓋茲數(shù)峰,嵚岑、嬋娟,宛有塵外格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一詩的詩題認定為詩序,此說得到黃鶴認同,兩人都認為其詩題應為《假山》[10]24。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杜詩長題敘事詳細,且多采用散文體,與傳統(tǒng)詩歌題目風格相距甚遠,而恰與詩序風格類似。
通常而言,長題的事理與詩歌章法相適應。章法主要是指詩文作者在安排全篇章節(jié)時所用的方法。杜甫敘事詩的章法以事理為主,通常按照特定的敘事次序和不同的詳略程度分別對有關事件內(nèi)容進行逐層書寫,總體特點是層次脈絡清晰,注重意脈的連貫性。而這些詩歌的事理與詩題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杜甫作詩善于以章法還題,這在長題詩中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所謂還題,是指詩人有意安排詩與題的事理邏輯進行巧妙對應,依題作詩。喬億曾有言:“唐人間作長題,細玩其詩,如題安放,極見章法?!盵6]1103如《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郎,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一詩的詩題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敘述了沈東美除員外一職,但詩人因雨所阻未能到場祝賀,只能借詩祝賀這一件事。詩題先敘沈東美除員外郎一事,次言因雨受阻未能臨場祝賀,最后再提作詩,遵守了與詩題一致的事、理、情的邏輯。仇兆鰲在解此詩時采用分段解讀的形式——“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盵10]182其善于對杜詩進行分段解說且對杜詩長題解說的分段形式多以事理邏輯為主,與喬億對唐人的長題詩評價相吻合。
但是杜甫詩歌的書寫和詩題的擬作先后順序是不確定的。針對杜詩的詩題順序,各家的觀點不一。仇兆鰲曾明確提出:“古詩先有詩而后有題”而“杜詩先有題而后有詩”[10]凡例20;并且說:“詩家因事立題,便須就題命意?!盵10]611以古今對立之論去簡單區(qū)分詩題先后的說法未免有些牽強,但我們可以姑且承認這是仇兆鰲將其觀點作為逐段還題解詩方式的理論基礎。但是,從客觀上來說,我們無法確定杜詩是先有題還是先有詩。而章節(jié)還題之藝術也只能說明詩與題的某一種關系,但不能作為充足的論據(jù)去證明杜甫作詩是先擬題而后有詩。之所以有此議論,是因為杜甫長題詩中不乏詩、題和事理邏輯不完全對應的作品。如《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的詩題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但是詩歌內(nèi)容卻不如此。金圣嘆將此解說為:“題先序舍弟書至,次序苦雨河泛,次序領官憂患,次序寄詩慰之。詩則先序苦雨河泛,次序領官憂患,次序舍弟書至,次序寄詩慰之者,蓋文字貴有虛實起伏,不如是,便略無筆勢也?!盵17]23金圣嘆以為,詩歌內(nèi)容需要考慮藝術性,因此,不一定都會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邏輯。杜甫那些與詩歌邏輯不相符的長題,除了透露其創(chuàng)作詩歌時引起詩思的本事外,還彌補了詩歌敘事的不足。關于杜甫作詩是先有詩還是先有題的問題,目前無法定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敘事長題詩是先有事而后有詩。因此,不論詩、題何者先行,都反映了詩人對事件的理解邏輯,而這也是長題擬作形態(tài)和詩歌內(nèi)容的決定因素。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10]466,杜甫在世時未得世人認可,身后卻備受揄揚。杜詩成為后人模仿之典范,陸游曾說自己“數(shù)仞李杜墻,常恨欠領會”[18]88,黃庭堅亦認為“欲學詩,觀老杜足矣”[19]265。后人之極力學杜者,甚至將類似杜詩作為詩歌之評價標準,這促進了詩歌長題的發(fā)展。杜甫詩歌敘事創(chuàng)作風格對后世詩與題之創(chuàng)作影響極深,后世詩人在學習杜甫時也創(chuàng)造出連續(xù)記時、日記詩題等藝術形式,形成各式長題風格。宋人筆下之長題甚至不僅局限于敘事詩,還擴展至抒情詩、詠物詩領域。長題在杜甫身后也終于迎來它的黃金絢爛期。
杜詩長題最顯著的特征是詩與題結合敘事,長題極力配合詩歌敘事之需。中唐以后,后人多追隨杜甫“以文為詩”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步伐,并將詩歌敘事與長題藝術結合。詩、題結合敘事之風在不同風格的詩人筆下熠熠生輝。
1.元和詩人將長題敘事擬作融入詩歌生活書寫,形成了平易詳實之藝術風貌。元和詩人中,元白詩派對杜甫詩歌尤為推崇,極力學習杜甫平易淺近之風格和現(xiàn)實主義之傾向,此間以白居易最為用力。在數(shù)量上,20字以上的白詩詩題是杜詩詩題的3倍,且白居易善擬50字以上的長題之作。在藝術風格上,白居易將長題敘事著力于對日常生活之刻畫,尤其偏愛以時間記錄入題。為達簡凈效果,詩題通常皆將所涉及的詩興之物進行凝練表述;長題則極盡詳情,極揚敘事之優(yōu)點,詳述事件要素。白詩多以長題極盡刻畫時間細節(jié)之能,如《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灃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峽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別,言不盡者以詩終之,因賦七言十七韻以贈且欲記所遇之地與相見之時,為他年會話張本也》即如是。這首詩敘述了白居易與友人久別重逢小聚后又匆忙分離一事。白居易以詩敘事,詩題中的“十年三月三十日”和“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是對事件的精確記錄,詩歌內(nèi)容更是用兩百余字詳述了二人往日分離、今日重聚之情境,并對分離后的相思作一番想象。同樣的離愁別恨在同時期詩人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中被40字道盡?!跋惨娪謩e”是這兩件事之共同點,而兩位詩人采用了不同的藝術形式去抒發(fā)情思。白居易落筆于現(xiàn)實生活之點滴,用寫實之筆還原當下情境。他直言“欲記所遇之地與相見之時為他年會話張本”,故擇取尋常日期用以記錄。擬詩之時,白居易便賦予這首詩日后將被“回看”的期待。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重逢的期待和對詩歌再被翻閱的預設,這使得詩歌意蘊具備了更深遠的意義。如果說,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這類抒情詩是詩人對生活感悟進行藝術化升華之佳作,那么,白居易則是通過長題將本該定格于某一瞬間的藝術化感悟進行延展,賦予詩歌張力。這便使詩歌在具備平易淺近風格之時兼有深遠的妙思。
2.宋人發(fā)展了日?;蜕罨脑姼钄⑹嘛L格,詩歌長題也漸發(fā)展至瑣碎、平實之貌,形成日記體長題之形式。日記體長題詩通常在題中精確記錄時間,且時間具備一定的連續(xù)性。這類詩題在杜詩中已有先例,如杜甫的兩組詩中的詩題:《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對月》和《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十月一日》。這兩組詩日期尋常,時間連續(xù),且在內(nèi)容上也有先后連續(xù)之意。宋人日記體長題的發(fā)揚以蘇軾、陸游、文天祥之詩題最為突出。蘇軾的長題擬作在數(shù)量上較前人為豐,其超過20字的長題有200余首,而字數(shù)達半百的詩題有36首。蘇軾善將杜甫詩歌特征融會貫通,尤其發(fā)揚了杜甫詩題的連續(xù)記時方式,賦予詩題日記特點。如《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蹯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于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蹯溪,天未明》《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龍寺》這一組行旅詩,記錄了蘇軾出門禱雨之所見所聞,詩歌內(nèi)容刻畫了蘇軾途中所歷、所宿、所感,與杜甫自秦州往同谷之紀行詩類似。但是,杜甫的行旅詩是以地標式風景來標記詩歌書寫的,他的詩題多以地名命名,如《鐵堂峽》。蘇軾行旅中的日記體詩則以緊湊的時間發(fā)端,序以每日途徑見聞與感悟,而以詩歌主抒情。在蘇軾日記體詩中,詩題主敘事,詩歌內(nèi)容主抒情;情以事為基,事因情而顯。從陶淵明到杜甫,詩與題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從杜甫到蘇軾,詩與題發(fā)展成兩種形式獨立、內(nèi)容和藝術互相輝映的樣態(tài)。
3.南宋詩人以詩寫夢并形成了記夢敘事長題。夢是虛幻之事,做夢是客觀事件。記夢詩是虛實結合之作,不僅需要處理虛實兩境之情與事,還需要交代清楚詩人夢與醒兩種狀態(tài)。為使詩歌內(nèi)容情韻有致,詩人有時會為記夢詩擬長題,記錄詩人做夢的具體日期和內(nèi)容。陸游是著名記夢詩人,他的部分記夢詩便以長題代序敘夢,如《乙丑七月二十九日夜分,夢一士友,風度甚高,一見如宿昔,出詩文數(shù)紙,語皆簡淡可愛,讀未終而覺,作長句記之》。這一長題對陸游的夢境做了詳細的記錄,表現(xiàn)了陸游在夢中與士友相會之喜。詩歌主體則側(cè)重夢醒后的悵惘失落之感和對夢中士友之回味。“河傾斗落三傳漏,霧散云歸兩幻身”[20]3573,陸游落筆于夢醒后的悵然失落意境中。由此觀之,長題配合著詩歌記夢乃交代背景之需,它分化了敘事之責,詩人由此得以在詩歌本體中營造絕美意境并抒情。這便使記夢詩虛實相生,充滿現(xiàn)實和浪漫雙重色彩。陸游另有一類記夢詩,其本身敘述夢境內(nèi)容,詩題仍用長題,如《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此詩以長題交代了詩人夢守漢唐故地一事,詩歌主體側(cè)重對夢境的復現(xiàn),以濃墨重彩刻畫了“王師”親征收回舊地的宏偉畫面。詩和題都未對詩人醒來后的情愫進行直接刻畫,僅在詩題以“喜”涵蓋了詩人一夢的所有感情。在這類記夢詩中,詩歌主要是為了記錄夢境的內(nèi)容,于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憧憬。敘事的主要功能交給長題承擔。如此一來,虛實分明。
杜甫長題多用于敘事詩歌,偶有其他題材表達的嘗試,但是并不多見。宋人將敘事長題廣泛引入抒情詩和詠物詩,擴大了古典詩題的表達范疇。馬茂軍認為,杜甫開啟了中唐詩歌“以文為詩”的轉(zhuǎn)型,宋人“以文為詩”的創(chuàng)作實踐則預示著中國文學從抒情傳統(tǒng)向敘事傳統(tǒng)的重大轉(zhuǎn)型,在詩歌領域則表現(xiàn)為散文技巧對詩歌的滲透影響[21]。此論極精辟地概括了中國古典詩文的轉(zhuǎn)型標志特征,也說明了長題在宋代被融入各式詩歌類型的必然性。
黃庭堅是“杜韓詩派”的典型代表,他的長題表現(xiàn)了宋人詩題的轉(zhuǎn)型。黃庭堅抒情詩《往歲過廣陵,值早春,嘗作詩云:春風十里珠簾卷,仿佛三生杜牧之,紅藥梢頭初繭栗,揚州風物鬢成絲。今春有自淮南來者,道揚州事,戲以前韻寄王定國二首》的詩題共63字[22]280,黃庭堅在題中錄入《過廣陵值早春》一詩全文,出現(xiàn)了詩題錄入另一詩歌原文的現(xiàn)象。此詩主要抒發(fā)了詩人對揚州春日的懷念及追慕杜牧之情,但是,詩題卻大做文章。黃庭堅此詩長題體現(xiàn)了他對詩歌“意”的著意追求。詩題追溯當年他過揚州時寫的詩作,并表達了自己對揚州的懷念及對杜牧的瞻仰,更對應了詩歌所言“馬上時時夢見之”[22]280。在長題中,黃庭堅打造了一個由揚州、春、詩、杜牧、二十四橋組成的特定揚州文化意象,而這個意象是他個人經(jīng)歷和揚州的巧妙融合。黃庭堅在抒情前有意地用長題向讀者闡明詩情背后之“意”,而這個“意”是以“事”為基礎的。如此一來,詩主抒情,情因事生;題主敘事,事中含情。詩歌也因此蘊含兩份詩情、兩種詩境,展現(xiàn)了多層次的情感意蘊和詩歌內(nèi)涵。就此而言,敘事長題的應用范圍被進一步擴大了。
在詠物詩中,黃庭堅常常用長題對詩歌所詠之物作詳解,這其實也是擴大了敘事詩的題材范疇。如《趙子充示竹夫人詩,蓋涼寢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職,予為名曰青奴,并以小詩取之二首》一詩的詩題即如是。詩中所提的趙子充詩歌已不可考,然參考詩題可知大略。趙子充在詠納涼用的竹籠一詩中稱其為“竹夫人”,黃庭堅不喜,故而擬作此詩改喚其為“青奴”。在詩歌中,黃庭堅突出書寫了竹籠作為納涼器物的輔助作用,這也是他不同意“竹夫人”之稱的原因——“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22]405?!爸穹蛉恕焙汀扒嗯倍?jīng)詩題的解釋和詩歌的辯論,不僅是詩人筆下描繪的一個物件,還具備了更豐富的欣賞價值。若無長題細表原因,這只是簡單的詠物詩。長題交代詠物的前因后果,再現(xiàn)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情境,使詩歌成為詩人文學交流實錄,賦予“詠物”一事詳實之義。如此看來,詠物詩的重點便不僅在“物”,就連“詠物”本身都極富詩意。宋人作詩深入生活細節(jié),長題融入詠物詩更使詩歌深入日常事理中,賦予詩歌極大的張力。
詩歌長題轉(zhuǎn)向敘事詩和抒情詩,是傳統(tǒng)詩歌功能轉(zhuǎn)變的一大表現(xiàn)。杜甫的長題之作,給予宋人長題擬作很好的示范。詩題的發(fā)展終不能脫離詩歌藝術的主流方向,因此,在“以文為詩”盛行的宋代,長題敘事臻于至盛也是理所當然。許總說:“(宋人)‘以文為詩’的最終成果,使傳統(tǒng)詩歌在功能上從主‘情’向重‘意’轉(zhuǎn)換,在表現(xiàn)上對題材范圍多方面拓展?!盵23]黃庭堅的詩歌長題題材范圍的擴大,是宋人實現(xiàn)唐宋詩格轉(zhuǎn)變的一大實踐。
敘事是杜甫對中國古典詩歌轉(zhuǎn)型的一大貢獻。世人常說“詩必盛唐”[24]99,并由此認為天下之絕妙好詩都被唐人寫盡,實則不然。杜甫生在盛唐,隕于中唐之初。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經(jīng)歷了時代劇變和人生起落的同時也在進行變革,并指引了后世詩歌發(fā)展之路。杜詩努力追求敘事,并在“以文為詩”的藝術追求中對六朝詩歌長題藝術進行繼承與創(chuàng)新。杜甫詩歌在內(nèi)容上逐漸走向日常生活,在形式上向文、賦取經(jīng),這也就使得原本精練凝重的短題無法適應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變化。因此,依據(jù)詩歌敘事藝術之需求,杜甫擬作了形態(tài)各異的長題。六朝時的長題本作擬詩之標志,經(jīng)杜甫之手則成為詩歌敘事的重要藝術形式。
杜詩從“主情”轉(zhuǎn)向敘事,開啟中唐詩風之變,同時也促進了唐宋詩格的變革。隨著古典詩歌的演變,長題詩也在后世詩人的筆下熠熠生輝。白居易之平淡詳實的詩歌風貌與敘事長題結合,賦予詩歌深韻悠遠的張力。蘇軾利用長題連續(xù)記事,發(fā)展出日記體長題詩,并將其與詩人本人的行旅生活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進一步深化了宋詩日常化之藝術風貌。陸游以夢入詩,長題使他掙開束縛,得以在詩與題的結合中塑造夢境與現(xiàn)實的雙重詩境。古典詩歌長題藝術在一代又一代詩人筆下得以承繼。江西詩派是宋詩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黃詩體現(xiàn)了北宋詩壇“以文為詩”的最終成果,也體現(xiàn)了對古典詩歌長題藝術的成功轉(zhuǎn)型。黃庭堅進一步開拓了長題敘事的題材表現(xiàn)范圍,將抒情和敘事有意分置,詩歌在主抒情言志之時又能表現(xiàn)宋詩生活化、日?;卣?,體現(xiàn)了作文技巧和詩歌韻味的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