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鳳
小說《百合花》被譽為“沒有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小說”,是茹志娟的代表作。該小說自誕生以來,大部分的解讀都停留在宏大視角上,對于小說中道具“被”的關注卻比較少。小說中的“被”可以說是作者精心構設的一個道具,具有多重意味,“被”的應用,帶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理想寄托,是整篇小說的靈魂。小說以“被”為線索,通過“缺被——借被——獻被”展開敘述,使人物形象得以凸顯,主題得到升華。更重要的是,“被”作為小說的核心道具,還具有多元的象征寓意,承擔著深化小說文化意蘊的重任。
茹志娟成長于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爭生活是她源源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但是在《百合花》中她卻一反常規(guī),沒有對戰(zhàn)爭的正面沖突進行描述,而是選擇了戰(zhàn)爭背景下,圍繞一條“百合花被”展開的故事。正如作者自己所表述的那樣:“小說中的人物、事件都不是真的,但是小說中的背景以及戰(zhàn)斗都是歷史的真實,是對歷史事件的藝術化加工”。也就是說,小說《百合花》的故事內容是對生活的提純和歷史的還原,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那么,在眾多事件與物品中,作者單單挑選出“被”這個物品,其實有著她獨特的思考,值得我們深度解析。
由此,我們可以繼續(xù)挖掘。在當時的背景下,稀缺的東西不僅僅是“被”,柴米油鹽和醫(yī)療物資等戰(zhàn)時必需品遠比“被”更需要,但是作者卻單獨就“借被”這一情節(jié)進行描寫,首先是出于“被”的典型性,即有借有還,在借與還之間深化了軍民的魚水之情。根據生活常識可知,與藥品等物資相比,“被”具有一種“恒常性”,不論是什么年代,哪個階層,“被”都是一種必需品,在“借”與“還”的情節(jié)中,包含雙向的情感流動,讓故事情節(jié)更加復雜?!皯?zhàn)爭也許沒有給人長談的機會,但是卻是能使人深交。哪怕是幾分鐘,甚至是一個眼神?!弊髡甙l(fā)現了戰(zhàn)爭背景下人與人“借”和“還”之間的情感轉換?!氨弧笔巧畋匦杵罚峭瑫r也具有隱私性,因此,但凡涉及到隱私的話題或物品,大家一般都比較敏感。但是在小說中,當戰(zhàn)士們借“被”時,廣大人民群眾卻紛紛響應,甚至把“棉絮”都借了出來。不難想象,在當時物資極度缺乏的背景下,“被”可能是一個家庭全部的家當,他們毫不避諱隱私,也不考慮自身的困難,毫不吝嗇地將全部家當貢獻出來,足見人民群眾的覺悟以及對革命斗爭的支持。即使是新媳婦全部的嫁妝,一開始“借”出現窘迫,但是在“我”講了一番道理之下,也毅然借出自己的新被子,凸顯了人物的通情達理。由此,通過“借被”情節(jié),體現出戰(zhàn)爭年代的軍民魚水之情。
家是我們溫暖的避風港,尤其是戰(zhàn)爭年代,“家”與“國”的意義更加重大,而“被”作為一種個人隱私物品,是家庭的必備,所以“被”與“家”有著內在的聯系,甚至可以說“被”就是“家”的象征。在小說《百合花》中,“我”與“小通訊員”的對話總是圍繞著“家”來進行,這種充滿隱私的話題,潛意識中展現出“我”對“家”的理解與渴望,也是作者內心的真實寫照。
關于該小說的創(chuàng)作,作者曾經表示是“憂慮和緬懷”的產物,但作者又表示這種憂慮與創(chuàng)作沒有直接的原因,但是這其中的“間接原因”作者也沒有否定。結合小說創(chuàng)作的真實歷史背景來看,當時作者的家庭正遭受錯劃“右派”的迫害,精神處于高度的焦慮之中,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加上作者對往事的緬懷(如家庭、婚姻、參加革命),激發(fā)了她創(chuàng)作的靈感,于是在現實境況的基礎上,加上作者藝術化的虛構及加工,小說《百合花》就此誕生。母親的過早離世和父親的離家出走,讓年幼的茹志娟從小沒有體會到家的溫暖,為了彌補家的缺失,在小說中,茹志娟努力尋找故事元素,其中“被”就具有家的象征意義。所以在眾多的物象中,她選擇了“被”作為小說的核心道具,寄托了自己精神上對家的渴望。另外,泡沫般的婚姻讓她對家有了更多的幻滅感。丈夫被劃為“右派”,長期的分離生活讓她一個人承擔著家庭重任,孩子年幼,她以頑強的意志獨自撐起整個家,這個時候,她的女性意識更加鮮明。在文本細節(jié)中,“新媳婦”的形象就成為她自己的化身,丈夫從未出現,陌生人來借“被”也只有她一人面對。由此,小說中“新媳婦”借“被”的心路歷程就是作者自己面對生活的心路歷程。當然,大革命家庭的包容讓她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她一再表示參加革命前,她對家的概念比較模糊,參加革命以后,部隊給了她真正的家,革命根據地跨越了血緣的界限,給了她夢寐以求的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她在這里找到了安身之所,找到了精神信仰,真正地融入了家庭團體。因此,抱著對革命的熱忱與信仰,在小說中,經過思想的斗爭,“新媳婦”最終“借”出“被”,并且最后自愿的“捐被”,完成人物形象的升華。作為茹志娟“自我”的化身,其實部隊就是自己的家,所以代表“家”的“被”放在自己身邊與交給部隊都是一樣的,“被”成為她家庭和情感不補缺的重要象征。
在《百合花》中,作者并未對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做過多的正面描述,僅僅以醫(yī)務員轉述戰(zhàn)場上小通訊員舍身救戰(zhàn)友來表現戰(zhàn)爭的無情和殘忍,而后畫面跳轉到現場,借的“被”再次進入到讀者的視野,并交代了“新媳婦”的“百合花被”的最終歸屬,它帶著柔軟與溫暖,連同犧牲的“小通訊員”一起被埋入棺材,將小說的主題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這里,“被”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生活物品,成為一種功勛與榮譽,是人性的溫暖與尊嚴的見證,作者利用這種人性的溫暖與戰(zhàn)爭的冷血無情構成鮮明的反差和對比,并寄寓了更加美好的祝福與愿望。
作為美好的事物,“百合花被”被賦予更崇高的內涵,寄托了作者以及戰(zhàn)時人們期望戰(zhàn)爭早點結束的美好希冀?!氨弧弊鳛槿粘I钪性倨胀ú贿^的事物,在戰(zhàn)爭年代里卻成為了一種奢侈品,由此可見戰(zhàn)爭的畸形以及帶給人們的傷害。關于“借被”,最開始干部們就在意能不能借到,就像小說中所說的那樣“哪怕一二十條也好”,“哪怕”和“也”采用了潛臺詞藝術,只要能借到就是最好的結果,而后由于人民與軍人的魚水之情,不僅借到了更多的“被”,還借到了嶄新美好的“百合花被”?!鞍俸匣ā北旧硎敲篮玫南笳鳎哂屑儩?、神圣的寓意,在小說中“百合花”與“被”融合,形成一個意象組合,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從小說的整體氛圍和內容來審視,作者期望戰(zhàn)爭早日結束,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嶄新的“百合花被”,不再忍受戰(zhàn)爭帶來的分離與痛苦。由此來看,“被”不僅僅具有實用性,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著希冀與象征,是該文學作品的靈魂之所在。
總之,茹志娟的細膩和縝密造就了該小說成為戰(zhàn)爭題材的經典。雖然小說的內容及人物都是作者的虛構,但是經過深度的挖掘,結合歷史資料可知,小說中流露著作者的真實經歷和情感內容,是作者藝術化的加工與創(chuàng)造?!氨弧弊鳛樾≌f中的道具,甚至可以看作是該小說的主人公,承擔著多重符號化象征,“新媳婦”和“新被”代表著吉祥與喜慶,預示著不義戰(zhàn)爭終將完結,美好未來生活即將到來的熱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