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平
對沐川草龍的最初印象,產(chǎn)生于哥哥下鄉(xiāng)到沐川當知青的時候,那時我還不到十歲。
記得20世紀70年代初的第一個春節(jié),哥哥要我到沐川過年,為的就是看草龍表演。沐川是片神秘的土地,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譽為“綠色明珠”。我知道沐川距離樂山100多公里,屬于邊遠小城,那里經(jīng)濟不發(fā)達,哥哥的生活也過得艱難,但是人們對幸福的向往是一致的,看草龍表演,就是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還可以增加過年的喜慶。
沐川草龍,植根于民間的深厚土壤。從唐代起,沐川耍草龍的習俗就世代相傳。聽老鄉(xiāng)說,草龍又稱黃龍,純手工制作,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省乃至全國首屈一指的以稻草為制作原料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瑰寶,深得廣大百姓喜愛。沐川草龍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即使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沐川的百姓也要年年舉辦草龍表演,那是節(jié)日慶典和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內(nèi)容,是沐川的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剛蒙蒙亮,我和哥哥便一同從鄉(xiāng)下步行去城里看耍草龍表演。走上街頭,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鏗鏘有力的川劇鑼鼓聲此起彼伏。這時候,一條舞自唐朝、傳承千年的稻草巨龍,由幾十名衣衫襤褸的壯漢高舉著從大街的盡頭舞來。四周開始沸騰,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這個邊遠的小城便成了歡樂的海洋。
沐川草龍文化,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它經(jīng)過歷代的技藝演變,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和招數(shù)。第一次看草龍表演,我看得目瞪口呆??吹贸鰜?,舞草龍的壯漢身體矯健,訓練有素,草龍翻騰飛舞,靈性十足,他們在進退有序中合力共舞,翻騰、叩首、擺尾,時而騰空望月,時而臥地盤旋,時而雙龍戲珠,時而九曲游動,一種別樣的恬適與知足,給人們平淡的春節(jié)增色不少。
編扎草龍,要嚴格遵循祖輩流傳下來的規(guī)矩。要先擇黃道吉日、祭祀先祖,方才開始編制。編扎草龍程序復(fù)雜,工藝精細,要經(jīng)過選材、熏蒸、上骨架、連接、上龍筋等工序,再使用編、織、鑲、繞、纏等十多種工藝技巧。稻草的選擇是關(guān)鍵,幾百畝的稻草也難以扎成一條沐川草龍。聽哥哥說,要用韌性極好的稻草,這樣扎出的龍紋理清晰,稻草的節(jié)也要對齊或呈規(guī)則變化,這樣一草一扎,環(huán)環(huán)相扣,看上去才身段威猛,活靈活現(xiàn)。
聽當?shù)厝私榻B,編扎一條長50米的草龍,需要近200個人。沐川草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三大部分組成。其中龍頭部分最為關(guān)鍵,主要由眼、須、齒、舌、上顎、下顎、龍角、胡子、鼻及火焰組成,手藝人用熏蒸好的稻草為龍頭的骨架上草,上草時必須給草噴點水,最后再為草龍點上眼睛,這樣才能給人鮮活和氣勢非凡的感覺。
從此以后,我記住了沐川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草龍,然而因為生活和工作,我已經(jīng)好多年沒去沐川了,但那精美絕倫的草龍總是在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沐川草龍以其古樸原始的造型、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而傾倒四海賓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今年春節(jié),為了享受一次徹底的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放松,我又一次去沐川過年,去撿拾起那些漸行漸遠的草龍記憶。
當我抵達沐川的瞬間,一縷縷山風就著竹香的力量,滲透肺腑。今非昔比,今天的生態(tài)沐川魅力神奇,早已摘掉國家貧困縣的帽子。前來迎接我的友人介紹,世界上最長的草龍就是沐川草龍,全長200.8米,它由從當年收割的3000多公斤稻草中精選848000余根無斑點、呈金黃色的稻稈制作而成,不僅于2003年成功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且讓這一文化得以保護與傳承。
這時,兩條金光燦燦、栩栩如生的“中華龍”舞上街頭,望過去滿目燦爛、一片金黃。幾十名壯漢身著褐色短褲、赤裸上臂、頭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腳穿草鞋,在鏗鏘的鑼鼓音樂伴奏下,揮舞著草龍穿街過巷。舞龍的隊伍時而似神龍攪海,時而似尊龍吐霧,時而似群龍朝拜,時而似二龍戲珠,堅韌而純樸的生生不息節(jié)節(jié)高的民風,彌漫在這古老而神秘的綠土上,昂首云霄,展示了沐川深厚的草龍文化和沐川人奮勇向上的龍馬精神。
龍騰盛世。今天的沐川,如云中蛟龍,開天辟地;如水中巨龍,翻江倒海。我望著大街上陽光般明媚、空氣般清新的笑臉,它分明在保存田園鄉(xiāng)村氣息的同時,傳遞著現(xiàn)代文化的縷縷清風,表達著人們對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及沐川人民豪邁堅韌、務(wù)實勤勉、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我設(shè)置的起床鈴聲,是一串悅耳動聽的鳥鳴聲,那是我在五通橋菩提山錄制的。每天早晨,我總是伴著自然和諧的鳥鳴聲,開啟新一天的日常生活。
菩提山位于四川五通橋茫溪河畔,占地308畝。山雖然小,但小得秀氣,富有詩情畫意。這里依山傍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加之遠離塵囂,景色清幽,引來眾鳥在此筑巢棲息,成為鳥的家園。菩提山是五通橋這座小城的至高點,樹木叢生,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鳥語花香,有著傳統(tǒng)的原生態(tài)之美,堪稱五通橋的城市“綠肺”。
菩提山的得名,源自建于盛唐的菩提寺,它是五通橋古八景之一,而今有山無寺,遺跡不在,但菩提山環(huán)境很寧靜,空氣很清新,景色之美,不遜桃花源,在此處伸手便可觸摸到大自然的天成之美,是一個山清水秀之地。
在五通橋這座小城生活的人們,喜歡順著蜿蜒山道去菩提山,山上風光旖旎,有很多有趣的存在,尤其是天未完全放亮的時候,去菩提山登高望遠,聆聽鳥聲,感受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章,實在是難得的美事。
我的家就在菩提山下,所以我常常去,從那里可以眺望大半個小城。行走在石階蜿蜒的山路上,路旁花木扶疏,草木青青,綠林悠悠。特別是清晨,霧氣朦朧,青山如洗,掩映在薄薄霧氣中的菩提山美不勝收。茂密的林間,當霧從茫溪河的水面上緩緩生成時,百鳥齊鳴,如果你屏住呼吸,聆聽鳥鳴,品味其中的奧妙,妙不可言的愜意,讓菩提山的綠林更加蒼翠、山峰更加靈秀、花香更加濃烈。
清風徐來,滴翠蕩綠,菩提山宛若仙境一般,蔥綠的枝葉吸引了一大群各色各樣的鳥兒?!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迸c青山為鄰、與鳥聲為伴的愜意,給我們忘卻山林和鳥聲氣息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樂趣。聽一聽那些不知名的鳥兒的啼叫,讓人心情無比激動,也是人鳥和諧的最好寫照。
忽然間,鳥聲又起,由遠而近,響個不停。我不知道如此動聽的聲音是什么鳥類發(fā)出的,但我知道鳥聲是林中世界的主宰,它使山林顯現(xiàn)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寂靜。在菩提山,嘰喳啁啾的一聲聲鳴囀與歌吟,是如此多姿多彩和富于穿透力。如果有一只鳥開始打鳴,各種各樣的鳥便此唱彼和,或引吭高歌,一曲曲天籟就這樣瞬間籠罩于天地,回蕩在山間,呈現(xiàn)出一種夢幻般的美。
順著陣陣鳥語,我進入林中,不知不覺到了菩提山深處。四周不時地響起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當你不注意時,它們就在;可當你的目光去探索它們時,它們又突然消散在氤氳的山林中。山風如歌,芳香四溢,只聞鳥鳴,不見鳥影,唯有草木的清香和濕潤的空氣,守著菩提山的悠然靜謐。
在我的想象中,菩提山的美,在于綠林中有鳥自由自在地飛翔。菩提山動中有靜,動靜皆宜。于無聲處聽到生命勃發(fā)的聲音,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小鳥與我撞了個滿懷。自然的鳥鳴聲是很難品味的,作為大自然的逍遙之友,能夠近距離地接觸,我看見它清澈的目光,覺得意外驚喜,然而這只小鳥似乎沒有發(fā)現(xiàn)我的到來,正享受森林的空靈靜美。
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鳥。我望了小鳥一眼,它顯得稚拙青嫩,略帶羞澀,閃著明亮的眼睛,與自然融為一體。幾米外的山路上,不時有人走過,這只小鳥也不驚。我愣了一會兒之后,拿出手機準備拍照,小鳥好像原諒了我的莽撞,感受到了我的善意,有些興奮,嘰嘰地叫起來,我雖然只抓拍了幾張小鳥不太清晰的背影,卻順勢用手機錄下小鳥鳴囀清麗、悠揚動聽的歌聲。
鳥聲如洗,天空出現(xiàn)了成群結(jié)隊的鳥兒,一遍遍歌唱著空靈婉轉(zhuǎn)的樂曲,肆意地繞著山林鋪展開來。這自然而美好的鳥聲,像一首首田園牧歌,如天籟般動聽與美妙。只有被鳥聲洗滌過,人間才能如此生動和多彩,如果沒有天空的鳥群飛翔、林中的小鳥歌唱,我們生活的天地一定會缺少這如詩歌般的美好。
“在鳥鳴中醒來是一件幸福的事?!蔽矣洸磺迨悄奈辉娙苏f的。鳥是通人性的,生來就擔著一份特殊使命,那就是歌唱,為天地而歌、為人類而歌,源源不盡的音律唱出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這時候,菩提山的鳥鳴聲一點點大了起來、密了起來,那行云流水的一聲聲鳥啼,掠過菩提山的一片片綠蔭、一縷縷花香……
因為郭沫若那首《峨眉山上的白雪》,我格外喜歡峨眉山的冬天,那是峨眉山最美的季節(jié)。每年11月下旬第一場雪后,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銀裝素裹的巍巍群山,帶著仙風道骨的意味,美到令人窒息。天寒好個冬,真正的雪景是夢境,欣然飄落的瑞雪中,宛如仙境的峨眉山,在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中,呈現(xiàn)出銀白世界的極致妖嬈。
峨眉山是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素來有“峨眉天下秀”的稱號。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景色,一年四季我常去峨眉山。看過春日的花開遍野,看過夏日的云海日出,看過秋天的層林盡染,但我認為峨眉山的冬天,匯集了國內(nèi)冬游最好的元素,才是峨眉山最靈秀和最具魅力的風景,那一片片白雪,晶瑩剔透,有一種傲睨于世的不妥協(xié)神態(tài)。
峨眉山保留了大量原生態(tài)的濕地和山林,空氣清新得像水洗過一般。特別是冬季下雪時,成片的冰凌,在藍天、黛山、翠林的烘托下越發(fā)迷人。雪不是峨眉山獨有的,然而峨眉山的雪景之美,卻是別具一格。望著雪花觸角的冰凌,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仿佛置身于一座冰雪的宮殿。春的翠、夏的綠、秋的艷,似乎都不及初雪后的峨眉山如夢似幻的美。
說到四川,這兒是很少見雪的。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海拔為3099米,其東北部與川西平原接壤,西南部連接大小涼山,是盆地到高山的過渡地帶。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每到冬季,在海拔和氣候的作用下,從海拔1300米的零公里(峨眉山景點,位于峨眉山的山腰處)往上都細細密密地飄起雪,片片的白色絨絮從天上落下來,不僅將峨眉山裝扮成冰雪的世界,也濡染了峨眉山的璀璨文明。
如果你要問我峨眉山的哪個季節(jié)最美,我會不假思索地告知:冬季。每年11月份起,峨眉山的雪就開始灑落,并從中山區(qū)逐步蔓延到高山區(qū),從零公里一直鋪到了金頂。遠方的山巔飄蕩著棉花般的雪花,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瀟灑,盈盈曼舞,宛如一層層宣紙,逐漸相依相連形成了大片的雪毯,進而覆蓋了整個山林,峨眉的山便籠罩在薄霧和飛雪中,朦朧得猶如仙境一般。
千樹萬樹梨花開,放眼望去,近看遠觀,浩然一色,皆是不同韻味。峨眉山的雪景也和它的植被一樣呈垂直分布,冰雪覆蓋在不同的植物上,一幀一畫,千姿百態(tài),“冰雪幾重天”的峨眉山,變得“觸手可及”。風從四面八方吹來,雪花還沒有來得及落地就又被吹到空中,散發(fā)出迷人的光暈,賦予了峨眉山生命的靈動。
景色各異,風光秀美的峨眉山,雪是大自然對它的恩賜。峨眉山的雪是潔白的,雪花是細小的,纖巧精致,婀娜嫵媚,與塞北的雪的不同之處,就是她的溫柔與舒緩,沒有凜冽的寒風,沒有急切的肆虐,沒有不可一世的張狂,而是晶瑩剔透,白得正氣。行走在寧靜異常的冰雪世界,聽著腳下發(fā)出的沙沙踏雪聲,總是讓人止不住地遐想,忍不住地陶醉!
峨眉山的雪,從來都不是尋常地飄落,而是彌漫,無邊無際地彌漫。晶瑩剔透的冰雪從樹枝上紛紛落下,落在沒戴帽子人的頭上和脖子里。鋪天蓋地的色點,將峨眉山變得雪霧彌漫,天際一色,白雪如畫,這時候,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郭沫若筆下的詩句:“峨眉山上的白雪,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巔?那橫在山腰的宿霧,怕還是和從前一樣的蜿蜒?”
佛國仙山雪世界,潔白的雪花飛滿蒼穹,天地之間就沒有了界限。細細端詳枝頭的雪花,峨眉山嫻靜的模樣宛如一首冬季戀歌,裹挾著一層白霜,讓你一秒進入童話世界。這是你不曾見過的峨眉山,她已成為人們親近雪域風光的好去處,正如郭沫若所唱:“我最愛的是在月光之下,那巍峨的山岳好像要化成紫煙;還有那一望的迷離的銀靄,籠罩著我那寂靜的家園。”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放眼而去的萬般景象都可提煉入詩入文。如果恰逢冬陽暖暖,雪霽初晴,因為有浩渺森林和濃厚文化做陪襯,天空碧藍如海,清晰而蕩漾的雪花,融合翠、綠、艷的色彩,化成滔滔的雪浪。水色潤心,感悟以雪山為鄰的詩意,雪山孕育的圣潔美景,那白的雪,純凈的白,讓我又一次心懷依戀地朗誦起郭沫若的《峨眉山上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