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文
(福建三明大田建設(shè)林業(yè)工作站,福建 三明 366105)
閩楠(Phoebe bournei(Hems1.)Yang)俗稱楠木,是我國特有珍貴闊葉用材樹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福建省重點推廣發(fā)展的樹種之一。目前,有關(guān)閩楠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理生態(tài)、種源試驗、苗木繁育等方面,有關(guān)閩楠苗木山地造林研究甚少,試驗以期為閩楠造林提供技術(shù)參考。
試驗于2018~2020的年開展,參閱了相關(guān)研究[1-10],進行了從不同苗齡(1年生、2年生、3年生)造林試驗,測定苗木成活率,地徑、樹高、冠幅等生長指標,對閩楠的成活率、生長指標與不同苗齡的相關(guān)性進行詳細分析,得出最適宜造林的苗齡選擇,旨在為閩楠大面積山地造林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及技術(shù)參考。
參試的苗木為1~3年生閩楠無紡布容器苗,苗木來源于三明市三元區(qū),于
2018年2月上山造林。試驗地位于大田縣上京鎮(zhèn),北緯25°43′28′′、東經(jīng)117°37′16′′,該試驗區(qū)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8℃,極端最高氣溫達39.5℃,最低氣溫-5.0℃,無霜期241~311d,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降雨量1200~2300mm,相對濕度75%。土層厚度80~100cm,質(zhì)地黃壤土,區(qū)內(nèi)氣候、土壤、水溫條件適宜林木生長。選擇3種不同的立地類型作為3個試驗點。試驗點1前身為馬尾松采伐跡地,坡度12~21°,北坡,中、下坡位。試驗點2前身為杉木人工林,坡度18~26°,東南坡,中、下坡位。試驗點3前身為柑橘果園,坡度12~20°,西南坡,中、下坡位。
于2 0 1 8年2月進行不同苗齡裸根苗定植。試驗樣地沿等高線平行方向帶狀開墾,挖穴60cm×60cm×60cm,穴施有機肥1 kg作業(yè)基肥,并與土充分拌勻后放入苗木,穴施鈣鎂磷0.3 kg。造林初植密度均為1800株/hm2(株行距2m×3m),在苗木整個生長期,對各試驗處理的苗木采用常規(guī)經(jīng)營管理措施進行除草、松土、培土、防旱防澇、病蟲防治等。
試驗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shè)計,根據(jù)不同立地類型設(shè)置3個試驗點,以3個試驗點作為3個試驗區(qū)組。不同苗齡對比試驗均包括3個處理(小區(qū)),小區(qū)面積0.067hm2,隨機排列,每個處理3次重復(fù)。
2018年11月對各小區(qū)設(shè)置20m×20m的正方形樣地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造林成活率,分別于2018年11月份、2019年11月份、2020年11月份采用鋼卷尺、游標卡尺(精度0.01mm)調(diào)查各小區(qū)苗木地徑、苗高、冠幅。
將紙質(zhì)試驗數(shù)據(jù)整理匯總并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統(tǒng)計。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 DPSv9.5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分析,并運用Orgin 2021繪制折線圖,分析各處理間的差異性及生長趨勢。
2.1.1 不同苗齡閩楠造林成活率比較
由表1可知,苗齡為3年生苗木造林成活率最高,為98.2%,苗齡為2年生苗木造林成活率次之,為97.1%,苗齡為1年生苗木造林成活率最低,為89.3%。不同苗齡閩楠造林成活率指標經(jīng)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可知FA=303.0900>F0.01(2,24)=5.61,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不同苗齡苗木對造林成活率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見表2);對平均成活率指標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A3的造林成活率與A1的造林成活率差異有極顯著差異,但A3的造林成活率與A2的造林成活率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不同苗齡閩楠造林成活率指標及多重比較
以上比較、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為獲得較高的造林成活率應(yīng)選擇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進行造林。
2.1.2 不同苗齡閩楠造林地徑生長量比較
從表3可知,林齡為1年時(定植后的第1年),苗齡3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為0.41cm,苗齡2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為0.31cm,苗齡1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為0.26cm。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32倍,是1年生苗木的1.58倍。苗齡為2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1年生苗木的1.19倍。對平均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從表4可知,方差分析后F=301.592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1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
從表3可以得出,林齡為2年時(定植后的第2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56倍,是1年生苗木的1.94倍。平均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從表4可知,方差分析后F=276.772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2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
同樣從表3也可以得出,林齡為3年時(定植后的第3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02倍,是1年生苗木的1.16倍。平均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與苗齡為2年生苗木的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無極顯著水平,但與1年生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
表3 不同苗齡閩楠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及多重比較
從表4可知,方差分析后F=111.8610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3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
表4 不同苗齡閩楠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以上比較、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為獲得較高的地徑生長量應(yīng)選擇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進行造林。
2.1.3 不同苗齡閩楠造林樹高生長量比較
從表5可知,林齡為1年時(定植后的第1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5倍,是1年生苗木的1.8倍。平均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從表6可知,方差分析后F=170.908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1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
從表5可以得出,林齡為2年時(定植后的第2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46倍,是1年生苗木的1.62倍。平均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由表6可知,方差分析后F=356.270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2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
同樣從表5可以得出,林齡為3年時(定植后的第3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17倍,是1年生苗木的1.50倍。平均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3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其F=220.9250>F0.01(2,24)=5.61(見表6)。
表5 不同苗齡閩楠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及多重比較
表6 不同苗齡閩楠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以上比較、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為獲得較高的樹高生長量應(yīng)選擇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進行造林。
2.1.4 不同苗齡閩楠造林冠幅生長量比較
從表7可知,林齡為1年時(定植后的第1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冠幅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05倍,是1年生苗木的1.11倍。平均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與苗齡2年生苗木的冠幅連年生長量差異無極顯著水平,苗齡3年生的苗木與苗齡1年生苗木的冠幅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1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其F=7.4970>F0.01(2,24)=5.61(見表8);
從表7可知,林齡為2年時(定植后的第2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冠幅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46倍,是1年生苗木的1.62倍。平均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的冠幅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后,其F=85.2460>F0.01(2,24)=5.61,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2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見表8)。
同樣從表7可以得出,林齡為3年時(定植后的第3年),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冠幅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是2年生苗木的1.17倍,是1年生苗木的1.67倍。平均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苗齡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2年生、1年生苗木的冠幅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林齡為3年時,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其F=164.3210>F0.01(2,24)=5.61(見表8);
表7 不同苗齡閩楠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及多重比較
表8 不同苗齡閩楠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以上比較、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為獲得較高的冠幅生長量應(yīng)選擇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進行造林。
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造林苗木成活率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3年生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顯著高于1、2年生,造林成活率平均值達98.2%,不同苗齡造林成活率大小比較為A3>A2>A1。閩楠造林成活率與苗齡相關(guān)性密切,大齡苗木造林成活率高,這與苗木的自身生理特性相關(guān),大齡苗木的抗逆性強、適生性好。
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造林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苗齡3年生的閩楠在不同林齡下地徑平均生長量大小比較為`D3>`D2>`D1。林齡為1年、2年時,苗齡為3年生的苗木分別與苗齡為1年生、2年生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但林齡為3年時,苗齡3年生的苗木與苗齡為2年生苗木的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無極顯著水平,但與1年生苗木地徑連年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閩楠的苗齡越高,苗木根系越發(fā)達,地徑越粗,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地徑是反映苗木質(zhì)量最好的指標之一。在保證造林成活前提下,地徑越粗越好。
不同苗齡苗木造林,對造林苗木樹高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苗齡3年生的閩楠在不同林齡下樹高平均生長量大小比較為`H3>`H2>`H1。苗齡3年生的閩楠在不同林齡下,樹高平均生長量同1年生、2年生相比差異達極顯著。苗木高生長快,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遺傳優(yōu)勢,閩楠樹高隨著林齡的增加,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
不同苗齡閩苗木造林,對造林苗木冠幅連年生長量指標的影響的差異為極其顯著,苗齡3年生的閩楠在不同林齡下冠幅平均生長量大小比較為`P3>`P2>`P1。林齡為1年時,苗齡為3年生時同2年生相比無顯著差異,但與1年生相比有極顯著差異;林齡為2年、3年時,苗齡為3年生時同1年生、2年生相比有極顯著差異。造林定植后的第一年,苗木處于緩苗適應(yīng)期,主要表現(xiàn)在根部、地徑、樹高的生長,而冠幅生長卻是不明顯,此時的冠幅生長量差異不大。隨著林齡的增加,造林后的第二年,冠幅值隨林齡增加呈現(xiàn)上升趨勢,此時的生長速度加快,分枝增加、枝葉逐漸繁茂。造林后的第三年,冠幅值隨林齡增加上升趨勢不明顯,此時冠幅出現(xiàn)交接現(xiàn)象,影響了冠幅的生長。閩楠在整個的生長周期中,前期具有較強的耐蔭性,后期為了更好地生長,則需要更多的光照來進行光合作用。
從生長曲線圖來看(見圖1),3年生苗木造林生長優(yōu)勢明顯,不同苗齡苗木各生長指標生長量隨林齡增加,其生長量值均高于同林齡1、2年生苗木造林,故為獲得較快的生長,應(yīng)選擇3年生苗木進行造林,可提前郁閉成林,具有較大的成林優(yōu)勢。
圖1 不同苗齡閩楠試驗林生長趨勢
在林同的立地條件及撫育措施下,苗齡對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長量的各項指標有顯著影響,通常情況下,苗齡越高,苗木的根系越發(fā)達、地徑、樹高都優(yōu)于小齡的苗木,大苗齡的苗木較小苗齡的苗木具有更多的枝葉量,葉面積指數(shù)大,光合作用強,苗木生長快,顯著增強了幼林抵御林業(yè)有害生物危害的能力。
采用3年生閩楠容器苗進行裸露山地造林能明顯提高造林成活率,能保證閩楠幼樹的正常生長,并取得較好的造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樹種的苗齡越大造林效果越好,比如銀杏2年生苗與1年生苗造林后的成活率及地徑、樹高生長指標差異不顯著[8];側(cè)柏5~6年生苗在肥沃地塊造林效果較好,在中等肥力則選用3年生苗木造林,能取得較好造林的效果,在貧瘠地地塊造林則選用1.5~2年生苗木,能取得較好的造林效果[9];馬尾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則隨著苗齡的增加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成活率與苗齡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3個月的幼苗造林成活率顯著高于10個月的幼苗[10]。
由于本試驗造林3a,3a觀察測定生長指標,觀測時間較短,今后的研究可以結(jié)合造林保存率、生理生態(tài),以及外界環(huán)境影響等對不同苗齡、不同苗木等級的閩楠造林成效進行持續(xù)觀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