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逸群
(鎮(zhèn)原縣平泉中學,甘肅 慶陽 744517)
歷史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抱有畏難的心理,因為高中教材涉及的相關知識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對于一些知識他們不得不通過強行記憶和背誦的方式加深和強化。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雖然暫時記住了相應的知識點,沒有得到有效的復習和鞏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在脫離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可以自行解決產(chǎn)生的問題和疑惑,還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為后續(xù)的教學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制作的數(shù)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自主學習課程,然后在課堂上參與同學和教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也稱“反轉式課堂式教學模式”,其本質是對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接受知識的“翻轉”安排。
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是課堂上完成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學生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即課內進行知識傳授,課外進行知識內化和吸收。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完成一定量的課前練習,記錄收獲或疑問,隨后在課堂上由教師解答疑問或講解練習??梢?,翻轉課堂在教學模式上,把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后作業(yè)”轉變?yōu)椤皩W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探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翻轉課堂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上傳到相應的教育網(wǎng)絡平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隨時瀏覽相應的內容和知識,有選擇性地觀看相應的視頻,調整觀看視頻的速度和播放進度。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提升自主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學會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復習。針對自己難以理解或者是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反復學習,從根源上提升自身的歷史成績。
在翻轉課堂應用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圍繞問題開展討論和互動,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師清晰明了地知曉他們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他們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和計劃,還可以讓其針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和解析,更進一步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同樣,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增進師生彼此之間的情誼,培養(yǎng)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
通過翻轉課堂的應用和實施,學生需要參考教師為他們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讓他們實現(xiàn)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和成長,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除此之外,教師借助翻轉課堂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借助教材將相應的內容進行整合和總結,滿足他們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個人需要,從而完成相應的課后作業(yè)。
高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較零散,相關的知識點之間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集中。加上歷史知識發(fā)生的年代較為久遠,與現(xiàn)階段的生活狀態(tài)和性質相比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學生不能完全系統(tǒng)地掌握相應的知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認為課堂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這樣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會大大地降低課堂的質量和效率,并且教師沒有利用翻轉課堂模式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知識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有部分家長和教師認為,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實施和應用的時間較短,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就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惰性,因此他們對于翻轉課堂還抱有一定的懷疑態(tài)度。
由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但在此過程中家長和教師不能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部分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偷懶,學習知識的自覺性不強。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介表面上在學習相關知識,實際上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想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講解重難點知識,以此提升他們的成績,這樣雖然會使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和進步,但會使他們產(chǎn)生相應的疲憊感和厭倦感。加上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沒有讓學生針對所要講解的知識進行瀏覽和閱讀,因此他們對于相關知識沒有詳細地了解和認知。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和情境,讓其置身其中,感受歷史知識的魅力。以教學“遼宋夏金元的經(jīng)濟與社會”(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一教材內容)為例,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為同學展示《清明上河圖》的視頻和圖片,讓他們在欣賞和觀察的過程中,能自主地梳理重要的歷史事件,從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出發(fā),將知識點中的吃、穿、用發(fā)生變化與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進行串聯(lián)。將知識點中的人身自由、流動自由、財務自由與階層流動和科舉制度進行串聯(lián),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宋元時期的經(jīng)濟與社會變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在宋朝時期人口在不斷地增長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理解遼宋夏金元的經(jīng)濟與社會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發(fā)展歷程,對于歷史知識建立初步的認知;另一方面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可以使他們快速地融入情境中,更加直觀、清晰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介,針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是喜歡的知識進行查詢和瀏覽,以此增加他們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打開歷史文化視野,擴充歷史知識。
在歷史課開始前,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通過查閱資料、上網(wǎng)查詢等方式搜集歷史素材,并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制作成有效的教學資源。通常來說,教學資源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基礎教育資源,另一種是拓展教學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應用。同時,教師應將相應的資源制作成視頻和圖片,根據(jù)授課內容一般為學生準備兩個微視頻或課件,每一個微視頻或課件應針對一個知識點來進行展示,為了避免重復,應認真審核,相關視頻應緊扣教學內容,對無關緊要的內容應該舍去。在課件和視頻完成后,上傳至班級微信群或QQ 群,供學生下載觀看,通過教研組定期檢查完成情況,并在考試后進行總結。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學生自身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并沒有讓他們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提前預習,這樣在講解的過程中他們對于相應的知識不了解。所以教師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前,可以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介,針對本節(jié)課能夠用到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進行查詢和瀏覽,在此基礎上將其進行匯總和整理,利用微課教育平臺為學生錄制完成預習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自己身邊的電子產(chǎn)品針對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觀看和學習。以教學“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一教材內容)為例,教師需要根據(j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知識點進行錄制,使學生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主要領導人和重要會議有所了解,知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作用和價值,結合上述知識點為他們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教師需要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到微課教學平臺。讓學生自己下載所需要完成的任務,瀏覽和預習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此完成預習,明確教師要講解的內容。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讓歷史事件更真實,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翻轉課堂使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歸納總結歷史知識框架和課后生成。開展專題性講座,讓學生從全局把握歷史。例如,在進行“雅爾塔會議”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前準備的材料進行“二戰(zhàn)”專題講座,從會議的內容到戰(zhàn)后問題的處理以及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板塊知識講解完成,對《雅爾塔條約》中有關中國的內容進行討論??梢酝卣钩鲋袊嗣裨谑澜绶捶ㄎ魉箲?zhàn)爭中所作的貢獻,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由點到面,有效鞏固學生的知識內容。筆者以人教版“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內容為例,學生在觀看微視頻后,讓學生思考: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自由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中取得了哪些勝利?試論中國進行反侵略戰(zhàn)爭具有哪些重要意義?教師先設計教學任務,然后將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并將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教師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指導性點撥。課堂上各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交流,并將討論結果公布出來??梢圆捎么疝q或辯論形式,將所學歷史知識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應采取多元化評價形式,不以成績論英雄,要突出能力和應用,倡導師生間互評,生生間量化考核,打破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應用更科學、更合理的評價體系,尤其將學生自主探究引入評價考核中,讓本來很嚴肅的課堂變得生機盎然,充滿樂趣。
在進行分組時,一定要按“個性差異,平均兼顧”的原則,既要照顧“學困生”,又要促進“尖子生”,要統(tǒng)籌協(xié)調組內各個成員的不同分工,對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教師請教,通過全班學生共同探討取得進步。分組要根據(jù)學情和學生的個性特征,對于組長的分工要具體明確,對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小組間進行一幫一活動,同時各組員要形成競爭機制,學科小組之間要均衡發(fā)展。“尖子生”要認真鉆研,“學困生”要具體輔導,使每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能夠辯證地看待事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教師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解答相應的問題,同樣也沒有利用剩余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解答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難以理解的概念性知識就會進行強行記憶和背誦,不能將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應用,需要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教學“當代中國的外交”為例,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立以下問題:1.概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 世紀70年代,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2.概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前提和特征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讓其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提升自身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解答問題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和規(guī)律;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并且鞏固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為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正確指導他們科學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教材中涉及的相關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進行改正,總結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以教學“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一教材內容)為例,教師需要為學生錄制有關“二程”“朱熹”等人的理學思想、“儒學復興的原因”“三大發(fā)明的影響”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讓他們結合上述內容針對課后習題進行復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進行銜接,以此完成高效的復習和鞏固。還可以讓教師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教學評價,根據(jù)相應的課堂質量標準和實際的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以此發(fā)現(xiàn)不足和問題。
通過翻轉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和實施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不僅可以使教師充分意識到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還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逐漸實現(xiàn)自主學習,針對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反復訓練,以此從根源上提升成績,同樣也幫助教師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