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舜
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教師不再過于偏向對理論知識的教授,而是更加看重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有目的性開展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發(fā)揮二者融合的功能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語文知識,以此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是目前各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開展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該類教學形式可更好地落實語文新課標精神,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在新課程內容不斷更新的情形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又產(chǎn)生了全新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變得愈發(fā)重要,初中語文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課程精神放置到該類教學中。為實現(xiàn)讀寫互筑、一體共生,教師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需高效結合閱讀與寫作,利用兩項教學指標的共同開展來提升教學質量。在當前的新課程標準中,教師需適時明確閱讀與寫作課程開展的目的,即閱讀可有效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閱讀能力;寫作可精準培育學生的表達能力,若能同時提升學生兩項基礎性素質可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開展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讀寫的精準結合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語文學習來拓展其視野。在實行讀寫一體化教學前,教師需適時明確語文教學中的讀寫關系,即若想保持較好的寫作水準,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開展大量閱讀;而閱讀數(shù)量與質量的提升又可增強其寫作水平,在豐富情感的基礎上在書本中拓展視野,因而在實行讀寫教學的融合后,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將變得更為立體,使其在此后的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勤于觀察、善于表達、樂于表達等行為習慣。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若融合了讀寫教學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將進一步增強。利用讀寫一體化學習形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被有效激活,在學習語文閱讀寫作知識的過程中意識到寫作閱讀在語文科目內的重要性,有效解決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學生存有的語言表達蒼白問題,利用閱讀來積累更多的詞匯,再透過適宜的觀察將其書寫出來,有效促進讀寫教學的融合。此外,初中學生處在各項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若能在該階段就利用讀寫一體化教學來提升寫作閱讀水準,會給其未來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使其在此后的語文學習中擁有更大的成就感。
對初中階段學生而言,閱讀與寫作是一項具有難度的挑戰(zhàn)。從目前初中生讀寫情況來看,雖然具備一定讀寫能力,但自身閱讀量、寫作經(jīng)驗相對較少,與初中生的生活閱歷和成長經(jīng)歷均有著密切聯(lián)系,從而使得個人閱讀能力較為薄弱,在寫作方面也存在諸多難題。文章空洞、難以引發(fā)情感共鳴以及情感表達不準確是初中生在寫作時普遍存在的情況。若想提高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實踐效果,教師應正確認識“讀寫互筑,一體共生”內涵,增強自身“讀寫共生”教學意識,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優(yōu)化學習活動設計,實施“雙線并行”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現(xiàn)有語文教學資源,豐富讀寫一體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從根本上保障“讀寫互筑,一體共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就語文教師而言,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學生語文知識以外,要重視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為了保證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實施效果,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語文教學資源,鼓勵與引導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同時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其目的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積累更多的寫作經(jīng)驗與素材,既能提升寫作技能,又能滿足學生寫作訓練需要。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制,在文章選擇方面較為注重經(jīng)典性、時代性以及思想性、藝術性,其中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材編制中特別重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文章,更加有利于促進寫作教學效果提高。
例如,在閱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一篇文章時,因為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在引導學生對此篇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應幫助學生梳理文章寫作思路,體會作者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挑選出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理解作者情感變化過程,正確認識作者對文章中人物品格風貌的刻畫,切實感受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懷念與贊美之情。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也可通過多媒體平臺搜索與本篇文章相關的資料內容或者視頻片段,讓學生對魯迅先生筆下的“長媽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教師將學生挑選的帶有情感色彩的詞句進行針對性講解。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句話寄托著作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感以及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通過對上述特殊詞句的講解,讓學生加深對本篇文章內容的理解。
最后,做好課前閱讀引導,鑒賞優(yōu)秀文章,分析與研究文章中一些獨特的句式、字詞,既能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又能幫助學生切實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學習與掌握優(yōu)秀文章寫作技巧與表現(xiàn)手法,積累更多寫作經(jīng)驗,夯實自身寫作基礎,降低寫作難度,讓學生愛上寫作。
將寫作作為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基礎,引導學生通過日常寫作,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使其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增強閱讀能力,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環(huán)節(jié)以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建立于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實踐,在寫作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拓展,學會主動思考與探究,既要仔細感悟閱讀內容,也要做到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充分發(fā)揮以寫助讀作用,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閱讀技巧得到有效提高。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前提,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正確理解“讀寫互筑,一體共生”的內涵,強化自身“讀寫共生”意識,才能保證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高質量開展。
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這一篇文章時,整篇文章內容語言簡潔,獨特的敘事結構,先敘事后寫景的寫作手法,為讀者營造了一悲一喜的閱讀情景,從情感的角度引出議論,為“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界做了充分的鋪墊。首先,教師可根據(jù)目前學生整體寫作水平,鼓勵學生利用本篇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并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就作品主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如“何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采用哪些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其次,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背后蘊含著的憂國憂民情懷。
最后,對照《岳陽樓記》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與寫作技巧,便于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可與作者產(chǎn)生一定情感聯(lián)系,加深對《岳陽樓記》內涵的理解和感悟。教師以寫作為引導,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剖析文章中的詞句,來降低閱讀難度,更加輕松地理解教師所教授的語文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寫作技能,強化寫作技能運用熟練度,從而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通常情況下,學生主要利用語文教材來獲得相關知識。語文教師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活動也只是輔助工具,畢竟語文教材中資源有限,單純依靠語文教材中所提供的資源作為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基礎,并不能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性語文知識框架,在發(fā)展學生讀寫整合思維方面也存在一定難度?;诖?,語文教師應做好讀寫教學拓展,收集與整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如將課外讀物導入日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閱讀課外讀物,主要學習與研究課外讀物中寫作技巧與修辭手法,有效拓寬學生語文視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讀寫整合思維形成與發(fā)展。
例如,定期開展“課外書籍閱讀活動”,教師可根據(jù)班級內學生整體讀寫現(xiàn)狀,并以學生興趣感知點為導向,推薦合適的課外書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堅韌品格的形成,與艱苦的生活與自身成長環(huán)境有著必然聯(lián)系,作者由此塑造了保爾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生通過閱讀這一類課外書籍,能夠積累與此方面相關的寫作經(jīng)驗和素材,了解作者對文章中人物品格風貌的刻畫。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關鍵寫作技巧,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從全新的角度賞析優(yōu)秀作品,以此來增強自身文學素養(yǎng)。初中語文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局限,發(fā)展學生讀寫整合思維,發(fā)揮“讀寫共生”功能作用,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在開展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期間,廣大教師應明確該教學形式的實現(xiàn)意義,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舒適的閱讀寫作學習氛圍,將教材內容與全新的教學方法相融合,在提升教授水準的基礎上,為學生找到一條全新的閱讀寫作學習方法,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