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槐
(2016年7月27日)
2016年7月27日上午,在貴陽參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蒲信c教學深度融合報告會,下午有半日余暇,與同行造訪陽明洞,有感而發(fā)。
早先向往的龍場悟道/霎時間突現(xiàn)眼前/仿佛伯安先生/仍坐在肅穆的陽明洞間
洞徒四壁 刻著無數(shù)崇拜者的嘆贊/卻沒有留下 先生你的半語片言
我欣賞贊語中最耐尋味的/“石瘦云肥”/也喜歡那直白中肯的/“良知之源”
轉身出洞/去尋找500年前的印跡/賓陽堂①依舊是/你待賓之所
今天/我來了/黃荊條在斜陽里展枝相迎/我撫著它纖致的樹干/輕聲叩問著黃荊
五百年前山間那朵鮮花②/如今還開放年年?
注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任貴州龍場驛丞期間,在今貴陽修文縣陽明洞中潛心問道,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這奠定了王學的基石,并構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論框架。在悟道期間,先生未在石壁上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后人卻題字無數(shù)。其中“石瘦云肥”,最耐尋味。表面上是描述了石洞石頭的瘦嶙,洞壁頂部石頭狀如云朵,暗合王陽明幼時之名——王云,意指精練了肌膚,豐富了思想。
①賓陽堂:位于龍岡山西面,是陽明先生當年建龍岡書院的建筑之一,為書院的迎賓待客之所,此名取自《堯典》“寅賓出日”之意。
②那朵鮮花:陽明先生曾舉例,“山中有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靜寂,你來看此花時,則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