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美學者的中國武術人文研究透視
——以斯坦利·亨寧為例

2023-01-06 08:09安①
關鍵詞:少林寺中國武術學者

盧 安①

(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0 引言

以中國武術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需要走2條路徑,一條是大眾之路,另一條是學術之路.只有雙軌并進,才能高效、持久.遺憾的是,目前的中國武術國際傳播只是一條腿走路,即大眾之路,包括國外巡演、國際交流賽和援外培訓等.作為另一條腿的學術之路,包括外文著作和國際研討會,雖然偶有面世,但缺少相互回應,就像中國武術各家各派與生俱來的頑疾一樣“你練你的那一套,我練我的這一套”.在國外,與研究易經(jīng)、論語、儒學、道家思想等中國文化的學者相比,研究武術的學者較少,但也不乏對中國武術有獨到見解的專家學者,如美國的斯坦利·亨寧、皮特·洛奇,英國的保羅·鮑曼、里昂·漢特,日本的松田隆智等.在國內(nèi),中國學者對研究中國武術的國外學者缺少足夠的了解.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這種現(xiàn)象造成“人欲知我,而我不知人”的尷尬局面.國外有學者對中國武術感興趣并不斷有研究成果問世,是件好事,且多多益善.但是,如果國外的研究缺少中國本土的回應,對中國來說無疑就喪失學術傳播的良機.本文主要回顧和評述美國獨立學者斯坦利·亨寧的武術史觀,以此來管窺英美學者眼中的中國武術樣態(tài),這對國內(nèi)學界來說具有鏡鑒意義,同時對中國武術的傳承與傳播事業(yè)具有啟示價值.

1 斯坦利·亨寧眼中的中國武術

1.1 斯坦利·亨寧其人

斯坦利·亨寧是美國獨立學者、中國武學研究專家,在中國武術研究方面著述頗豐,尤其在中國武術史方面,至今仍筆耕不輟.20世紀60—90年代,亨寧在美軍中服兵役28年(1965—1993),期間由于不同的任務曾被派往臺灣、越南、韓國、日本、香港等地,負責教授美軍軍官的高級漢語課程和主持區(qū)域問題研究課題.1995—1996年曾經(jīng)在云南師范大學授課,1999—2004年任美國國防部中國政策文職職員,之后曾擔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國際關系顧問.

亨寧與中國武術結緣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并為自己取個中文名字韓寧.此后,對中國武術的鉆研始終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其鉆研中國武術的軌跡主要包括學拳、研究和旅行3個部分.首先是學拳.亨寧于上世紀70年代在臺灣期間,師從武朝相(Wu Chao-hsiang)學習楊氏太極拳和山西形意拳.其次是潛心中國武術史研究.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以外國人獨特的視角研究中國武術,在英語世界圍繞中國武術的話題著書立說,打開外國人通過武術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一個窗口.最后是行走在一些武術之鄉(xiāng),親身體驗中國武術發(fā)展的土壤,如形意拳的發(fā)祥地山西太谷、有“羲皇故里”美譽的甘肅天水等.

1.2 斯坦利·亨寧武術史觀的核心內(nèi)容

亨寧的研究基本上直面中國武術發(fā)展中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中國武術神秘性的歷史淵源、少林武術究竟是什么、內(nèi)家和外家何時分野以及對中國國內(nèi)武術研究的批判等.

1.2.1 神秘性是影響中國武術在中國社會地位的禍首

中國武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制造出很多神秘性,這些神秘性發(fā)端于2個方面,一是拳派源流的附會,另一個是武功高超的渲染.這些神秘性在“庚子拳變”時達到高潮.國內(nèi),自民國以來,以唐豪、徐哲東為開端的武術史研究以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和詳實的考據(jù)資料,對某些神秘性進行揭秘.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武術“挖整運動”之后,中國武術的神秘性基本讓位與理性,神秘性成武俠文學和武俠影視的專屬.而在國外,中國武術的神秘性恰似一種引力,影響著普通大眾也影響著學術小眾.對此現(xiàn)象,亨寧進行比較苛刻的批判.他說:東方武術研究領域的西方圈子呈現(xiàn)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許多所謂的“學者”高舉學術的標簽,扮演著中國武術神秘性的衛(wèi)道士,正在不斷地做出知識妥協(xié).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似乎是想讓人們知道將這些神秘性公布于眾是一個不敬的行為,會傷害中國人民敏感的神經(jīng),是對那些正致力于從東方神秘主義中發(fā)現(xiàn)新時代庇護所的西方偽知識分子的羞辱,甚至更糟的是,會導致這些學者們失去對某門學科的興趣,而這一學科正是他們津津樂道但是又說不清的話題[1].

美國學者霍爾克姆(Holcombe)認為“撕開神秘的面紗,露出武術的真面目是一個錯誤的美國現(xiàn)代物質主義的沖動”[2].亨寧認為,霍爾克姆做此研究的時候,主要依賴于英語文獻,其中有不少文獻存在很大的誤導性.西蒙·里斯(Simon Leys)認為“在研究中國文化和歷史時,漢語是我們的第一向導和老師;忽視漢語證據(jù)而去投入研究,并付出寶貴時間和精力就是傻瓜”[3].亨寧本人精通漢語,是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通,所以他指出:精通一門語言,才能夠真正體驗該語言所承載的文化.遭到亨寧批判的還有美國學者施邁克(Michael F.Spiessbach),因為施邁克在一篇文章中將中國武術界的菩提達摩之謎稱為“一個經(jīng)歷1 500年發(fā)展而來的、歷史悠久的武術之路”.亨寧認為毫無證據(jù)表明菩提達摩之謎是“歷史悠久的武術之路”.在亨寧看來,即使是李約瑟(Joseph Needham)所著的、被奉為漢學典范的《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也忽視將中國武術歸為道家核心修煉方式的歷史依據(jù)和理據(jù).

那么,如何正確看待中國武術的神秘性呢?亨寧認為,不是神秘本身,而是神秘背后的故事,才具有啟發(fā)性;繼續(xù)執(zhí)著于神秘性只會導致永遠擺不正武術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圍繞著各家各派拳種而制造出的神秘性是正確理解中國武術的最大障礙.亨寧還認為,對待中國武術神秘性問題的底線是:客客氣氣地順從于中國武術的神秘性不僅毫無道理,而且不配去做嚴肅的科學研究.

1.2.2 少林武術是中國大眾文化的幻影

少林寺僧人與武術的結合,經(jīng)過電影媒介的加工,少林武術儼然成為中國武術文化的招牌符號.國外的中國武術研究者往往都將少林寺作為看中國武術的窗口,像夏維明(Meir Shahar)[4]、道格拉斯·維爾[5]、皮特·洛奇[6]等研究者都曾撰文詳談少林寺與中國武術的淵源.

在亨寧看來,西方學者將少林武術之謎吹得天花亂墜,似乎中國武術就是“深山老林中神秘武僧”的杰作,事實上,中國武術是中國大眾文化的縮影,少林寺就是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表征.少林寺的真實與虛構攪和在一起使得人們認為少林寺就是中國武術的中心和故鄉(xiāng),這是對中國武術的誤解[7].亨寧認為少林寺與武術的關系是“真人真事”和“傳說”混合的故事,其中“真人真事”主要包括唐代十三棍僧救唐王和明代月空和尚率領僧兵打倭寇的事件,“傳說”主要包括元末緊那羅王救少林寺、梁朝達摩祖師,以及清代天地會秘史里所提到的關于南少林寺的故事.通過考察研究,亨寧發(fā)現(xiàn):在任何時候,只有少部分僧人練武,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千佛殿里地上48個陷坑一定是練武造成的.他還認為:少林寺的拳法不是寺內(nèi)發(fā)明的,是老百姓皈依佛門時帶進去的.首先,僧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而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這些階層的人們都普遍習武.其次,寺廟本身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他們也需要保護,而這只能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其它寺廟是這樣,少林寺也不例外.所謂少林拳是黃宗羲《王征南墓志銘》問世后對寺內(nèi)所練拳術的總稱.少林寺對中國武術的意義不過是當作民間文化反映和象征而已.但是,神秘和事實在維護少林寺方面同樣重要[8].

亨寧還從政治的視角考察少林寺與武術的關系.他認為,少林寺也并非不問政治的清凈之地;歷史上,和尚幫助唐高祖建立天下,唐武宗認為和尚是皇權的威脅又遣散一些寺廟,嵩山少林寺也曾浸染于濃厚的政治氛圍之中;蒙古族建立元朝,和尚福裕在政治妥協(xié)下被準予在北方再建5個少林寺分部;明朝期間,僧人參與抗擊海盜等.在另一篇評夏維明《少林寺:歷史,宗教和武術》的文章中,亨寧在論史的同時,將目光拉回當下,認為當前少林寺主持釋永信所使用的“武禪”(martial Chan)和“拳禪”(boxing Chan)概念,反映出少林寺避免過度商業(yè)化的意圖[9].

1.2.3 中國武術分為外家和內(nèi)家是絕對的誤導

中國武術有內(nèi)家外家之分,在中國人看來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就連《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第二版)也將內(nèi)家拳定義為“中國拳術流派之一,因與外家拳(少林拳)相區(qū)別,故名內(nèi)家拳,其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10].關于內(nèi)家拳的源流,明末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認為應起于宋之張三豐.對此,武術史學家唐豪在《少林武當考》一書中加以批判.唐豪認為:“言三豐為內(nèi)家技擊之祖者,始于此文,然不足信也”“夢中授拳……其說荒誕”[11].唐豪對內(nèi)家拳的創(chuàng)拳者加以否定,亨寧在唐豪的研究基礎上,對中國武術內(nèi)外家的總體分野提出質疑.亨寧認為將中國武術分為內(nèi)家拳和外家拳,無論從理論還是從歷史來看,其概念本身都是不成立的,理由是:第一,理論上看,中國武術的基本原理是內(nèi)外合一、剛柔相濟,如《吳越春秋》《武技書》《打手要言》《劍經(jīng)》《少林棍法闡宗》《手臂錄》《拳經(jīng)拳法備要》等武學典籍都論述內(nèi)外合一的道理.即使是被看作外家拳代表的少林武術,其拳理也是基于道家陰陽互動世界觀的.第二,從歷史上看,中國武術分內(nèi)外兩家的錯覺出自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在亨寧看來,該墓志銘的主要目的不是論述拳法理論,而是黃宗羲借此反抗?jié)M清政權的手段.黃宗羲將中國武術分為內(nèi)家外家有其政治意圖.內(nèi)是道家的象征,是武當山,是本土,是國內(nèi),是本民族;外是佛教的象征,是少林寺,是外來,是國外,是異族.黃宗羲寫《王征南墓志銘》,有政治隱喻在里面,黃宗羲本人是明朝遺老,其立場就是反對滿族入侵[12].亨寧還認為,黃百家《內(nèi)家拳法》的內(nèi)家也不過是名義上的內(nèi)家而已.黃百家可能是為繼承其父親黃宗羲的反清意志而轉移官方注意力.另外,曹秉仁《寧波府志-張松溪傳》很可能也是繼承黃宗羲的反清意圖.松溪的師父孫十三老可能就代表孫子13篇,意思就是漢族用孫子兵法來反抗?jié)M清統(tǒng)治.基于上述2個原因,亨寧十分肯定地認為將中國武術分為內(nèi)外家絕對是誤導[13].

1.2.4 中國武術研究尚缺少深入的社會學闡釋

亨寧關于中國武術史研究的第一篇論文就是1981年12月在《軍務》(Military Affairs)雜志上發(fā)表的“歷史視角下的中國武術研究”.亨寧坦言:之所以發(fā)表在這樣的學術期刊上,就是想強調(diào)根源于軍事實踐的中國武術,其史學研究存在很多令人震驚的無知現(xiàn)象[14].13年之后,他發(fā)現(xiàn)無知在中國武術界仍然是常態(tài)而不是例外,于是再次發(fā)文針砭時弊.鮑爾·克勞普頓在其論文“太極藝術”(The Art of T'ai Chi)中的一句話,“真也好,假也罷,傳說的存在反正是促進太極的發(fā)展并令許多人為之奮斗”[15].亨寧對此非常贊同.亨寧意識到,原來“無知是?!辈粌H僅是說說而已,對某些人來說是事實.亨寧拿張三豐的傳說作為例子,他將張三豐的傳說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669年之前,張三豐被認為是道家神仙;第二階段是1669—1900年,張三豐被認為是內(nèi)家拳的鼻祖;第三階段是1900年以后,張三豐被認為是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在亨寧看來,三豐傳說跟著社會的需求在轉變,將一個小村走出來的太極拳成功地推向世界,但是中國武術史的很多方面,亟待有洞察力的眼光和廣博的社會學知識去闡釋.

1.2.5 中國武術在中國體育界應該做主角

亨寧認為,武術作為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元素,不應當是作為配角的體育運動[16].在他看來,武術在中、日、韓等東方國家都是一種生存方式.中國武術集中反映道家世界觀.日本最著名的是劍道,其柔道和空手道由中國進入日本本島.韓國武術明顯受中國武術影響,大部分內(nèi)容是明代傳入,跆拳道則是中、日、韓武術的綜合體.關于中國武術在世界體育中的地位,亨寧認為中國武術之所以不能像柔道、跆拳道、空手道那樣進入奧運會,因為拳種流派太多,面向21世紀的中國武術要想進入奧運會,就要摒棄門戶之見,設計出各門各派都能平等參與的形式和規(guī)則.

2 對中國武術傳承與傳播的鏡鑒和啟示

需要指出的是,亨寧對中國武術史的研究雖然視角獨特、觀點相異,但是同樣存在許多片面性,比如關于武術神秘性的問題和關于武術申奧失敗問題等,事實都比他的歸因復雜得多.在肯定其研究的同時,不應忽視這些片面性.反觀國外學者對中國武術的研究,對于中國武術傳承與傳播具有以下重要的鏡鑒意義和啟示價值.

2.1 中外武術史研究的范式共性,有利于學術共同體的建立

中國史學家杜維運說:“歷史不能止于是往事的記錄,止于往事的記錄,歷史將真是‘斷爛朝報’‘一堆雜亂混在一起的事實’,難言崇高的價值.歷史于往事的記錄以外,應是研究往事的學術”[17].可見,歷史包含客觀的存在和主觀的意識.意大利史學家貝奈戴托·克羅齊認為“在人的精神之外沒有真實的歷史,歷史就是憑證與人們精神生活之間的那種聯(lián)系”[18].雖然克羅齊過分強調(diào)人的主觀意識,但是,面對客觀的往事(憑證),放棄思索也就等于放棄史學工作者的責任.在這一點上,中外史學家的觀點是一致的.在武術界,中外學者也基本上都是按照這一范式對武術史展開研究.擺在研究者面前的是與武術相關的器物(如兵器)或文獻(如史書),研究者動用各自的知識儲備,“使確鑿的東西變成真實的東西,使語文學與哲學攜手去產(chǎn)生歷史”(克羅齊語),目的都是想從繁雜的表象之中去尋覓左右著武術發(fā)生、發(fā)展的必然與偶然.至于在此基礎上學者們又看到什么,比如有外國學者認為“了解中國武術,就了解中國文化,也就了解中國人”,這也許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需要關注的課題.

2.2 中外武術研究的興趣點不盡相同,有利于互鑒互惠

國內(nèi)學者的武術研究基本上落腳在武術歷史、武術文化、武術傳播、武術教育、競技武術科學化訓練、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促進、傳統(tǒng)武術和國外武技等8大方向[19],而國外學者對中國武術的研究相對集中在武術史、武術的神秘性、武術的民族情結以及太極拳對防治慢性病的實證研究等4個方面.中外學者對武術研究的不同興趣點反映出中外學者相異的本位使命:中國學者武術研究的落腳點和歸宿是武術的傳承與發(fā)展,國外學者武術研究的落腳點和歸宿是武術的揭秘與驗證.中外學者如能相互揮應和定期交流,將對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武術也必將在中西互釋中挺立.

2.3 中國武術跨文化傳播應加強“知彼”的研究

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國外的跨文化研究,尤其是美國的跨文化研究,竭盡可能地去探究所在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往往動用文化學者、社會學家深入他者的領地去探本溯源,刨根問底.比如,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足以作為跨文化傳播研究的經(jīng)典范本[20].這是一本美國人寫的關于日本人的書,也是迄今公認的把日本人描寫得最成功的著作.在二戰(zhàn)期間,美國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敵人當中,日本是最讓人費解的對手,尤其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差異巨大.當時,擺在美國面前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日本是否會投降?如何從日本的戰(zhàn)俘身上獲得有用的情報?對日本本土人民應采取何種宣傳策略?如果戰(zhàn)爭結束,應該對日本人實行怎樣的管制?美國指揮層意識到,要破解這些問題,了解對手的本性是關鍵.于是,1944年6月,學者本尼·迪克特奉命研究日本,要求盡量使用文化人類學所能使用的一切研究手段,盡快了解日本民族的真實面目.可以說,其直接的研究目標就是了解日本人的“人生觀”,更確切地說,軍事問題通過文化途徑來尋求解決辦法,這就是《菊與刀》的成書背景.

反觀,國內(nèi)的跨文化傳播工作往往只是注重對外宣傳.然而,很多時候,跨文化傳播僅僅依靠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動用相關學者去做足“知彼知己”的工作.拿武術國際化傳播來說,必須深入研究武術文化厚重的感召力、精準提煉武術技術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更要深入了解國外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對武術的“口味”需求.而這一切,唯有帶著敏銳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辨能力去進行學術探究,方能得其要領.

3 結語

了解國外學者的中國武術人文研究現(xiàn)狀是中國武術走出去的重要舉措.走出去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交流繼而影響他人,理想的過程和效果都應該是互動.一味地“援”實現(xiàn)不了最終目的.更多的民眾愛上武術,更多的學者以中國武術文化研究為學術興趣,是我們所期待的局面.目前,與漢學中的其它領域相比,在武術文化研究方面中外學者互動不足,中國學者對國外研究者尚缺少必要的了解,一些外國學者的相關文章發(fā)表以后,缺少國內(nèi)學者的本土呼應,可能的原因有能力上的“語言障礙”,亦或是態(tài)度上的不屑,自認為“老外懂個啥”.殊不知,人家已經(jīng)逐步突破漢語語言障礙并且對中國文化懂得還不少,對此我們需要警醒.

猜你喜歡
少林寺中國武術學者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編輯部的故事
史料整理:認識中國武術的一條路徑
中國武術“元問題”的歷史思考——《中國武術思想史》評析
學者介紹
中國武術有哪些派別
少林寺與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