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夢蝶
(安慶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安徽 安慶 246011)
呈坎地處安徽省黃山南麓,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受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和當(dāng)時文化氛圍的影響,呈坎整體的村落布局暗含了豐富的文化寓意,修建于村南水口的興隆橋就是這種文化的表現(xiàn)。此橋是“江南一帶現(xiàn)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純石結(jié)構(gòu)的單孔拱形橋”①,對呈坎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唐朝末年,江西南昌出身的羅天真、羅天秩兄弟倆為了躲避戰(zhàn)亂來到呈坎,弟弟羅天秩曾涉獵天文地理、陰陽醫(yī)卜,便與兄長合議將此地改名為“呈坎”,此后兄弟倆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并逐漸將羅氏發(fā)展成為當(dāng)?shù)赝?,如今整個呈坎村一半以上都是他們的后代。
呈坎村四面環(huán)山,坐西朝東,村前與靈金山隔水相望,村后為葛山,葛山與西北方的黃山山脈相連,因此黃山成為呈坎村的龍脈,葛山則為來龍山。村北邊有龍山、鯉王山和長春山,南邊是下結(jié)山(又名觀音山)和豐山,村前有一條眾川河依村而過,“它自北面的龍山和長春山間向南流去,自南面的下結(jié)山附近向西蜿蜒,進(jìn)而向南流去”[1],構(gòu)成了村落的骨架河流。這符合古時人們理想中的“藏風(fēng)得水”模式,即“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2]。但是呈坎村的地理環(huán)境布局最初并不是如此。
明弘治以前,呈坎村的主要水源眾川河成直射狀從村中穿過,將呈坎村一分為二。弘治年間(1488—1505年),“根據(jù)風(fēng)水理論的指導(dǎo),同時也出于村落發(fā)展建設(shè)用地的實(shí)際需要,羅氏家族不惜耗費(fèi)巨資在眾川河上修筑了七道石壩使河水改道,繞祠堂(羅東舒祠)前面而過,將原來對村莊直射之水形改造成為冠帶形?!盵3]這樣才造就了“吉水”的形態(tài),但此時呈坎的地理形勢仍舊存在瑕疵。
受地方文化的影響,徽州古村落十分注重水口,它是整個村落風(fēng)水的咽喉,是“財富”的象征,民眾認(rèn)為“水環(huán)流則氣脈凝聚”②。呈坎村有兩個重要的水口,“村北上水口稱為天門,山林籠密,建有龍山廟。村南下水口,為地戶,是藏風(fēng)聚氣的關(guān)鍵部位。但是南邊水口部位的龍盤山和下結(jié)山形成的水口形勢不夠嚴(yán)密緊湊,達(dá)不到藏風(fēng)聚氣的效果?!盵4]于是當(dāng)?shù)厝吮阍诖说匦藿藘商幦宋乃诰坝^,即上觀和下觀,其中上觀就以興隆橋?yàn)橹行男藿ǘ伞?/p>
民國《歙縣志》記載,“興隆橋一名新橋,在十四都呈坎之南,明嘉靖間里人羅斯宏倡建。石筑一洞,高四丈余,費(fèi)四萬金。光緒間,橋漸圮,二十六年,里人羅亨潤、羅鴻群、羅靜軒等募修?!雹叟d隆橋“高8米(高出水面6.85米),寬6.6米,長32.6米,連同引橋共長46.6米,橋拱跨度16.4米,拱高7.25米?!雹倥d隆橋的北端是羅家花園和都天廟,南邊的下結(jié)山上建有道教建筑隆興古觀,它是上觀的標(biāo)志性建筑。此外,橋周邊還有觀音廟、釣魚臺、百步云梯等明代建筑,它們圍繞著興隆橋構(gòu)成了完整的上觀,使呈坎村的地理形勢更符合風(fēng)水中“藏風(fēng)聚氣”的形態(tài)。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建筑或遭風(fēng)雨侵蝕,或被人為毀壞,如今人們能見到的只剩下興隆橋。
興隆橋又名“新橋”?!墩f文》:“新,取木也。從斤,新聲?!倍斡癫米ⅲ骸埃ㄐ拢┊?dāng)做從斤、木、辛聲……取木者,新之本義……”王筠釋例:“案,其訓(xùn)曰取木,則新乃薪之古文?!盵5]根據(jù)五行相生理論,水能生木,象征鎖住財氣。新橋“高四丈余,費(fèi)四萬金”,四和九都是金的數(shù)字?!逗訄D》:“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盵6]另外,“新”從“辛”,音也同“辛”,《三命通會》:“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盵7]辛屬金,象征財氣。而且辛在十天干中排行第八,暗指八卦。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的卦象為坎。《易經(jīng)·坎卦》:“坎為水?!盵8]所以“新橋”之名與呈坎相得益彰,象征金生水,財源滾滾。由此可見,“新”乃金、木一體?!度〞罚骸敖鹂四緸樨??!盵7]293所以羅家人將橋取名為“新”的真實(shí)目的是為了抓住財氣。這與“興隆”寓意相通,本質(zhì)上都是希望羅氏家族繁榮興盛,福運(yùn)昌隆,也與他們的先祖文昌公羅天真從商的身份十分契合。新橋所在位置為“呈坎之南”,在十二支方位中,巳、午、未為南方,根據(jù)“五行寄生十二宮”可知“金長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帶于未”,其中“長生,萬物發(fā)生向榮”,“沐浴,以萬物始生”,“冠帶,萬物漸榮秀?!盵7]16可見,此時的“金”雖然是新事物,但它發(fā)展的勢頭十分迅猛,頗有繁榮之象,此寓意不僅契合“新”字,更包含了“興隆”之意,況且“辛巳,自生之金。精神具足,體氣完備,炎烈熾化而不亡。”又曰:“辛巳金為自生學(xué)堂,具英明瑰奇之德。入貴格則主學(xué)行英偉,致身清貴,常懷濟(jì)物之心?!盵7]7可見當(dāng)時的羅家人對后代子孫寄予厚望。
綜上所述,“新橋”取名基本上是圍繞著五行中的金和木展開,金克木為財,金生水象征財源滾滾,水生木象征鎖住財氣,充分表達(dá)了羅家人對財富的追求。
羅氏兄弟遷徙至呈坎始于唐末,彼時呈坎名為“龍溪”,龍為辰,隱喻唐朝最后一個皇帝哀帝李柷死于梁開平二年(908年),這一年為戊辰年?!翱病蹦税素灾?,在后天八卦中,坎卦對應(yīng)北方,地支為子,隱喻唐哀帝生于壬子年(892年)?!杜f唐書》:“哀皇帝諱柷,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于大內(nèi)。”[9]所以改“龍溪”為“呈坎”是為了附會唐哀帝,改哀帝死年為生年,象征生氣。此外,羅家后人還將始祖羅氏兄弟的姓名化為羅天賜、羅天佑。其中“天佑”音天祐,是唐朝的最后一個年號,這可能是后人為了紀(jì)念羅氏先祖遷徙于唐哀帝天祐年間。來到呈坎后,羅氏兄弟為了盡快融入其中,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方法——與當(dāng)?shù)卮笮章?lián)姻?!读_氏宗譜》:“義生天真,號文昌。公徙居歙呈坎為前羅,配篁墩朱將軍古僚公女?!雹芎笕艘源烁綍颇┪宕慕⒄吆罅褐焓稀C鞒尉改觊g建立的興隆橋也是仿此附會歷史。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明世宗是明孝宗的“繼子”,是明朝的第11位皇帝,歷史上與其經(jīng)歷相似的皇帝是宋孝宗。宋孝宗是宋高宗的繼子,是南宋的第2位皇帝,宋朝的第11位帝王。古人十分講究避諱,呈坎羅家人不敢直接點(diǎn)名此橋與當(dāng)朝帝王的關(guān)聯(lián),而是借與其經(jīng)歷相似的宋孝宗之名來附會。
興隆橋初建成時,首尾兩側(cè)曾各有25級臺階(因修路現(xiàn)其中一側(cè)僅剩7級),橋面兩邊各有14根石柱,這些數(shù)字都與宋孝宗有關(guān)。興隆橋也叫隆興橋,隆興是宋孝宗的年號,他的皇位來自于宋高宗,興隆橋的25級臺階和14根石柱,是附會宋高宗禪位于孝宗后25年而死,彼時為淳熙十四年(1187年)?!端问贰罚骸按疚跏哪晔乱液ィ烙诘聣鄣?,年八十一,廟號高宗?!盵10]該橋以“土”為首,遵循五行相生次序循環(huán)往復(fù)。其中“土”指孝宗,因?yàn)椤靶ⅰ鄙嫌型痢!拔逍邢嗌涡蜓h(huán)”則指淳熙是南宋的第5個年號,隱喻宋高宗死于淳熙年間。
興隆橋的橋面大致由三類不同的磚塊鋪設(shè)而成,中間是橫鋪的長方形磚面,共68塊,其中第34塊橫磚最大,也是整個橋面唯一的空心磚。以橫磚為中軸,橋面兩側(cè)是略微小一些的豎鋪磚塊,它們的大小幾乎一致,兩邊各有25塊。再往外,橋面兩側(cè)還各有170塊錯落的小磚,它們也是以橫磚為中心呈對稱狀。這些磚塊的數(shù)量并不是巧合,而是建橋人有意為之。68塊磚是附會宋孝宗享年68歲。《宋史》:“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崩于重華殿,年六十有八?!盵10]463建炎三年(1129年)“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10]413,故而紹興三十年(1160年),高宗立太祖七世孫孝宗為皇子。《宋史》:“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10]414興隆橋第34塊空心磚就是附會此年為宋高宗在位的第34年?!端问贰罚骸敖ㄑ自晔挛煲??!盵10]413因此紹興三十年孝宗正好是34歲。此外,興隆橋唯一的橋洞正對著不遠(yuǎn)處的馬鞍山,馬的地支是午,象征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禪位于宋孝宗,這一年為壬午之年。數(shù)字25是附會高宗在退位25年后離世,橋面兩側(cè)的170塊小磚塊,是附會高宗出生170年后(1107—1276年)南宋滅亡,同時也隱喻南宋為高宗所建。
興隆橋附會兩宋之際的宋高宗,可能還與此時羅氏宗族的一位重要人物有關(guān)。兩宋之際,羅氏族中出現(xiàn)一位儒學(xué)大家羅從彥。《宋史》:“羅從彥字仲素,南劍人。”[10]9959他生于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卒于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享年64歲。羅從彥曾師從楊時于龜山,是豫章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南宋理學(xué)大師朱熹的父親和他的老師李桐都曾拜羅從彥為師,所謂“程氏之學(xué)傳楊時,楊時傳之仲素,仲素傳之李侗,李侗傳之朱熹。”④朱熹評價他為:“龜山倡道東南,士之游其門者甚眾,然潛思力行、任重詣極如仲素,一人而已。”[10]9960《羅氏宗譜》里也曾多次提及此人,“自宋豫章有大儒羅仲素者,出其先世官簿沙縣。因家焉,今學(xué)者稱為豫章先生是也?!雹芸梢娏_氏后人對他的推崇。羅從彥一生清苦,膝下曾有一子卻不幸早逝,最后不得不從族中過繼子嗣。這一行為與宋高宗相似,因此后世借興隆橋附會宋高宗無子,過繼宋孝宗作為皇子,極有可能是隱喻羅從彥無子,過繼宗族子弟為子的故事。
呈坎羅氏有前羅和后羅之分,興隆橋便是前羅羅彌達(dá)所建。民國《歙縣志》有言,“興隆橋,明嘉靖間里人羅斯宏倡建?!雹哿_斯宏即羅彌達(dá)?!读_氏宗譜》:“處士諱彌達(dá),字斯宏,盟遠(yuǎn)長子。行巳以直,治家則勤,毋仰厥祖。東舒公一善,字之訓(xùn),家庭間嘗一訓(xùn)其子,姓曾玄,欲其皆入于善。建隆興石橋,利澤在人。生宣德丁未十月二十八日,正德紀(jì)元年登八十蒙恩優(yōu)老,例該冠帶,卒于是年丙寅八月二十六日。”④由宗譜可知,羅斯宏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卒于正德元年(1506年),此時距離明世宗登基為帝尚有15年,他如何能在世宗嘉靖年間倡建隆興橋?這表明興隆橋的修建可能經(jīng)歷了多個階段,最初的確是由羅斯宏倡建,但最終完成卻是在嘉靖年間,它至少經(jīng)歷了明武宗正德和世宗嘉靖兩個時期,這就為其附會宋高宗和宋孝宗之間的故事提供了本朝的依據(jù)。
在民國《歙縣志》中,“興隆橋”又叫“新橋”,這體現(xiàn)了后人對明世宗“大禮議之爭”進(jìn)一步附會的痕跡。眾所周知,明世宗是以地方藩王的身份入主皇位,這就涉及改換父母的問題,而后就有了長達(dá)三年的大禮儀之爭,此番爭論最后以明世宗的勝利告終。故而“興隆”之名,將“興”放在“隆”之前,應(yīng)是附會世宗生父興獻(xiàn)王朱祐杬,突出興獻(xiàn)王的地位?!奥 敝杏小吧保芭d隆”即興獻(xiàn)王所生之意。但“隆”又從“阝”,當(dāng)是指興獻(xiàn)王朱祐杬封國于安陸,《明史》:“父興獻(xiàn)王祐杬,國安陸?!盵11]陸亦從“阝”。此外在“新橋”之名中,“新”從“親”,指興獻(xiàn)王是世宗的親生父親?!靶隆庇謴慕铮餅楦??!墩f文》:“斤,斫木也,象形?!毙戾|系傳:“斫木斧也?!盵5]2022斧從父,隱喻生父之意?!靶隆敝小靶痢弊?,暗示明世宗即位于辛巳年(1521年)。
興隆橋作為呈坎的一部分,在羅氏后人眼中,已經(jīng)不是一座普通的橋梁,而是村落“藏風(fēng)聚氣”的關(guān)鍵所在,它寄托了羅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羅家人在修建興隆橋的過程中,將宋明歷史融入其中,使得該橋與呈坎村一起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注釋:
①政協(xié)黃山市徽州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徽州區(qū)文史資料·第四輯》,2007年。
②蔣平階著《水龍經(jīng)》,清乾隆十年(1745年)稿抄本,卷四。
③石國柱等修、許承堯纂《歙縣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鉛印本,卷二。
④羅汝聲纂修《羅氏宗譜》,明正德二年(1507年)刻本,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