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愛華
(安徽大學 哲學學院, 合肥 230039)
在《談美》的最后一章:“慢慢走,欣賞啊!”朱光潛以副標題的形式提出“人生的藝術化”。作為壓卷之作,無疑是體現(xiàn)了朱光潛的理論旨趣和最高追求的。細讀此章,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朱光潛在這里不僅談論了藝術與人生的關系,而且也涉及了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在“人生的藝術化”之中,似乎還蘊含了一個“藝術的生活化”。如果說,在朱光潛那里,人生的價值追求和理想境界應是“藝術的”,那么,如何理解其“人生的藝術化”及“藝術的生活化”?我們之前的研究一直注重的是其人生藝術化的思想,而忽視了在這一思想下面,還暗含了一個生活的維度。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厘清朱光潛對人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界定,特別是他關于“生活”的界定,讓我們可以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理論價值及其現(xiàn)實意義。
在《談美》的“開場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光潛之所以提倡“人生的藝術化”或“人生美化”,是出于拯救世道人心的考慮,并且將美學看作是救世的“一帖清涼散”。他說:“我堅信中國社會鬧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壞。我堅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yǎng)性’做起,一定要于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盵1]446朱光潛寫作《談美》的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是他所提及的“危急存亡的年頭”。在這個時候談美,顯然是非常不合時宜的。但他堅定地認為,當下的中國問題是“人心太壞”,人人陷于現(xiàn)世的利害網中,難以自拔,因而日益“俗不可耐”。若能免俗,或可拯救人心之壞。在朱光潛這里,所謂的“俗”就是“缺乏美感的修養(yǎng)”,因此,他的研究目的很單純,就是如何“免俗”,也就是要培養(yǎng)我們的審美態(tài)度,并將其推到人生世相中去。在朱光潛看來,要“免俗”,就要有“‘無所為而為’的精神”,而“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1]446。所以,他提倡,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業(yè),我們都要有“無所為而為”的精神,也就是將自己所做的學問或事業(yè)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不斤斤計較利害得失,而只作高尚純潔的追求,則必有一番成就??梢姡叭松乃囆g化”是作為美學家的朱光潛,在當時所能想到并提出的最好的療世藥方,體現(xiàn)了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深深地關切。因此,朱自清在《談美·序》中指出,“人生的藝術化”是“孟實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論”[1]542。而且,這一命題不僅僅停留于理論,它還具有實踐的意義,可以真正用來指導我們的人生。
那么,朱光潛是如何理解人生的?為什么人生可以“藝術化”?
首先,如何理解人生。朱光潛認為,人生是一個多方面和諧發(fā)展的有機整體,包括實用的活動、科學的活動和美感的活動?!巴隄M的人生”或“整個人生”是三種活動的均衡發(fā)展,但在“實際人生”中,我們卻將三種活動看成是彼此沖突的,盲目地認為人生僅是“實際人生”,只有實用性和功利性,導致我們看不到人生與藝術的關系,夸大藝術與人生的隔閡。朱光潛強調指出的是“完滿的人生”或“整個人生”,也就是廣義上的人生,或者說是形而上的生命意義上的人生;而“實際人生”只是整個人生中的一個片段或部分,也就是狹義上的人生,或者說是形而下的生活意義上的人生。在朱光潛看來,藝術只與“實際人生”有距離,與“整個人生”并無隔閡。“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chuàng)造和欣賞都是藝術活動,無創(chuàng)造、無欣賞的人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盵1]533可見,藝術與人生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兩者相互生成。正是在強調“完滿的人生”或“整個人生”的基礎上,朱光潛指出:“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1]533朱光潛的“完滿的人生”或“整個人生”與美國實用主義美學家杜威的“一個經驗”非常類似。我們知道,杜威主張“藝術即經驗”,但在日常生活中,經驗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所以他提出“擁有一個經驗”[2]。因為“一個經驗”就是一次完滿的經驗,具有內在的整一性和某種特別的意味,從而有可能成為具有某種審美性質的經驗。只有這種經驗,才有可能成為藝術經驗。由此可見,無論是朱光潛還是杜威,都強調整一性和完滿性。當人生是完滿的,它就有可能成為藝術作品;當經驗是完滿的,它就有可能成為藝術經驗。朱光潛更是用“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來說明這種整一性,因為“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1]533。因此,“人生的藝術化”的前提就是強調人生的完滿、整一、富有意味。
其次,“人生的藝術化”的關鍵?!巴隄M的人生”只是“人生的藝術化”的前提,要使得人生成為藝術作品,關鍵在于“性分與修養(yǎng)”。朱光潛舉了很多中外、古今的例子來說明性分與修養(yǎng)的重要性,如“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的陶淵明;“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的蘇格拉底;還有“哲學家斯賓諾莎寧愿靠磨鏡過活,不愿當大學教授”;等等。正是這樣一種性分與修養(yǎng),讓人在“實際人生”中不為功利所羈絆,從而有所取舍,成就“完滿的人生”,生命成為藝術的杰作。朱光潛指出:“偉大的人生和偉大的藝術都要同時并有嚴肅與豁達之勝。晉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達而不知道嚴肅,宋朝理學又大半只知道嚴肅而不知道豁達?!盵1]536可見,在朱光潛眼中,“完滿的人生”既要有儒家的認真與執(zhí)著,又要有道家的自由與灑脫,所以才有了我們最熟知的那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闭沁@樣一種儒道結合的性分與修養(yǎng),人生才會藝術化。比如陶淵明與杜子美,他們的人生既是嚴肅的,也是豁達的;既是道德的,也是審美的。因此,朱光潛進一步指出:“我們主張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主張對于人生的嚴肅主義。”[1]535
再次,“人生的藝術化”的美學意蘊。性分與修養(yǎng)決定了人生能否藝術化,也就是區(qū)分了不同層次的人。朱光潛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情趣豐富的藝術家,生活中處處發(fā)現(xiàn)情趣、享受情趣;一類是情趣干枯的俗人,生活中處處了無生趣、沒有意味。而在朱光潛那里,藝術是情趣的活動,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于人生。藝術與人生以“情趣”為核心,同生同構,相互生成。如果人生無趣,談何藝術?因此,朱光潛要求我們學會欣賞、發(fā)現(xiàn)情趣。他指出:“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谶@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1]533-534可見,朱光潛強調人生的情趣化,有了情趣,人生自然“免俗”;有了情趣,人生自然“完滿”,因此,“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1]538。
最后,“人生的藝術化”的哲學內涵。朱光潛指出:“就狹義說,倫理的價值是實用的,美感的價值是超實用的;倫理的活動都是有所為而為,美感的活動則是無所為而為。”[1]536所以,美、善是有分別的,善的價值體現(xiàn)于外物,美的價值體現(xiàn)于自身。但這種分別是表面的,將人生只理解為“實際人生”。如果我們把人生看作是“完滿的人生”,則“善就是一種美”。朱光潛進一步指出,在西方哲人的心中,“至高的善”是一種美,至高的倫理活動是一種審美活動。因為“‘無所為而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動,所以成為最上的理想”[1]537。而且一切哲學系統(tǒng)、科學活動最終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求知欲望,因此,都是一種審美的活動。誠如朱自清所言:“這樣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體了?!盵1]542如前所述,在朱光潛那里,人生包括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活動,如果我們追求的是“整個人生”,則人生的藝術化必然體現(xiàn)為真善美三位一體。
細讀《談美》的最后一章:“慢慢走,欣賞??!”我們發(fā)現(xiàn),朱光潛在討論人生與藝術的關系時,還有關于藝術與生活的討論,行文中更有關于藝術與生命的表述。如果我們將人生理解為“人的生活”或“人的生命”,那么,出現(xiàn)這樣的表述就非常好理解了。而且,生活是實在的,觸手可及的,具有形而下的特質;生命則相對玄妙一些,深奧一些。因此,從現(xiàn)實的形而下層面來說,藝術生活化;從生命的形而上層面來說,人生藝術化。結合當時的語境,朱光潛更多地選擇“生活”一詞進行論述,使得文義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實際人生”中的我們,若要“免俗”,就要學會在一首詩、一幅畫或一片自然風景中領略趣味,感受趣味。因此,在朱光潛看來,不僅人生與藝術是一體的,生活與藝術也是一體的?!爸郎畹娜司褪撬囆g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盵1]533如此才能培養(yǎng)情趣,成為生活的藝術家。
第一,完美的生活與藝術的完整性。朱光潛用做文章來比喻過生活?!巴昝赖纳疃加猩掀肺恼滤鶓械拿傈c?!盵1]533上品文章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因為它是作者精神的貫注,而這種藝術的完整性就對應于生活中的“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xiàn)。”[1]533由此可見,朱光潛強調的“完美的生活”就是對理想人格的堅守;有了這種人格,生命才能成為藝術的杰作。朱光潛《詩論》的最后一篇是討論陶淵明的。他說:“大詩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養(yǎng)成一首完美的詩,充實而有光輝,寫下來的詩是人格的煥發(fā)。陶淵明是這個原則的一個典型的例證。正和他的詩一樣,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3]207陶淵明的生活是完美的,因而其人格就是詩,詩是其人格的寫照,詩與人格是一致的。結合我們之前的論述,雖然朱光潛認為“實際生活”或“實際人生”確實與藝術有距離,有隔閡,但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理解生活,理解人生,則人生是藝術,生活也是藝術。正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反而可以更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激勵我們去追求完美的生活。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第二,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所謂本色,就是自然,如風行水上,自然成紋。文章的妙處如此,生活的妙處也是如此。朱光潛引用朱熹的《活水亭觀書有感》(其一)詩句來說明什么是本色?!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八囆g的生活就是有‘源頭活水’的生活?!盵1]534在此,朱光潛指出了世間有兩種人的生活最不藝術:一是俗人,一是偽君子。俗人的生活沒有情趣,只有干枯和陳詞濫調,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只看到名利,而看不到充滿情趣的生活世界;偽君子的生活則是虛偽與做作,貌似有情趣,有品味,其實失了生活的本色。他們都是生活中的“茍且者”,沒有美感可言。因此,朱光潛提倡藝術的生活,本色的生活,希望我們做善于生活的人。
第三,善于生活者就是用藝術欣賞的標準來看待生活的人。藝術家是嚴肅、認真的,他對事物價值的評判標準是和諧的整一,藝術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吧朴谏钫邔τ谑篱g一切,也拿藝術的口胃去評判它,合于藝術口胃者毫毛可以變成泰山,不合于藝術口胃者泰山也可以變成毫毛?!盵1]536生活與藝術一樣,要善于取舍,追求整一,從而達到整個生命的和諧。例如,朱光潛認為,陶淵明的特色“是在處處都最近人情,胸襟盡管高超而卻不唱高調”,“他并非不重視廉潔與操守,可是不像一般隱者矯情立異、沾沾自喜那樣講廉潔與操守。他只求吾心之所安,適可而止,不過激,也不聲張”[3]219。生活中的陶淵明“不避俗”,“不矯情”,以至情至性去應世接物,與物共鳴,因此他的詩“全是自然本色,天衣無縫,到藝術極境而使人忘其為藝術”[3]224??梢?,在善于生活者那里,生活就是藝術,藝術生活化。
最后,藝術的生活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就像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生活的要義在于懂得欣賞,發(fā)現(xiàn)情趣。能夠看到“天光云影”,自然就有“源頭活水”,從而處處皆有生機與生意。所以,朱光潛告訴我們:慢慢走,欣賞??!生活在這樣一個豐富華麗、充滿趣味的世界中,如果像乘車兜風,匆匆而過,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情啊!“慢慢走”,我們才能夠欣賞景物,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同時,“慢慢走”,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不受功利所驅使,超然于利害之上。正如有論者分析的:“‘慢慢走’——是以時間換空間,把實用的人暫時變成審美的人,把路旁的風景變成審美的對象;‘欣賞啊’——就是完成一次完滿的審美過程,體驗到真正的‘自然的美’?!盵4]朱光潛希望我們能夠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看待生活,那么,人生自然處處皆風景,而他“談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由上論述可知,無論是人生的藝術化,還是藝術的生活化,朱光潛看重的是我們如何理解人生,如何理解生活。如果將人生看作是“完滿的人生”,將生活看作是“完美的生活”,則人生就是藝術,生活就是藝術作品。在朱光潛看來,人生的首要問題不是“做學問”或“做事業(yè)”,而是“生活”。他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yè),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yè)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yè)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盵5]36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朱光潛那里,生活是“人生第一樁事”,生活是人生的“真正意義與價值”。他賦予了生活以獨特的含義:生活就是對人生的“享受”、“領略”、“培養(yǎng)生機”。朱光潛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只有在我們的生活中去尋找,而不能訴諸生活以外的什么東西。這一觀點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表達的非常清楚。雖然朱光潛后來說過,這“是一本不成熟的處女作”,“很有些年青人的稚氣”[5]89-90,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光潛用心地引導我們去熱愛生活,領略生活。
朱光潛反對的是理智的生活。因為理智的生活是狹隘的。他指出:“如果純任理智,則美術對于生活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音樂只是空氣的震動,圖畫只是涂著顏色的紙,文學只是聯(lián)串起來的文字。如果純任理智,則宗教對于生活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自然沒有神奇,而冥感靈通全是迷信。如果純任理智,則愛對于人生也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男女的結合只是為著生殖。我們試想生活中無美術,宗教,無愛情,還有什么意義?”[5]46-47換句話說,理智的生活就是用科學的,實用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所以,理智的生活是片面的,毫無生機可言,不是生活應有的樣子,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朱光潛曾經說過,他最怕和“談專門”、“談研究”的人在一起,他們因為做學問而忘記了生活;即使是藝術,在他們眼中也失去了情趣,更不要說生活了。這樣的人生,談何藝術化?所以他強調應把學問與生活相聯(lián)系,而不是僅僅關注到學問的功用?!吧顚τ谟猩畟愂俏ㄒ坏囊獎?,學問是為生活。這兩點本是天經地義。不過現(xiàn)代中國人的錯誤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養(yǎng)?!\生活’與‘謀衣食’在流行語中是同一意義。這實在是錯誤得可憐可笑?!盵5]168-169
朱光潛提倡的是本色的生活。他指出,我們應該像草木蟲魚一樣,“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5]61。這不是頹廢的人生觀,而是在生活中尋找趣味、感受趣味。他指出:“許多人嫌生活干燥,煩悶無聊,原因就在于缺乏美感修養(yǎng),見不著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這種人最容易墮落頹廢,因為生命對于他們失去意義與價值。‘哀莫大于心死’,所謂‘心死’就是對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與留戀,就是不能以美感態(tài)度去觀照事物。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閑階級增加一件奢侈,而是使人在豐富華嚴的世界中隨處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盵5]232-233所以,美感教育給我們的就是“源頭活水”,就是本色的生活。本色的生活不求目的,也不求方法,本色的生活就是它本身。林語堂也有類似的觀點,他主張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待人生?!叭绻覀儽е@種生物學的人生觀念,循著季節(jié)去生活,那么除自大的呆子和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之外,沒有人會否認人生確是像一首詩那樣過去的?!盵6]本色的生活就是詩樣的人生,如大自然般充滿活力。
本色的生活不僅是自然的,也是創(chuàng)造的。朱光潛在《無言之美》中指出,正是因為世界是有缺陷的,所以才賦予了我們創(chuàng)造的可能,而創(chuàng)造的快慰是人生最大的快慰?!斑@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像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盵5]74在朱光潛那里,我們要擁有“藝術家的胸襟”[5]281,由此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讓世界更美好。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朱光潛將生活看作是“人生第一樁事”,有生之倫“唯一的要務”,其根源在于,生活是創(chuàng)造的,充滿生機的,如同藝術作品,需要我們學會欣賞、領略。
正是基于本色的生活,朱光潛反對生活中的理智主義和唯美主義。因為理智主義,使得我們看不到生活中的情趣,人生也僅限于實際人生,與藝術有很大的隔閡;因為唯美主義,使得我們單純地追求生活的美化,而看不到生活的本色與自然,這與“為藝術而藝術”的偏頗相同。因此,朱光潛立足于現(xiàn)實人生和具體的生活實在,要求我們做“善于生活者”,并最終落腳于人生的藝術化,由此實現(xiàn)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人生的藝術化并不是對現(xiàn)世的一種精致的生活樣式,而是對生命整體的理想構建?!盵7]就像尼采所主張的人生的審美化,表面上是肯定藝術,生命通過藝術而自救,著眼點還是肯定人生,引導我們熱愛生活。誠如周國平的解讀:“在他看來,審美決非一種靜觀境界,而是生命激情奔放的狀態(tài)。”[8]
至此,我們可以來回答這一問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是什么?這是最難回答但同時又是最需要回答的問題。最難回答,是因為我們都在生活,但對生活的理解卻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們經常談論生活,卻很少思考生活;最需要回答,是因為我們有理性、會思考,所以必然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這使得對生活意義的回答成為可能。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蘇格拉底就指出了: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但當我們審視生活時,又會發(fā)現(xiàn)有諸多的意義涌現(xiàn)出來,好像追問生活的意義是沒有意義的。由朱光潛對生活的理解與界定,我們知道,生活的意義不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將生活理解為什么東西;生活的意義在于享受、領略、培養(yǎng)生機;像藝術活動那樣,生活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陳嘉映指出,人該怎樣生活根本沒有一個對人人都有效的或有意義的答案;但既然我們生存于世,就要好好生活下去,“在這個社會現(xiàn)實里建設你自己的良好生活”,“在最通俗的意義上過上好日子”[9]。從美學上來說,所謂“良好生活”,就是審美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
沿著朱光潛的論述思路,我們可以對人生總結如下:廣義的人生是完滿的、完整的,包括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活動;狹義的人生是實際的、實用的、功利的。前者具有形而上的意義,側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屬于形而下的層面,指的是人的實際生活,而這卻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況,從而讓我們不能“免俗”。但朱光潛引導我們“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5]104,由此才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5]17,過真正的生活,實現(xiàn)“人生的藝術化”。正是通過梳理朱光潛關于人生、藝術、生活的關系,我們才發(fā)現(xiàn),“人生的藝術化”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更有其實踐的維度。
朱光潛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人生的幸福,但人生不只是實用的、功利的,更應該有心靈的享受,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在《談價值意識》一文中,他指出,價值可分為真善美三種,而這三種價值都體現(xiàn)為心靈的活動;人如果在這三個方面達到最高的境界,也就達到人生最幸福的境界。因此,“一個人的生活是否豐富,這就是說,有無價值,就看他對于心靈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顧衣食飽暖而對于真善美漫不感興趣,他就成為一種行尸走肉了?!盵5]225如果這過于理想化,那么我們至少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生機,領略趣味,做一個有情趣的人?!澳銓χ腥の兜娜?,你并不必多談話,只是默然相對,心領神會,便可覺得朋友中間的無上至樂?!盵5]19
對朱光潛美學思想中“生活”的分析,不是為了給朱光潛美學思想貼上生活美學的標簽,也不是為了重新定義朱光潛對美學的理解,而是希望用朱光潛這些來自于實際人生的生活理論,指導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把握人生。借用生活美學的理論:“生活更強調‘生’的社會意義和‘活’的文化價值”;“由古至今的中國人,皆善于從生理、情感到文化的各個層級上,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樂’。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就在將‘過生活’過成了‘日日皆美日’”[10]。從這個意義上看,朱光潛給我們提供的正是一種生活智慧。有論者總結:“怡養(yǎng)身體,積極生活,超然出世,是朱光潛留給后人最為重要的三大生活智慧?!盵11]由此更可見出朱光潛理論的實踐維度。
雖然我們已進入21世紀,但朱光潛在《談美》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所揭示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今天,我們依舊缺乏美感,依舊不能免俗,依舊茫然地或被動地過生活,不知人生何在。是朱光潛,用其至真至情的筆觸,為我們揭示出人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并引導我們去熱愛生活、欣賞藝術、體驗人生??梢哉f,朱光潛所強調的真善美三位一體也就是人生、藝術與生活的三位一體。我們一直只看到了“人生的藝術化”,而忽視了“藝術的生活化”。朱光潛重視生活,將生活看作藝術作品,為其美學思想增添了生活的維度?;蛟S,這正是朱光潛《談美》一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的原因所在。閱讀朱光潛的著作,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格魅力。雖為學者,但不純任理智,而是強調人格的涵養(yǎng),情理的和諧。正如其嫡孫宛小平教授所言:“朱光潛永遠不是衛(wèi)道士,他尊崇理性和意志,又不菲薄情感和想象,他的人格就好比‘向自然舉起的一面鏡子’,而且不讓我們好管閑事的智力去歪曲事物的優(yōu)美形象?!盵12]正是這樣的為人與為文,才能感染我們,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尋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這,不僅是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理論價值,更是其美學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