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寶,曹磊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明代醫(yī)藥學家蘭茂先生所編纂之《滇南本草》,是匯集了滇省各族人民在漫長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與各種人類疾病相抗爭的實際經(jīng)驗和智慧集合,是富含滇南地域、民族特色和極具日常使用價值的地方本草名著[1]?!兜崮媳静荨匪d藥物對兒科病癥的治療也極具特色。蘭茂先生對小兒驚風,夜啼,疳證,痄腮等疾病從藥物的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都進行相對完備的記述。為現(xiàn)今中醫(yī)兒科疾病的治療提供了豐富的醫(yī)史資料總結歸納蘭茂先生的用藥經(jīng)驗,提煉其學術思想,有助于豐富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的寶貴資源,為人類健康注入新的活力。
小兒驚風可以通過其他多種疾病的發(fā)生而引起。臨床表現(xiàn)以抽搐、昏迷為主。是一種兒科常見的危重病癥。驚風可分為急、慢兩種?!饵S帝內經(jīng)》最早記載了驚癇,書中提到了“熱則生風,風生痰”。唐代孫思邈提出風癇、食癇、驚癇三種癇證。急、慢驚風的論述則是出現(xiàn)在宋·王懷隱的《太平圣惠方》一書中。最早將驚風和癇證二者進行區(qū)分則是到了宋代,兒科名家錢乙于其著作《小兒藥證直訣》中進行明確,并創(chuàng)立了驚風的辯證要點和醫(yī)治方藥。錢乙的觀點一直影響著后世對于驚風的治療。明代萬全在其著作《幼科發(fā)揮》中將驚風的病因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種。明·王肯唐在其著作《證治準繩》中將急驚風的證候概括為四證八候,四證即痰、熱、驚、風;八候則為搐、搦、掣、顫、反、引、竄、視。這種證候的總結一直影響到現(xiàn)今臨床對驚風的施治。
急驚風來勢急驟,以高熱、抽風、昏迷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痰、熱、驚、風四證全俱[2]。近代云南兒科醫(yī)學名家康誠之指出小兒急驚風主要是:“熱甚生風,風生痰,風痰內蒙心竅,上擾空竅和腦系而發(fā)病”[3]。
《滇南本草》中所載醫(yī)治小兒驚風的藥有11味。其中藥性寒涼的有天天茄、蕓香草、地龍、鵝、豭豬肉、土練子、雙尾參。天天茄:“味苦,性大寒。今滇中多有。主治小兒風邪,熱癥驚風”。蕓香草:“味苦、微辛,性寒?!瓰a諸經(jīng)實熱客熱,……小兒驚風發(fā)搐,角弓反張”。蕓香草附方一首治療小兒急驚風,角弓反張發(fā)搐,手足蹬搖。蕓香草用水煎煮,點水酒服用,或加硃砂一分,蚯蚓二條,點水酒服。在補注中明確記載了小兒慢驚風不宜服用此藥,具體原因亦有表述,小兒慢驚風主要原因在于脾氣虧虛,既無風可去,也無痰可清,所以不能用蕓香草進行治療。由此段描述可知,在明代的滇省地區(qū),已經(jīng)明確了急、慢驚風的不同醫(yī)治方法,這與從宋代開始明確兩種驚風是一致的。并且提到了慢驚風的病因在于脾氣不足。地龍:“一名蚯蚓,又名蛐蟮。味苦、辛,性寒。祛風。治小兒瘈瘲驚風,口眼歪斜”。地龍附方治小兒急熱驚風,手足瘈瘲。用地龍五條(洗白)、硃砂二分,將地龍搗爛,加入硃砂一起調服。鵝:“味甘,性微寒,無毒”。鵝毛,……小兒驚風,水酒下。豭豬肝,治小兒驚風。土練子:“味甘,性寒,無毒”。用土練子一分,能治小兒臍風嘬嘴,驚風吐瀉。雙尾參:“氣味甘、甜,性微寒,無毒”。生于山中大川中,滇中陲山亦有。用法為采雙尾參葉,治小兒驚風,即七日內外皆愈。藥性平和的藥物有枇杷、葡萄。枇杷:“味甘,平?!种涡后@風發(fā)熱,神效。枇杷果治……小兒驚風發(fā)熱效”。葡萄:“味甘,性平”。葡萄熬膏和蜜,……又治小兒急慢驚風,蘇葉湯下。藥性溫和的有錢麻。錢麻,氣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中風不語,咳嗽吐痰。小兒驚風,一切風癥,服之最良,煎水洗瘡,最效。
夜啼是指嬰兒在夜間出現(xiàn)啼哭,時發(fā)時止,或于夜間固定時刻啼哭,嚴重者可整夜啼哭不止,但白天如常的一種病證[4]。此病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兒。病位主要在心、脾。病機有脾寒,《儲病源候論》:“小兒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陰氣盛,與冷相搏則冷動,冷動與臟氣相并,或煩或痛,故令小兒夜啼也?!?脾寒氣滯歸因為母親體質虛寒、喜食生冷之物,最終導致小兒稟受母體之因,脾寒自內而生。又有護理失宜,腹部傷于寒涼,或用涼乳哺食嬰兒,寒邪損傷脾陽,寒主收引,凝滯氣機,不通則痛,因痛而啼。中醫(yī)認為夜間屬陰,脾乃至陰之臟,陰盛則脾寒尤甚,寒阻氣機,故于夜間腹中疼痛而啼;心熱,《圣濟經(jīng)》記載:“心主熱,其候驚,故熱則生驚。又心為火,熱則火旺,故熱邪燥甚,令兒啼哭也”;驚恐,《幼幼集成·夜啼證治》記載:“小兒夜啼有數(shù)證:……有神不安”。
《滇南本草》中所載醫(yī)治小兒夜啼的藥有1味?;t果梗,燒灰,小兒服之,止夜啼。花紅果:“味甘、酸。治一切冷積痞塊,中氣不足……化一切風痰氣滯”。熬食令人延年。從的花紅果性味主治可知,花紅果味甘能補益中氣,行氣導滯,消除中焦冷積??梢杂行п槍χ薪蛊⑻摵龤鉁鶎е碌男阂固洹?/p>
疳證的中醫(yī)病因病機主要是: 斷乳之后,飲食調配失當;或因飲食不潔,蟲積腸胃;或因吐瀉之后,中氣受傷不復;或因先天稟賦不足,真元怯弱,脾胃功能薄弱等所致[5]。
《滇南本草》中所載醫(yī)治小兒疳證的藥有19味。小兒飲食不潔,蟲積腸胃可以引起疳證。從祛蟲角度治療疳積的藥物有以下幾味。白果:“小兒多食,……引疳積蟲出”。野棉花:“味苦,性寒,有毒。下氣,殺蟲。治小兒……疳積等癥”。羊蹄根:“氣味甘、滑,性寒無毒。主治……小兒五疳,肚大、筋青、黃瘦,大傷脾胃,化蟲,下蟲最良”。甜石榴:“味酸、澀。治小兒疳蟲蠱毒,神效”。杏仁:“治疳蟲”。拐棗:“味甘,微溫,無毒。小兒服之,化蟲養(yǎng)脾,其效如神。俗人不以此棗為然,而又不知用處”。蘭茂言拐棗:“小兒有疳積者,可常常食之”。
小兒 “脾常不足”,且智識未開,乳食不知自節(jié),若喂養(yǎng)不當,輔食添加失宜,乳食太過或不及,均可損傷脾胃,化源不足,氣液干涸,形體日漸消瘦形成疳證[6]。對于小兒喂養(yǎng)失宜,造成疳證的情況,蘭茂在《滇南本草》中也有記述。蘋果:“氣味甘、微酸,無毒。小兒不可多食,多食發(fā)疳積”。櫻桃:“味甘、美,性熱,無毒。凡小兒勿多食,多食生熱發(fā)疳積,以小兒乃純陽之體,服之熱癥即生”。以上兩味都是藥食同源的品種,平時喂養(yǎng)過程中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落花參:“味甘、熱,無毒?!翰灰硕嗍?,生蟲變?yōu)轲岱e,忌之”。雞肫皮:“味甘,性平。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疳痰。并皆治之”。雞肫皮即為雞內金,是常見的健胃消食中藥,對于小兒乳食停滯造成的疳積效果良好。
脾胃受納化生功能薄弱,水谷精微攝取不力,氣血津液化生不足,臟腑肌膚失于濡養(yǎng),形體羸瘦,形成疳證[7]。從調養(yǎng)脾胃層面治療疳證的藥物有,南扁豆:“味甘、平,性微溫。治脾胃虛弱,……小兒疳積”。毛豆:“味平。治脾胃虛弱,小兒疳積。能開胃健脾”。天花菌:“氣味甘,性平。無毒。色白味佳。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寬中,亦治小兒五疳蟲疾,食之可化”。
口疳[6]以口舌生瘡,嚴重者滿口糜爛,穢臭難聞,面赤心煩,夜臥不寧,五心煩熱為主的一種疳證。主要病因在于脾病及心。心開竅于舌,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瘡,甚或滿口糜爛,穢臭難聞,面赤;心火擾神,故心煩,夜臥不寧,五心煩熱。口疳,若因失治、誤治,則形成“走馬疳”之嚴重病候?!锻饪普凇酚涊d:“走馬疳言患迅速,不可遲延故也”。在《滇南本草》中治療“走馬疳”的藥物有,紫花地?。骸拔犊?,性寒。破血,解諸瘡毒。攻癰疽腫毒?![”。紫花地丁附單方一首治小兒走馬牙疳,潰爛腥臭。使用紫花地丁根,數(shù)量不限,用新瓦片焙干成粉末,搽口腔潰爛處即可治愈。菱角:“味甘。葉曬干為末,搽小兒走馬疳神效”。治療口疳藥性溫和的有,土藿香:“味辛,微溫。治胃熱。治小兒牙疳潰爛,出膿血,口臭嘴腫”。具體應用方法是土藿香中加入少量的枯礬,制成粉末,搽于牙根上,即可發(fā)揮治療作用。
眼疳[6]是以兩目干澀,畏光羞明,眼角赤爛,甚則黑睛混濁,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眼癢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疳證。主要病因為肝病及脾,肝陰不足,精血虧損,難以榮養(yǎng)目睛,造成兩目干澀,畏光羞明,眼角赤爛,嚴重者可出現(xiàn)黑睛混濁,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眼癢。在《滇南本草》中治療眼疳的藥物有,雞尾參:“主治眼目不明,或內障、外障,云翳遮睛,小兒疳疾雀盲,化蟲除痞,或肚大筋青;……此藥服之立瘥”。荷包草:“味甘、平,性寒,無毒?!吼釤?,眼目赤痛,煎湯服之,神效”。繡球防風:“味苦、淡,平,無毒?!渥油夭莨麨槟?,用黑羊肝煎湯,治小兒疳積眼眥最效”。
古代醫(yī)籍中記載的“痄腮”“大頭瘟”“蛤蟆瘟” 等疾病,既是現(xiàn)代醫(yī)學所言的流行性腮腺炎[8]。歷代醫(yī)學典籍,醫(yī)家對于此病多有記載及論述?!梆淙币徊?,病名最早出現(xiàn)在金·竇杰的《瘡瘍經(jīng)驗全書·痄腮》中。竇氏言:“痄腮,毒受在耳根、耳聤,……是風毒癥”。明·陳實功在其著作《外科正宗·痄腮》中言:“痄腮,乃風熱、濕痰所生”。清·雷豐在其著作《時病論·溫毒》中言:“溫熱之毒,協(xié)少陽相火上攻,耳下硬腫而痛,此為發(fā)頤之病”。清·吳寧瀾在其著作《保嬰易知錄》中云:“因妊恣食厚味,或郁怒不解,以致郁熱在內,兒受之以成”。
張翼宇等根據(jù)《瘡瘍經(jīng)驗全書·痄腮》中的記載,認為痄腮一病,病因在于感受風溫毒邪,病變部位在少陽經(jīng)脈。風溫之毒首先于口鼻進入,肺衛(wèi)失宣,身體表現(xiàn)出發(fā)熱,惡寒,咽痛等癥狀。邪毒內侵,與氣血相互搏結,停滯在耳后腮頰部位,造成腮部的腫痛。對于痄腮的治療當清熱解毒為主[9]。
蘭茂在《滇南本草》所載醫(yī)治痄腮藥共有6味??噙B翹:“味苦,性寒。除六經(jīng)實熱,瀉火,發(fā)散諸風熱,咽喉疼痛,……小兒痄腮,……清熱明目”。土連翹:“硬枝,碎葉,黃花。味苦,性寒?!簾幔淙弁?,用之立瘥”。在書中明確記載了:“采花葉敷火瘡熱毒,最良”。這是應用外敷法治療痄腮的明確記載。可見外敷法針對病變部位明確,而且效果顯著。絲瓜花:“味甘、微苦,性寒。清肺熱……止咽喉疼?!敝委燄淙z瓜花附方一首。選絲瓜花,蜂蜜兩味藥一同煎煮服用。該方藥簡力專,非常適宜日常掌握應用。蕓香草:“味苦、微辛,性寒。……瀉諸經(jīng)實熱客熱,解肌表風寒,清咽喉熱毒腫痛……痄腮”。治療痄腮的還有升麻,此藥也是藥性寒涼之品。通過以上藥物的性味,主治,可知蘭茂在治療痄腮的認識上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為主,采用藥物大多具有寒涼之性。藥性溫和的有,小一支箭:“味苦,性溫。攻散瘡毒,……療乳蛾、痄腮紅腫”。
《滇南本草》已經(jīng)問世超過五百年的時間,為云南省各個地區(qū)的人民的健康做出過重要的貢獻,現(xiàn)有研究充分證明其療效可靠實用[10]?!兜崮媳静荨穼υ颇现嗅t(yī)藥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1]。對于兒科疾病的治療種類豐富,治療效果方面也有較為明確的記載。在治療兒科疾病中,或使用單味藥物,或采用藥簡力專之奇方,藥材易于取得,炮制簡單,服用方便,非常適宜日常掌握應用?!兜崮媳静荨吩诂F(xiàn)今的藥物研發(fā)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突出成績,但現(xiàn)有成果在《滇南本草》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云南省地理位置獨特,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各色藥物資源也是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的。凝集云南省中醫(yī)藥高校,科研院所的優(yōu)勢,加大科研與醫(yī)務工作者的相關投入,探索《滇南本草》的精華價值,以期更好服務兒科臨床,豐富祖國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