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苗苗,史春林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維護黨中央權威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實踐中不斷總結歷史經驗而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正確理解“維護黨中央權威”這一科學命題,不僅要把握其當代境遇,還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縱向分析其所以然,即將其置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基本立場,理清其邏輯進路。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zhí)政黨的創(chuàng)建者,梳理列寧關于維護黨中央權威思想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可以為新時代科學把握無產階級政黨建設規(guī)律、正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重要論述、凝心聚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思想資源。
19世紀70年代巴黎公社在內外反動勢力的合力圍剿下慘遭失敗,恩格斯對此深表痛惜:“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保?]這不僅是恩格斯對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組織失敗的深刻總結,更是列寧探索建設新型政黨的警醒指引。為將無產階級政黨改造成一個自上而下的高效、穩(wěn)定的有機整體,列寧特別注重維護黨的領袖權威。
列寧強調,“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于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tǒng)治地位”[3]。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堅定黨中央領袖的核心領導地位,才有可能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取得勝利。
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是領袖的作用”[4]。黨的領袖是無產階級政黨內部最有威信、經驗的精英,他們組成的穩(wěn)定集體是政黨組織的核心力量。同時,列寧認為“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5]。簡言之,無產階級政黨如果沒有權威的領袖,那么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必然流于形式,政黨組織亦會因派別斗爭走向解散。因此,黨的權威領袖是確保無產階級政黨不斷發(fā)展壯大、完成“真正革命運動”的重要支撐。
列寧強調,“幾萬和幾十萬人的意志可以由一個人體現(xiàn)出來”[6]。權威是任何聯(lián)合活動的核心,無產階級革命作為一場集體大規(guī)模聯(lián)合行動,沒有強有力的領袖權威是組織不起來的。
列寧在駁斥德國共產黨內反動派關于“是領袖專政(領袖的黨)還是群眾專政(群眾的黨)”[7]的爭論時指出:階級由政黨領導,政黨由領袖主持,領袖代表群眾利益,將領袖和群眾分離開來,背離了最起碼的常識。黨的領袖是人民利益的堅定擁護者,這是領袖權威能夠獲得群眾擁護、實現(xiàn)黨群意志高度統(tǒng)一的密碼。一個有權威的領袖必定在群眾中擁有極強的組織力,在關鍵時刻能夠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凝聚人心。在復雜的革命形勢下,“革命領袖的職責是引導群眾走向革命”[8],領袖人物通過組織群眾為革命勝利創(chuàng)造最有利條件,這是以前的革命從沒有過的一個特點[9]。蘇俄無產階級政黨正是由于有了列寧這樣的權威領袖,才能實現(xiàn)對無產階級的堅強領導,才能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將舊政權“翻轉過來”,并且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不斷鞏固壯大。
列寧雖然強調維護黨的領袖權威,但也特別注重反對領袖崇拜、抵制個人專權。他認為,“工人領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不是英雄,而是普通的人。他們犯了錯誤,黨就去糾正這些錯誤”[10]。領袖人物是從工人、農民、學生等無產階級群體中培養(yǎng)起來的最先進分子,他們的品德與能力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得到了層層考驗,是得到人民群眾普遍認同的政治權威,必須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群眾有權選舉領袖,也有權撤換領袖,領袖活動受群眾檢查[11]。
列寧注重從制度上抵制個人專權。他首創(chuàng)黨的代表大會制度,中央委員會成員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所有黨內重要決議均交全體委員集體討論,決議一旦通過,就必須無條件服從,黨的領袖只是中央委員中的普通一員,沒有任何特權。同時列寧主張設立中央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兩大監(jiān)督機構,定期檢查中央委員會工作,監(jiān)督黨員干部言行。中央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獨立行使質詢、檢查、監(jiān)察等職權,并且必須做到“不顧情面”,不能受到總書記、中央委員等政治權威的干涉。為杜絕個人專權,列寧在其政治遺囑中將黨中央領袖、中央委員列為監(jiān)察機關行使監(jiān)督職權的重點對象,提出應增加中央委員會人數(shù)來維護黨中央領袖的權威性與先進性。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列寧甚至在其政治遺囑中客觀評價斯大林、季諾維也夫等黨內領導人的“個人特性”,在談到品質修養(yǎng)問題時建議調整斯大林的領導人位置。
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12]。為回擊地方個別機關、黨內部分同志污蔑黨中央權威的種種謬論,他在其著名戰(zhàn)斗檄文《進一步,退兩步》中明確了集中制原則對鍛造“鋼鐵般組織”、維護“鋼鐵般領導”的重要作用。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就要通過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使全黨、各組織自覺接受黨中央統(tǒng)一部署,在思想上、行動上“迅速而準確地”落實黨中央決策。
19世紀末20世紀初,蘇俄社會民主黨外遭強敵、革命活動受挫,內遇分裂、政治力量渙散。殘酷的革命斗爭形勢特別需要一個足夠權威的黨中央,將分散自發(fā)的革命力量凝聚到一起。
列寧主張以建章立制強化黨內紀律,逐漸確立維護黨中央權威的“四梁八柱”。他將“中央委員會統(tǒng)一和指導黨的全部實踐活動”[13]、“黨中央機關的決議必須迅速而準確地執(zhí)行”等規(guī)定列入黨章[14],對違反黨內紀律、挑釁中央權威的任何個人或組織,毫不手軟并與之進行堅決斗爭。如十月革命前夕俄共(布)黨中央委員會舉行秘密會議,經過討論研究后高票通過了列寧關于武裝起義推翻俄國臨時政府的提案。但這一決議引起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極大驚慌,他們不僅不自覺服從黨中央決議,還煽動下級機關予以抵制,甚至還公然在黨的機關報《新生活報》上發(fā)表聲明非議中央委員會這項已經通過但仍屬機密的決定。二人罔顧黨中央權威的這一系列操作,直接導致黨的此次武裝起義深陷危險境地。列寧對此強烈譴責,他要求中央委員會必須立即開除二人黨籍以作警示。蘇俄社會民工黨召開緊急會議,嚴肅處置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問題,嚴厲批評、制止二人的錯誤行徑,最終接受加米涅夫辭職。此典型事件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那些被地方主義者所迷惑、排擠甚至陷害的同志認清了形勢,使全黨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國內環(huán)境由戰(zhàn)爭轉向和平,如何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成為無產階級執(zhí)政黨需要考慮的現(xiàn)實問題。列寧深刻認識到鞏固政權比奪取政權任務更艱巨,要更加毫不動搖地堅持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其一,這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決定的。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群眾同異常強大的敵人展開殊死較量,這場暴力革命能夠取得勝利與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鋒模范作用息息相關。黨的先進性歷經革命考驗,既無小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又克服了工農階級的狹隘性,它作為無產階級政黨血脈流淌的傳統(tǒng)基因,已經使數(shù)以萬計的勞動人民徹底信服。黨的先進性所彰顯的權威性、凝聚力是其他政黨所不可比擬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必將煥發(fā)強大能量。
其二,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新生政權平穩(wěn)運行的有力保障。列寧指出,“俄國不僅成了蘇維埃共和國,而且成了社會主義共和國”[15]。蘇維埃俄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國家未來發(fā)展必然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俄共(布)是蘇俄唯一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也是最能代表無產階級利益、最受群眾擁護的先進集體。為了防止蘇俄的社會主義方向不偏離,必然需要無產階級政黨的權威組織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集中統(tǒng)一領導。
其三,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進行社會主義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等其他一切建設的物質支撐,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經濟狀況明顯先天不足,黨內部分同志、地方部分機關在行動上背離集中制原則。鑒于此,列寧向各組織發(fā)出嚴肅警告,“現(xiàn)在的任務是要把無產階級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把無產階級的絕對統(tǒng)一的力量都投到經濟建設這一和平任務上去”[16]。“任何一個國家機關沒有黨中央的指示,都不得決定任何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或組織問題”[17]。對于那些只強調個人不強調集體、只關注局部不關注整體、只重視地方不重視中央的任何個人和組織,列寧始終嚴厲斥責、毫不手軟。他主張通過制定嚴格的法令,以鐵的紀律懲治黨內破壞黨中央權威的分子,并反復告誡全黨“無條件服從”“令行禁止”“高度意志統(tǒng)一”的緊迫性,最終維護了黨中央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等政策的權威性,為蘇俄社會主義事業(yè)有序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民主集中機制這一科學概念,在布爾什維克黨創(chuàng)建之初就被確立為黨的根本組織原則而寫入黨章。針對黨內某些將民主集中制歪曲為“專制”“黨內獨裁”等錯誤叫囂,列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們妄圖“維護自治制、反對集中制”的真實意圖,指明“黨的一切組織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18],“我們維護集中制只是維護民主集中制”[19]。集中統(tǒng)一領導并不意味著機械地不要民主,而是意味著共產主義活動的集中。民主和集中并不矛盾,二者辯證統(tǒng)一,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不是黨中央的“絕對領導”,而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列寧指出:“我國革命之所以是偉大的俄國革命,正是因為它發(fā)動了極廣大的人民群眾投身于歷史的創(chuàng)造。”[20]人民群眾對黨中央權威的政治認同與自覺服從是列寧維護黨中央權威的基本立場,正是由于人民群眾與黨中央權威領袖間的良性互動,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才能勇敢對抗國外資本主義勢力的瘋狂鎮(zhèn)壓以及本國封建殘余、資產階級力量的顛覆破壞。
“工農政權辦事首先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21],列寧的這句箴言表明了他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立場。黨中央如果在制定國家政策時不能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利益,那么無產階級政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會動搖,因此列寧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心上。
布爾什維克黨執(zhí)政后,為了鞏固岌岌可危的新生政權,在一番權衡后,列寧在全國施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農民利益,但當時積貧積弱的蘇俄要想取得戰(zhàn)爭勝利就必須有充足的后備補給。這些作戰(zhàn)物資從哪里來?只能依靠人民?;趯h中央的信任,列寧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收集制、勞動義務制、工業(yè)國有化、產品配給制等決定獲得了群眾理解。群眾支持黨中央的熱情被充分發(fā)揮出來,舉國上下支援前線,一切生產活動均圍繞軍需開展,蘇維埃政權最終得以鞏固。但戰(zhàn)后蘇俄經濟衰敗,糧食嚴重短缺,工廠面臨倒閉,長期積壓的社會矛盾使群眾的不滿情緒愈發(fā)高漲,最終在反動派的煽動、策劃下引發(fā)了喀瑯施塔得兵變,群眾公開宣稱反對布爾什維克黨。這一事件給列寧以深刻觸動,經過廣泛調研后,列寧結合蘇俄國情,制定了有益于群眾的《農民問題提綱的草稿》,要求廢除余糧收集制,以糧食稅代之,新經濟政策也在列寧的推動下應運而生。同時,列寧將黨員干部派向工廠、田間參與勞動,要求全黨必須深入基層聽取人民心聲、不惜一切代價消弭黨群隔閡。一項項利民政策的頒布實施切實改善了人民生活,群眾進行生產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被重新調動起來,蘇維埃政權的權威領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蘇俄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迫切任務“就是組織對俄國的管理”[22]。關于如何管理國家,列寧也給出了最佳方案,“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23]。“只有千百萬人學會親自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們才能實施社會主義”[24]。蘇維埃政權是人民的政權,黨管理國家理應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列寧特別注重“從蘊藏著大量管理和組織人才的普通工人、農民中間去選拔工作人員”[25]。列寧認為工農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實戰(zhàn)中,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他們身上蘊藏著無窮智慧,“能在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yè)中向我們提供最忠誠、受苦難生活鍛煉最多、最接近工農的工農領袖”[26]。為最大限度地爭取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管理,列寧積極號召工農群眾入黨,要求黨政機關從工農群眾中選拔人才。為了進一步調動工農群眾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保證蘇維埃政權的人民屬性,一方面列寧強調要建章立制,將群眾入黨、群眾擔任領導干部等民主權力通過立法的方式確立下來,將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力真正賦予人民。另一方面列寧提出必須打破“普通工人和農民不能管理國家的這種資產階級的舊偏見”[27]。鑒于部分工農群眾文化水平較低的情況,列寧主張要掃除文盲,努力提高工農群眾的文化水平與思想政治素質,通過工會“共產主義學校”等群眾組織教育引導群眾參與國家管理。
針對黨內官僚主義,列寧言辭犀利地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28]。俄共(布)執(zhí)政后,黨內部分同志逐漸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傾向滋生,不斷挑動人民群眾對黨的不滿情緒。列寧對此深感悲痛,“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29]。
列寧指出,“只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把反官僚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30]。他多次強調要通過人民群眾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遏制黨內官僚主義之風。為拓寬監(jiān)督渠道,列寧主持設立了工農檢察院,面向工農群眾選拔管理人員。列寧晚年的政治遺囑充分確證了他重視群眾監(jiān)督權的堅定態(tài)度,遺囑強調應改革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內部管理人員要優(yōu)先考慮工農群眾,建議“從工人和農民中選出75—100名(這當然是大致的數(shù)字)新的中央監(jiān)察委員”[31]。
列寧還率先垂范推動設置了群眾信訪制度。他先后將信訪接待室設在他辦公的斯莫爾尼宮、克里姆林宮附近的莫霍沃大街。通過和群眾交談、閱讀群眾申訴建議等方式,能更精準、高效地判斷國家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各地群眾的基本訴求。此外,列寧還要求每個蘇維埃機關都要體察民意、設置群眾接待室,群眾接待室的開放時間必須公布在顯眼地方,“接待室必須設在可以自由出入、根本不需要什么出入證的地方”[32]。群眾信訪工作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黨群關系、克服了蘇維埃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傾向。
省思巴黎公社為何失敗,列寧清醒意識到蒲魯東主義、布朗基主義等小資產階級的派別活動是革命失敗最危險的因素,黨內派別組織是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最大威脅。痛定思痛,列寧不遺余力地同黨內派別組織展開了長期艱苦斗爭。
十月革命勝利后,黨內派別組織在敵對分子的“引誘”“分化”下漸成規(guī)模,具有工團主義傾向的派別組織嚴重削弱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戰(zhàn)斗力,對此列寧嚴肅指出,“如果不把這種傾向徹底治好,就會亡黨”[33]。
鑒于黨內派別林立的混亂狀態(tài),列寧告誡廣大黨員,“黨生病了。黨在發(fā)高燒”[34]。為祛除黨內派別組織這一惡疾,列寧給出了良方,即必須研究黨內分歧的實質與黨內斗爭的發(fā)展兩個問題[35]。對此,他從七個階段理清這兩個問題:蘇俄黨內斗爭的分歧始于1920年11月2日—11月6日的全俄工會第五次代表會議。當時黨中央針對蘇俄變化了的國家形勢作出廢除戰(zhàn)時工會內部軍事化領導方法的決議,這一決議遭到托洛茨基的強烈抗議。會上托洛茨基要求“擰緊螺母”和立即實現(xiàn)“工會國家化”[36],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這一提議沒有獲得黨中央的集體通過,但托洛茨基卻不放棄其“整刷”工會的錯誤主張。由托洛茨基之流引發(fā)的黨內派別斗爭隨著1920年11月9日的中央全會、12月間的水運員工同運輸會中央委員的沖突、12月25日托洛茨基在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發(fā)表《工會的作用和任務》、12月30日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俄國共產黨黨員會議上的辯論,以及1921年1月6日彼得格勒組織發(fā)表《告全黨書》、1月14日工會問題委員結束工作等事件而愈發(fā)激烈。以托洛茨基為頭目的“工人反對派”意圖通過在黨組織、在街頭散發(fā)《工會的作用和任務》《工人反動派》等小冊子煽動黨員、鼓動群眾,公然分裂無產階級政黨。更為嚴重的是,伴隨著托洛茨基之流的派別活動,黨內還出現(xiàn)了“緩沖派”“布哈林派”“施略普尼柯夫派”“民主集中派”“伊格納托夫派”“薩普龍諾夫派”等形形色色的派別組織,他們所從事的派別分裂活動與協(xié)約國資本家相勾結,旨在顛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尤其到了1921年2月,由黨內派別組織煽動起來的叛亂人數(shù)多達3萬人,到了1921年3月初他們還打出“保衛(wèi)農民”等幌子策劃了喀瑯施塔得水兵叛亂,妄圖否定蘇維埃政權、復辟資本主義。黨中央權威被嚴重挑釁,對此列寧予以了痛斥。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中的報告、發(fā)言、講話、草案、意見等決議累計16項(除開幕詞、閉幕詞),其中13項論及反對黨內派別組織(剩下3項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改善工人和貧苦農民的生活狀況等經濟領域)。大會開幕即批判黨內派別組織,列寧沉痛指出,“我們竟干出了搞黨內辯論和爭論這種奢侈行為”[37]。他將黨內派別活動視作奢侈行為,并對此表示驚訝,因為當時的蘇俄外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敵對,內有長期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經濟萎靡、封建殘余等危機,全黨本應團結一致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卻深陷派別組織泥潭無暇自顧。長此以往,無產階級政黨必然分裂,黨中央權威必然蕩然無存,蘇維埃政權必然土崩瓦解。在這次會議上,列寧態(tài)度異常強硬:“代表大會宣布毫無例外地解散一切按這個或那個綱領組成的派別”[38],“取締一切派別活動以求得最大程度的統(tǒng)一”[39],對于那些違背黨中央紀律的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采取黨內一切處分辦法,直到開除出黨”[40]。會議相關決議直擊黨內派別組織痛點,對肅清黨內派別組織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產階級政黨在列寧的領導下終于逐步從斗爭分歧走向緊密團結。
思想上的統(tǒng)一和組織上的統(tǒng)一是無產階級政黨“作為一個整體來行動”的重要前提。為祛病療傷、排除意見分歧,列寧清醒意識到必須以鐵的紀律禁止黨內派別組織,及時清理黨內分裂分子,將無產階級政黨鍛造為緊密團結的統(tǒng)一整體。
在俄共(布)領導革命、建設的艱苦歷程中,攜有民粹主義、孟什維克主義、機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錯誤觀點的黨內派別組織長期腐蝕著無產階級政黨的肌體純潔。早在建黨初期,黨內分歧充斥,這之中有人傾心于“自由主義民粹派”觀點,有人迷戀于“合法馬克思主義”,有人沉醉于“經濟派”觀點……紛繁復雜的錯誤思潮實為資產階級國際修正主義在蘇俄的變種。這些黨內派別組織打著“自由”的旗號高談民主、反抗權威,不僅不服從中央決策,還公然出版派別刊物、私制派別綱領。對此,列寧提出“必須用黨的綱領來鞏固思想一致”[41]。他強調全黨必須嚴格遵守黨的章程,章程一旦通過,黨內成員必須無條件服從,任何違背黨內紀律的都必須受到嚴懲,嚴重者開除出黨,如此才能擺脫“美其名為思想斗爭的自由‘過程’的小組爭吵”[42]。此外,為清除黨內混入的“欺騙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誠分子和不堅定的共產黨員以及雖然‘改頭換面’但內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維克”[43],列寧先后開展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清黨”整頓運動,及時清理了黨內一批興風作浪的派別分子。相關制度設計給那些想要加入黨組織的機會主義、宗派主義分子以深刻警告,有效防止了資產階級分子混入黨組織內部,為杜絕黨內派別組織、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一致行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于“紀律”這一概念,列寧給予了明確釋義,即“行動一致,討論和批評自由”[44]。透過“紀律”的內涵,我們足以窺見列寧對待黨內派別組織的基本態(tài)度,即致力于“行動一致”(黨內集中)與“討論和批評自由”(黨內民主)的統(tǒng)一。換言之,集中與民主的和解體現(xiàn)在黨內派別組織問題上就是既要嚴禁黨內派別組織,也要尊重來自反對派的不同意見。
在與黨內派別組織作斗爭的過程中,列寧始終不忘發(fā)揚黨內民主,充分尊重黨內成員客觀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他強調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黨內派別組織。一方面,要“嚴格界定”黨內派別組織。如果只是在黨內發(fā)表不同意見,與黨內多數(shù)出現(xiàn)思想分歧,不能算作派別組織。另一方面,列寧對參與黨內派別活動的中央委員持慎重態(tài)度。俄共(布)十大的決議規(guī)定,開除中央委員須提交中央全體會議討論,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有三分之二的投票通過后方可執(zhí)行相關處分。同時,列寧支持黨內同志對黨的缺點以及黨中央的錯誤決議提出批評,鼓勵黨內成員針對黨內問題“廣泛地展開自由的討論”[45],但他不贊成脫離黨組織的、帶有派別色彩的、不切實際的批評。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公開強調,“我們歡迎‘工人反對派’和‘民主集中派’的代表參加中央委員會”[46]。讓黨內派別組織加入中央委員會討論并決定黨和國家的重大事宜,這顯然是黨內最高信任了。
列寧維護黨中央權威思想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全黨必須旗幟鮮明做到“兩個維護”,常懷憂患意識,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黨的先進性,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一切危害黨和國家安全的錯誤思潮與派別組織作斗爭,高度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
列寧在總結十月革命經驗時強調,“因為黨的威信統(tǒng)一了各機關、各部門,使幾十、幾百、幾千以至幾百萬人都遵照中央提出的口號一致行動”[47]。黨的思想與組織統(tǒng)一必須服從黨的政治統(tǒng)一,只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行穩(wěn)致遠。
其一,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把握新征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核心引領原則,最關鍵是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始終做到‘兩個維護’”[48]。從結構功能看,黨中央權威主要由黨中央領袖的個人權威和黨中央領導集體的組織權威組成,而黨的領袖權威作為組織權威的核心,是黨中央權威權力結構的支撐點,是黨中央權威運行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因此,維護黨的領袖權威是實現(xiàn)全黨“上下貫通、執(zhí)行有力”,凝聚強大政治力量的核心法寶。如在2020年,我們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fā)疫情,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親自部署下勠力同心,做到了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地方黨委自覺服從、基層黨組全面落實,呈現(xiàn)了全黨行動一致、全民齊心協(xié)力的團結局面,贏得了疫情防控戰(zhàn)的階段性勝利。實踐證明,黨的領袖具有凝聚人心的素質魅力與高尚品德,其關注人民利益、專注社會主義事業(yè),樂于奉獻、敢于作為、勇于擔當、使命感強,這是確保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逆境中保持政治領導力進而轉化為強大戰(zhàn)斗力和生命力的力量之源。
其二,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爱斍包h內政治權威體系建立的重點是明確黨中央的絕對權威,明確中央政治局的絕對權威,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絕對核心地位”[49]。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建立強有力黨內政治權威體系的基礎前提,如此才能形成高度權威的政治組織,以實現(xiàn)對國家政權機關的總體領導,進而在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展現(xiàn)獨特而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毋庸置疑,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復雜形勢的根本政治保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zhàn)與斗爭是百年大黨的使命所系,必須依靠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高壓力量對一切破壞黨和國家團結統(tǒng)一的行為予以痛擊,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大業(yè)凝聚磅礴力量。
列寧強調:“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chuàng)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并保持政權?!保?0]黨群關系問題是關乎社會主義事業(yè)成敗的重大政治問題?!拔覍o我,不負人民”[51],這一莊嚴承諾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這一偉大群體的珍視與尊重。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威認同體系是人民群眾對黨中央權威從內心普遍認同、在行動上自覺服從的結果,而這一關系的生成基于權威主體與權威客體的持久信任與高度默契。人民群眾能夠對黨中央權威產生政治認同,靠的不是外在強制力量,而是源于對黨的領袖能力、人格、道德、才華等素質氣質的普遍尊崇,是對黨中央集體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工作能力與共同理想的真誠認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是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也是黨執(zhí)政最深厚的根基”[52]。人民群眾是維護黨中央權威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只有切實保障群眾民主權力,滿足人民共同訴求,將黨和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威認同體系,黨中央權威才能煥發(fā)出強大生命力、凝聚群眾偉力實現(xiàn)偉大事業(yè)。
列寧認為,“沒有思想上的統(tǒng)一,組織上的統(tǒng)一是沒有意義的”[53]。如果要清除黨內有害分子,“需要時間,需要鐵的手腕”[5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針對社會上虛無主義錯誤思潮沉渣泛起的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黨只能維護黨中央權威,只能向黨中央看齊,要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上來?!保?5]政治虛無主義是腐蝕黨的肌體純潔、分化黨員干部隊伍的毒瘤,虛無黨的政治、虛無黨中央權威、虛無黨的領導是其基本面相,究其表現(xiàn)樣態(tài)主要有三種:一是在政治態(tài)度上虛無價值信仰。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信仰動搖,共產黨人就會得“軟骨病”。如果黨內同志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遭受政治虛無主義侵蝕,其往往表現(xiàn)為理想信念動搖、道德品質滑坡,甚至還會迷失政治方向、政治定力失守、政治原則模糊。二是在政治立場上虛無黨性要求。這表現(xiàn)為某些黨員黨性修養(yǎng)不夠、政治立場不強、是非觀念淡薄,缺乏對黨中央的自覺服從、對黨組織的信賴認同,甚至妄議中央、拉幫派搞山頭,嚴重觸碰黨內政治紅線。三是在政治行為上虛無人民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56],但是一些政治虛無主義者卻無視群眾史觀,嘴里喊著“為人民服務”,實則干著損害人民利益的勾當,淪為疏離黨群關系的“兩面人”。
“政治性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絕不能搞政治虛無主義?!保?7]反對黨內政治虛無主義,就要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正本清源、激濁揚清,在黨組織內部弘揚同黨內錯誤思潮作斗爭的郎朗正氣。全黨必須鐵腕治理黨內政治虛無主義傾向,為此黨中央相繼出臺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guī)定》《中共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等規(guī)章制度,明確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在任何場合以任何形式發(fā)表有損黨中央權威的行徑都是對黨的政治紀律的挑釁,這無疑是一種強有力的警示。
維護黨中央權威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是抵制西方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的堅強堡壘。1919年7月列寧在駁斥資產階級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破壞自由”時,毫不客氣地揭露那些鼓吹“自由”者的罪惡本質,他們是“施行恐怖手段的帝國主義者手中的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工具或代理人”[58],他們一切誹謗共產黨的謊言都是為了否定黨中央權威、顛覆蘇維埃政權。然而列寧的這一深刻認識并未敲響蘇聯(lián)時時警惕西方資本主義的警鐘。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lián)在美國“和平演變”的攻勢下失守,放棄了無產階級專政,最終亡黨亡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至此沉淪低谷。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全黨在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質疑”時,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和平發(fā)展之路并不是一條坦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其中,意識形態(tài)領域是影響較為深遠的領域,西方國家通過網絡、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介向中國發(fā)起“輿論攻勢”,極盡所能地向中國滲透其自由化思潮、“普世價值”思想。這些披著“民主”“自由”“人權”外衣的錯誤價值觀是新時代的“糖衣炮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fā)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59]。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破解西方“和平演變”的關鍵所在。蘇聯(lián)解體的前車之鑒,時刻警醒我們必須要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保?0]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需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如此才能穩(wěn)定軍心民心,共同對抗西方霸權主義的干擾破壞,團結一致捍衛(wèi)來之不易的社會主義政權,凝心聚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