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慧梅
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fā)《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圍繞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對于強化網絡陣地管理,凈化網絡環(huán)境,倡導網絡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網絡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網絡暴力的形式變得更加復雜多樣。載體方面,從文字轉向語音信息和視頻對話;形式上,也衍生出“連麥對噴”“集體爆破”等新的方式。這對網絡治理和執(zhí)法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人力要求。在此情況下,要遏制網絡暴力需多舉措并舉,從暢通舉報渠道、處理違規(guī)賬號和處罰當事人等角度出擊,嚴懲違規(guī)違法行為,各涉網部門應統(tǒng)籌協作,形成聯合執(zhí)法工作機制。
一是暢通舉報渠道。開設舉報電話、郵箱、公眾號、短視頻賬號等舉報通道,推動線上多平臺實時舉報。網信部門接到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后,應按網格歸屬地、職能部門進行責任分解下發(fā),有關單位第一時間開展網情和有害信息核查和處置并反饋結果,形成精準收集、分類下發(fā)、信息核實、分流交辦、情況反饋的閉環(huán)式工作流程。
二是采用“約封拘”工作法。對存在問題,問題較為輕微的,進行約談。一般采取單獨約談、集體約談、在線約談三種形式,約談內容為法規(guī)普及和批評教育。對約談后整改效果不佳或問題本身較為嚴重的,應采取封號處理。情節(jié)較為嚴重、涉及違法,或封號后重建小號、違法違規(guī)行為變本加厲的,應進行拘留處理。通過以上“約封拘”工作法,達到整治網絡亂象,震懾網絡暴力的效果。
三是強化網上巡查。加強網上暴力信息隱患摸排,加大線索巡查覆蓋面,重點在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加大線索處置力度,使用官方賬號實現不間斷巡查。通過后臺留言、私信等方式與網民保持互動,普及網絡法規(guī),進行鼓勵提醒。在發(fā)現網絡主播直播過程中有違規(guī)行為的情況下,進行公屏打字提醒或在線連麥,進行教育。對涉嫌互聯網違法問題的線索,及時交由相關地區(qū)、部門處置。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固定證據,移交司法機關查處。針對重點案件,應深入重點主播、賬號“粉絲群”“朋友圈”“連麥對手”開展更加深入的調查,剝繭抽絲、順藤摸瓜,實現“查一起、挖一串、端一窩、震一片”的效果。
四是形成網絡聯合執(zhí)法機制。網信部門應與公安、文化執(zhí)法、市場監(jiān)管、掃黃打非等部門切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做好網絡執(zhí)法工作。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信息互通、技術共享、資源統(tǒng)籌、執(zhí)法聯動。
治理網絡暴力的同時,還應大力弘揚網上正能量,倡導網絡文明新風,提升網民素質,從根源上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
一是鼓勵網絡名人參與網絡文明建設。應形成“網絡名人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發(fā)揮互聯網企業(yè)及網絡人士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服務社會、輿論引導方面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鼓勵他們在網絡公益事業(yè)、網絡文明建設等方面發(fā)揮力量,特別在輿論引導方面,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生產制作健康向上、凝聚人心的宣傳內容,參與各類主題宣傳活動,成為重要的輿論陣地。
二是利用好網絡社會組織。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屬地網絡文化協會,團結網絡社會組織、自媒體工作室及互聯網企業(yè)。借此整合互聯網領域資源,進一步形成行業(yè)自律、協同治理的工作局面。
三是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要策劃制作接地氣、有人氣的網絡文明宣傳品,舉辦“網絡文明宣傳周”等活動,進企業(yè)、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qū),讓拒絕網絡暴力、倡導網絡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綜上所述,面對網絡暴力現象,不僅要以多種舉措整治違法違規(guī)行為,也需要不斷推進網絡文明的創(chuàng)建工作。整治和倡導并舉,逐步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提升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