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民
筆者參加工作瞬逾4 0 余載,如今退休在即,只覺事業(yè)無成,家計不敷,愧對妻兒。唯一事稍感安慰,那就是多讀了些書,書卷氣至今未脫。每每閑暇之時,常獨居書室,以書為伴,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卻也一直樂在其中。
我珍惜身處急促生活中難得的寧靜片刻,工作之余,小憩于書案前,正襟危坐,一盆蘭草、一盞青燈、一杯清茶,然后展閱書籍,細細品味,若炎熱之納涼,饑渴之美餐,凍餒之暖陽,雨雪之蓑衣……只覺余韻裊裊,倦意頓消,精神升華,煩躁的心情漸漸安靜下來。什么窗外讒言、凡塵瑣事,盡可以視若云煙。在這樣的小天地里,似空山聞鳥語,如霧中觀日出,只覺春風(fēng)拂面,心境曠達,有一份閑云野鶴般的自在與自得,十分舒心!
賞散文,會讓我覺得窗外的平常景致也變得美麗動人,產(chǎn)生靈魂升空的愉悅感;看小說,讓我跟主人公同生存共患難,仿佛書中人就是我的知己好友;品詩詞,讓我體會到一種強烈的心靈碰撞,感覺字字是由詩人的血和淚濃縮而成;讀傳記,則讓我領(lǐng)略一種新的人生觀,產(chǎn)生對生命更深層次的感悟和思考……古人讀書追求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之效,我未敢奢望。但愿能在百無聊賴或心煩意躁之時,每每展卷,皆能開心解悶,消愁息怒。偶遇警言格句,正對胃口;舒心爽趣之處,適可玩味;拍案叫絕之時,共鳴頻生。常在書海中遨游天上人間、五湖四海,與古賢今哲聊天,使生活平添無窮樂趣。
宋代黃庭堅有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贝苏Z充分說明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自我提高、明智達理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在讀書時擷取精華,窮研意會,就能衍析學(xué)問,涵養(yǎng)性情,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有朋自遠方來,見我讀書甚是癡迷,笑曰:“玩書喪志!”我笑而敬曰:“享樂喪志,窮愁喪志。人自喪志,何以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