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潔
《“諾曼底號”遇難記》是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切合單元人文主題表現(xiàn)人物偉大品格的小說。主人公哈爾威船長夜里駕駛著“諾曼底號”郵輪航行在海上,在被“瑪麗號”撞傷到沉沒的短暫時間內(nèi),鎮(zhèn)定指揮,果斷處置,救出了所有乘客和船員,自己最后與“諾曼底號”一起沉入大海深處。
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之后,學生被主人公的高貴品質(zhì)深深感染,我要求學生用“你認為哈爾威是一位_________的船長”進行概括,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領(lǐng)悟,進而完成感受人物品質(zhì)的重點教學任務。學生給出了“臨危不懼”“舍己救人”“忠于職守”“愛護弱小”等答案,為了防止教學有貼標簽的嫌疑,我適時追問“你為什么這么認為”,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結(jié)果的機會。一個學生回答:“哈爾威是一個愛護弱小的船長?!边@時,另一個學生說:“但是,哈爾威不愛自己!”他的話音剛落,其他學生都靜了下來,都看著我,希望得到我的解答。我知道這個問題同樣指向了本課語文要素的訓練重點——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只是這是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來的,屬于課堂上自然生成的問題。于是,我決定順著學生提出的看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首先,我順著學生的問題追問這種不一樣的想法是怎么來的。那個學生認為哈爾威船長有愛心,救援的時候強調(diào)把婦女先救出去,也沒有忘記救出還是孩子的見習水手克萊芒。在最后時刻,他完全有時間也有能力自己逃生,卻沒有這么做,而是跟輪船一道沉入海底,這是不愛惜自己生命的行為。
接著,我轉(zhuǎn)而追問其他學生對這一觀點有什么看法,學生都以搖頭或沉默回應。于是,我引導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注意尋找表現(xiàn)哈爾威船長在關(guān)鍵時刻的語言、動作,思考哈爾威作為船長到底愛不愛自己。學生通過默讀形成了各自的觀點,我沒有急于讓學生發(fā)表看法,而是讓學生先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選出有代表性的意見,派代表在班上發(fā)言。
一個小組抓住哈爾威的語言“……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六十個人救出去”,再結(jié)合課文語言“實際上一共六十一個人,他把自己給忘了”,提出的觀點是:哈爾威船長不是把自己給忘了,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算在救出去的人之中。我抓住這個觀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我先以“這不更說明他不愛自己嗎”進行反問,有的學生認為:“我覺得他愛自己,只不過這種愛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非要先愛生命才能去愛其他一切,他是愛榮譽勝過愛生命!”我接著追問:“有什么榮譽比生命還值得他愛呢?”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作為船長的榮譽。因為船長的經(jīng)驗豐富,他已經(jīng)知道“諾曼底號”輪船要沉沒,而作為船長必須遵守“船在人在”的承諾。所以,哈爾威船長做好了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準備,直接把自己排除在救出的人數(shù)之外。
另一個小組抓住動作描寫“哈爾威船長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發(fā)表的看法是:哈爾威船長沒做一個手勢、沒說一句話,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姿勢。對這樣的看法,我同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我先問“哈爾威船長的姿勢與愛不愛自己有什么關(guān)系呢?”學生回答:“在與乘客和船員永別的時刻,哈爾威船長擔心自己揮手將會給船員帶來誤解,導致船員不顧一切來救他,所以他連一個手勢都沒有做,他把要說的話都定格在這個姿勢中。”
在此基礎上,我讓大家再讀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踐行了一次英雄的壯舉”,重點理解哈爾威是怎樣做到“忠于職守”的。有的學生說“哈爾威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是一個合格的船長”,有的學生說“哈爾威忠于職守,他認為自己是船長,應該與船永遠在一起”,還有的學生說“哈爾威履行了船長的職責——與船同在”。有了這些答案,我再問那個認為“哈爾威不愛自己”的學生有什么想法。他回答:“哈爾威愛自己,更愛自己的職業(yè)和榮譽。”
綜上所述,在學生提出自己想法的那一刻,我腦海里就迅速將其與本課語文要素的訓練目標“從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進行對接,并找到了二者的結(jié)合點,所以能夠圍繞學生提出的看法組織了一次探究性學習活動,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落實了語文要素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