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創(chuàng)設情境 拓展提升
——以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為例

2022-12-26 22:37:18江蘇許慧敏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2年2期
關鍵詞:黑土東北地區(qū)大熊貓

江蘇 許慧敏

地理學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在教學和復習時要打破教材的限制,精選與《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將學生引入一個新的情境之中。通過閱讀和觀看材料,明確情境材料所反映的地理問題、地理過程、人地關系以及地理原理,對接已有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獲取信息和分析處理地理問題的能力,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協(xié)調人地關系;結合情境材料,命制原創(chuàng)試題,發(fā)揮試題功能;以點帶面,構建思維網(wǎng)絡,提升復習效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拓寬視野

在復習影響農業(yè)生產的區(qū)位因素——土壤時,筆者以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為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堂,充實學習內容,拓展學習視野,通過情境材料讓學生掌握黑土的分布、組成、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人類在開發(fā)和利用黑土資源過程中存在和產生的地理問題,以及保護黑土(耕地)的重要性和措施。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qū)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xiāng)”。但黑土高產豐產的同時也面臨著土壤肥力透支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黑土一般發(fā)育于草原或草甸植被之下,是富含黑色腐殖質(主要由碳氫、氧、氮、硫、磷等營養(yǎng)元素組成)、土層深厚、通氣透水性能好的珍貴土壤,也是世界上最肥沃、最適宜耕作的土壤,有著“一兩土,二兩油”“一把就能攥出油”的美稱,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昂谕痢边@一統(tǒng)稱其實包含土壤發(fā)生分類學中的黑土、黑鈣土、暗棕壤、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水稻土等多種類型。世界上黑土集中分布的三大區(qū)域為烏克蘭大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國東北地區(qū),其中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黑土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等地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qū)。而紅化黑土集中分布區(qū)為南美洲以潘帕斯草原為主的地區(qū)。

黑土的形成、厚度與氣候、地形、水文、植被類型等因素密切相關。黑土形成的自然條件主要為氣候濕冷、植被茂盛、枯枝落葉分解緩慢,除潘帕斯草原外,世界黑土集中連片的三大區(qū)域都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地區(qū),其中主要分布于40°N~50°N的中溫帶地區(qū),以我國東北黑土區(qū)為例,其處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區(qū),夏季溫熱、降水多,草原和草甸生長茂盛,地表被草原、草甸覆蓋;冬季寒冷漫長,氣候濕冷,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即土壤中的含水層被凍結形成季節(jié)性的凍土層,抑制了微生物對有機殘體的分解速度,轉化為腐殖質,而土壤母質中的鈣鹽和部分黏粒在淋溶作用下而逐漸下移,經過數(shù)百甚至上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地表的黑土層。黑土層形成緩慢,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400年腐殖質的積累;黑土主要分布在緩坡地帶,利于黑土積存。而潘帕斯草原(“沒有樹木的大草原”)位于南美洲南部,主要分布于阿根廷的中東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下發(fā)育的亞熱帶大草原,夏熱冬溫,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年均溫14~19 ℃,降水自西南向東北遞增,年降水量250~1 000 mm,以“500 mm年等降水量線”為界,其東部降水豐富、草類茂盛,因氣候濕熱,氧化(土壤中的鐵、鋁礦物被氧化)作用強,土壤表現(xiàn)了一定的紅化現(xiàn)象,發(fā)育了肥沃的紅化黑土;西部降水較少、草類稀疏,主要發(fā)育了棕鈣土和栗鈣土。

肥沃的黑土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然而在人類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下產生了“黑風暴”,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前蘇聯(lián)因大規(guī)模墾荒和機械化耕作,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由于降水少、氣溫回升快、耕地裸露、表層干燥,在強風作用下大量的黑土被風暴卷走,形成了“黑風暴”。檢測發(fā)現(xiàn),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黑土在變瘦、變薄、變硬,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由開墾前的3%~6%下降到目前的1.5%~3%;黑土層的平均厚度已由20世紀中葉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因水蝕、風蝕、農機具碾壓、長期使用化肥等原因,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土壤板結,黑土變硬。

人類在反復實踐和總結得失的基礎上,形成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即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地表微地形改造等措施,盡可能減少土壤翻耕,并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和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減輕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并掌握利于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業(yè)技術,其中一種代表性的方法被稱為“免耕法”,即不翻動或少翻動表層土壤,并全年在土壤表層留下可用來覆蓋保護土壤的作物殘茬,也就是在收割農作物的種子(果實)之后,留下作物的根、莖、葉,在土壤表層形成一定的覆蓋。運用免耕法對土壤進行保護和修復,實現(xiàn)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保護和改善土壤結構、減輕風蝕和水蝕、減少養(yǎng)分流失、提高保墑和抗旱性能、抑制土地沙化和沙塵暴的形成、減少秸稈燃燒量、減輕霧霾天氣、減少農業(yè)投入(人力、農機、化肥)、增加農民收入等。作為黑土地保護的先行地區(qū),吉林省梨樹縣從2007年開始開展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技術試驗,其試驗成果和推廣方法已被業(yè)內譽為“梨樹模式”。

由于自然環(huán)境存在差異,并非每個地區(qū)都適合使用免耕法,在我國東北免耕法更適合相對溫暖的中南部黑土區(qū),而在哈爾濱以北,由于積溫不足、水分過多,秸稈覆蓋,地溫較低、升溫緩慢,不適合免耕,更適合壟作和條耕技術。免耕法還適合于積溫充足、土壤肥力低、風蝕嚴重的半干旱地區(qū)(我國的西北和華北等地區(qū))。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國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印度)、亞洲第二,但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1畝≈666.7平方米),還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fā)展,我國耕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即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因風蝕(耕地沙化)和水蝕(水土流失)破壞耕地,城市化、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礦建設、生態(tài)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占用耕地,耕地污染、退化(貧瘠化)等原因,我國耕地面積在減少;所以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依法嚴懲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壞耕地質量的違法行為,積極改良中低產田,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是指經常進行耕種土地面積的最低值,我國耕地紅線為18億畝(1畝≈666.7平方米)],確保糧食安全。

二、命制試題,鞏固提升

從情境中精選題干材料,結合《課程標準》,調用已有知識,命制原創(chuàng)試題,提高學生對情境材料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提升學生對情境材料的加工和提煉能力,檢測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1】(原創(chuàng))黑土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國東北地區(qū)是我國北方降水比較豐沛的區(qū)域,冬春兩季西北風頻繁,夏季多強對流天氣,造成局地大風。黑土是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主要土壤類型,黑土區(qū)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如今我國東北黑土層在變薄,肥力在下降,科學家正在運用免耕和秸稈覆蓋等方法對土壤進行修復和保護。據(jù)此完成1~3題。

1.推斷黑土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主要原因

( )

A.肥沃,復種指數(shù)高

B.肥沃,分布面積廣

C.有機質含量高,糧食單產高

D.分布面積小,黑土流失嚴重

2.推測我國東北地區(qū)黑土形成的水熱條件

( )

A.全年溫熱多雨

B.全年低溫少雨

C.夏季濕熱,冬季濕冷

D.夏季干熱,冬季濕冷

3.秸稈覆蓋在黑土表面,利于

( )

①提高地溫 ②減輕風蝕和水蝕

③冬季放牧 ④保水增肥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命題意圖】該題組以我國東北地區(qū)黑土形成和分布的區(qū)域環(huán)境特征,以及人類在開發(fā)利用黑土資源過程中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和保護措施為情境,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中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xié)調觀,以及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發(fā)揮試題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資源的意識,要堅決守牢耕地紅線,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確保糧食安全。通過該題組主要考查學生的推理和分析判斷能力,考查學生的區(qū)域地理相關知識,以“大熊貓”的珍稀和瀕臨滅絕的特征,推斷黑土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主要原因;以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推測我國東北地區(qū)黑土形成的水熱條件;以秸稈的特性為基礎,分析秸稈覆蓋在黑土表面的有利之處。

【答案】1.D 2.C 3.C

【解析】第1題的解答關鍵是“大熊貓”為什么珍貴?是因為大熊貓是我國乃至世界聞名的珍稀動物,數(shù)量少(物以稀為貴),且瀕臨滅絕;再結合黑土的特質,推斷黑土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主要原因。因世界上黑土集中分布的三大區(qū)域僅為烏克蘭大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國東北地區(qū),分布面積小(稀缺耕地),且因不合理耕作,黑土流失和退化嚴重(“瀕臨滅絕”)為主要原因,因此D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復種指數(shù)主要受熱度影響,我國東北地區(qū)因緯度高,一年一熟,且復種指數(shù)與土壤肥瘦無關,故A選項錯誤;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糧食單產高,但不是稀缺耕地和瀕臨滅絕的原因,故C選項錯誤。故第1題的正確選項為D。

第2題,黑土形成的關鍵是有機質的產生和富集的過程,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黑土形成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區(qū);夏季溫熱、降水多,草類茂盛,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質(植物殘體);冬季濕冷、漫長,土壤中的含水層被凍結形成季節(jié)性的凍土層,抑制了微生物對有機殘體的分解速度,轉化為黑色的腐殖質,經過數(shù)百甚至上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地表的黑土層,故第2題的正確選項為C。

第3題,秸稈覆蓋黑土表面,等于給黑土蓋上一層被子,刮風下雨時,可減輕風或水對土壤的侵蝕;秸稈吸收大氣降水,蓄水保墑,秸稈腐化后可提高土壤肥力;春季因土壤表面被植物秸稈覆蓋,升溫較慢;“黑土區(qū)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而不是我國的放牧區(qū),秸稈覆蓋黑土表面不是為了冬季放牧,故第3題的正確選項為C。

三、創(chuàng)設鏈接,拓展提升

土壤只是影響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自然因素之一,農業(yè)生產受自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農業(yè)是人類最基礎的物質生產部門,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乎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而且農業(yè)生產是高考的高頻考點,也富含著許多地理熱點,許多熱詞也吸引著人們的視角。為提高二輪復習的效率,結合《課程標準》,明確考試內容,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思維網(wǎng)絡(見下圖),提升綜合思維能力;鏈接相關熱詞,突出地理熱點,如農民增收、鄉(xiāng)村振興、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無人農場、關注“三農”、農業(yè)現(xiàn)代化、“互聯(lián)網(wǎng)+農業(yè)”“智慧農業(yè)”等,給農業(yè)生產賦予時代特色;通過嚴守耕地紅線、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精準扶貧等措施貫穿人地協(xié)調觀,體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黑土東北地區(qū)大熊貓
東北地區(qū)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重要意義與主要舉措
日本研究(2023年2期)2023-11-29 12:16:10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基于Sentinel-2遙感影像的黑土區(qū)土壤有效磷反演
我們都愛大熊貓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qū)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qū)
大熊貓
大熊貓也消暑
水中大熊貓
典型黑土區(qū)不同尺度觀測場地融雪徑流
综艺| 英山县| 赤城县| 阳城县| 安泽县| 西乡县| 普陀区| 湟源县| 天水市| 木兰县| 大足县| 固安县| 仙游县| 石阡县| 台东县| 静乐县| 湖州市| 顺昌县| 龙川县| 隆回县| 平邑县| 北碚区| 石河子市| 卢龙县| 瓮安县| 昆山市| 共和县| 凉山| 金坛市| 海淀区| 马龙县| 卓尼县| 邵阳县| 曲水县| 平山县| 庆安县| 鄂州市| 湖南省| 道孚县| 遵义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