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美娟
【教學理念】
梅花為四君子之首,自古以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通過花語為引,與學生共同整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等書寫梅花的篇章,帶領學生品味梅花之豐姿與風骨,走進梅的世界。
【教學目標】
1.品讀美文和詩詞,走進歷代文人雅士的“梅世界”,探“梅語”。
2.感受梅花的美,品味其高潔的氣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梅自古是文人的最愛。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丁立梅的《才有梅花便不同》,題目源于一首詩。
出示:
杜耒的《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師:讀著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你又聞到了什么?
生:寒冷的夜晚,火爐炭火剛紅,壺中熱水滾滾,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著芳香的濃茶,圍火深談;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進了陣陣寒梅的清香。
師:一起美美地讀。花是有語言的,你知道哪些花的花語呢?
生:康乃馨的花語是母愛。
生:百合花的花語是百年好合。
師:梅花的花語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二、尋梅語
出示:
默讀全文:文中的哪些詞可作為梅花的花語呢?用“_____”標記出來。
(小組交流: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梅花花語的理解。)
師:找到梅語了嗎?
生:慷慨、甜蜜、俏麗、安慰、溫暖。
師:這是一篇寫梅花的文章,讀這三個鏡頭你發(fā)現了什么?
出示:
有了一樹的梅,竟是不一樣了。連同鄰家那個不茍言笑的男人,他在梅樹下進進出出,望上去,竟也有了幾分親切。
她那略帶天真的樣子,讓我微笑起來,人生至老,若還能保持著這樣一顆喜愛的心,當是十分可愛且甜蜜的罷。
簡陋的筆筒,因了一枝梅,變得活潑起來俏麗起來。
生:因為有了梅花,不茍言笑的男人更親切了;因為有了梅花,老婦人可愛而甜蜜了;因為有了梅花,簡陋的筆筒俏麗了。
生:心境不一樣,讀到的梅語也就不一樣。
師:屋外寒氣逼人,屋內溫暖如春。明月朗照,梅香陣陣,圍爐暢談,杜耒筆下梅花的花語是什么呢?
生:溫馨,溫暖,情誼。
師:無論是丁立梅天黑折梅、臨窗賞梅,還是杜耒寒夜以茶代酒,圍爐暢談,有了梅,尋常的日子芬芳起來了。
三、賞梅語
師:自古文人雅士偏愛梅,同樣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詩人的筆下,梅花的形象是不一樣的。我們來看兩首詞,一起來賞梅語。
出示: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讀一讀,結合注釋讀懂詞的大意。(2)抓住關鍵字詞品一品,比較兩位詞人筆下的梅語有什么不一樣。(小組內說一說,再練習讀一讀。)
師:你讀到了兩位作者筆下怎樣的梅花?
生:陸游筆下的梅花:無奈、悲哀、孤獨、孤芳自賞。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堅強、無畏、奉獻、大度。
師:讀詩先讀作者,讓我們來看看創(chuàng)作背景。
出示: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堅決主張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張失敗,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擊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涼寂寞,作此詞。
生:這是一株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梅花,也是詞人自己的真實寫照。
師:梅花的香不像玫瑰的濃烈,郁金香的濃郁,它清幽淡雅,正如這份堅貞和傲骨,將解讀的梅語讀成詞中的一句。
生:“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
師: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
師:再看毛澤東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出示:
1959年至1961年,我國連續(xù)三年遭到嚴重自然災害,國家很困難,國際上的反華勢力十分猖獗,新中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毛主席寫這首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生:它花蕊點點,傲放枝頭,這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正如毛澤東主席的無畏、樂觀。
師:你能將他筆下的梅語讀成一詩句嗎?
生: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師:毛主席的豪放,筆下梅花的謙遜、樂觀、無畏,融進了他的揮毫中了。(欣賞書法)
師:大膽去想,兩位作者為什么如此喜歡梅呢?
生:他們想做梅花一樣的人。
師: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詩言志”,梅就是人,人就是梅。這樣的手法叫作——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教學后記】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中,梅既有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端莊幽雅,也有著“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傲骨,既有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高潔,也有著“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的大度。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這樣的味道應該根植于學生心中,今天的教育,本應是根的教育——如何將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一堂課中滲透、融入,讓學生們對“梅”有感有觸呢?
一、巧妙整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說到梅花,自然就會想起“高潔”“傲骨”“無畏”“謙遜”……可是如何引領學生由遠及近地走近梅花,尋它的花語呢?我決定由“近”及“遠”。近——我選用丁立梅的《才有梅花便不同》這篇散文。丁立梅眼中的梅有著歡顏和馨香,很慷慨。生活中,因為有了梅花,不茍言笑的男人更親切了;因為有了梅花,老婦人可愛而甜蜜了;因為有了梅花,簡陋的筆筒俏麗了。歡顏、馨香、慷慨、親切、可愛、甜蜜、俏麗不就是她眼里的梅語嗎?尋到了丁立梅筆下的梅語,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走進杜耒筆下《寒夜》里的梅語——溫馨、溫暖。
自古文人雅士偏愛梅,不同的人,心境不同,所悟梅語也不同。那么,就走進“遠”——陸游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到他們的詞中繼續(xù)“賞梅語”。在品讀賞析后,會發(fā)現詩是用來言志的。那么,兩位詞人為什么如此愛梅,中國人為什么鐘情于梅?這就不難理解了——梅在寒冬臘月剪霜裁冰,傲然綻放,這樣的一種傲骨是我們中國人所欣賞的。
二、豐厚內涵,“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在賞讀丁立梅的散文《才有梅花便不同》,陸游、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在三處停留品味:
1.三個鏡頭的琢磨品味
三個鏡頭看似未寫梅,實則寫了梅。“寫梅花了嗎?”“寫了什么?”“是在寫梅花嗎?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學生通過讀后,發(fā)現、交流,層層深入,最終體會作者寫法的高妙之處:心境不一樣,看梅花的眼光就會不一樣。
2.創(chuàng)作背景的感悟體驗
學生了解了創(chuàng)作背景,重回詩詞:陸游筆下的梅在“愁”,毛澤東筆下的梅在“俏”“笑”,環(huán)境險惡,卻不屈服!這株梅是戰(zhàn)士之梅。待到漫山遍野鮮花綻放,她只是從容看著一切,這是一種大度!這樣的心胸,這樣的謙遜、樂觀、無畏,不僅藏在詩里行間,更是融入在了作者渾然一體、恣意起伏的揮寫中。學生欣賞毛澤東的書法作品,在吟誦中向這株梅致敬。
學生在文字品讀中已觸摸到詞人的情感脈搏,內心呼之欲出的情思在了解了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噴薄而出。
學習的快樂,在于享受那份深入,那份不期而至的發(fā)現,那份情感的同頻共振,“梅”的韻致和氣節(jié)能在學生們的心靈深處彈跳,蕩起片片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