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興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 41500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認識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表征反應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而壓強平衡常數(shù)(符號為Kp)是陌生情境下的知識,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整合、吸收、運用的能力,凸顯了對學生模型認知與證據(jù)推理、創(chuàng)新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考查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高考化學試題中的必考點,難度大,是學生眼中“性價比”極低的設問.近五年高考化學試題中Kp的考查情況,見表1.
表1
分析根據(jù)初始投料,計算初始分壓.碘和環(huán)戊烯的分壓均為105Pa×50%=5×104Pa
起始: 5×1045×1040 0
2×104
轉化 2×1042×1042×1044×104
2×104
平衡 3×1043×1042×1044×104
點評恒容時,壓強和物質的量成正比關系即與化學計量數(shù)成正比關系.此外,可計算總壓=105Pa×(1+20%)=1.2×105Pa,繼而設容器中起始加入I2(g)和環(huán)戊烯的物質的量均為amol,平衡時轉化的環(huán)戊烯的物質的量為x,列出三段式,計算出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根據(jù)分壓=總壓×物質的分數(shù)計算出平衡時各物質的分壓.
例2 (多重平衡體系)(2022年湖南卷,節(jié)選)2021年我國制氫量位居世界第一,煤的氣化是一種重要的制氫途徑.回答下列問題:
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1 mol H2O(g),起始壓強為0.2 MPa時,發(fā)生下列反應生成水煤氣:
ΔH1=+131.4 kJ·mol-1
ΔH2=-41.1 kJ·mol-1
反應平衡時,H2O(g)的轉化率為50%,CO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此時,整個體系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____kJ,反應Ⅰ的平衡常數(shù)Kp=____(以分壓表示,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shù)).
點評設問中計算壓強平衡常數(shù)時,易忽略隨著反應正向進行總壓已發(fā)生了變化而仍用初始壓強計算分壓.
一般而言,多重平衡體系的計算題,可利用初始原料中的原子守恒,快速計算出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
工業(yè)上恒溫恒壓條件下,常通入一定量的惰性氣體進行調控.故恒壓體系可分為惰性氣體充入的體系和未充入惰性氣體兩種情況.
2.2.1 未充入惰性氣體的恒壓體系
例3(2022年全國甲卷,節(jié)選)金屬鈦(Ti)在航空航天、醫(yī)療器械等工業(yè)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chǎn)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O2轉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回答下列問題:
(1)TiO2轉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時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數(shù)如下:
(ⅰ)直接氯化:
ΔH1=172 kJ·mol-1,Kp1=1.0×10-2
(ⅱ)碳氯化:
TiCl4(g)+2CO(g)
ΔH2=-51 kJ·mol-1,Kp2=1.2×1012Pa
(2)在1.0×105Pa,將TiO2、C、Cl2以物質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分析(1)①根據(jù)蓋斯定律知ΔH=ΔH2-ΔH1=-223 kJ·mol-1,Kp=Kp2÷Kp1=1.2×1014Pa;
點評本題提供的數(shù)據(jù)即為物質的量分數(shù),且總壓不變,降低了計算難度.
2.2.2 充入惰性氣體的恒壓體系
例4(2022年全國乙卷,節(jié)選)油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yè)廢氣普遍含有的硫化氫,需要回收處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ΔH1=-1036 kJ·mol-1
ΔH2=94 kJ·mol-1
ΔH3=-484 kJ·mol-1
計算H2S熱分解反應④2H2S(g)=S2(g)+2H2(g)的ΔH4=____kJ·mol-1.
(2)較普遍采用的H2S處理方法是克勞斯工藝.即利用反應①和②生成單質硫.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反應④高溫熱分解H2S.相比克勞斯工藝,高溫熱分解方法的優(yōu)點是____,缺點是____.
(3)在1470 K、100 kPa反應條件下,將n(H2S)∶n(Ar)=1∶4的混合氣進行H2S熱分解反應.平衡時混合氣中H2S與H2的分壓相等,H2S平衡轉化率為____,平衡常數(shù)Kp=____kPa.
分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知反應④=(①+②)÷3-③,即ΔH4=(ΔH1+ΔH2)÷3-ΔH3=+170 kJ·mol-1;
(2)克勞斯工藝無法獲取H2,且存在副產(chǎn)物SO2,高溫分解能夠獲得H2,可作燃料,副產(chǎn)物少;缺點是需要高溫分解,耗能高.
(3)平衡時H2S、H2的分壓相等,即n(H2S)=n(H2).設H2S為1 mol,則Ar為4 mol,設H2S分解了2xmol,列三段式:
初始量/mol: 1 0 0
變化量/mol: 2xx2x
平衡量/mol: 1-2xx2x
答案:(1)+170
(2)高溫分解能夠獲得H2,可作燃料,且副產(chǎn)物少;耗能高
(3)4;76
點評恒溫恒壓條件下,需要先計算出物質的量分數(shù),再計算分壓,繼而帶入計算平衡常數(shù),計算量較大.Ar未參與反應,但始終占了一部分分壓,在計算物質的量分數(shù)時,易因忽略而計算錯誤.
小結恒壓與恒容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恒容時總壓可能會發(fā)生變化.若是仍將初識壓強作平衡時總壓,即進入錯誤區(qū)域.通過考情表格分析而言,可發(fā)現(xiàn)恒溫恒容的反應反應考查次數(shù)少,主要原因有二:一則真實情境的可逆反應是在恒壓條件下發(fā)生的占多數(shù);二則可減少計算總壓的步驟或壓強與物質的量的轉化關系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錯幾率.
通過上述示例可發(fā)現(xiàn),壓強平衡常數(shù)在不同環(huán)境下計算過程略有不同,若能明晰要領,定能提高解題效率,其解題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為了進一步解決解題慢的問題,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的反應在計算壓強平衡常數(shù)具有其簡便性.可通過下列簡單例子理解.
例5 (自編)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
平衡時,n(CO)=n(H2O)=amol,n(CO2)=n(H2)=bmol.
(1)則該條件下的平衡常數(shù)K=____.
(2)若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關系為:x(CO)=x(H2O)=m,x(CO2)=x(H2)=n,則該條件下的平衡常數(shù)K=____.設此時,總壓為p,則Kp=____.
分析(2)問第一空的值也是摩爾分數(shù)平衡常數(shù)(Kx)的值.即當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時,K=Kx=Kp,且可直接用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分數(shù)或濃度直接進行計算,不需要計算出分壓來計算Kp.
點評在此基礎上,可最大限度的節(jié)約時間,提高解題效率,通過減少計算步驟而降低出錯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