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二幼兒園 孫瑞
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幼兒未來適應社會、謀求發(fā)展的必備能力。只有掌握了合作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學會在合作中關(guān)愛他人。因此,應該從幼兒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fā)他們合作的內(nèi)在動力。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都要對此引起重視,并共同探索有效的實施策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促進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時,幼兒教師需要靈活利用以及科學創(chuàng)設(shè)教學環(huán)境及氛圍,為幼兒同伴關(guān)系的發(fā)展做好準備。首先,幼兒教師需要想方設(shè)法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準,主動與同行保持密切交流及聯(lián)系,積極樹立榜樣,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協(xié)調(diào)自身群體人際關(guān)系的過程中感染幼兒、引導幼兒,體現(xiàn)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讓幼兒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主動與外界進行交流及溝通。其次,幼兒教師需要以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和心理氛圍為切入點,真正做到尊重幼兒、關(guān)愛幼兒、溫暖幼兒、信任幼兒,始終保持一顆關(guān)愛之心。讓幼兒能夠放松身心,主動參與群體生活,獲得更加積極健康的情緒體驗,進而保持高漲的興趣和動機。最后,幼兒教師需要給予幼兒主動與外界交流及溝通的機會和平臺,有效融合角色游戲。讓幼兒產(chǎn)生積極主動的合作行為,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學會與他人合作以及協(xié)商,真正做到謙讓有禮,不再閉門造車。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合作行為在各個方面都有體現(xiàn)。比如,幼兒午睡后整理衣服、拉拉鏈等,這些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讓他們獨自完成顯然是不可能的。此時,教師可以讓兩個幼兒互相幫忙,在日常行為中,幼兒逐漸有了合作的意識。這樣持之以恒,不失時機地把合作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引導他們行動起來,反復練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個別幼兒進入幼兒園,會把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帶入學校中,他們不顧他人感受,專注于自身利益。尤其是在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幼兒都不能和別人有效合作,也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針對上述情況,幼兒教師必須幫助這些幼兒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各種不良習氣,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漸漸融入集體,從而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幸福。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夠讓幼兒全身心投入,而且只有那些能夠與他人合作的幼兒,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才能真正認識到聚集他人力量的重要性,逐漸適應社會。
其次,在游戲中,特別是在構(gòu)建游戲、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只有幼兒之間相互合作,游戲才能順利進行。教師也應該組織大班幼兒對小班幼兒給予幫助,讓幼兒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等。需要注意的是,游戲化元素的融入符合寓教于樂的教育教學理念,但是如果過于注重游戲,忽略教育,就會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問題。教師需要有效平衡游戲性和教育性,實現(xiàn)兩者的齊頭并進。以教育為主體,以游戲為輔助,借助游戲這一重要的工具調(diào)整教學思路,進一步落實好教育教學工作,實現(xiàn)教育目標。
最后,家庭和幼兒園也要注意互相配合,讓幼兒在學習、生活中學會合作處理各種事情,讓他們能夠體驗合作的樂趣。幼兒有了合作的意識還不夠,還需要家庭和學校進一步開展教育,設(shè)計一些讓幼兒能夠完成的家園協(xié)作練習。教師和家長要主動承擔榜樣示范的角色,幼兒園里,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在家里,孩子會模仿大人(特別是父母),所以父母也要學會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家里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要主動承擔端飯、送湯的任務,周末和父母相互協(xié)作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等。家長也可以帶幼兒出去散步,擴大幼兒社交圈,幫助幼兒在公共場所多與他人交往,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對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每天放學后,父母可以主動帶著孩子,和其他幼兒一起玩,減輕幼兒的緊張感,學會與他人合作。同時,教師要借助QQ 群、微信群、釘釘群等通信設(shè)備,及時和幼兒的父母相互溝通、聯(lián)系,向他們反饋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和教師也要一起研究和探討幼兒教育中的各類問題,以便隨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
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游戲等方式方法,讓幼兒在合作中生活。比如,在多人參與的游戲中,幼兒需要在一起商討,分配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及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體育游戲活動中,有時候需要小組競賽;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需要互相協(xié)作;課堂練習,有時候需要合作完成。這些都可以為幼兒提供許多學習和練習合作的機會,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合作教育時機。在開展集體活動時,教師可以設(shè)計一些合作游戲。比如“傳球”“禮物接力”等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讓他們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感。只有組織多種活動,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合作機會,隨時讓幼兒練習、鞏固,才能使幼兒在實踐中掌握合作的技能。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的契機。例如,幼兒非常喜歡玩搭積木游戲,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幫助他們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中秋節(jié)時,筆者指導、組織幼兒練習畫“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先將幼兒以4 人為一小組進行分組,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必須相互協(xié)商,分工合作,有的幼兒負責構(gòu)圖,有的幼兒負責著色,最后共同創(chuàng)作了“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圖。有了前面的經(jīng)驗,在后面類似的繪畫活動中,筆者將幼兒隨機分成兩人或三人小組,接著向幼兒講解這次繪畫的內(nèi)容,要求幼兒共同完成這幅畫。他們有的畫草地、房子,有的畫小河,共同完成了完整的一幅畫。這樣,分工明確,幾個幼兒一起合作,他們從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
在閱讀課堂上,利用繪本故事作品對幼兒進行合作教育,也是比較常用方法之一。在許多兒童繪本中有關(guān)于合作的話題、故事,很受幼兒的喜愛,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培養(yǎng)幼兒謙虛、關(guān)愛同伴等優(yōu)秀品質(zhì)。教師可以借用繪本故事,對幼兒進行合作方面的專門教育。例如,可以用《金色的房子》教育幼兒,只要大家一起玩就會更開心。聽了《誰是大力士》的故事,幼兒才能知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只有吸取優(yōu)點彌補缺點,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年紀小,行為受形象上特定思維的限制,大多在模仿,他們會無形中模仿教師的言談舉止。因此,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對幼兒也有直接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幾個教師可以一同攜手。比如,組織游戲活動,一個教師給幼兒示范、講解,應該怎么去玩這個游戲,另一個教師發(fā)放游戲所需要的材料。無形中給幼兒提供了正面的榜樣,幼兒在看到教師這些合作行為的時候,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又如,吃飯的時候,需要發(fā)放飯菜,教師可以幫幼兒分發(fā)餐具,也可以選一些樂意參加的幼兒共同完成。起初,幼兒可能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但只要堅持如此,幼兒也將有意識地做這些事情。這個幼兒會分碗,另一個幼兒會分勺子,這樣他們就可以更早地吃到美味的食物。在這樣的合作環(huán)境中熏陶、練習,從開始的模仿,到以后形成習慣,幼兒會逐漸意識到,合作可以讓自己融入集體,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快樂。另外,同齡人也是幼兒觀察和學習的榜樣。教師對積極參與合作的幼兒,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和鼓勵,激勵其他幼兒向這些榜樣學習。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合作能力強的幼兒幫助合作能力弱的幼兒,在合作中共同玩耍、共同生活。
精選、編排一些有合作內(nèi)容的游戲,可以讓不同年齡的幼兒都能參與。比如,教師可以開展適合小班幼兒的游戲——“猜猜我是誰”。游戲時,將全班幼兒分為幾個小組,讓幼兒飾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看哪個小組猜的準確率高。同時,教師在活動中要經(jīng)常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不要和別人爭搶;想要發(fā)言時,要先舉手,等待允許后再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幼兒就有了合作的意識和思想。當幼兒能夠初步和別人合作,遇到新問題也能尋求別人幫助時,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教師通過不斷鼓勵,幼兒在遇到事情時就能思考:“我和誰在一起會做得更好。”對不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并根據(jù)情況給出不同的建議,在不斷鼓勵、引導、練習下,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幼兒學習、生活階段,合作培養(yǎng)要貫穿始終,有時候,也可以打破班級界限,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不同班級、不同幼兒合作的機會,擴大幼兒的合作對象和范圍,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幼兒在需要合作的時候,可能不會選擇合作對象,也可能不知道合作的步驟、方法。這時就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教幼兒選擇合作伙伴,指導幼兒合作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區(qū)角游戲“娃娃家”進行之前,筆者讓幼兒一起討論、分配角色,然后一起進行游戲;當意見不統(tǒng)一時,筆者引導幼兒協(xié)商解決;游戲素材不夠的時候,還會啟發(fā)幼兒互相謙讓,輪流或者一起使用。除了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筆者還會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溝通技巧。比如,如何傾聽他人,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向他人致謝和道歉,如何向他人提出要求,如何統(tǒng)一當前的觀點,等等。同時,教師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減少限制性的要求,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與同齡人的良好相處,分享玩具和書籍,讓每個人都獲得成長進步。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幫助幼兒了解合作方法,掌握合作技能。
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影響比較直接,教師需要加強與保育員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實現(xiàn)共同配合、合作分工,以此更好地引導幼兒,加強對幼兒的行為引導和思想教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堅持以身作則,學高身正,樹立榜樣以及模范意識,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正面參照和指導,避免幼兒出現(xiàn)行為失范。比如,在舉行聯(lián)歡晚會時,教師可以加強與同行之間的聯(lián)系,與其他教師共同完成裝飾教室的任務,組織幼兒在操場中完成相應的活動。與其他教師共同分發(fā)材料或者擺放教具,主動幫助保育員做衛(wèi)生。通過這種形式來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另外,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模仿學習非常關(guān)鍵,教師需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鼓勵幼兒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通過這種形式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和合作意愿。
在開展各種合作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需要密切跟蹤幼兒的參與行為習慣,了解幼兒的合作行為,著眼于形式多樣的分組活動,在“異質(zhì)分組”原則的指導下,針對性地發(fā)展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不同能力的幼兒互相搭配,共同學習和共同促進,在鼓勵幼兒、引導幼兒的過程中針對性地調(diào)整合作學習的策略及方向,保障最佳的教學效果,幼兒也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其中,游戲教學所發(fā)揮的作用非常明顯,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積極創(chuàng)造游戲機會,想方設(shè)法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鼓勵幼兒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相互協(xié)商,共同完成游戲活動,讓幼兒互相商量,主動模仿教師,在共同配合的過程中順利完成游戲,獲得最終的勝利。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一日活動或者區(qū)域活動,引導幼兒在小組內(nèi)部與他人進行交流及合作,共同完成不同的競賽任務。這種循循善誘的育兒模式一方面能夠?qū)崿F(xiàn)教學成長,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實現(xiàn)言傳身教,讓幼兒獲得更多與他人學習合作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待提升,在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樣與他人進行合作和分工。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互相商量,積極解決各種矛盾,學會謙讓和分享,在協(xié)助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當點撥幼兒、啟發(fā)幼兒,讓幼兒能夠意識到只有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并達成最終的目標。大部分的幼兒能夠主動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掌握不同的合作方法,產(chǎn)生內(nèi)在的合作意愿及動機,整體的教育教學效果比較好。
總之,合作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幼兒教師和家長要充分重視對幼兒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重視合作,學會合作,享受合作。與此同時,家長也要積極參與,形成教育合力,與幼兒教師一起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技能,促使幼兒健康成長,保障每個幼兒都能夠有所成長、有所頓悟,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