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睿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
藝術歌曲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對于演唱者及鋼琴伴奏的表達要求較高。在筆者所任教的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中,聲樂作為重要的專業(yè)課對于提高學生的欣賞力和表現(xiàn)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藝術歌曲作為一種強調“內在美”的音樂體裁,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均有一定的要求。在進行藝術歌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藝術歌曲的背景,同時也要通過分析歌曲的音樂形態(tài)以及注重歌唱的具體要求,來提高學生對藝術歌曲的理解,從而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表達歌曲的情感。本文結合平時的聲樂教學實踐,對西方及中國近現(xiàn)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歌曲作品進行了教學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以及對藝術歌曲的審美能力。
藝術歌曲是19 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產生的一種歌曲體裁形式,有“詩的音樂”之美稱。它的結構精巧,大多以委婉的方式抒發(fā)作者的內心情感;歌詞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大多數采用文學家、詩人的精美詩篇。藝術歌曲的表演對于演唱者和鋼琴伴奏的藝術性要求非常細膩。藝術歌曲在西方發(fā)展迅速,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這一體裁也是19世紀浪漫主義最有特點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同時它吸取了本土文化的精華,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點,產生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如舒伯特的《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女》,舒曼的《詩人之戀》等。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歐洲早期的藝術歌曲在1919 年五四運動左右引入中國,并為文化圈所喜愛,李叔同、劉半農、趙元任、黎錦輝、黃自、蕭友梅、賀綠汀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曲家。他們把國外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中國的民族風格相融合,在40 年代初期,經過眾多音樂人的共同努力,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如《春游》《教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長城謠》等。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新時期的作曲家鄭秋楓、施光南、谷建芬、徐沛東、陸在易等在這個階段創(chuàng)作了《我愛你,中國》《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牧笛》《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像雪花天上來》等眾多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這一時期的藝術歌曲作品創(chuàng)作不但在題材上有了很大拓展,同時也開始對西方作曲技法進行了嘗試,促進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與繁榮,使藝術歌曲以其獨特的藝術品格屹立于聲樂藝術之林。
1.詩詞與音樂的巧妙結合
藝術歌曲的歌詞一般采用精致優(yōu)美的詩詞。歌詞內容簡潔精煉、情感豐富,富有文學色彩。
2.嚴謹細膩的曲式結構
就歌曲的旋律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手法而言,藝術歌曲的旋律織體通常具有縝密的邏輯、規(guī)范嚴謹的結構、考究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技巧。藝術歌曲的主題鮮明、個性化特征明顯,韻味濃郁十足。此外,藝術歌曲的音樂語言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婉轉起伏、細致入微,調性的變化與情感的變化統(tǒng)一于一體。
3.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
每首藝術歌曲都浸入了作曲家內心的真實情感和他們對音樂作品本身的深度體會與執(zhí)著追求。迷人動聽的旋律色彩往往是作曲家憑借非凡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當中,從而為以優(yōu)美詩詞來作為藝術歌曲的歌詞做出的最為完滿的呈現(xiàn)和提升。為了達到良好的歌唱藝術效果,作曲家會采用音樂本身的內在藝術魅力,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與升華。
4.鋼琴作為伴奏樂器占據主體
在藝術歌曲的實際歌唱過程中,鋼琴伴奏的地位和影響與聲樂作品本身的旋律色彩是一樣重要的,作曲家憑借鋼琴藝術獨有的藝術特點和表現(xiàn)力,使其融入到歌曲的意境當中,從而借助多樣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烘托歌詞的內容情感,深化作品的藝術主題,描繪扣人心弦的音樂形象,使演唱者的演唱能夠與鋼琴這一獨特的伴奏樂器更加充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歌唱是一種以人聲作為媒介來表現(xiàn)音樂、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學生通過學習演唱、欣賞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來掌握歌唱技巧、豐富歌唱經驗、提高審美和情感體驗。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聲樂課按照培養(yǎng)方案要求學生在學習聲樂的基礎上,熟悉演唱的基本方法、體會各類歌曲的風格特征以及理解其藝術內涵和表達要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使其掌握正確的聲樂演唱方法。在教學曲目選擇方面,應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選擇具有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的聲樂作品,從而豐富學生的感知體驗,提高聲樂演唱的情感共鳴。高師學生的聲樂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的歌唱訓練,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歌唱方法后,才能通過聲音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所以以下本文將結合平時的聲樂教學實踐進行對基礎訓練方法的分析。
在一般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教師就會一直在強調歌唱姿勢的問題,正確的站姿是演唱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抬頭挺胸、雙腳與肩同寬,可以一腳前、一腳后站立,并進行前后挪動練習,在演唱時身體向前微傾,重心在前腳,休息時眼睛保持平視前方,重心在后腳,面部表情保持積極微笑的狀態(tài),用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來表現(xiàn)歌曲。學生在學習聲樂前,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歌唱訓練且較不自信,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對于簡譜都不是很熟悉,往往會存在不自信以及不感興趣的情況。在聲樂課教學中,學生剛開始演唱時會出現(xiàn)駝背、眼神不自信等情況,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觀看歌唱家的演唱視頻,模仿演唱的精神狀態(tài)和姿勢,不斷提醒學生歌唱的姿勢是樹立學生演唱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擁有好的歌唱姿勢是演唱的重要前提。
在形成正確的歌唱姿勢后,下一步就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呼氣吐氣方法,氣息的訓練是唱好歌曲的重要支撐。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強調氣息的重要性。學生在沒有接觸聲樂演唱前,對于如何正確運用氣息進行演唱了解較少,大部分會出現(xiàn)唱歌用嗓子的現(xiàn)象,不知道如何運用氣息的力量。想要運用氣息來歌唱,首先要找到氣息運用的位置,也就是我們說的“橫膈膜”的位置,俗話說“氣沉丹田”,在吸氣的過程中,演唱者要盡量將氣吸到正確的位置上。在訓練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手握拳放在腰兩側并向腰內側擠壓,將肚子想象成一個氣球,把腰部的拳頭向外頂起來,通過吸氣吐氣的過程,感受橫膈膜的收縮和擴張運動。在找到正確的位置后,接著就是訓練腰部肌肉,通過多種呼吸方式,如慢吸慢吐、快吸快吐以及快吸慢吐等來進行訓練,讓身體可以自由控制氣息的運用,同時提高腰部肌肉的靈活性,還可以通過“聞花香”“狗喘氣”的方法感受腹部發(fā)力,同時增添訓練的趣味性。最后就是如何輕松的運用氣息,這個過程往往會經歷長時間的積淀,也比較容易遇到“瓶頸期”,需要經過日積月累的訓練,最終達到輕松的運用氣息的效果。在氣息訓練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吸氣聳肩、吸氣不到位、氣息保持不住以及歌唱過程中不會運用氣息等情況,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學生要多加練習最終達到輕松運用氣息進行歌唱的地步。
歌唱中,正確的咬字吐字也是聲樂演唱的基本功之一,咬字準確、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是演唱的基本要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對學生的一些方言進行糾正,同時在歌曲演唱中,教師應該對字頭、字尾的發(fā)音要求進行統(tǒng)一。在進行歌曲教學的過程中,不同的歌曲在咬字上的處理上可能與平時的發(fā)音存在不同,這都需要教師進行單獨的分析。在歌曲演唱前可以讓學生用歌唱的狀態(tài)來朗誦歌詞,讓其可以在了解歌詞大意的同時訓練個別字的正確發(fā)音,幫助學生學會咬字頭、字尾歸韻,進行自然的歌唱發(fā)聲,讓聽眾通過清晰自然的發(fā)音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意蘊與情感。
歌唱的魅力是通過演唱將歌曲的情感充分表達并引起共鳴,從而傳遞情感,不同的歌曲擁有不同的情感表達,這就要求歌唱者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用歌聲打動他人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演唱每一首歌曲前都要了解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曲家要表達的情感,演唱者需充分理解作品并結合自身體會進行表達。同時,聲樂教學中課堂氛圍也非常重要,教師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表達能力,通過不同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聲樂課也幫助了很多不自信的學生通過歌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用音樂的魅力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表達,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在高師聲樂教學課本中有大量的藝術歌曲,通過演唱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情感的藝術歌曲,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歌曲情感的表達能力。在進行歌曲教學之前,教師要介紹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程,可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藝術歌曲在中西方的發(fā)展脈絡及代表人物。再通過對不同作品進行分析和歌唱訓練,挖掘歌曲的情感表達,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下面對平時教學實踐中的幾首代表藝術歌曲進行教學分析。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鱒魚》以其優(yōu)美的民謠形式、輕松活潑的旋律、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在眾多優(yōu)秀的藝術歌曲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極具其鮮明代表性的作品。舒伯特的創(chuàng)作以藝術歌曲為核心,他的歌唱作品超過600 首,被世界公認為“歌曲之王”。他在1817 年寫成的《鱒魚》,最初是德國詩人舒巴特寫的詩詞,當時舒巴特被關在監(jiān)獄里,為了獲得自由,他寫了《鱒魚》這首詩。整首曲子分成三個部分,以分節(jié)歌的形式向年輕人發(fā)出警告,即不要成為天真的鱒魚。歌曲第一段描述了一條快樂的小鱒魚在水中嬉戲的場景,這里的音樂情緒歡快明亮、富有跳躍感;第二段描述了一個漁民站在岸邊看著鱒魚,想把它釣上來的場景,音樂情緒開始變得緊張;第三段,狡猾的漁民攪混了河水引誘鱒魚上鉤,這一句中的情感表達與前面兩段完全不同,它用一個高音Do 來描述漁民的形象和劇情發(fā)展的緊張感。
在進行演唱教學時,前兩段要用輕快明亮的聲音來表現(xiàn)小鱒魚的活潑形象,同時這里是大調的感覺,還需要注意曲譜中附點節(jié)奏的正確演唱問題。第三段的調性色彩轉為小調,要注意用憂郁的音色來刻畫漁夫的形象和小鱒魚上當受騙的過程和緊張感。這三個部分的演唱不論在音色、情緒上都要體現(xiàn)出明顯的對比性和層次感,教學時應當注意歌曲的臨時變化音,咬字清晰、氣息舒展流暢,在歌唱前教師需將重難點進行單獨講解、練習并進行示范。整首歌曲要用生動形象的聲音敘述故事的細節(jié),通過鋼琴伴奏刻畫水面的形象,用歌唱語言表達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鋼琴與人聲的搭配展現(xiàn)聲樂表達的魅力。
中國藝術歌曲自五四運動時期開始,其創(chuàng)作風格就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點,五四運動中的歌謠曲調優(yōu)美、抒情細致、追求自由,構成了我國早期藝術歌曲的特點。改革開放時期,我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得以復興,歌曲的創(chuàng)作開始趨向多元化,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作曲家們不斷將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與我國民族特色相結合,使藝術歌曲體裁經久不衰。
趙元任先生以劉半農先生的一首詩詞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這是當代藝術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該作品共分為四個段落,通過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描述來表現(xiàn)。歌曲調式為E大調,經過e 小調、G 大調的轉調最終以E 大調結束,3/4 拍,旋律自由,節(jié)奏舒緩。第一段“春”,通過描寫“微風”“微云”體現(xiàn)春天清風徐徐的感覺。為了達到一種鋪墊的效果,在演唱時,演唱者要注意呼吸的順暢,要給人帶來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第二段“夏”,通過描寫夏日的浪漫夜晚,將“月光”“海洋”比喻成戀人間的思念,進而上升到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第三段“秋”,通過調式的轉換表達情緒的對比,體現(xiàn)出一種秋季悲涼的感覺。第四段“冬”,在第三段的基礎上,感情在尾句爆發(fā),尤其是在“枯樹”“野火”“殘霞”這些詞語以及結尾句漸強的烘托下,將歌曲推向高潮,深切的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
歌曲在演唱中要注意四段的情感對比,利用音色、旋律、節(jié)奏、情緒的不同表達,提高歌曲的表現(xiàn)力。演唱者要注重歌詞中強弱、快慢的對比,并配合著鋼琴的伴奏,將歌曲每一句的意境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歌曲分為四個樂段,歌詞符合詩歌“起、承、轉、合”的規(guī)律特點。第一段中“微云”“微風”,在演唱中應該用輕柔的聲音哼唱出來,帶著美好的感覺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二段通過描寫“月光”“海洋”比喻成愛人之間的浪漫,在第三句“蜜也似的夜”中的“夜”像第一段中進行一個上揚拉長的唱法,在最后一句進行上行七度的大跳,將對愛人的思念情緒推進,這里要注意與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處理形成遞進效果。第三段經過一段間奏后,第三句通過一個富有戲劇性的轉調,讓主人公看到成雙成對的“燕子”,再想到孤身一人的自己,不禁感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情感,此時的情緒是帶著些許無奈的。第四段音樂從小調開始,利用“枯樹”“冷風”“野火”來營造悲涼的氛圍,到第三句轉回大調,利用“殘霞”比喻希望,把對愛情的美好憧憬上升為對祖國深深地眷戀,最后一句強烈表達了在落日殘霞后必定會看見朝陽的美好愿望,同時隨著音調的升高達到全曲的高潮,演唱時需要氣息來進行強有力的支撐,通過漸慢的處理方式將思念之情飄向遠方的氛圍體現(xiàn)出來。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具有我國民族特性的藝術歌曲,同時兼具了西洋的創(chuàng)作手法,是中國藝術歌曲的瑰寶,這首歌曲演唱難度較大,這要求學生應該有基本的演唱和審美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對樂句進行細致的分析,來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深層的情感和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歌曲《我像雪花天上來》是徐沛東1995 年在意大利創(chuàng)作的,這是一首體現(xiàn)中老年愛情的藝術歌曲。詞作家曉光以“擬人化”的方式,將自身融入雪花、秋葉,來抒發(fā)對純真、熱烈的愛的向往和追尋,后因歌詞內涵隨時代更迭,特別是被改編為合唱版本后,歌曲意境由對愛情的追求延展成了對個人純潔信仰的堅持,以及對祖國深摯之愛的婉轉傾訴。
歌曲是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旋律平穩(wěn)柔和,大量運用了四度音程、切分節(jié)奏,兩段歌詞將自己比喻成“雪花”和“秋葉”,表達了對純真愛情的無奈,第二段歌詞最后一句“濃濃悲哀”,旋律上行跳進,這里可以做漸強處理,將情緒推進引出高潮部分。第二部分旋律以六度音程展開,拉寬了旋律幅度,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的展開,通過疑問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于純真愛情的追求,聲音在高音處反復徘徊,這里演唱者要注意對氣息的支撐和音量的控制。在第二段高潮后,從“啦啦啦”開始,旋律呈音階式流動,先由高音下行,演唱時做漸弱處理;第二句“啦啦啦”再由低音上行,演唱時做漸強處理,兩句演唱時形成對比;第三句“啦啦啦”由六度音程進行情緒推進;第四句通過兩遍反復將情緒推向高潮,在第二遍反復中進行高八度的同時做延長處理,這個高音對演唱者的氣息要求很高,演唱者要情緒飽滿的演唱,最后表達自己對愛情不懈追求的決心,同時也體現(xiàn)出對祖國深情的贊美。
《我像雪花天上來》采用了擬人化的方法,以雪花和秋葉來抒發(fā)感情,對歌手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演唱時演唱者的嗓音要舒緩明亮,呼吸要沉穩(wěn)有力,旋律線要長而豐滿,樂句要整齊,不能隨便換氣。在進行重復高音時,要小心地把音量控制好,不要用力過猛,要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深刻內涵,力求聲情并茂,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深層的含義,通過講解每一句的旋律、節(jié)奏來豐富其音樂基礎知識,還要通過欣賞音頻、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審美體驗。
作為聲樂教師,在藝術歌曲歌唱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歌曲的體裁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通過每節(jié)課的聲音、氣息、咬字等基本功的專業(yè)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演唱的能力和自信心,最終從音樂作品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前深度挖掘歌曲的深層含義,通過對歌詞、重難點、節(jié)奏和咬字進行強調與分析,幫助學生提高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再通過反復的歌唱練習用聲音將歌曲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進一步提高演唱能力和自信心,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發(fā)揮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
本文以“藝術歌曲”為中心,敘述了藝術歌曲這一體裁在西方和中國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歷程,并從平時教學實踐的角度闡述了聲樂教學的一些基本要求及訓練方法。結合藝術歌曲的演唱,從平時的教學作品中選取了三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藝術歌曲,通過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形象及歌唱教學進行分析,強調藝術歌曲的“內在美”的表達,為教師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表達出藝術歌曲中的美提供教學建議。藝術歌曲作為高師聲樂課的重要教學內容,在演唱要求上對歌唱者的氣息支撐和情感表現(xiàn)力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細致的音樂作品分析讓學生提升欣賞力和表現(xiàn)力。中西方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藝術歌曲時積極與時代相結合,用優(yōu)美的旋律和富有美感的歌詞展現(xiàn)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要求我們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時從多角度出發(fā),選擇具有不同時代特點、不同情感體驗以及不同創(chuàng)作手法的藝術歌曲進行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力和音樂表達能力,發(fā)揮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