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旺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北京 100029)
學科奧賽,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改革開放后,在“科教興國”思潮推動下,我國的學科奧賽逐漸開展起來,并成為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面向在校中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科奧賽是典型的資優(yōu)教育活動,也被視為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識別、選拔與培育的重要載體[1]。奧賽的一個重要宗旨在于發(fā)掘和培育少數具備學科天賦和潛力的科技人才,從而服務于國家的人才戰(zhàn)略、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所以創(chuàng)新能力是其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比如,《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章程》第一條即明確規(guī)定,化學競賽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
近年來,“北大數學黃金一代”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他們在高中階段多是拔尖的奧賽獲獎選手,如今紛紛做出了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突出影響的科研貢獻,展現出驚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的Campbell教授被公認為國際學科奧賽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和團隊收集了345名美國奧賽獲獎選手的生涯追蹤數據,發(fā)現這些選手確實在許多國家和社會需要的科研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2]。國內外拔尖奧賽選手的發(fā)展追蹤表明,學科奧賽確實發(fā)掘和培育了一批具備學科潛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盡管國外少有直接討論奧賽訓練與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的文獻,但有研究發(fā)現,“封閉、枯燥、缺乏挑戰(zhàn)”的學校培養(yǎng)環(huán)境不利于奧賽選手的發(fā)展[3],與之相對,“寬松、能夠提供針對性指導、課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校培養(yǎng)環(huán)境有利于奧賽選手的成就[4-5]。陸一和冷帝豪對我國6所大學1359名參與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回歸分析,發(fā)現擁有“競賽獲獎”超前學習經歷的拔尖學生,在創(chuàng)新力等諸多方面的學業(yè)表現都更為優(yōu)秀[6],可惜該研究并未深入具體描述拔尖學生的高中奧賽訓練經歷,對創(chuàng)新力的界定也比較簡單。
四十年來,雖經歷多番改革調整,學科奧賽與我國的考試招生制度始終保持著緊密關系。奧賽興辦之初,獲獎就意味著高考保送[7]或者加分[8]的升學優(yōu)惠。2014年高考改革以來,教育部取消了所有奧賽獎項的高考加分[9],但奧賽獲獎又成為入圍高校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和“強基計劃”的入場券,越來越多的重點高中開始著力組織奧賽訓練。學科奧賽與考試招生制度掛鉤帶來的功利屬性,深刻影響著高中學校的奧賽發(fā)展定位和培養(yǎng)模式,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與此又有直接關系。對于我國的拔尖奧賽選手而言,奧賽不僅是一場考試,而是各級各類競賽的層層選拔,更是為了應對選拔的漫長訓練過程。國內有研究指出,學校出于奧賽應試的功利目的可能采取異化的培養(yǎng)模式,主要表現為課程安排和授課方式的機械性和極端化,導致學生參賽動機和學習行為的扭曲,造成學生的偏科和興趣消耗[10-13]。長時間、高強度的機械訓練有可能扼殺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14-15]??上У氖牵瑖鴥冉逃龑W領域的相關研究多以思辨分析為主,實證研究很少,且未能跟上2014年新一輪高考改革以來實踐中出現的新變化,當下的高中奧賽訓練如何影響拔尖奧賽選手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未能得到充分的考察和明確的結論。
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新時代要求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發(fā)掘和培育拔尖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潛質是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基于此,本文聚焦的研究問題是:高中奧賽訓練如何影響拔尖奧賽選手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豐富和完善這個領域的研究,本文依托針對2013—2019年間22名拔尖奧賽選手的訪談分析,試圖揭示高中奧賽訓練對拔尖奧賽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機制。
創(chuàng)新能力,也稱創(chuàng)造力或者創(chuàng)造性,迄今為止學界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而精確的定義。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創(chuàng)新(Innovation)和創(chuàng)造性或創(chuàng)造力(Creativity)應視為同義語”[16]。學者張曉明則主張教育領域廣泛使用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其本義看更接近心理學的“創(chuàng)造力”含義,而非經濟學的創(chuàng)新或革新含義[17]。本文認為,“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之間雖有差別卻經?;煊?,在教育領域討論個體層面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時,“創(chuàng)新能力”實際更偏向心理學的理解,行文中對此不再做明確區(qū)分。
基于Kaufman的創(chuàng)造力4C模型[18],考慮到資優(yōu)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多停留在創(chuàng)新潛質階段,本文討論的個體創(chuàng)新能力屬于“小C”的范疇,是一個側重認知能力和人格特征與環(huán)境交互的綜合概念,其主要維度是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有關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二元維度的劃分依據及其具體內涵在國內外學界有較為堅實的研究基礎[19-20]。綜合學界已有共識與爭議,本文主要從發(fā)散性思維和審辯式思維兩個二級維度來界定創(chuàng)新思維,從獨立自主、堅毅有恒、好奇探究、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五個二級維度來界定創(chuàng)新人格。
拔尖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奧賽訓練,與其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聯系最為緊密的就是個人參賽動機和學校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的動機理論認為,個人動機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動機具有激發(fā)、推動個體產生某種行為,使被它推動的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并維持和調整個體行為的功能[21]。內部動機是個體受到對某項活動/工作本身的喜愛和相對持久的興趣的驅動,它能引導個體沉浸于活動/工作中,將參與活動/工作本身作為目的,而不是達成某個外部目標的手段,所以內部動機有助于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以外部評價和獎賞為代表的外部動機會干擾個體對創(chuàng)造過程的注意力投入[22],如果不能引導個體關注乃至沉浸于某項活動本身[21,23],不能激發(fā)個體對活動本身的喜愛,它就會變成一種強制,影響個體的注意力分配,導致內部動機的減弱,不利于創(chuàng)造力的成長。
創(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的教學環(huán)境理論認為,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與教學的性質有著直接關系。課程的綜合性、教學的開放性、學生的自由度、基于興趣和能力的因材施教等,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環(huán)境理論強調的主要層面[22,24]。高中奧賽訓練要想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一個自主、靈活、開放、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境。但是,探究高中奧賽教學環(huán)境如何影響奧賽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需要討論自主、靈活、開放、多樣化等特征與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關系。
創(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的動機理論與教學環(huán)境理論基于各自的解釋能力和適切性,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論分析框架。但是,動機理論還無法完整解釋外部動機影響注意力分配在奧賽訓練過程當中如何實現,而教學環(huán)境理論沒有解釋具體的環(huán)境特征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方式。同時,在已有理論框架中,動機理論與教學環(huán)境理論的關系并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揭示。為了完整揭示高中奧賽訓練對拔尖奧賽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機制,在已有理論的基礎上,還需要緊密結合當下高中奧賽訓練的現狀,嘗試進行理論分析框架的自主提煉。
本文主要采用質性研究方法,田野調查數據來源于針對22名拔尖奧賽選手的訪談和觀察。訪談分兩輪實施:2018年4月至5月,針對6名拔尖奧賽選手實施了預研究;之后閱讀理論文獻、完善研究設計、改進訪談提綱,于2020年4月至11月針對19名拔尖奧賽選手(有3人和2018年重復)實施了正式訪談。聚焦拔尖奧賽選手的原因在于,他們高中階段經歷了最為充分和嚴苛的奧賽訓練過程,是一流大學招生和人才培養(yǎng)頗為青睞的選拔對象,被視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識別、選拔與培育的焦點群體。上述研究對象主要的來源方式是滾雪球抽樣,雖未按照嚴格的統(tǒng)計抽樣方法選取,但還是盡可能挑選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以滿足研究需要,直到本文所關心的研究問題達到基本的信息飽和才不再繼續(xù)尋找新的對象。
由于訪談之前做了一定的鋪墊工作,每位受訪者都由合適的敲門人來引薦,研究者與受訪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他們都樂意坦誠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訪談采取半開放式結構,聚焦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個人參賽動機,學校的動員機制、授課模式、練習模式、外出模式、學科平衡情況,以及奧賽給自己帶來的影響等。每人每次的訪談時長為1—3小時,得到許可后全程錄音。正式訪談之外,一些重要資料來自參與觀察,研究者與受訪奧賽選手交朋友,與本就熟悉的幾個選手有不少生活上的接觸。隨著研究的推進,筆者保持和多數受訪者的溝通,部分有涉內容初步成文后,還會發(fā)給對應的人做受訪者檢驗。總體來看,從受訪者那里獲得的資料是比較客觀準確的。通過對訪談和觀察數據的整理,最終形成30余萬字的有效原始資料。數據分析工作啟動后,主要采用開放編碼的方法,依據主題概念進行分類概括,以類屬分析為主,適當結合情境分析,逐步提煉核心概念,尋找概念之間的聯系,嘗試提出具有解釋力的理論分析框架。
需要反思的是,本研究的第二輪訪談實施于新冠疫情期間,盡管克服困難做了不少線下訪談,但受制于校園嚴格的防控措施,部分訪談只能線上開展。對于部分未曾謀面的受訪者,線上畢竟不如見面真實親切,也不好觀察受訪者的動作、表情等非語言行為。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線上交流時受訪者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里參與談話,不會那么緊張局促,也不容易受到干擾,相較面對面訪談也可能分享得更充分。訪談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除對同一訪談對象在不同階段進行多次訪談,本研究注重圍繞同一調查問題,對比和檢驗學校奧賽主管領導、普通奧賽教練、奧賽獲獎學生等不同視角提供的信息,還重視比較同一省內不同高中學校、同一校內不同奧賽科目以及同一學校同一奧賽科目不同年份奧賽學生就同一研究問題提供信息的異同,以求研究的信效度有更好的保障。
本研究的受訪奧賽選手都是2013—2019年間通過奧賽保送或降分進入北大或清華的。在抽樣過程中,盡可能地考慮不同受訪者的特點,依據奧賽學科、獎項等級、生源省份、就讀高中、大學去向等要素篩選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以期獲得更廣泛的代表性。按照方便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的原則,先從研究者自身熟悉的關系入手,找到符合研究設計的訪談對象,再邀請他們介紹其他合適的人選,最終實施深度訪談的獲獎選手共有22人。為了保護隱私,在呈現訪談對象基本情況和引用轉錄文本時,受訪者均用編號表示,同時隱去所在高中、畢業(yè)年份等容易暴露身份的信息。表1是受訪選手的基本情況。
表1 22名受訪拔尖奧賽選手的基本情況
與普通高考相比,學科奧賽在知識層面的特點是“量大”和“超前”,有的學科需要在一兩年內將大學本科四年幾乎所有的專業(yè)內容學完,而且還要達到運用相當熟練的程度;在考試層面的特點是對解題思維要求更高,需要選手“另辟蹊徑”。熊丙章和劉麗穎就認為,數學競賽內容大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套,許多題目是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要求學生經過觀察、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才能找到解題途徑,有的題目還可以從特殊情況提出猜測并給以論證,而有些題目就只有用“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去試探和構造了[25]。相比常規(guī)的高考學生,奧賽的訓練不僅讓奧賽選手掌握了更多高階知識,也拓展了更多維度的思維能力。同時,奧賽訓練過程中有大量新知識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離不開必要的刷題練習。
從訪談轉錄文稿初步來看,22名受訪選手對自身奧賽經歷如何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的看法既有共識,也有差異。對于存在差異的個體,可以發(fā)現其參賽動機也有明顯不同?;趧?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的動機理論,本文先依據受訪者關于參賽動機的原始分享,將他們區(qū)分為三類,再分別討論和比較。
“我覺得選擇競賽的人,大概就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學科的死忠粉,就是忠于這個學科;還有一類人是覺得自己所在的高中有很好的競賽培訓資源,可以幫助他走出來,但是他并沒有打算把所學的競賽學科作為一個終生的事業(yè),他從進入競賽一開始,就是沖著轉行去的?!保˙R303)
化學教練BR303當年進了化學奧賽國家集訓隊,保送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畢業(yè)后去了一所知名高中擔任專職奧賽教練,已經帶了幾年學生。上述關于“三類人”區(qū)分的表述在訪談中并沒有說全,但很明顯能猜出來,第三類介于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
本研究將第一類人就命名為“死忠粉”,意指以學科興趣為主的參賽學生,這類學生在接受訪談時表現出對所學奧賽學科的濃厚興趣,參賽動機以內部動機為主;第二類人命名為“敲門磚”,意指以升學目的為主的參賽學生,名稱源自XC308的分享,這類學生在接受訪談時明確表示出自己參賽的功利性考量,參賽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第三類人命名為“相對興趣”,意指兼有學科興趣和升學目的的參賽學生,實際上有多名訪談對象在講述中直接用了“相對興趣”這個表達,這類學生在接受訪談時既表露出了對所選奧賽學科的興趣,也表達了對奧賽助力升學的期待,參賽動機兼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需要強調的是,三類人是依據受訪獲獎選手在訪談中表露出的最為明顯的參賽動機傾向做出的相對區(qū)分,畢竟參賽學生不可能只有興趣而沒有任何升學的考慮,也不太可能只考慮升學而對所學科目沒有絲毫興趣。表2是對訪談轉錄原文的簡要摘錄和分類結果。
表2 22名受訪拔尖奧賽選手參賽動機的簡要摘錄和分類
高中奧賽訓練對該類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授課模式。自學自研是該類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教練很少參與到授課過程中?!拔覀儗儆谧灾餮行奘降慕虒W,老師不怎么教,你先學,學完你問問題,老師把問題匯總得差不多了就講一節(jié)課。老師講的內容自始至終都很有限?!保╕B301)“大部分的知識是靠自學的,教練就是引入?!保≦L402)甚至有受訪者直接坦言:“我其實沒有人教,我就自己搞?!保–C101)
“自學自研的過程,跟你聽課不一樣。聽課就是填鴨,你是被動挨打;而在自學過程中,你會主動去發(fā)問。比如課本有的地方不理解,甚至你覺得課本錯了,你會主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別人也會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會進一步思考,你們可以討論。這種思考和討論本身是對這個學科更深入的理解。我對這個過程是比較享受的,這確實是興趣的主要來源?!保╕B301)
自學自研不僅讓學生更加獨立自主,在此過程中,不同于常規(guī)課的“填鴨”,學生面對大量的新知識,還能主動提出各種問題,甚至“有時覺得課本錯了”,針對這些問題會進一步獨立思考,“審辯”的能力就得以發(fā)展。
第二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刷題模式。該類學生平時學習奧賽的時候,刷題和考試的量一開始不大,甚至有的學生“高一就沒怎么做過題”(YS403),只是在一些重要節(jié)點刷題量會比較大。掌握了考綱要求的知識點后,“沖刺決賽的集訓才開始大量做一些難題”(YZ501),“高三上半年確定去考決賽,有幾天就從早刷到晚,睜眼刷到閉眼”(CC101)。刷題夯實基礎和最后沖刺的過程,不僅是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磨煉耐心和毅力的過程。
“我們信息學競賽到了后面,它比的就不是你對代碼的熟練程度,比的是你的思維,所以說經常要花時間思考,思考時間其實大于寫代碼的時間?!保╕Z501)
“我其實之前搞競賽也有那種情況——自己想一個題目,不是書上的題目,然后把它做出來。當時還和同學一起去猜一個式子,自己花了三四天才想明白。直到后來學復變了,才知道不是很麻煩??赡芪耶敃r確實因為感興趣,因為自己想學就去學了,就真讀了很多根本不是課上要求的東西,包括大學的書,想辦法去看。已經有了那種正反饋,就越看越爽?!保–C101)
該類選手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完成基本練習的同時,并不一味追求刷題時間和刷題量的機械性疊加。他們在沖刺決賽的階段也需要通過練習對常規(guī)考試題型達致熟練,但大部分時間都會有意識地通過刷題去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并樂于探索舊題新解甚至自創(chuàng)新題,他們不僅關注奧賽知識,也注重自主培養(yǎng)運用奧賽知識的能力,這種“相對靈活性”促進了發(fā)散性思維的成長?!案挥袆?chuàng)造性的人必定是靈活的,而不是刻板的,在思考各種新觀念時,只有隨時準備變換門類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盵19]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曾經質疑數學奧賽的功能:“數學是做研究,奧數是做題目。獲得奧數金牌只能證明考試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問題。奧數只訓練別人的題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題目?!盵26]“死忠粉”類拔尖奧賽選手在奧賽刷題方面的自主表現或許可以作為對這種質疑的一種回應。
第三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外出模式。該類學生外出學習頻率較高,針對性也較強?!昂罴?、五一、十一,幾乎所有的節(jié)假日都會出去聽課”,“我們教練有資歷、有經驗,認識的人特別多,有一次去上海單獨讓XX老師(某競賽知名專家)給我講了一個星期”(ZH102)。
“外出學習這方面,教練手上的資源更多一些,他跟這些專家的關系更好一些。為什么我們聽課能坐第一排?他手里這些優(yōu)質的題都是那些專家出的模擬題,那些專家平時講課的手稿講完以后都給我們了?!保╕B301)
一般而言,該類學生的教練團隊和大學保持著密切聯絡,經常帶學生去奧賽資源豐富的大學集訓。學生不僅能學到前沿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最新的考試信息,甚至還能憑借教練或學校的優(yōu)質資源接觸到頂尖的奧賽專家和個性化服務。獨立學習難度大的知識、想方設法攻克難題、外出交流比拼三者兼之,自然有助于鍛造參賽學生敢于“冒險挑戰(zhàn)”的性格特點。
所以當被問及“你認為奧賽經歷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在思維能力層面,該類選手給出的關鍵詞是“遷移”和“質疑”。
“我在化學競賽里,很多時候會用我在物理競賽里學到的原理去思考問題。在學常規(guī)內容的過程中,有好多問題也會主動思考,用大學的理論去解釋。高中化學課本上的好多內容實際上是錯的,或者說是不完備的,老師鼓勵我們自學并提出問題,這個叫質疑?!保╕B301)
“生物它總能找出一個例外,在學習的時候自己會多留意,我們討論的時候也會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生物競賽甚至有的時候會刪題、改題,所以其實也訓練我們質疑的能力,就是不相信標準答案。生物奧賽告訴你不要迷信權威,任何事情都有反例,你總是要以多樣性去看待這個世界,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保≦L402)
“我在上大學后觀察發(fā)現,競賽出來的同學,經常會有一種‘懟’的感覺,在老師提出要求或者方案后,提出質疑比較多的都是競賽生。我自己的個性也有一些改變,在學競賽之前是沒有非常想要爭辯的欲望的?!保╕S403)
上述分析過程能夠比較清晰地體現出,“遷移”和“質疑”分別有利于“發(fā)散性思維”和“審辯式思維”的發(fā)展。
在人格特質層面,該類選手達成的共識可以梳理為四個方面:其一,更加獨立,“自學能力更強”(QL402),“喜歡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FQ202),“不是很服從權威,喜歡獨立做決定,比較適應大學的生活”(CC101);其二,變得很有耐心,比如信息學奧賽“調試代碼實在是非常痛苦,要投入大量時間,對耐心的磨煉非常大”(YZ501);其三,性格上更加開放,討論奧賽問題促使“在性格上打開隔膜,與別人找到共同語言”(YB301),經常往外走,見識更廣,接觸了更多外校優(yōu)秀同學,“學會了見賢思齊,還有一個提前跟社會打交道的過程”(YS403),“讓自己變得更加開放了”(ZH102);其四,愿意冒險和挑戰(zhàn),學了奧賽就“已經成了一個冒險主義者”(CC101),攻克競賽難題的經歷使得“到了大學之后還想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YS403),“攻克奧賽后,你會覺得自己沒有什么不行的,因為競賽過程就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挑戰(zhàn)過程”(FQ202)。上述四點共識呈現的人格特征分別體現了高中奧賽訓練有利于促進拔尖奧賽選手“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好奇探究”則不明顯。
“死忠粉”類拔尖奧賽選手經歷的高中奧賽訓練過程表明,奧賽訓練既有利于培養(yǎng)審辯式思維,也有利于增強發(fā)散性思維,還有利于促進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主要的影響方式是課程教學的高度自主性、刷題練習的相對靈活性和外出培訓的優(yōu)質開放性。
高中奧賽訓練對該類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授課模式。該類學生的自學比重也很高,教練授課的作用非常有限。在奧賽實力較強的學校,教練具備一定的授課能力,高一階段可以帶著學生過一遍基礎知識,但是到了高二,“基本都是以自學為主”(RH310),“高二教練很少上課,可能有時候講一道題,但很少見”(QZ201)。在奧賽實力較弱的學校,教練的授課水平有限,“我們基本上三年都是自學,沒怎么上課”(XC308),甚至有受訪學生覺得“一直到最后,我們的所謂的競賽輔導老師都是管紀律的,他不會講奧賽”(YS309)。自主性的課程學習模式促使拔尖奧賽選手變得更加獨立自主,而獨立自主被視為創(chuàng)新人才最重要的人才特征[16]。同時,在自主探索大量不同于常規(guī)高考的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特定理論或現象在不同條件下的不適用性,于是激發(fā)了對常規(guī)知識和后續(xù)所學的“質疑”能力,也激發(fā)了“批判”的思維能力。
第二個可能的影響方式也是刷題模式。
“當時做的卷子都是A4紙打印的,一周做的卷子,堆起來大概有三十公分高。做習題用的草稿紙,我們班一共22人,最后摞起來就是一面墻?!保╕H305)
“高二從早晨六點起床,到晚上十點半休息,刨去午休,刨去吃飯,一天肯定有10個小時以上用來刷題和考試?!保≧H310)
“所有的假期都用來學競練,我們暑假可能休息一天,我們寒假大年初二就返校了。最后兩個月沖刺,就是刷題,一天考三次試,做完的題塞滿了我整個書架?!保╕S309)
“我在那邊讀書,那種特別厚的,像基礎化學那種專業(yè)書,我基本一周看一本,而且也不是說看,就是背,把自己的頭摁在那里背誦,就這樣過了三個月。所以在湖北這三個月,雖然很痛苦,因為一天考三次試,但是確實對打基礎、提高解題能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保╕S309)
大量反復刷題,長時間專注于解題,遇到困難也要想辦法攻克,有利于培育學生的耐力、毅力和意志力。然而,高強度的刷題訓練,重視的是熟練掌握知識和題型,越到后期,學生會發(fā)現知識點和題目越來越熟悉,不用思考也會有清晰的思路,形成一種長期訓練、過度訓練的條件反射,很難說需要發(fā)散性的思維能力。
第三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外出模式。
“到了高一下學期就開始出去學習,老師聯系的各種培訓機構,濟南、濰坊、石家莊、湖南、湖北、吉林都去過,校外機構幾乎承擔了我們所有的奧賽教學。我自己高二下學期在武漢待了三個月。外面的世界很復雜,走出校園接觸了很多人和事。人跟人之間的思想交流,人跟人之間的關系,把我的性格都改變了,變得更加包容?!保╕S309)
校外機構不僅能夠請來一流師資,提供高質量的課程,還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也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培訓機構可以讓你見到更多的人,因為悶頭在學校里面學,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水平”(RH310),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和比較,學生對自我的了解會更加全面。
當被問及“你認為奧賽經歷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在思維能力層面,該類獲獎選手的分享結果呈現出明顯的分歧。一半人由于參賽動機功利性過強,自我感覺奧賽經歷對思維能力的幫助不夠明顯。(XM302,YH305,RH310)
“如果回想起我的競賽,我明確知道我參加是有目的的,我的最高目的就是獲得成績,而我的思維能力不會在這樣一個目的性的教育中養(yǎng)成。我是分得很開的:這種目的性的競賽就是競賽;至于我自己的全方位的思維養(yǎng)成,一定要在競賽之外?!保╔M302)
XM302的分享真實呈現了自己參與奧賽訓練時的關注點。因為將奧賽當作“目的性的競賽”,學習奧賽主要是為了達成獲獎升學的目標,所以沒能感覺到奧賽學習對思維養(yǎng)成的影響。創(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的動機理論認為,外部動機會干擾個體對創(chuàng)造過程的注意力投入。外部動機促進還是抑制創(chuàng)造力,關鍵在于是否引導個體關注創(chuàng)造本身,關注創(chuàng)造本身會增加創(chuàng)造意圖從而促進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23]。把自己限制在為得到獎賞而進行的活動中,這會有損于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22]。外部動機若分散對活動本身的注意力,就會削弱內部動機。誠如YH305所言:“一開始可能(對化學)有點興趣吧,但一個學科的魅力需要你不斷去挖掘。競賽這個東西后面學得太單調了,你不需要挖掘,和高考一樣,一遍一遍看,所以最后都會變得乏味。”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于2019年4月發(fā)布《PISA2021創(chuàng)造性思維框架草案(第三版)》,指出影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社會因素包括學校和課堂氣氛:問題有標準答案、好奇心磨滅、學習興趣缺失等情形會降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27]。
另一半選手認為奧賽訓練提高了質疑能力。比如YS309將“在化學里沒有哪個理論是絕對正確的”遷移到人文社科領域,轉系后主動帶著“批判性”去思考現有理論“有哪些不適應的地方”。這種質疑能力有利于“審辯式思維”的發(fā)展。
在人格特質層面,該類選手達成的共識主要可以梳理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鍛煉了自學能力,在高中普遍都是老師一步一步帶著走的背景下,“第一次接觸學習自主權”(XM302),“學會了不依靠別人進行自學”(YS309);其二,學會了靜心鉆研和持續(xù)投入,“特別認真地坐下來去鉆研一個東西”(RH310),“每個事情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夠做到不一般的水平”(QZ201);其三,樹立了包容的態(tài)度,在外學習經歷了比校園內更加多樣的人際關系,“現在很多時候都愿意去做一個觀察者和一個傾聽者,甚至是接納有些壞的事情”(YS309)。上述三點共識呈現的人格特征分別體現了高中奧賽訓練有利于促進拔尖奧賽選手“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冒險挑戰(zhàn)”與“好奇探究”不明顯。
“敲門磚”類拔尖奧賽選手經歷的高中奧賽訓練過程表明,機械、過度的奧賽刷題不利于培育發(fā)散性思維,當參與奧賽訓練的選手不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奧賽競爭上時,奧賽訓練有利于增強審辯式思維;奧賽訓練有利于促進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主要的影響方式是課程教學的自主性、刷題練習的機械性和外出培訓的開放性。
高中奧賽訓練對該類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授課模式。與前兩類學生一致,該類學生的自學比重同樣很高。一部分學生雖有教練引導入門,但具體學習方法都是自主探索?!跋到y(tǒng)性的教材學習,還是靠老師給我們講的,雖然說絕大多數東西還是自學?!保╓G103)“教練告訴你要做些什么,至于說你具體怎么做,實際上他也幫不了你。”(WS306)另一部分學生或因教練水平有限,或因學校課程安排較少,來自學校的引導和幫助很少,甚至主要都是靠自學(FK203,BR303,CL401)?!白约嘿I了一書柜的書看,不可能只學老師講的那些東西,那樣可能考個省二沒問題,省一以上就很困難了?!保╔Y204)同時,由于競賽里有很多問題并非只有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學生在自學和討論過程中,經常會批判性地思考理論在不同條件下的適用性或者試題本身的合理性,而高考生很難有這樣的體驗。
第二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刷題模式。多數受訪學生認為自己的刷題量分布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高一整體量不大,因為大部分時間需要應付常規(guī)高考學習,“每天能用于刷題的時間也就自習的兩三個小時”(XY204);“到了高二刷題量還是挺大的”(YZ307),隨著精力分向競賽,刷題逐漸變得頻繁,“到高二下學期就更多,有時候可能一整天都在做題,屬于整個人都懵的狀態(tài)”(XY204)。通過競賽與高考的時間博弈以及競賽后期反復的考試和刷題練習,學生磨煉出了較高的學習效率和堅持不懈的品質。該類學生的刷題練習模式具有相對機械性,不像“敲門磚”類學生那么長時間、高強度,但也比不上“死忠粉”類學生的靈活性。
第三個可能的影響方式是外出模式。該類學生一般會在假期去培訓機構或者大學校園,或是聽課,或是考試,或是做實驗。相比在校學習,除了可以“學到一些解題新方法”(XY204),“接觸一些水平遠高于學校教練的大學教授”(WS306),還能“享受到一種學習上的開放性和自由度”(YZ307),與其他外校甚至外省同學的比拼還能有助于理性認識自身水平。與“死忠粉”類似,自主學習“高階”知識、反復練習攻克難題、外出培訓交流比拼三者兼之,有助于鍛造參賽學生敢于“冒險挑戰(zhàn)”的性格特點。
所以當被問及“你認為奧賽經歷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在思維能力層面,該類選手給出的關鍵詞是“批判性”和“質疑”,而懷疑精神被視為創(chuàng)造的源泉之一[16]。比如YZ307提到,學了競賽以后才發(fā)現,高中的知識只是在一定范圍內成立,“當你的條件變得更加模糊一點,或者變得更加偏邊界一點,得出來的結論可能就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當時學競賽的同學就有個毛病,去做高中的常規(guī)題會覺得這個題本身有問題,不一定能夠很好地按照出題人的思路去做”。結合上述分析過程,YZ307發(fā)生的變化表明其“審辯式思維”能力獲得了成長。
在人格特質層面,該類選手達成的共識可以梳理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自學能力得到強化,“基本上那些競賽知識都是靠自己去弄懂的”(WS306),“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心態(tài)和方法,現在有能力去把握一些之前完全沒有學過的東西”(YZ307),“對自己獨立的性格也有影響”(FK203);其二,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增強,“初中的時候,學了一會兒就想出去玩了,高中學奧賽后,可以坐在那兒學一天”(XY204),面對不如意更能“承受打擊”(WG103),“喪氣的時候不再輕言放棄”(YZ307);其三,由于經常需要外出參加培訓,自己學會了搜集各種信息和早做規(guī)劃,進入大學后“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和發(fā)展可能”(BR303);其四,敢于挑戰(zhàn),“不太喜歡走別人走得非常熟練的那條路,還是想挑戰(zhàn)各種不同的可能性”(WG103)。上述四點共識呈現的人格特征同樣分別體現了高中奧賽訓練有利于促進拔尖奧賽選手“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好奇探究”不明顯。
“相對興趣”類拔尖奧賽選手經歷的高中奧賽訓練過程表明,奧賽訓練有利于增強審辯式思維,卻對發(fā)散性思維幫助不大,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主要的影響方式是課程教學的自主性、刷題練習的相對機械性和外出培訓的開放性。
基于對2013—2019年間22名奧賽獲獎學生的訪談分析,本文探討了高中奧賽訓練對拔尖奧賽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機制。研究發(fā)現:拔尖奧賽選手經歷的奧賽訓練普遍具有課程教學的自主性,自主學習是奧賽訓練的重要特征,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審辯式思維;由于參賽動機性質的不同,學生刷題練習的靈活性存在差異,“死忠粉”類選手在奧賽訓練中發(fā)展了發(fā)散性思維,“敲門磚”類和“相對興趣”類選手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則整體不明顯;在課程教學的自主性、刷題練習的機械性和外出培訓的開放性三個主要影響方式的共同作用下,高中奧賽訓練有利于促進拔尖奧賽選手獨立自主、堅毅有恒、開放包容、冒險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人格素養(yǎng)的培育。
本文的研究表明,以動機功利性、學習自主性、刷題靈活性和外出開放性為代表的奧賽訓練的特征屬性是影響拔尖奧賽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拔尖奧賽選手參賽動機的異質性帶來了“死忠粉”“敲門磚”和“相對興趣”的區(qū)分,不同動機類型下的奧賽訓練經歷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尤其是發(fā)散性思維發(fā)展的影響差異較大,而發(fā)散性思維被認為是創(chuàng)新能力最為重要的特征。課程教學的自主性,表現為教練介入有限、高度依賴自學,一方面要求學生自我決定學習的側重點、衡量知識的掌握程度、管理學習時間,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另一方面促進了獨立思考,學生在“新知識”啟發(fā)下經常“質疑”,從而激發(fā)了審辯式思維能力?!白杂伞笔潜WC“可變”的條件,人在“自由”狀態(tài)下,思想的“可變性”會突然高漲,只有采用“自由”的思考,才能產生“可變”的行動,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28]。刷題練習的機械性,表現為強調時間投入、刷題量普遍較大,對熟練的高度追求在磨煉耐心和毅力的同時,恰恰也可能阻礙了發(fā)散性思維的成長;不同的是,以內部動機為主的“死忠粉”類選手具有奧賽刷題訓練的相對靈活性,會主動注重思維的拓展,而以外部動機為主的“敲門磚”類選手因為傾心奧賽競爭選擇機械刷題,從而導致了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差異。外出培訓的開放性,表現為走出校園、融入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由于接觸到更多的人,學生交流更多,見識更廣,適應性和包容性更強,性格上也變得更加開放,對自身的認識亦變得愈發(fā)明晰。Tirri對1965—1997年間參與奧賽的157名芬蘭選手進行調查后也發(fā)現,受訪者認為參賽過程是令人鼓舞和有趣的經歷,對外交往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才能,增加了自信,也收獲了他人的尊重,這些積極的體驗有助于人生成就的獲得[29]。整體而言,高中奧賽訓練對拔尖奧賽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過程和機制可歸納如圖1所示。
圖1 “參賽動機-教學環(huán)境-學習行為”理論分析框架
Amabile認為,外部動機源于外部評價和獎勵,其有害于創(chuàng)造性的主要原因表現為干擾個體對創(chuàng)造過程的注意力投入[20]。Choi也認為,外部動機促進還是抑制創(chuàng)造力,關鍵在于是否引導個體關注創(chuàng)造本身[23],關注創(chuàng)造本身會增加創(chuàng)造意圖,從而促進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動機越是集中于達到某種目標,對環(huán)境中與達到那種目標貌似無關的方面就越少注意。參賽動機的重要功能是控制注意力的分配,并引導奧賽學生的學習行為。在特定的高中奧賽教學環(huán)境中,拔尖奧賽選手在學習自主性、外出開放性、刷題靈活性等因素中如何分配注意力和選擇學習行為,決定了高中奧賽訓練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性質。
奧賽升學政策的刺激會直接影響高中學校的奧賽培養(yǎng)模式。高中奧賽培養(yǎng)模式一方面通過參賽動員機制影響學生的參賽動機,另一方面塑造了高中奧賽教學環(huán)境。盡管并不存在純粹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現實中拔尖奧賽選手可能懷有混合的參賽動機,但懷抱強烈功利動機的奧賽參與者,為了獲得外部獎勵、實現升學目標,在特定的高中奧賽教學環(huán)境中分配注意力、選擇學習行為時,往往傾心于通過機械刷題贏得奧賽競爭,而不太關注奧賽本身。高中奧賽訓練過程中,課程教學層面的學習自主性和校外學習層面的外出開放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奧賽知識和賽制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這些因素有利于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而奧賽訓練層面的刷題機械性是由奧賽競爭決定的,過度的、異化的刷題訓練對發(fā)散性思維造成了負面影響。對于“敲門磚”類選手而言,奧賽競爭帶給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是發(fā)散性思維的阻力可能會抵消甚至超過奧賽本身帶來的助力,于是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沒有得到明顯開發(fā),對學習自主性、外出開放性等有利因素的關注和利用也相對不足,甚至失去了奧賽與高考的平衡,為長遠發(fā)展埋下了隱患。這便是本文自主提煉的“參賽動機-教學環(huán)境-學習行為”理論分析框架的解釋邏輯,亦即升學政策影響下參賽動機與奧賽教學環(huán)境的互動機制。
需要強調的是,“參賽動機-教學環(huán)境-學習行為”理論分析框架并不是一套可以自成體系的理論,而是基于創(chuàng)造性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解釋邏輯做出的整合和優(yōu)化。參賽動機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借助具體的奧賽教學環(huán)境來配置拔尖奧賽選手的注意力,然后催生拔尖奧賽選手的特定學習行為;而奧賽教學環(huán)境也需要懷有不同性質參賽動機的行為主體來關注和利用其具體特征,才能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皡①悇訖C-教學環(huán)境-學習行為”理論分析框架結合現有成熟理論體系的適切解釋力,同時針對現有理論的不足,完整疏通了高中奧賽訓練影響拔尖奧賽選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具體路徑:從外部升學政策到高中奧賽培養(yǎng)模式,從學生參賽動機和學校奧賽教學環(huán)境到學生的學習行為,最終作用于拔尖奧賽選手的創(chuàng)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旨在進一步推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皬娀媱潯边M一步提高了憑借奧賽升入一流大學的門檻,有利于“全民奧賽熱”的降溫,是一次非常及時的政策調整,但對于重點高中和學有余力的資優(yōu)學生而言,學科奧賽依然是沖刺頂尖高校的重要渠道。除高考成績外,五大學科奧賽仍是目前在一流高校綜合評價中(包括“強基計劃”)被認可程度最高的“量化標準”。為了緩解參賽動機功利化現象,有關部門應著力改變奧賽作為“單一標尺”的尷尬局面,鼓勵第三方評價發(fā)展,加快建設切實有效的中學生綜合素質測量與評價體系[1]。高中學校應該樹立正確的奧賽發(fā)展定位,注重參賽動員機制、自主性教學、靈活性刷題、開放性外出的優(yōu)化變革,對于學有余力、自愿參與奧賽訓練的資優(yōu)學生群體,教師應在必要指導的前提下充分重視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全面發(fā)展。功利性的參賽動機不利于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和長期維持,學生和家長應該逐漸改變功利化的奧賽升學觀念,回歸學科興趣,科學規(guī)劃學業(yè)生涯,在奧賽學習過程中堅持自主性學習、靈活性刷題、開放性外出,全面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塑造創(chuàng)新人格,追求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本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表現在,緊密結合2014年新一輪高考改革和2020年“強基計劃”等實踐中出現的新變化,采用田野調查的方法自主收集了豐富的一手實證數據,較為全面地分析了高中奧賽訓練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影響方式,并生成了“參賽動機-教學環(huán)境-學習行為”理論分析框架。需要反思的是,雖說拔尖奧賽選手是參賽資優(yōu)學生中最典型的代表,但仍不能排除有一些資優(yōu)學生經歷了較為充分的奧賽訓練卻未能成功獲獎,因此本文目前的研究結論暫不能推廣到全體高中奧賽學生。未來的研究可以更多地關注奧賽訓練對一般參賽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也可以關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之間的學科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