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英
項目學習法,是一種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在基于項目學習法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依據(jù)學科內容為學生提供能夠獨立進行探索的主題,引導其自主探索,獨立設計學習方案,收集相關資料,再對自身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與整理,最終形成結果。在完成探索任務后,學生還要進行反思與評價,以此尋找自己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可見,要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更好地運用項目學習法,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同時要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進行詳細分析和全面規(guī)劃。
教師在運用項目學習法時應對自身定位具備正確認知,即自身僅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項目實施的主體。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所處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認知特點進行綜合考量,并以此為依據(jù)選擇與學生更為契合的項目主題。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可采取訪談或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為確定項目提供依據(jù)。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師應掌握項目探究的可操作性,因此,需要結合美術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兼顧學校與家長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量后再確定主題。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應盡量避免為其制訂難度較大的探究主題,以免打擊其探究積極性[1]。
應用項目學習法旨在提升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性原則是制訂探究項目時的重要原則。尤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學內容涉及自然、生活、社會等多方面,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思路。教師應將探究項目融入學生實際生活,使其在探究的同時完成動手、動腦等環(huán)節(jié),并能充分感受到美術在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
創(chuàng)新性原則是近年來一直提倡的教學理念之一,因此,教師應在設計項目化學習主題的過程中遵循創(chuàng)新性原則,使學生探究的項目不落窠臼,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方面取得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應用項目學習法應以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目的,使其在通過項目探究收獲美術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思維能力、收集整理資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等,以此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2]。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適當融入其他學科,有利于美術教師設計出更適合小學生的探究項目,使項目學習法發(fā)揮更大的價值[3]。
首先,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有利于不同學科知識實現(xiàn)整合滲透。將美術學科作為各學科融合的紐帶,能提升彼此間的關聯(lián)性,使知識融會貫通,合而為一,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
其次,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美術學科更承擔了藝術育人的重要責任。將其他學科融入美術教學中,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有利于其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以此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及創(chuàng)造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而提升各學科的學習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最后,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有利于豐富學生內在情感。不同學科滲透是豐富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落實“五育融合”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例如,將語文學科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將語文學科中的詩詞與國畫鑒賞建立聯(lián)系,使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將音樂學科融入美術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意境,收獲更為良好的情感體驗。由此,學生不僅能充分感知美,更能強化對世界的認知[4]。
為使語文學科融入美術課堂,教師可積極尋找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共同點,即人文內容。語文學科涉及的文史知識與美術學科涉及的文史知識存在一定的重合。例如,語文中的古詩詞與美術中的作品鑒賞即可建立有效聯(lián)系。古詩詞是古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于表達自身情感與精神寄托的常用方式,而美術作品也是人們抒發(fā)自身內在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霸娗楫嬕狻北闶钦Z文與美術學科關聯(lián)的最好詮釋。詩詞中的文字能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意象,使人想到美妙的畫面,而畫則可以展現(xiàn)詩詞里想表達的意象。
在設計探究項目時,教師可選取人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2 課“中國畫與油畫”,作為與語文學科相結合的探究項目。此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畫與油畫各自的特點,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感知能力。在鑒賞中國畫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選取徐渭、鄭板橋等相關人物,他們不僅擅長作畫,且具備較高的文學功底,能滿足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相結合的需求。以徐渭作品《墨葡萄圖》為例,此圖以水墨手法繪制了數(shù)顆墨葡萄,表面給人的觀感平平無奇,但結合所題詩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則能引發(fā)觀賞者深層次的感受。以個性強烈著稱的徐渭一生命運多舛,其常在憂懼之中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因而不難看出,《墨葡萄圖》表面畫的是葡萄,實則在以葡萄比喻自身筆下明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落寞感。尤其四句詩中,不僅形象地寫出了葡萄是“筆底明珠”,更將自身才華比喻為“筆底明珠”,一語雙關地寫出了懷才不遇、不為人識的怨憤之情??v觀其一生,徐渭不僅具備不畏權勢的優(yōu)秀品質,更在藝術上獨具風格,其所創(chuàng)立的潑墨大寫意畫派與青藤畫派至今仍為人所稱道,其畫往往在汲取前人精華之后,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墨葡萄圖》開展項目化學習,為其設計“了解此畫作者的身世”“了解此畫所用技法”“分析此畫中所題詩句的內涵”等項目,使學生在探究美術作品的同時提升語文理解能力,促進“五育融合”。
美術與數(shù)學之間的關聯(lián)尤為密切,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離不開數(shù)學要素,美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例如,面對數(shù)學中的幾何內容,學生在學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后,即可在美術項目探究中進行積極應用,以此提升作畫的精準度。而數(shù)學中的幾何問題更是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在作圖準確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解答數(shù)學問題。而更具趣味性的是,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精確與嚴謹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美術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并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只要敢想敢畫,教師都應鼓勵學生進行美術探究。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矛盾”,美術與數(shù)學的融合,才更有利于學生樹立辯證思維,使其在嚴謹中體驗趣味性,在趣味中不忘嚴謹。
在設計探究項目時,教師可選取人教版美術二年級(下冊)第8 課“對印的花紋”為學生制訂與數(shù)學學科相結合的探究項目。此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對稱圖形的特點,并認知實際生活中對稱的物品,如衣服、花瓶等。對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尚未學習“對稱”的相關概念,因此,教師在探究項目中滲透相關數(shù)學概念,可以為其后續(xù)學習掃清障礙。在“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圖形是對稱的”探究項目中,學生能提升對周圍常見事物的觀察能力與概括能力,并逐步開啟抽象思維。對小學低學段的學生而言,建立和發(fā)展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有一定的困難,而美術正是引導學生將抽象思維具象化的重要手段。在觀察周邊事物時,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對稱事物,并將其歸納為圖形,以此提升抽象思維能力。例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日常使用的水杯,其杯蓋是對稱的,并在探究過程中順利將杯蓋歸納為圓形,由此總結出圓形也是對稱的。此類探究對學生日后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強的促進作用,更在潛移默化中落實了“五育融合”理念,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音樂是流動的圖畫,圖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與美術能分別為人帶來聽覺與視覺感受,看似關聯(lián)不大,實則融會貫通。音樂誕生時間較早,遠在語言產(chǎn)生前,遠古人類就開始借助聲音高低強弱變化傳遞情感。在后期生產(chǎn)力水平逐步提升的基礎上,便出現(xiàn)了借助各種原生態(tài)樂器表達情感的方式。這種原生態(tài)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或可視為傳統(tǒng)音樂雛形。由此不難看出,音樂也是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具有溝通功能。在音樂學科中,學生可借助旋律表達情感;在美術學科中,學生則可以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來表達真情實感,兩者異曲同工。因此,教師可由音樂與美術的此項共同點入手,設計探究項目,提升學生藝術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
在設計探究項目時,教師可將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下冊)第12 課“媽媽的節(jié)日”作為與音樂學科相結合的探究項目。此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媽媽日常生活中的辛苦,感受母愛的崇高與偉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取學生較為熟悉的兒歌《小烏鴉愛媽媽》,以兒歌導入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從“烏鴉反哺”的故事入手,回憶生活中與媽媽的點滴往事,并思考未來回報媽媽的方法。在確定探究項目時,教師可提出“制作一只小烏鴉的面具,戴上面具為媽媽表演《小烏鴉愛媽媽》”的項目,使學生經(jīng)歷繪畫、剪紙、粘貼、唱歌、舞蹈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充分互動,提升動手動腦能力與表達能力,并在制作與表演過程中實現(xiàn)“五育融合”,學會以美術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表達自身感情。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為其設計如下項目——“除了《小烏鴉愛媽媽》,再探索一種新方法表達對媽媽的愛”。在此項目中,學生開拓了各種新方法,融合美術與音樂兩門學科,表達對媽媽的愛。最讓教師驚訝的是班上的明明與亮亮組成的探究小組,原本就是好朋友的他們曾共同觀看過電影《你好,李煥英》,并對電影的主題曲《萱草花》印象深刻。在此次項目化學習中,明明與亮亮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代表母愛的萱草,兩人在探究過程中用橙色絨線與安全鐵絲制作了兩棵“萱草”,并將其作為禮物送給媽媽,同時還為媽媽演唱了歌曲《萱草花》。在后期與兩位家長進行深入交流時,教師了解到他們都有了驚訝與感動并存的復雜情感,都感覺孩子好像一瞬間就長大了,變得懂事了。正是項目化學習使美術與音樂學科有機結合,為學生帶來了新的體驗,提升了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美術知識與音樂知識表達感情的能力。
綜上所述,將項目學習法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在學習美術基礎知識與提升繪畫技巧的同時,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實現(xiàn)融會貫通,有效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項目學習法能從客觀上促進“五育融合”,使學生在探究一個個項目的過程中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