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霏
在四川地區(qū),長期盛行一種另類的求子習俗——“搶童子”。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在成都市娘娘廟都要舉辦“搶童子”的民俗活動?!皳尅钡倪^程熱鬧而具競爭性,與其他虔敬而莊重的“求子”行為大相徑庭。本文以文獻和田野調(diào)查為基礎,從民俗“游戲化”的角度,論述成都娘娘廟“搶童子”的意涵。
(一)“娘娘”與“童子”
“搶童子”的“童子”,是一種偶人,代表著人向神靈所求之子嗣?!皳屚印笔敲癖姀钠渌蟮谩巴印钡娜耸种小皳尅弊摺巴印钡男袨椋馕吨耢`賜予人子嗣的象征物最終被“搶到”的人獲得。這一民俗活動通常在宮觀或寺廟舉行,是廟會活動的一部分。
根據(jù)文獻記載,四川地區(qū)至少在清朝便盛行“搶童子”習俗。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越廳全志·風俗》記載,“三月三上巳日”舉辦“金馬山會”,即“搶童子”會。民國時期,龍泉驛、雙流、新津、郫縣、彭山、金堂縣城廂(今屬青白江區(qū))、崇州等地都會在農(nóng)歷三月三舉辦“搶童子”活動。各地把“搶童子”的活動分別命名為“童子會”“童兒會”“娘娘會”“白塔會”等。
成都市娘娘廟中的“娘娘信仰”匯集了道教信仰、民間習俗和三國文化等。“娘娘”原型為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劉諶的王妃崔氏娘娘,因其英勇就義得到蜀地民眾的崇敬和紀念;隨后,道教信眾將其納入神仙體系,成為“送子娘娘慈懿育慧元君”,司掌送子職能。
關(guān)于崔氏娘娘的際遇,史書和文藝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度龂尽酚涊d:“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zhàn),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笾鞑患{,遂送璽綬。是日,諶哭于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后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這里批評了劉禪的軟弱,盛贊其子劉諶的氣節(jié),并以其殺妻而后自殺來凸顯其氣節(jié)。
《三國演義》對劉禪、劉諶的立場與《三國志》相同,但對崔氏之死卻有不同的想象:
北地王劉諶聞知,怒氣沖天,乃帶劍入宮。其妻崔夫人問曰:“大王今日顏色異常,何也?”諶曰:“魏兵將近,父皇已納降款,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從此殄滅。吾欲先死以見先帝于地下,不屈膝于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敝R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并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yè)棄于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后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之,無不哀痛。(羅貫中:《三國演義》,華夏出版社,2017年)
崔氏娘娘不是死于丈夫之手,而是和丈夫比肩、胸懷大義、以死殉國的英雄人物。四川民間延續(xù)了《三國演義》的敘事,塑造了關(guān)于“崔氏娘娘”的光輝形象,如川劇傳統(tǒng)劇目《殺家告廟》也取“崔氏自刎”之說。
據(jù)筆者在娘娘廟的調(diào)查,史書和文學敘事對劉禪、劉諶父子及崔氏娘娘的態(tài)度也深入人心,如一名信眾講述的歷史:
他(指劉諶)當然不止一個夫人,就把其他夫人也殺了,圍起來,到武侯祠去。你看戲上都唱:“一出南門云送風,不覺擾了昭烈宮?!卑⒍肪瓦M不了那兒。投降后,阿斗被帶到洛陽見司馬昭,司馬昭試探他,安排演蜀人戲給他看,結(jié)果阿斗說“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就覺得他沒有出息,如果他說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這些話,司馬昭就準備把他殺了??此麤]有出息,就封他一個宮,叫“安樂宮”。成都現(xiàn)在紅旗商場那兒就是安樂寺。
川人所搶的“童子”,是向“娘娘”求來之子的象征物。川內(nèi)不同地方“童子”的數(shù)量、類型也有差異,有資料記載的“童子”都為木刻,有的會鍍金,長約四五寸。同治年間,洛帶燃燈寺使用的木雕童子共有12個(閏年13個),任信眾爭搶,其中又劃分出頭童、二童、三童和一般童子,頭童最靈驗,所以搶奪也最持久、激烈。在新津,供人搶奪的童子是3個,而郫縣只有1個,搶奪更為激烈。就在大約10年前的成都娘娘廟,三月初三撒的還是木刻童子。近幾年轉(zhuǎn)變?yōu)閽伕4疟姄尩礁4?,憑里面的字條排隊領(lǐng)取洋娃娃樣子的童男或童女12個,并且沒有頭童、二童等與普通童子的區(qū)分。
與國內(nèi)其他地區(qū)的“求子”習俗相比,“搶童子”最大的特征就在于一個“搶”字。但“搶”是嵌于“祈愿”“求子”“撒童”“送童”“接童”“還愿”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里面的。
《四川民俗大觀》有關(guān)于原“娘娘會”“搶童子”過程的描述三月三的娘娘會上,“會首用木頭雕刻成幾個四五寸長的童子,午時焚香禮拜之后,從高處依次拋擲人群中,下面的人你爭我奪?!薄皳尩猛拥娜耍从谕黹g鼓樂前導,點燈張傘,由一男孩抱著木童,跨騎彩馬,或?qū)⒛就糜诓释ぶ?,迭至無子女的親人或有錢人家,以示送子至家,定生聰慧之子。屆時,主人盛宴酬客,大給賞錢?!薄摆鰨埧h稱‘搶童子’為‘童兒會’。”(孫旭軍、蔣松、陳衛(wèi)東:《四川民俗大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這里記錄的“搶童子”的完整過程是:辦會酬神、會首禮拜、會首拋童、民眾搶童、鼓樂送童、主人宴客?!皶焙汀皶住痹谏耢`和求子民眾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民眾通過搶到由會首拋撒的、代表神靈意志的木偶,而達成心愿。
而為了“搶到”童子,又得經(jīng)過一番細致的安排?!杜f時四川簡陽“搶童子”風俗》所載“搶童子”活動更是有聲有色,活動前后有接洽“搶童”生意的中介——四川地方組織“袍哥組織”,“搶童隊伍”的構(gòu)成是“年輕力壯又喜幫閑的”和“白篷兒”。最有趣的是突出了“搶”的“戰(zhàn)術(shù)”——拼搶、保護、傳遞、堵截,儼然是富有章法、分工合作的競賽。對于此種激烈的“搶奪”,為了保障安全,有的地方還有特別的規(guī)定:“為避免爭搶中發(fā)生斗毆傷人,郫縣還議定了‘亮童’的程序,即搶得童子并高舉過頭的,他人不得再搶?!倍凇皳屚敝?,求子的人家并不直接帶回家,而是由“會”或“袍哥”等組織,組織隊伍,吹打鼓樂,由男童抱搶到的木偶,送至主人家,主人家隆重“接童”,并大宴賓客發(fā)放紅包。如此,“搶童子”才算完全結(jié)束。(呂雪萱:《舊時四川簡陽“搶童子”風俗》,《尋根》2019年第5期)
成都娘娘廟是全市唯一傳承這一習俗的場所。娘娘廟的全稱為“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蜀漢”意指這座廟興建的時代,據(jù)傳廟宇的前身為劉備家族的太廟,擁有1700余年的歷史。“廣生宮”的稱謂源于太乙廣生宮。蜀亡后,蜀地道眾為保留此廟,將它改為道教宮觀。這是成都市區(qū)除了青羊?qū)m以外唯一開放的道觀,每年依循道教節(jié)日,舉行相關(guān)儀式。從與其相關(guān)的三國歷史文化敘述來看,廟里供奉的“娘娘”即為劉禪第五子北地王劉諶的夫人崔氏娘娘。與該廟相關(guān)的代表性民間習俗是農(nóng)歷三月三的“喜神會”,其中的“送娘娘出駕”和“搶童子”習俗,寄寓了崇拜娘娘和求子的信念。
娘娘廟于農(nóng)歷三月三舉辦的“喜神會”,又稱“娘娘會”“童子會”。喜神是民間俗神,有不同的原型,娘娘廟“喜神會”上的喜神沒有特定原型,指的是保佑諸如結(jié)婚生子等喜事降臨的神靈。民間傳說農(nóng)歷三月三是送子娘娘的生辰,因娘娘廟中供奉著崔氏娘娘,所以有附會的說法稱當天是崔氏的生辰。這一天舉辦的儀式又稱為“娘娘會”。“童子會”的稱謂則與這日最熱鬧的事項“搶童子”相關(guān),送子娘娘向信眾“送子”,借由神職人員將子嗣的象征物“童子”撒向民眾,由民眾爭搶。搶到“童子”的人或為自己求子,或幫親朋求子;“童子”歸屬于誰,則寓意誰家可能有子女誕生。2019年農(nóng)歷三月三,筆者參與了娘娘廟“喜神會”的義工工作,對當年的“搶童子”活動進行了田野調(diào)查。
以往,娘娘廟三月三的活動事項有舞獅、送娘娘出游、法會、搶童子、演戲酬神等系列內(nèi)容。但由于廟宇居于鬧市,“送娘娘出游”由于交通問題很早就取消了;近年由于廟宇重建,各種事項的恢復,前來廟里的信眾也越來越多,出于安全考慮,演戲酬神一項也暫未進行。
“喜神會”的準備工作須提前一個月左右開始,主要從物資、宣傳、人員等方面進行。
在物資準備方面,“娘娘廟”的道長準備了人偶、福袋、文書等“喜神會”所需的儀式物品。人偶即“童子”的代表。道長在網(wǎng)上購買了24個洋娃娃模樣的高約40厘米的人偶,代表“男童”“女童”的人偶各12個。又購買了福袋24個,分別是寶藍色和大紅色的緞面材質(zhì)的福袋,上面繡有金色的“福”字。福袋里面裝好寫著“童男”或“童女”的小紙條,也是各12張。福袋和紙條是“童子”人偶的代表,供信眾們搶奪。信眾們搶到福袋后,憑袋中紙條上的字樣兌換相應性別的人偶。為何要拋撒福袋而不是直接拋人偶?道長解釋,如果直接拋撒人偶,可能會砸到人。為了安全,改為拋撒和搶奪福袋。
除了裝了紙條的福袋,還有一些普通福袋,用紅紙和紅繩包扎而成,里面放有干紅棗、干桂圓和煮花生各一粒。這種福袋大約有淺竹籃裝的兩筐,數(shù)量沒有特別的講究。準備好人偶和福袋后,要將它們放在竹筐里,用紅布蓋住,與紅繩一起放在容器里,置于殿上的老君神像旁,供奉一個月。此外,廟里還準備了一些福牌、許愿卡、紅繩等儀式用品。
2019年2月24日(正月二十日),道長就在娘娘廟的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送法會信息,其中就包括“三月三喜神會”。欲參加“喜神會”的民眾便開始到廟里登記。道長把每人的信息分別填在格式統(tǒng)一的“文書”上,裝進用淺黃色紙折成的長方形“文書筒”里。在三月三舉辦“喜神會”時,信眾各自舉自己的文書參加儀式。因此,“文書”相當于人們給神明呈交的“信件”,其中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和愿望。
為了保證“喜神會”的有序進行,成立了由18人(包括廟里工作人員和招募而來的義工)組成的工作小組,進行了分工:維持秩序4人,攝影2人,請香供燈2人,功德法會登記4人,燒水及衛(wèi)生2人,發(fā)許愿卡等2人,撒“童子”(即福袋)的“童男”“童女”各1人。
三月三當天,廟里進行了一番布置。搭建了做法事需要的壇場,用兩張方木桌搭了一個撒“童子”的高臺。還在大殿門檐處、圓柱旁,懸掛了裝飾物,擺放了神牌位、香爐、鮮花盆栽等。
三月三在道教信仰里是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的時間,也是真武祖師的誕辰。娘娘廟舉辦“喜神會”,為王母娘娘慶圣,還有兩場“求子”“保童”法會?!皳屚印本o接著法會之后,是“喜神會”中最熱鬧的環(huán)節(jié)。
上午8時50分,娘娘廟門外的舞獅,宣告當天活動的開始。工作人員用放音器播放舞獅音樂兩頭“獅子”從廟門外舞動入廟,走到崔氏娘娘的神像前,鞠三個躬。接著轉(zhuǎn)身出來,面對供奉神像的玉皇閣,先低頭鞠躬,然后朝向四周的觀眾表演。大約表演5分鐘后,舞獅人脫下道具,把“獅頭”正面對著玉皇閣,豎著擺放在香爐的兩邊。舞獅結(jié)束。
舞獅在民間儀式里有迎神、營造氛圍和提示儀式開場等多重功能?!澳锬飶R”舞獅隊的行走路線,和對娘娘神像躬行的禮儀,都標示著神圣時空的范圍。
接下來,會進行三場法會。第一場法會是為王母娘娘慶生,歌頌娘娘,向其祈福和表達感恩。第二場法會是求子法會。法師將承載了民眾愿望的“文書”傳達到文昌祖師的桂香宮。文昌祖師具有賜子嗣、開智慧的法力;作為慈懿育慧元君的化身的崔氏娘娘,也掌管求子的任務。民眾通過這場法會,向文昌祖師和崔氏娘娘祈愿。第三場法會是保童法會,目的是保佑妊娠期的母親和腹中胎兒以及12歲以下的孩童的平安。
法會結(jié)束后,“搶童子”正式開始。馮道長行禮完畢,走到供桌右邊。她的雙手拿著兩籃福袋。代表童男、童女的侯姓和戴姓師兄緊跟其后。三人攀上供桌搭建的高臺,馮道長在中間,一男一女立于其左右。他們還沒站定,“臺下”眾人已然按捺不住,舉手揮動,人潮涌動宛如波濤。童女揮手示意人們站得分散一點,跟大家說:“等一下,等一下?!贝蠹乙贿吰D難地挪動,一邊仍舉手隨時準備接福袋。甚至有人拉起長方形的絲巾準備迎接“福袋雨”。
看到人群稍微分散了一些,童男開始抓起籃子里的福袋,向人群拋撒。福袋一輪輪地拋撒完后,童男把之前供奉的紅繩也散發(fā)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廟里播放著喧鬧的舞獅音樂,兩名舞獅隊的隊員疊立成兩只“獅子”,站在玉皇閣外,給“撒童”與“搶童”的場面添加了歡快的氣氛。
福袋和紅繩散發(fā)完畢,舞獅音樂停止,法器聲響起。純粹、肅穆的聲音替代了喧鬧的鼓樂聲,表示同一空間里切換不同的儀式事項。過了一會兒,童男童女站上高臺,宣布搶到裝有書寫“童男”“童女”紙條的福袋的人,可以去換“童子”——人偶。隨之,笛聲吹響,眾經(jīng)師在大殿中間排成兩列,相對而站,互行拱手禮,再轉(zhuǎn)身對著殿內(nèi)鞠躬行禮,然后又相對拱手行禮。接著,他們依次從殿內(nèi)往外走,左轉(zhuǎn)來到三清殿外,脫下經(jīng)師袍。同時,道人牽起紅布繩,將老君殿圍了起來。民眾在紅繩外排隊,憑福袋內(nèi)寫有“童男”“童女”的紙條,從道人手中換來人偶。
待人們換完人偶,“搶童子”和“喜神會”儀式全部結(jié)束。信眾們陸續(xù)離開,或到廟內(nèi)茶館喝茶、聊天。
傅崇矩于清末編纂的《成都通覽》對娘娘廟三月三的“搶童子”習俗有所記載:
俗傳三月三為送子娘娘生辰,省城之延慶寺、娘娘廟各處,演劇酬神。會首則大肆饕餮,并用木雕之四五寸長童子、童女若干,在神殿前拋擲叢人處,俟人之爭搶。搶得童者,即于是夜用鼓樂、旗傘、燈燭、火炮,將木童置于彩亭中,或作小兒抱持,送與親戚中無子女者。該親戚則衣冠招待,肆筵賓客,比真正得子者尤為熱鬧,有接童子費至數(shù)十至百金者。
得到“童子”者,辦招待“比真正得子者尤為熱鬧”,指出了該習俗受到人們的重視。因其是對未來“得子”的預兆,體現(xiàn)了神靈的護佑。所以,該段記敘對三月三其他民俗事項記錄極為簡略,單單突出“搶童”“送童”“接童”一系列事宜。
今天娘娘廟的“搶童子”程序簡化不少。原木雕童子被成品“洋娃娃”般的人偶替代,這是工業(yè)化商品取代手工制品的結(jié)果。在拋撒環(huán)節(jié),“福袋”又替代了“洋娃娃”,這使得“拋”與“搶”的安全性更高,“搶”的激烈程度也降低了不少?!皳屚敝螅八屯迸c“接童”從大規(guī)模的游行、宴客,轉(zhuǎn)變?yōu)樗饺说陌仓眯袨?,不再成為公共儀式的一部分。然而,“搶童之后”的儀式的缺失,恰恰凸顯了仍存留下來的“搶”的重要性。
縱觀筆者參與的三月三“喜神會”儀式,“搶童子”之前的一系列法會是鄭重、肅穆的信仰儀式,與“搶童子”的熱烈、喧鬧形成反差。在旨在“求子”“祈?!钡摹跋采駮敝胁迦霕O為世俗化的競賽性活動,其意義為何?
其一,“搶”體現(xiàn)了子嗣的珍貴,揭示了“得子”的不易。擁有具有血緣關(guān)系的子嗣,被人們視為家族延續(xù)的根本和人生的目標之一。由此,在生育上不順遂的家庭,有的會想方設法向神靈“求子”。連接人們“求子”和神靈“送子”之間二者的,是人的虔敬與禮誦。如《冥祥記》所記載的劉宋時期四川益州人孫道德,受僧人點撥,“丹心投誠,歸誦觀世音”,其妻隨即受孕生男。而觀音“送子”的方式,有“以明珠入口”“與金色木龍”“夢授紅兒”等。在民間信仰習俗里,人們的誠意與莊重的敬神行為,是求子成功的前提。在娘娘廟的“喜神會”儀式里,不乏敬神、禮神的誠意和行為,如占據(jù)了一上午主要時段的三場法會,以及“搶童”之后法師和經(jīng)師們的禮拜行為。只是“娘娘送子”的方式,增加了讓人競爭的因素。
之所以引發(fā)“搶奪”,是因為“娘娘”所送之子嗣的數(shù)量少于祈求者的數(shù)量。這暗示著子嗣的價值。因此,人們之間的搶奪是虔心誠意的外在呈現(xiàn),搶奪的結(jié)果既與個人的能力有關(guān),也是人的“運氣”“福氣”的體現(xiàn)。這種種關(guān)于“搶童”的理念,無不體現(xiàn)出人們關(guān)于“受孕”和“得子”的神秘性的看法。
其二,由于“搶”帶有對抗性、競爭性,為了顧及大多數(shù)民眾的需求,娘娘廟“撒童子”活動往往伴隨著賜?;顒印H鐠伻龅摹案4敝谐?4個裝有寫有“童男”“童女”的紙條,其余的也裝滿寓意“早生貴子”的干果。盡管后者不如前者珍貴,但也能給予祈求者以慰藉。
有信眾認為娘娘廟的“求子”很“靈驗”。他們認為“來這里求子的都得了”。“來這里求子”的說法很含糊,包括“搶到童子”者和“搶到其他福袋”的人。這實際上表明了“娘娘送子”的顯現(xiàn),并不以“搶到童子”為唯一的依據(jù)。
總之,在人“誠心求子”與“娘娘送子”之間,增加了“搶子”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民俗活動的游戲性。民俗競賽的功能往往是為了“娛神”和“娛人”?!扒笞印奔软毱砬笊耢`,“娛神”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而這種活動也可以讓為“得子”而憂慮過重的人得以從心理壓力中脫身出來,在“游戲”中得到歡愉,得到安慰。
(題圖:成都娘娘廟里的供養(yǎng)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