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春城幼兒園 侯宇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要為每一個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與幫助,形成尊重、接納、幫助特殊兒童的良好支持環(huán)境。”2019年,江蘇省教育廳、民政廳、衛(wèi)生健康委、殘疾人聯(lián)合會四部門發(fā)布《關于加強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我園申報并通過了市級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認定?!兑庖姟分刑岬剑骸皩W前階段應重點關注康復融入日常保教活動”。因此,我們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將幼兒的康復訓練融入到日常保教活動中,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021年5月,我園接到一位家長來電咨詢,問道:“我的孩子下學期能不能轉學來你們幼兒園的中班?”“請問孩子原來在哪兒上學,為什么要轉學呢?”“之前在特殊學校上學,現(xiàn)在特殊學校的老師說可以轉到普通是幼兒園了。”初步了解情況后,我們約家長來園面談。經(jīng)了解得知,幼兒晨晨5歲了,患有先天性聽障,植入人工耳蝸后進入特殊學校進行康復訓練。晨晨媽媽雙眼含淚地說:“請一定要收下他,我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和正常小孩一起上學了!”我們在得知晨晨的人工耳蝸由國家免費植入,且價格不菲后,也暗暗擔心隨班就讀過程中如果在園造成設備意外損壞,會不會讓幼兒園來承擔責任。但是我們深知作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意義與責任,晨晨是符合入園條件的,必須接納他來園,以保障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
片段一:9月,連續(xù)兩周入園時,晨晨在幼兒園門口哭鬧,身體撅著往后退,媽媽越是抱他、拉他,他的哭聲就越大。值班老師走近他,問:“晨晨小朋友,怎么啦?”晨晨不說話,媽媽回答:“他不想上學,因為沒有人和他玩?!?/p>
分析:晨晨對新環(huán)境空間、人際關系的適應不足。入園焦慮是小班幼兒常見的現(xiàn)象,雖然晨晨已經(jīng)升入中班,插班生面對環(huán)境轉換也會出現(xiàn)入園焦慮,但是根據(jù)以往的觀察,即使轉園幼兒在開學初有情緒波動,但是像這樣激烈的反抗和拒絕是很少見的。
片段二:家長離園后,值班老師每天牽著晨晨的手,抱著他,把他送到教室。哭了一會后,晨晨眼望著教室外不說話,靜靜地坐著。其他小朋友去洗手、餐點、游戲活動,他還是一個人靜靜坐著。一日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老師走到他身邊提醒,只有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才會行動。
分析:有時晨晨的自我服務能力不足——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晨晨對老師指令的理解和反應速度慢,需要老師近距離地跟他解釋和溝通;有時是他缺乏自信不愿參與,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促進其自我服務能力的發(fā)展。
片段三:餐點時間,老師問:“大家都拿到餅干了嗎?”晨晨的盤子里是空的。其他小朋友告訴我:“晨晨沒有拿”;在集體活動中,有喝水或如廁需求的時候,晨晨自行離開,并不告知老師自己的需求;在美術活動中,需要材料的時候,晨晨看著老師,老師問他:“是不是還需要彩色紙?”他點頭。
分析:晨晨缺乏社會交往能力。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晨晨不會用語句來表達需求,常使用的詞語動作是“好的”“早上好”或者是“搖頭”“點頭”。下一步老師需要培養(yǎng)他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來說,家長的作用尤其重要,所以,幫助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是老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開學初,教師與晨晨的家庭建立了有效聯(lián)系,我們對晨晨進行新生家訪,有針對性地了解了晨晨在家表現(xiàn)、家庭情況、家長困難等;開學后,我們每周對晨晨的情況進行2~3次的家庭電話溝通——用平等鼓勵的語言,積極主動地溝通,促進了家園聯(lián)系,轉變了家長彌補虧欠孩子的補償心理,還將家長從彌補虧欠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向養(yǎng)成教育的觀念進行轉變。現(xiàn)在教師和家長已建立了初步的尊重和信任,晨晨媽媽說:“晨晨現(xiàn)在上學不哭鬧了,已經(jīng)很好了,我在家也要多給他鍛煉的機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曾指出:“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庇捎诔砍康穆犃κ軗p,父母為他包辦代替的事情較多,自我服務對他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們將生活技能的學習與操作練習融入游戲。如玩“娃娃家”游戲,讓晨晨給娃娃穿脫衣服、扭紐扣,鍛煉了他手部動作的精細發(fā)展;為了讓他能掌握穿脫褲子的正確方法,我們配合朗朗上口的兒歌:小寶寶來穿褲,就像火車鉆山洞,右腳鉆進右山洞,左腳鉆進左山洞,嗚嗚嗚,兩列火車進山洞,鍛煉自己穿褲子;我們還發(fā)布了親子活動小任務,如參觀圖書館、逛逛博物館、看看兒童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晨晨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
在融合教育實施過程中我們貫徹“普特雙贏”的原則,要既有利于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成長,也有利于培養(yǎng)普通兒童健全人格、珍愛生命、勇于擔當?shù)群诵乃仞B(yǎng),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隨班就讀。我們在一日活動中重構了班本課程方案,加入了戲劇課程:如針對晨晨小朋友的情況,我們選擇了“熟悉空間與彼此”“聽覺”“口語”方面的戲劇教育活動,提高他對新環(huán)境、人際關系的適應,促進聽覺理解能力、發(fā)展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在戲劇活動中,晨晨和普通兒童一樣,常有機會“發(fā)揮想象”“運用感官”去覺察,并嘗試以“身體動作或口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進行“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挑戰(zhàn),通過這個歷程,能夠幫助他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并學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不同的人際關系。
1.融合教育要讀懂相關教育政策
在普通幼兒園開展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首先,要讀懂國家發(fā)展融合教育的相關方針政策,如國務院,教育部,各省或各設市區(qū)的相關綱要、方案、意見、計劃等,領會政策的內(nèi)涵意義,幼兒園上下齊心達成統(tǒng)一認識;其次,要抓住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創(chuàng)建的契機;第三,要對照幼兒園的現(xiàn)實條件,思考幼兒園無障礙文化環(huán)境營造做得怎么樣、相關資源教室是否完備、專職特教老師是否到位、課程設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需求兒童;最后,需將每項工作聚焦重點,系統(tǒng)推進,落實到位。
2.融合教育要整合重構幼兒園課程
在幼兒園課程改革、融合教育理念統(tǒng)領下的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幼兒園應重點關注將特殊兒童的康復融入到日常保教活動中,需要對原課程進行個別化、適宜化改造,對新的課程資源進行審議,進一步厘清融合教育、課程、游戲的關系,對原課程的目標、結構、路徑、內(nèi)容、組織、評價進行重構,以兒童和諧發(fā)展為尺度,完善課程目標;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選擇課程內(nèi)容;以多樣化的實施路徑為載體,同時提供功能評估、單獨訓練、輔助器具矯正等服務,形成適合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課程。
3.融合教育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幼兒園成功創(chuàng)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只是融合教育取得的部分成果,幼兒園不能滿足于當前的短期成效,在融合教育的長效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力才是應有之義。因此,融合教育要納入幼兒園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成立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班主任、資源教師、任課老師、家長共同參與的融合教育教學研討組,落實融合課程管理,建立活動記錄制度,開展個別化活動;教師家長參與融合教育培訓,為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長提供指導性服務;將實施要求細則不斷融入幼兒園日常管理,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督促,形成長效工作機制。這樣才能確保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