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秀
薛濤,字洪度,唐代著名才女。她工為詩,精翰墨,文采風流,多才多藝,并創(chuàng)制風行一時、流傳千載的薛濤箋,具有“蒼蒼勁節(jié)奇”的高潔品性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因為詩歌,她和李清照齊名:“唐詩宋詞,南有薛濤,北有李清照”①這一說法最先由成都薛濤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謝天開教授口述提出。;因為薛濤箋,她和杜甫比肩:“自有浣箋留韻,不妨詩讓杜陵多”②截取自近代劉咸滎對聯(lián),參見張紹成、吳蕖蕊、舒澤宏:《中國名園望江樓楹聯(lián)選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頁。。
貞元年間,薛濤被韋皋召入幕府,侍酒賦詩。四五年后,她被韋皋罰赴松州。關于薛濤被罰赴邊的原因,學界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為“見遺上納說”,一為“驕奢淫逸說”。
“見遺上納說”源自后蜀何光遠《鑒誡錄》。他認為,薛濤被韋皋罰赴邊的原因是:“(所有見)遺金帛,往往上納”,因而觸怒韋皋所致。后世學者多認同此說。
“驕奢淫逸說”出自張篷舟《薛濤詩箋》。張篷舟先生是薛濤研究集大成者,他通過解讀薛濤詩《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認為:薛濤是因生活驕奢淫逸觸怒韋皋而被罰赴邊。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同此說。③張篷舟:《薛濤詩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5頁。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第171頁。
薛濤的身前身后名,天差地別。生前,她是享譽全國的著名女詩人,擁有“蒼蒼勁節(jié)奇”的高潔品質,和元稹、白居易、武元衡、王播、李德裕、王建、劉禹錫、杜牧等文壇巨匠、廟堂高官酬唱往來,是唐代第一女詩人;她是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幕府幕僚,有“校書郎”朝銜,是憂國憂民的大唐女官①汪輝秀:《薛濤校書郎官職考辨》,《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她創(chuàng)制了使用方便、制作精良、風靡全國的薛濤箋,引發(fā)中唐及后世詩歌書寫載體的一場革命,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文學載體——詩箋,引領中國千年詩箋文化。但是,因曾為成都府樂營官妓,薛濤死后一直都背負著樂伎污名。
“見遺上納說”是五代十國時期后蜀人何光遠所著,受時代局限,不免有對薛濤的非議之言。
所幸,薛濤還有詩作存世,還有當世及后世詩人吟詠薛濤及薛濤箋的詩詞存世。相比后蜀何光遠《鑒誡錄》、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費著《箋紙譜》等后人為薛濤寫的生平傳記,通過深入剖析薛濤留存詩作來分析她的生平事跡似乎更為合理。張篷舟《薛濤詩箋》、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從解讀薛濤詩入手,分析薛濤被罰赴邊的原因,思路是正確的;但對薛濤詩《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中的“山水屏風”理解似乎有誤。
何光遠《鑒誡錄》中關于薛濤的記載是“見遺上納說”的起源?!惰b誡錄》有云:
(薛)濤每承連帥寵念,或相唱和,出入車輿,詩達四方。中朝一應銜命使車,每屆蜀,求見濤者甚眾。而濤性亦狂逸不(羈),(所有見)遺金帛,往往上納。韋公既知且怒,于是不許從官。濤作《十離詩》。情意感人,遂復寵召。②(五代)何光遠:《鑒誡錄》,見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叢編》,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5950頁。
何光遠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后蜀人,距離薛濤離世(832)約有百年。雖是蜀人寫蜀事,但相距薛濤在世已有百年之久,奇聞軼事流傳過程中恐多有偏差;而且,跟薛濤研究第一手資料——薛濤留存詩作相比,《鑒誡錄》的可信度較低。
從《贈蘇十三中丞》《籌邊樓》等薛濤留存詩作中,我們可以找到反駁“見遺上納說”的證據(jù)。
贈蘇十三中丞
唐·薛濤
洛陽陌上埋輪氣,欲逐秋空擊隼飛。
今日芝泥檢征詔,別須臺外振霜威。
詩題中的“蘇十三中丞”為蘇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進士及第,唐德宗建中、貞元間曾任職于奉天(今陜西乾縣)。四鎮(zhèn)之亂時,長安大亂,唐德宗幸奉天,蘇弁率部護駕有功,提升監(jiān)察御史,“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碧拼挠放_,設有御史大夫一人,從三品;中丞二人,正五品上。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蘇弁被擢升為正五品的御史中丞,又因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薛濤稱之為“蘇十三中丞”。第一句“洛陽陌上埋輪氣”用東漢張綱不畏權貴的典故。“埋輪”,東漢順帝時,大將軍梁冀專權,朝政腐敗。漢安元年(142)選派張綱等八人巡視全國,糾察吏治,余人皆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遂上書彈劾梁冀,揭露其罪惡,京都為之震動。后以“埋輪”為不畏權貴、直言正諫之典。薛濤用“埋輪”典故稱贊蘇弁作為監(jiān)察御史,和漢代的張綱一樣不畏強權,敢于彈劾權貴的貪污腐化。第二句“欲逐秋空擊隼飛”表明蘇十三中丞將繼續(xù)彈劾貪墨等不法行徑的決心?!蚌馈?,鳥名,又名鶻,在這里代指各州縣不法官員?!坝鹎锟論赧里w”表述了這樣一個事實:監(jiān)察御史蘇弁巡查各州縣,打擊不遵守法紀的貪官污吏。第三句“今日芝泥檢征詔”說明薛濤作此贈詩的緣由:即今天朝廷頒下印泥封緘的詔書,征召蘇御史回京復命,并將他擢升為御史中丞。第四句“別須臺外振霜威”說明蘇弁擔任監(jiān)察御史一職時因彈劾不法分子聲威大振。
薛濤《贈蘇十三中丞》表明薛濤非常贊賞蘇弁彈劾不法官員的行為,并對其升任御史中丞之后的作為大有期待。這也表明,薛濤是十分贊成整頓吏治的:對于違法亂紀、貪污腐化的官員,薛濤主張嚴懲不貸。
在《籌邊樓》詩中,薛濤則直接勸誡劍南西川諸將:莫貪!
籌邊樓
唐·薛濤
平臨云鳥八窗秋,狀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作為劍南西川幕府幕僚,薛濤告誡劍南西川諸將“莫貪”,更是直接表明薛濤反對官員貪污受賄。
薛濤詩《贈蘇十三中丞》《籌邊樓》都鮮明表達了對貪污腐化行為的蔑視和痛恨。另外,薛濤最初和元稹關系密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元稹時任監(jiān)察御史,負責巡查劍南東川,彈劾不法官員,其政治理想與薛濤相同之故。因此,對于薛濤被罰赴邊的原因,“所遺上納說”不足信。
“驕奢淫逸說”認為,薛濤是因生活驕奢淫逸觸怒韋皋而被罰赴邊。張篷舟《薛濤詩箋》、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持此論?!膀溕菀菡f”源自對薛濤詩《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中“山水屏風”的誤解。
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
唐·薛濤
一
螢在荒蕪月在天,螢飛豈到月輪邊。
重光萬里應相照,目斷云霄信不傳。
二
按轡嶺頭寒復寒,微風細雨徹心肝。
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
對于此詩中的“山水屏風”,張篷舟先生認為:薛濤此處用唐玄宗“山水屏風”典故?!堆姽{》注曰:“唐玄宗初立,開元時,宰相宋璟為寫《書?無逸》篇,立為屏風,玄宗朝夕相對,頗自振作。及璟罷相,改立山水屏風,志漸驕侈?!雹購埮裰郏骸堆姽{》,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5頁。張篷舟先生根據(jù)唐玄宗山水屏風典故,認為山水屏風代表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薛濤就是因生活奢侈,故而被韋皋罰赴松州。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同此論。他們認為,“山水屏風永不看”表明薛濤承諾改過自新,被放回成都后將不再看那讓人驕侈放縱的山水屏風②吳柯、吳維杰:《薛濤詩補注》,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第171頁。。
薛濤作詩善于用典,用唐玄宗“山水屏風”典故解釋此詩中的“山水屏風”可以作為一種解讀思路。但是,如果薛濤詩本身就能解釋“山水屏風”,是不是比用其他典故來解釋更恰當、更接近薛濤的真實想法呢?在薛濤現(xiàn)存的九十二首詩中,除了《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中用到“山水”二字外,薛濤詩《斛石山書事》也用到了“山水”二字:
斛石山書事
唐·薛濤
王家山水畫圖中,意思都盧粉墨容。
今日忽登虛境望,步搖冠翠一千峰。
斛石山亦名學射山,即今成都市城北鳳凰山,為蜀漢后主劉禪學射之地,風景秀麗,唐時已為成都城北名勝。每年三月,川主都要率僚屬登山競射與民同樂。當時,薛濤是頗受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寵愛的成都樂伎,故而斛石山也是薛濤伴駕常游之地?!巴跫疑剿?,指山水畫家王宰所畫的斛石山圖?!短瞥嬩洝酚性疲骸巴踉准矣谖魇?。貞元中,韋令公已客禮待之。畫山水樹石,出于象外?!雹蹌⑻煳模骸堆娝募易⒃u說》,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第38-39頁。由此可知,王宰善畫山水樹石,“出于象外”,畫技頗高。韋皋將王宰奉為上賓,可薛濤卻對王宰所畫的斛石山圖不以為然。
薛濤是官家小姐出生,自幼博覽群書、聰慧靈秀、多才多藝,早年過著非常幸福溫馨的生活。家道中落后,雖入樂籍,但因為文采風流、才華橫溢、格調(diào)高雅,在與文人官員們的詩酒唱和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文人雅士的贊美、欣賞甚至傾慕,并頗得川主韋皋賞識。韋皋寵愛的假象客觀上強化了薛濤的自負心態(tài)。身為聞名遐邇的才女,薛濤受到士大夫們的寵愛甚至追捧,不免懷才自負,恃才傲物。薛濤與王宰二人顯然是同時代的人,并且還一同出入于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官衙,可薛濤對王宰的山水畫《斛石山圖》卻非常不屑,不僅腹誹不已,還專門寫詩《斛石山書事》譏諷之?!岸急R”,唐人語,意思是“不過”。該詩意思是說,王宰所畫的斛石山不過是粉墨之容而已,根本沒有畫出斛石山的神髓與意境。今日登上斛石山實地一望,方知其奇:成百上千的山峰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就像金步搖上的冠翠一樣一步一景,蒼翠動人,美不勝收。
《斛石山書事》中的“王家山水”與《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之二中的“山水屏風”顯然是前后關聯(lián)的,有因果關系。可以想見:韋皋非常喜歡王宰所畫《斛石山圖》,并將之做成山水屏風放在其辦公大廳中。薛濤協(xié)助韋皋處理公務時看到被韋皋大力稱贊的《斛石山圖》,認為其不過爾爾;故而寫詩《斛石山書事》示人,以此表明自己不唯主、不唯上,格調(diào)高雅,不同流俗。薛濤的《斛石山書事》不僅讓王宰顏面盡失,也讓稱贊王宰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很是惱怒。因此,薛濤被韋皋罰赴松州。薛濤為回成都,不得不向韋皋獻詩陳情,并承諾“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由此可見,薛濤被韋皋罰赴松州的根本原因是薛濤恃才傲物,觸怒韋皋;導火索就是薛濤寫詩《斛石山書事》譏諷王宰畫的《斛石山圖》。“驕奢淫逸說”誤解了“山水屏風”,不足信。
上文用薛濤詩《斛石山書事》中的“王家山水”解釋《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中的“山水屏風”,駁斥“驕奢淫逸說”中用“玄宗屏風”解釋“山水屏風”,認為薛濤被罰赴邊的原因是恃才傲物。此外,“恃才傲物說”還有其他薛濤詩為依據(jù)。
薛濤被韋皋罰赴松州后,曾三度上詩陳情,先后作詩《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十離詩》。
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
唐·薛濤
一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
卻教嚴譴妾,不敢向松州。
二
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
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
《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是薛濤剛剛到達松州時向川主韋皋獻上的詩作。第一首詩寫于行前,當時,吐蕃“北寇靈朔,陷麟州。德宗遣使至成都府,令皋出兵深入蕃界?!雹伲ê髸x)劉昫等:《舊唐書》卷140,第12冊,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824頁。韋皋奉詔分兵九路深入蕃界,其中一路,由其部將高倜、王英俊領兵兩千趨故松州②“故松州”,表明當時松州不在大唐管轄范圍內(nèi)。參見(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140,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2冊,第3824頁。。韋皋派人遣送薛濤跟隨出征松州的軍隊,奔赴松州。第二首詩寫于薛濤隨軍隊剛到松州之時。薛濤一個弱質女流,侯門嬌花,隨作戰(zhàn)軍隊從節(jié)度使府來到戰(zhàn)火紛飛的松州戰(zhàn)場,見到松州邊城百姓和大唐駐軍生活之艱辛、朝不保夕,直面戰(zhàn)場、親眼所見的慘狀和安居中的耳聞完全是兩回事。巨大的差異讓薛濤不禁發(fā)出“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的感嘆。
在松州軍營中生活了一段時間,薛濤深切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邊地生活的艱難、生命的脆弱。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的薛濤苦等川主韋皋赦免其回成都的詔令不至,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折磨,不得不再度獻詩《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這兩首詩里再也不見《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詩中矜持的語氣和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的高姿態(tài)、高格調(diào),顯得十分凄楚可憐:第一首詩中,薛濤做小伏低,表明自己螢火之光不敢與韋皋明月高懸爭輝,自己身處邊境荒蕪之地、目斷云霄期盼韋皋的赦免。第二首詩前兩句描述了薛濤身處凄風冷雨中的悲苦情狀和久盼赦令不至的痛苦心情,后兩句詩“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則是對之前所犯“錯誤”的懺悔和自己今后將痛改前非的承諾。
但薛濤此前的舉動仍然沒有打動節(jié)帥韋皋,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忍辱祈憐,三度獻詩《十離詩》。
《十離詩》是詩題含“離”字的一組詩,共十首,即(一)犬離主、(二)筆離手、(三)馬離廄、(四)鸚鵡離籠、(五)燕離巢、(六)珠離掌、(七)魚離池、(八)鷹離鞲、(九)竹離亭、(十)鏡離臺。薛濤用犬、馬、鸚鵡、魚、鷹、燕等寵物和筆、鏡、珠、竹等用具、玩物自比,而把韋皋比作自己所依附的主人;離開了韋皋,自己就像離開了握筆的手、養(yǎng)馬的廄、豢養(yǎng)鸚鵡的籠子、養(yǎng)魚的池、雄鷹停駐的手臂、燕子棲身的巢、玩賞明珠的手掌、竹遮陰的亭臺、展鏡的妝臺等,自己將無法生存、無法展示自己的美好。
十離詩
唐·薛濤
(一)犬離主
出入朱門四五年,為知人意得人憐。
近緣咬著親知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三)馬離廄
雪耳紅毛淺碧蹄,追風曾到日東西。
為驚玉貌郎君墜,不得華軒更一嘶。
(五)燕離巢
出入朱門未忍拋,主人常愛語交交。
銜泥穢污珊瑚枕,不得梁間更壘巢。
(七)魚離池
跳躍深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綸鉤。
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九)竹離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將勁節(jié)負秋霜。
為緣春筍鉆墻破,不得垂陰覆玉堂。
(二)筆離手
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箋紙上撒花瓊。
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里擎。
(四)鸚鵡離籠
隴西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茵。
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再喚人。
(六)珠離掌
皎潔圓明內(nèi)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宮。
只緣一點玷相穢,不得終宵在掌中。
(八)鷹離鞲
爪利如鋒眼似鈴,平原捉兔稱高情。
無端躥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十)鏡離臺
鑄瀉黃金鏡始開,初生三五月徘徊。
為遭無限塵蒙蔽,不得華堂上玉臺。
《十離詩》真實地反映了唐代樂籍制度的殘酷。唐代的妓女,分為宮妓、官妓、豪門家妓和私妓四種。薛濤是隸屬成都府樂營的樂籍女子,屬于官妓,生死榮辱皆掌于川主韋皋(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手中。作為一名獲罪被遣的樂籍女子,薛濤要想在強權壓制下生存,金剛怒目式的犯顏直對顯然是無濟于事的,只能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求得韋皋的諒解,才有一線生機。
《十離詩》中,薛濤自比為犬、馬、鸚鵡、燕子、池魚、雄鷹、明珠、筆、鏡子、翠竹等富貴人家的寵物、玩物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其意在委曲求全,求得諒解:《犬離主》前兩句寫小狗善解人意得主人喜愛;《筆離手》前兩句寫筆品質優(yōu)良讓主人恣意揮毫;《馬離廄》前兩句寫馬外貌出眾,能力絕佳,曾讓主人馳騁暢懷;《鸚鵡離籠》前兩句寫鸚鵡獨得主人喜愛,腳下都是上好的地毯;《燕離巢》前兩句寫主人經(jīng)常跟自己說話逗趣;《珠離掌》前兩句寫明珠皎潔明亮,清輝無限;《魚離池》前兩句寫魚在主人池中自由自在的生活;《鷹離鞲》前兩句寫雄鷹的利爪利眼、平原捉兔的本領;《竹離亭》前兩句寫竹子蒼翠茂盛,欺霜傲雪;《鏡離臺》前兩句寫鏡子用黃金鑄成,常得主人玩賞。
《十離詩》還用“羲之”“君王”等諸多溢美之詞,對韋皋大加奉承,希望對方能高抬貴手,饒恕自己。
《十離詩》中,每首詩的第三句則隱含著她被罰赴邊的緣由:如《鸚鵡離籠》中“出語無方便”表明薛濤此次所犯錯誤乃是出言不遜;《犬離主》中“咬著親知客”、《馬離廄》中“驚玉貌郎君墜”,表明薛濤知道韋皋認為她的行為傷害到了他身邊親近的人;《燕離巢》中“銜泥穢污珊瑚枕”、《魚離池》中“無端擺斷芙蓉朵”,表明薛濤的行為損壞了川主韋皋的所有物,損害了他的利益;《珠離掌》中“一點玷相穢”、《鏡離臺》中“遭無限塵蒙蔽”表明薛濤認為自己有一定的過失;但是,《鷹離鞲》中鷹“躥向青云外”、《竹離亭》中“春筍鉆墻破”表明薛濤認為自己的過失行為乃是本性使然;《犬離主》中的“近緣”更是表明,這些過失行為都是在薛濤被罰赴邊近期發(fā)生的、因為薛濤出言不遜而傷害到韋皋身邊的親近之人、并使韋皋顏面受損的事件,可能只有薛濤寫詩《斛石山書事》譏諷王宰所畫的《斛石山圖》,才能最終解釋得清。
詩言志,亦可證史;薛濤留存詩作是研究薛濤的第一手資料。探究薛濤被韋皋罰赴松州的原因,采用文獻研究法,從薛濤留存詩作中尋找線索可能是最正確的做法。
薛濤被罰赴邊后,曾先后三度獻詩向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陳情。剛剛到達松州,薛濤就獻上了《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到達松州一段時間后,薛濤苦等韋皋赦令不至,再度獻詩《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但薛濤“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的懺悔和承諾依然沒有打動韋皋,她不得不三度獻詩。《十離詩》的委曲求全、哀婉悲聲終于打動了高高在上的韋皋,最終被釋放回成都。
薛濤被罰赴邊后的三度獻詩,目的只有一個:請求川主韋皋赦免,放其回成都。從薛濤被韋皋赦免的結果,可以看出:韋皋看到薛濤獻上的《十離詩》后,認為薛濤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懲罰薛濤赴松州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于是,他放薛濤回了成都。反過來推論,薛濤被罰赴邊的原因,就隱藏在薛濤的三度獻詩(尤其是《十離詩》)里。薛濤的三度獻詩,緊緊圍繞向韋皋低頭認錯、求情展開,從《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到《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再到《十離詩》,層層遞進,姿態(tài)越來越低,語氣越來越哀婉可憐,承認錯誤越來越具體、深刻,薛濤被韋皋罰赴邊的原因也就越來越明顯:因為年少輕狂、恃才傲物,寫詩《斛石山書事》譏諷王宰所畫、被韋皋贊賞并做成屏風的《斛石山圖》,因而觸怒韋皋被罰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