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仲林
宿州學院 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在愛美的心理驅(qū)使下,歷朝歷代女子的妝容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無論從藝術(shù)文化還是從政治生活上看,婦女的妝容與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心靈聰慧的女子妝容總能夠適時地映射出朝代的更替、興衰和其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變化。隨著朝代之更新變化,女子的妝容也隨之在變化,故而歷朝歷代女子的妝容都具有其獨特的時代特征??v觀歷史變遷,社會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都切實的影響了婦女愛美的心理變化,隨之而帶來的是婦女妝容的變化。婦女面部妝容的時代性變化,充分地體現(xiàn)出當時女子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女子已經(jīng)會使用粉來化妝了,為了使面部皮膚白嫩柔美,她們把白粉涂抹在臉上,以體現(xiàn)其青春美感,在那一時期被稱之為“白妝”[1]。同時面頰的紅潤也是婦女衡量容貌美麗的標準之一,先秦時期婦女化妝除了用粉之外,還要飾以紅妝,來襯托紅潤的健康氣色。久而久之,女子們發(fā)現(xiàn)在飾過粉的白凈臉頰上再“施朱”,臉頰上涂抹胭脂,讓使人的面色神采愈加鮮艷美麗動人,這是古今女子化妝的基本方式之一。女子偏愛頰紅妝容的歷史非常悠久,但具體的起始時間史料記載不一,甚至可以追溯到文明初始。先秦時期女子使用胭脂、點唇、畫眉的美妝已經(jīng)非常流行了,我國自古以來對人的雙眉都非常重視,認為人的元命外在體現(xiàn)是雙眉。從《楚辭》《戰(zhàn)國策》等史料記載中得知,我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開始有畫眉風俗,“粉黛”的記載就在其中。先秦時期女子畫眉的方法和今天不同,那時女子畫眉之前先把眉毛全部剃除,再用顏料在眉的位置畫出自己認為美的理想眉型,畫眉的主要材料是黛。眉的造型多是寬窄不同的長眉形,同時造型如蠶蛾似的蛾眉在當時最為流行,蛾眉——先秦女子大多以蛾眉來作為眉形的審美標準之一[2]。蛾眉的主要特征是細長而彎曲,凸顯女性的柔美氣質(zhì),在當時位高權(quán)重的衛(wèi)莊公的夫人也深愛蛾眉,后來甚至出現(xiàn)了“膚如凝脂,螓首蛾眉”的詩句來贊嘆蛾眉的魅力。同時蛾眉也是各個時代女性眉妝的基本樣式之一。
我國早在秦始皇時期,宮中的女子就有盛行翠眉紅妝的打扮。秦漢時期的女子化妝習俗得到很大發(fā)展,普通婦女也更加注重容顏裝飾。到了兩漢時期,女子非常喜歡施粉,但是與先秦時期有所不同,那時期的女子的狀粉發(fā)明了除米粉之外的糊狀鉛粉,涂在面頰上,鉛粉的材料是用鉛、錫等經(jīng)過化學處理后的化妝用的粉。其形態(tài)有固體粉和液態(tài)粉兩種,固態(tài)粉稱之為瓦粉,液態(tài)粉稱之為水粉。此外,我國在秦漢時期還流行一種比較奇特的面部妝容,稱之為愁眉啼哭妝,這個妝容的顯著特征是把眉毛畫得細長彎曲,眉尾向下彎,整個眉形似皺眉,在眼瞼下涂抹白粉,看上去像剛哭過一樣的妝容。相傳東漢的梁冀的妻子孫壽梳妝的墮馬髻,配之的妝容就是啼哭愁眉妝,襯托其更加嫵媚動人[3]。
秦漢時期的畫眉風俗,在先秦時期已非常流行,到了秦漢時期,女子的畫眉技藝和流行之風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在漢代,眉形主要以長眉為流行式樣,漢武帝時期,宮廷中的女子都是畫高高的八字眉,眉頭比較高,眉尾稍下壓,眉的整體造型是高挑的長眉。秦漢時期婦女重視眉的造型其實還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封建社會對女子的禮教約束比較嚴厲,以至于女子的思想感情被壓抑無法舒暢地表達出來,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所以聰慧的女子用眉妝之眉聽目語的獨特方式來傳情達意[4]。
受灑脫、自由、浪漫、文化氛圍的熏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子對妝容美的追求在藝術(shù)美的觀念上由質(zhì)樸趨向華麗,從前代的自然美轉(zhuǎn)變?nèi)プ非罂桃獾褡林?。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面部妝容流行比較廣泛的是極有特色的被稱之為“桃花妝”“酒暈妝”“飛霞妝”等。其還有最具典型特色的“額黃妝”。所謂“額黃妝”就是在額際間涂上黃色的妝容。那一時期女子的妝容基本上還是沿襲漢代的風俗,眉的造型還是修長眉。在魏武帝時期創(chuàng)新了一種謂之仙額妝的妝容,兩個眉頭相連在一起,也被稱之為連頭眉,這種奇異的眉形一直流行至齊梁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唇的妝容造型沒有特殊的式樣變化,普遍以小巧精致為美的標準,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嘴巴流行以小為美,如果女性嘴巴先天比較大,會想辦法通過化妝術(shù)來把嘴巴妝飾得非常小巧,如櫻桃小口之美,俗稱櫻桃小口一點點。在嘴唇化妝時,先打一層白底色,然后重新勾勒出唇型,再在上下唇的中部點上紅色的胭脂,其外觀造型尤其具有一種另類的美。
相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的妝容,隋代時期的女性在妝容的打扮上總體上還是相對較為樸素。沒有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么復雜變化的樣式多,更沒有像唐朝時期女性的妝面之多姿多彩,這種妝容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至隋煬帝時期,受當時統(tǒng)治階級奢華的崇尚之風之影響,宮中的女子都相競爭寵,荒淫無道,這種社會風氣愈演愈烈,人們逐漸地越重視妝容打扮,靡麗、奢華、性感大膽的唐朝風尚[5]。女子的裝扮整體傾向于大膽開放和濃妝艷抹。唐代時期,女子的胭脂紅妝比較盛行,除紅妝之外,還有花鈿、點唇、斜紅、眉黛、面魘等妝容手法。
唐代的初期,點紅唇非常受婦女們偏愛,點唇的類型和樣豐富多樣,其色彩與造型極其豐富,有大紅、石榴紅,小紅、半邊嬌、嫩無香、萬金紅、淡心紅、雙唐媚等。面魘是那一時期的女子在面頰兩邊用朱紅、丹青等顏料點出各種形狀的圖案,化妝成酒窩的效果,又稱花魘,俗稱酒窩,其形狀有銅錢樣的、花形的等[6]。總而言之都是以嬌小為時尚,那時最為崇尚的是櫻桃小嘴[7]。隋唐時期女子眉的造型有很多種,隋唐時期最為流行的是細長眉形,唐代初期,女子比較流行粗眉造型,但是發(fā)展到唐代中期則興起又短又寬的、形似桂葉形狀之眉。元和年間以及其后代,則轉(zhuǎn)為盛行八字形的宮眉,而到了五代的后期,新的妝容流行在濃眉宇上,額頭向上仰,有點像暈倒的蛾翅膀似的眉妝,稱為蛾翅眉,又叫暈蛾翅眉??偟膩碚f,縱觀各個歷史朝代,隋唐五代時期婦女之化妝的藝術(shù)性,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面部化妝史上色彩最為濃重的一筆,也是中國女子最為重視裝扮的時期。
在我國大宋時期,女子妝容的基本步驟和方式延續(xù)了前幾個朝代的基本風格,臉部的妝容依然是涂抹粉黛和擦抹胭脂。在宋代的女子妝容中,紅妝仍然是重要的一個妝容,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上層女子,也是繼承了前代社會上層女子的妝容遺風,喜好在兩頰和額頭貼上彩紙和金箔剪成的花子圖案。此外,隋唐五代以來,在下眼瞼部繪畫彩繪圖案的妝容仍然存在,但不是全國上下所有地區(qū)的女子都沿襲這種妝容,只是少數(shù)局部地區(qū)流行。宋代女子在眉妝的式樣上,除了承襲唐、五代的基礎(chǔ)上還逐漸演變得比較清秀。另外,從今天很多考古資料及出土的大量耳飾實物,可以看出,在宋代時期,女子就開始流行帶耳飾,穿耳洞,當時女性佩戴耳飾的打扮極為盛行??傊敃r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在宋代,無論男、女、老少,在妝容上都追求整體上的清新自然形象、雅致樸實,無華麗之矯飾。
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在文化、經(jīng)濟以及互相往來交流都比較融洽頻繁,各個民族的服飾和妝容裝扮等的流行潮流和趨勢則相互受到影響。在女子的面部化妝方面,據(jù)說遼代婦女就極其崇尚用金粉來裝飾涂抹在臉上,又稱“佛妝”。在冬季用以蘆蒿的黃色花淺淺的涂抹面部,一直保留到第二年的春季才把它清洗掉。金元時代的婦女,還有喜愛在眉心作畫“花鈿妝”的習俗。關(guān)于花鈿妝的起源,民間有許多傳說,花鈿妝就是在眉宇之間貼上各種花型圖案,這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時期我國的女子就開始有在臉部和眉部描繪或者粘貼彩色圖案的習俗,也稱貼花子。那一時期的蒙古族的女子也喜歡在額部用黃粉涂,眉妝流行一字細眉的造型。女子面部的妝容呈多種花形,也可以說是花鈿的一種。
明朝的女裝妝容特點,可以淡、雅、素、凈四個字概括。明朝時期女子的面部妝容沒有現(xiàn)代人觀念里的“奇葩”之說,整體妝容趨向于簡約淡雅。論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明朝的初期,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后才剛剛穩(wěn)定,經(jīng)濟才逐漸回暖,明太祖非常重視恢復經(jīng)濟,從而倡導國民要崇尚節(jié)儉,不要形成奢華浪費之風。其次是因為明代時期的女子社會和家庭地位都很低下,且受到當時社會男性的審美制約,導從而間接地限制了女性的妝容豐富性和女性的愛美之心。從另外的一個層面來說,明朝時期女性的盛行的淡妝妝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明朝時期化妝品生產(chǎn)技術(shù)之高。
明代的女性眉妝流行彎而細的眉型,彎彎細長的眉毛造型是明代女子之鐘愛,同時在明代廣大婦女已經(jīng)會用刀削與線絞方法去修眉型,以很纖細而修長的眉型為最美,和現(xiàn)在的眉形差別不大。
明代女性的唇妝,用“櫻桃小嘴”一詞來描繪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那時的女性化唇妝,主要把唇彩涂抹在唇部的內(nèi)側(cè),整個唇妝色彩在唇部內(nèi)側(cè)很集中,其唇部妝效和魏晉時期的女性唇妝有很多相似之處,唇脂的顏色和唇的形狀沒有太大差異。這和現(xiàn)代社會女性的咬唇妝都極其相似,由此可以推測明代唇妝是我國咬唇妝之鼻祖。
面妝,明代的女子時而喜歡在額頭、鼻子、下顎三個位置涂抹暈染白色粉妝,就是把隋唐的額間翠鈿與眉梢斜紅以及唇邊笑靨之妝改變?yōu)榘咨.敃r也稱之為“三白妝法”,三白妝也吸收了宋元時代的妝容風格特征,與現(xiàn)在化妝用的高光粉效果很像,其妝容的效果都是利用妝效的色差去表現(xiàn)面部五官立體感,在臉頰上涂抹的色彩偏亮,使得整個面部都更加立體。
清代女子官宦及宮廷女子著色沿襲秦,以橘色為主,艷麗的色彩張力是清一色的著妝風尚,而眼妝則盛行素凈。
服飾文化繁榮的清代,秀美與清新亮麗妝容形象比較受崇尚和盛行。清朝女性的眉形流行柳葉眉、平眉、水眉和斜飛眉等。但是這些造型的眉形都比較委婉,其整體的眉妝與造型和明時期女性的纖細彎眉很相似。從館藏的史料以及清代的名人畫像可以看出,清朝的帝后圖像、仕女圖畫等,其面部整體妝容幾乎沿襲明代的女性妝容特點,其面妝清秀,眉形細而彎,眼睛細長,嘴唇薄而小,是清代女性妝容的整體形象特征。
從追溯我國歷代婦女的各種面部妝容和眉毛的造型特征來看,我國女性的面部化妝歷史非常久遠,且任何時期的社會審美標準,普遍會受到當時社會經(jīng)濟狀況和政治導向以及文明程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女性的妝容特征直觀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女性妝容文化特征。回顧各個時代女子妝容概貌之時,讓人再細思如今人們對面部妝容美的追求,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