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
活動主辦方邀請我講講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這些題目太大了,我想集中一些,講幾個比較具體的問題。這是個人的意見,而且屬于會議發(fā)言,內(nèi)容是漫談式的。
我最近出的一本書叫《語文課改守正創(chuàng)新》(山東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并不是要做廣告,只是告訴大家:我今天講的內(nèi)容在那本書里面都有,發(fā)表的內(nèi)容是經(jīng)過推敲的,而在會上的發(fā)言可能比較隨意。如今網(wǎng)上經(jīng)常抓住我的一句兩句話就炒作,說實在話,我也有點怕這些東西。
今天我講幾個具體的問題。一是講講古詩文的教學。
在座的有小學教師,也有初高中的教師,古詩文教學這個問題是他們感興趣的。新教材的古詩文篇目是有所增加的,主要增加在小學階段。小學教材一共收了128篇古詩文。從一年級開始就有,以前沒有這么多。但其實作為課文的古詩文只有78篇,要求背誦的并不多?,F(xiàn)在網(wǎng)上都在炒作,說以前規(guī)定背14篇,現(xiàn)在要求背72篇,我背上了這個黑鍋。
說高中課標以前要求14篇,是舉例,實際上是15篇?,F(xiàn)在新的高中課標明確下來了,必須要背誦72篇。有些人說太多了,而且想當然地得出結(jié)論說小學的古詩文也太多了。我告訴大家:小學教材的古詩文篇目確實增加了一些,總數(shù)是128篇(這里的絕大多數(shù)是古詩,一首詩就算一篇),實際上作為課文的只有78篇,要求背誦的并沒有128篇那么多。不妨算一算,小學一到六年級,平均一個學年只有20篇,一個學期十幾篇,量并不大,具體到背誦篇目,就更少了。
初中、高中古詩文增加的量大概占40%—50%。這個量大嗎?跟以前差不多,高中背誦的量反而比以前還少了。大家背誦的量事實上還是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考的要求走的。
這個問題我多說了幾句,因為網(wǎng)上炒這個問題炒了4年了。其實大家可以放心,新教材要求背誦的古詩文篇目并沒有那么多。小學比以前多了一點,但孩子小時候的記憶力是最好的,應該利用這個時間多吸納一些東西,感受一下優(yōu)秀的古典文化。一個學期也就十幾篇,多數(shù)還是古詩,實在不算什么負擔。
下面我要講的是怎么教好古詩文的課。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地誦讀,將古詩文讀得滾瓜爛熟。老師不要進行過多的解釋,也不要組織太多的活動。很多老師在課上講得很多,講得很具體。講《春曉》,就講春天到來感覺怎么樣,詩人有什么想象力,講怎樣珍惜春天的美好之類,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這也不是一二年級孩子所能理解的。其實,只要讓孩子讀、背這首詩,他大致上就能懂,因為小學的古詩文一般都很好懂。講王維,不一定要往“熱愛大自然”上面靠,讀王維的詩,能夠靜下來體會一下詩中所寫的那種“靜”就可以了。當然它本來講的是佛教的那種靜,但沒有必要給小學生講這個。對小學、對初中,甚至高中的學生而言,古詩詞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感受漢語的音韻之美。漢語之美可能說不太清楚,但孩子沉淀下來,讀得多了,就會有感覺了。總而言之,小學課堂教古詩文,不要太煩瑣,老師上課如果像做外科手術那樣講解,就會把古詩文的美破壞了。
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文教學的要求也不要太高,老師沒有必要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這些方面講太多。現(xiàn)在許多小學老師一講古詩詞就“三段論”——知作者、解詩意、想畫面,這種教法有點過于死板了。我們的古詩文教學還是要放手讓孩子去讀,去想象,去感受。
還有一個問題,不要以集體朗讀來代替?zhèn)€人的閱讀和吟誦。朗讀和吟誦不太一樣,朗讀往往是讀給別人聽的,而吟誦,搖頭晃腦也好,閉目陶醉也好,都是讀給自己聽的。朗讀不能替代自主性的閱讀和吟誦,老師應該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讀,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去品味。
另外,學古詩詞,學文言文,還有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理解現(xiàn)代漢語(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應用的語言)的來路、緣由。學習文言文,也是在尋找語言的根?,F(xiàn)代漢語,特別是書面語,本身就有文言文的基因,包含很多文言文的成分。所以,我們學文言文也是為了學好現(xiàn)代文,幫助自己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還有一點,我們有了古詩詞、古詩文的底子,寫文章的時候就更有文氣、有底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優(yōu)秀的古詩詞、經(jīng)典的文言文里有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些因子。這些經(jīng)過歷史沉淀下來的東西,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懂的,也只有中國人才能懂。這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非常重要。網(wǎng)上經(jīng)常說:“文言文已經(jīng)過時了,學那么多干嗎?它能夠造飛機大炮嗎?”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文言文的確不能夠造飛機大炮;第二,你不學文言文,也不一定能夠造飛機大炮;第三,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總要有自己的文化基因。那種語言,那種感覺,是每個中國人應該了解、學習和尊重的。更多的道理我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關于中學文言文的教學,也應該加強誦讀,把誦讀作為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手段和環(huán)節(jié)。我聽過一些課,主要都由老師進行串講,一句一句去講,把難懂的詞都說通,還要講一下語法,做一些古今詞義的比較。這個有必要,但是我們不要停留在這方面,不要花過多功夫去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再做古今異同的比較。這個方法雖然也有一定的必要,但不是文言文教學最好的方法。
教文言文,應該有相當?shù)臅r間安排給誦讀。如果兩節(jié)課,我認為可以用一節(jié)課來誦讀,讓學生反復讀,讀得很熟;剩下一節(jié)課,由老師進行講解。文言文中有些虛詞、實詞,還是需要講解的,需要老師給大家仔細講。文言文,特別是選入初高中教材的文章,讓學生自己去讀,參考注釋也能大致讀懂,能夠達到閱讀中常有的那種“會意”的狀態(tài)。會意是什么?體會的“會”,意思的“意”。會意的狀態(tài),就是知其大意,但也說不太清楚,這就很好了,不妨礙學生理解整個作品。
現(xiàn)在我們不是老講“整體感知”嗎,對文言文學習來說,誦讀能夠讓學生形成語感,對文章形成整體的感覺,這就是基礎。所以我主張:文言文教學可以有一些串講,但不要先譯后背,也不一定要字字落實、字字翻譯,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誦讀。很多課文都可以做到當堂成誦——學生當堂就背下來了。當然,也有些文章比較長,難以做到這一點。不要全部都安排為集體朗讀,應該留些時間讓學生誦讀。誦讀可以是自我陶醉式的,是一種獨處式的誦讀?,F(xiàn)在一個班的人數(shù)太多,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小聲地誦讀。
說完古詩文教學,我們來說第二個問題。
現(xiàn)在有個新詞叫作“學習任務群”,這是最新一版的高中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個新術語,目前初中也提了。高中的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一共有十五六個學習任務群,搞得很麻煩,也要試驗一段時間,看看行不行?,F(xiàn)在小學、初中的義務教育課標也出來了,做了一些改動,也講學習任務群,但只有五六個。
“學習任務群”是個新的概念、新的事物。其實,這雖然是新概念,但這件事卻不一定是完全新的,在近十多年的課改實踐中,其實已經(jīng)不同程度地在做了。比如說主題教學、綜合性活動、大單元教學等很多做法,其實就和學習任務群有相似之處。現(xiàn)在提出的“學習任務群”概念,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但要注意,還是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還是要教聽說讀寫,以前我們熟悉的教學經(jīng)驗,經(jīng)過調(diào)整和改革也依然派得上用場。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有什么學理根據(jù)呢?我想,它就是想改變一篇一篇講課文的那種老的教學方法,想打破老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想把聽說讀寫的訓練分布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F(xiàn)在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不夠,讀書太少,學習任務群也想改善這個問題。以前的課太零碎、太重復、太隨意,現(xiàn)在提出任務群的概念,老師的教學任務就變得比較集中?,F(xiàn)在高中說的學習任務群,是通過“學術任務”來整合單元,突破單篇教學的固定模式,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學習實踐中去學習、去建構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有它的好處,初衷就是用這種形式來減少“灌輸式”的講解,勻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拓展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以上是好的方面。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確:“學習任務群”不等于“任務群學習”。比如說,小學生有五六個“學習任務群”。哪五六個?語言的學習積累和梳理、文學類的閱讀和欣賞,還有應用類文章的閱讀、實用類文章閱讀,還有整本書的閱讀,等等,分成幾個大類。其實跟以前差不多,跟高中相比,更集中一點。老師在講課、備課的時候,不要認為學習任務群就是搞一個任務放在那里,然后就放手讓學生去自學,不是這樣的。另外,學習任務群提倡“群文學習”,一個單元一組文章,并不等于說有了學習任務群以后,老師就不用精講了,有些課,特別是文言文,老師還是必須精講的。
群文學習也不能完全代替單篇的教學,這二者各有所長,要看具體課文的情況,還有教學任務的需要。學習任務群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但還是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老師還是要教聽說讀寫,將以前我們熟悉的那些教學經(jīng)驗做一些調(diào)整、改革,仍然用得上。教學“任務群”主要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比以往有更完整的結(jié)構。但在具體操作中,因?qū)W校不同、學情不同,可以做微調(diào),不一定要死摳?,F(xiàn)在有些人認為都要用這種全新的方法來教學,以前的方法都不行了,這是一種誤解。
另外,也不一定把所有的課都安排為任務驅(qū)動,不能說老師布置一下任務,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討論,搞很多活動,課文也不講了。其實,有些比較深的課文,特別像文言文,或者是有些議論性比較強的經(jīng)典文章,還是需要老師先幫學生讀懂讀通課文,然后才談得上讓學生完成某些討論的任務,解決一些問題。
有些課老師可以先講,講得多一點,這方面不要限制,也不要硬性地規(guī)定比例。不過老師的講解也應當力求指向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在講課過程中老師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
我們看,初中、高中每一課后面都有學習的提示,特別是高中,課后提示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材編寫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我們再講講閱讀經(jīng)典的問題。
教材的很多課文都是經(jīng)典的,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去接觸經(jīng)典,接觸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典就是教學要完成的一個目標。老師們不能完全把課文、把這些經(jīng)典作品純粹當做解決某些問題、完成某個任務的材料,或者說支架。課文的教學任務可能只是、也只能是一個兩個;但經(jīng)典本身可能很豐富,它的內(nèi)容所包含的問題不止一個兩個,老師要引導孩子去更深入、更廣泛去接觸經(jīng)典,引發(fā)他們的興趣。我們在完成學習任務群的時候,要警惕一邊倒,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要留給學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間,不要被“任務”捆綁了。
群文學習也有這個問題——單篇教學和群文學習應該是并存的。對那些很難的文言文和比較深奧的經(jīng)典文章,還是要開展單篇教學,老師還是要組織精讀。一個單元里面有多篇課文,精讀的、略讀的、自讀的,應該分開對待,應該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來決定教學的方法。
最后再講一下寫作教學。
語文教學,包括作文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表達的能力,要求他們能夠?qū)懲樀?、清晰的文字,這是最主要的。至于文筆、文采不是最主要的,起碼考試不會考這些東西。但事實上,多數(shù)老師在教學訓練中可能偏重于文筆。老師們在幫助學生準備考試的時候,中考也好,高考也好,不要把精力放在把文字寫得多么漂亮,用些什么套式,加上什么格言、歷史掌故等,故作深沉地去吸引改卷老師的目光,這并不是正路。
寫作是什么?寫作主要是一種思維訓練。即便是抒情文,它也體現(xiàn)了一種思維,直觀的、與審美有關的思維。這個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大家對寫作非常重視,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甚至公務員考試都要考寫作,為什么?因為寫作不光能考察一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更能體現(xiàn)表達能力背后的思維能力,看一個人寫的東西,就能知道他的腦子是不是清楚的。一些高中生的作文成績老是上不去,為什么?主要是立意太淺,視野太窄,他了解的東西都是人所共知的那些掌故,寫出來的東西總是千篇一律。這些學生寫的作文結(jié)構相同,說穿了不是“寫”的問題,而是“思”的問題,這說明他們在平時寫作的時候,并沒有把思維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寫作,其實是訓練大腦,頭腦清楚明白,表達才能有特色;作文的立意、視野都要靠平時的寫作來訓練。怎么訓練?進行綜合訓練。脫離了閱讀,脫離了平時的積累,寫作是沒法教的。如果說作文滿分是60分,老師教寫作,教你寫到30多分40分是可以的,也就是個及格水平。但再往上,你想得高分,想寫得更好,就要靠積累,要靠個人的閱讀,大量的閱讀,大量的體會和感悟。這一點很重要,說到底,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
有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學寫作,到了高中寫作成績還沒有上去,為什么?就是沒有注意思維訓練,它是一種非常必要的綜合能力的訓練。在國外有人對高中兩個班的學生做不同的寫作教學的試驗,一個班是每周寫一篇作文,老師認真改,另外一個班是三周寫一篇作文,但有大量時間讓他們自由閱讀。一年下來這兩個班學生的能力都有進步,但以閱讀為主的那個班學生的進步更明顯。由此看來,多讀比多寫,更能夠有效地提高寫作的能力。就是說,寫作的次數(shù)本身不會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總量,寫作是信息輸出行為,寫作時要考查學生怎么篩選信息,怎么去表現(xiàn)自己的立意。如果這個學生平時閱讀太少,什么都不太知道,到考試時肯定是不行的。
現(xiàn)在高考的閱讀題與寫作題,涉及的面都是相當廣的,也很關注社會。如果孩子除了課本什么都不知道,考試就要吃大虧。所以,現(xiàn)在的寫作教學一定要把背后的思維訓練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慮寫作技巧——基本的格式,怎么修辭,怎么潤色,等等。培養(yǎng)寫作能力還是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讀和寫應該緊密結(jié)合起來,老師要幫助學生去體會。
另外,現(xiàn)在寫作教學的套路練習比較多。比如,仿寫有一定的必要,但不要把仿寫都搞成套路,搞成八股。模仿式的作文教學,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能幫助他們形成基本的表達能力,但再往上就不行了,對于現(xiàn)在中考高考來說,仿寫是行不通的。
寫作學習其實在教材里有自己的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只是提供給老師們做參考,協(xié)助他們安排課程。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靠平時大量的閱讀,有了閱讀打底,作文的立意和視野就不一樣了。寫作教學應該是一種綜合訓練,寫作能力也不是靠寫幾次作文就可以解決的。老師們要把思維訓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擴大孩子的閱讀面,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加上適當?shù)奈淖钟柧?,慢慢會有收效?/p>
當然,老師們自己也應該喜歡寫文章,要敢于和學生一起寫作文,不一定要寫得多么漂亮,但起碼要會寫,這樣,你的寫作課才能有針對性,也不至于套式化。
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我就講這幾點意見,都是比較具體的問題。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以前發(fā)表的文章,其中有些是在培訓的時候講的,最近出版的《語文課改 守正創(chuàng)新》里也詳細談到了這些問題。今天的探討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