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南,郭關柱,楊國濤
(1.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國家鐵路大型養(yǎng)路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15;3.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與信息化部,北京 100844)
軌頂面常見傷損有疲勞微裂紋、剝落和波磨等,傷損嚴重影響輪軌接觸幾何特征和型面匹配關系,決定了車輛運行平穩(wěn)性、輪軌磨耗、應力水平及疲勞特性等動力學性能,影響鋼軌使用壽命。鋼軌在線維護可及時、有效地切削重構軌廓,預防或修復傷損,保證列車安全行駛并提高鋼軌及車輛使用壽命[1-2]。
在線打磨或銑削是修復軌頂面?zhèn)麚p的兩種典型方法。打磨方法分為分段包絡法和仿形包絡法,打磨原理見圖1。圖1(a)中, 將軌頂曲面分解成多個段面,由軌頂上方不同角度相切于曲面的多個端面砂輪旋轉(zhuǎn)和移動來實現(xiàn)打磨,有16頭到96頭多種鋼軌打磨車采用這種原理;圖1(b)中,整體砂輪刃口外形與理想標準廓形相包絡,砂輪高速旋轉(zhuǎn)和移動來實現(xiàn)打磨。圖1中,λ為軌頂面波磨的波長。
圖1 分段、仿形包絡法打磨軌頂面原理
在線打磨技術已應用數(shù)十年,對改善鋼軌斷面形狀和縱向平順性,提高列車運行平穩(wěn)性和舒適度、降低噪音和振動、延長使用壽命起到一定作用[3-5]。在線打磨的顯著缺點是單遍打磨量小(通常不到0.01 mm)及打磨火花和粉塵嚴重,易造成現(xiàn)場污染和火災隱患。
針對鋼軌在線打磨不足,逐漸發(fā)展出軌廓在線仿形銑削技術。軌廓在線仿形銑削基于銑盤軸心沿鋼軌平行移動且刀盤旋轉(zhuǎn)切削的原理,切削后兩刀粒切削軌跡相交處存在棱邊,軌頂面存在殘余波磨,棱邊和波磨決定了軌廓精度,影響著輪軌接觸應力。圍繞鋼軌在線仿形銑削技術研究,國外逐漸向高速銑削方向發(fā)展,通過增大銑盤直徑和提高銑盤轉(zhuǎn)速來實現(xiàn),以減小銑削切入角和增大銑削效率。借鑒國外鐵路行業(yè)應用經(jīng)驗,結合我國鐵路軌廓和傷損特征,該技術在國內(nèi)實現(xiàn)了自主化[6-7]。本文基于軌廓在線仿形銑削原理,擬建立軌廓在線仿形銑削特征參數(shù)的理論計算模型,由數(shù)值計算、銑削試驗與結果分析,驗證理論分析值與試驗結果的吻合度。在上述基礎上,分析軌廓在線仿形銑削特性對輪軌接觸應力的影響。
軌廓在線仿形銑削原理見圖2。圖2中,dm銑盤銑削處相應直徑;nm銑盤旋轉(zhuǎn)速度;θm,θ0分別為每粒銑刀片開始銑削點至銑削最低點間夾角及每2粒銑刀粒間夾角。
圖2 軌廓在線仿形銑削原理
由圖2可知,仿形銑削采取順銑方式,即銑削旋轉(zhuǎn)方向與銑削裝置移動方向相一致。電動機經(jīng)同步帶驅(qū)動法蘭盤帶動銑盤旋轉(zhuǎn),銑盤依靠支架及滑靴定位于鋼軌上表面,銑盤外緣均勻分布著銑刀刀粒,其外安裝了銑盤罩。銑削時,銑盤旋轉(zhuǎn)1圈,每粒銑刀銑削1次。銑刀銑下來的鐵屑進入吸屑嘴,在文秋里發(fā)生器形成的負壓作用下,鐵屑進入鐵屑吸收管,由吸屑氣流輸送到鐵屑存貯艙,鐵屑輸送機可將其排出。
鋼軌在線仿形銑削廓形分析,以半徑13 mm圓心點為原點O,水平方向為x軸,垂直方向為y軸建立坐標系,見圖3。其中,vmm銑盤沿鋼軌方向的移動速度,即銑削速度;Hm銑削軌頂面最高位的最大切削深度;Hλ、λL分別為銑削軌頂面最高位后殘余波紋的波長、波高;λm相鄰2粒銑刀在軌頂面最高位切入點橫向距離;θ為同1粒銑刀銑削軌頂面最高位時,銑削軌跡最低點及殘余波紋的相鄰波峰點在銑盤外圓上對應夾角;l為鋼軌銑削長度;1,2,…,10號表示鋼軌橫截面方向,銑盤外圓上排列的銑刀粒,其中:2、3號為銑削刃口半徑13 mm圓弧刀粒,其余刀粒刃口均為直角刀粒;1、9號和10號主要用于銑削凸起或飛邊等。
圖3 鋼軌在線仿形銑削廓形分析
由圖3可知,沿鋼軌方向,銑盤移動時每旋轉(zhuǎn)1圈,每粒銑刀有1個切入點,每相鄰2粒銑刀銑削產(chǎn)生1個波紋;軌頂橫截面上,2、3號銑刀粒共同切出軌頂半徑13 mm圓弧面,4、5、…、8號銑刀粒共同切出軌頂其余輪軌作用面。
軌廓在線銑削特性包括銑削速度、銑削厚度和廓形偏差,由銑盤直徑與旋轉(zhuǎn)速度、銑刀數(shù)量與分布、銑盤移動速度決定,影響鋼軌在線銑削后的銑削殘余波紋的波長及波高、銑削深度與廓形偏差。
銑削殘余波紋波長及波高與銑盤直徑、銑削刀粒間夾角、銑削速度和銑盤轉(zhuǎn)速密切相關,還受銑削厚度影響。在線銑削時,銑削裝置處于勻速移動狀態(tài),忽略銑削裝置與鋼軌間相對滑動,則其移動距離即為銑削距離。故有
Nmλm=vmmt
( 1 )
vmmt=l
式中:Nm銑盤移動且旋轉(zhuǎn)銑削時,沿鋼軌水平方向,銑刀總切入點數(shù)(以每組銑刀銑削1次取1個切入點);t為銑削時間。
銑削鋼軌時,銑盤處于勻速旋轉(zhuǎn)狀態(tài),Nm銑盤轉(zhuǎn)速及銑刀粒排數(shù)間關系為
( 2 )
由式( 1 )和( 2 ),可得
( 3 )
銑盤旋轉(zhuǎn)1圈,因銑刀粒銑削直徑和轉(zhuǎn)速相同,故相鄰2粒銑刀銑削軌跡相同且平行,沿鋼軌方向上,則相鄰2個切入點間距離與銑削殘余波紋波峰間距離相等,有λmλL。故有
( 4 )
由式( 1 ),依據(jù)數(shù)學幾何關系,銑削后殘余波紋的波高Hλ為
( 5 )
銑刀為硬質(zhì)合金刀,由經(jīng)驗公式[8]可知,銑削厚度Hm與銑削力、銑盤直徑、銑屑長度等相關[9-10]。在線銑削銑盤等效于圓柱銑,其主銑削力Fc滿足:
Fc=1 000ae0.88fz0.75dm-0.87Hm1.00Z
( 6 )
式中:ae為銑削寬度;fz每粒銑刀進給量;Z為銑盤外緣銑刀排數(shù)。
鋼軌頂面是不同半徑弧面構成的復雜曲面,對于60軌,分別由半徑13、80、300、80、13 mm幾段圓弧面組合構成。圖3(b)中,以左側(cè)半徑13 mm圓弧面為基準,調(diào)整銑刀直線刃口與弧面法線垂直,則軌頂面被銑削后理論廓形偏差由直線刃口銑刀對應長度確定,依據(jù)數(shù)學幾何關系,有
( 7 )
式中:δ為軌頂面被銑削后形成的理論廓形偏差;rg軌頂弧面半徑;lm直線刃口銑刀銑削段長度。
銑削裝置的銑盤外緣均勻布置銑刀粒,銑刀粒共有32排,每相鄰2粒銑刀粒間夾角11.25°。根據(jù)實際需要,銑削速度通常為300~1 000 m/h;銑刀在銑盤上安裝直徑為800 mm;銑盤旋轉(zhuǎn)速度為60 r/min。相關參數(shù)代入式( 3 )、式( 5 ),計算出銑削波紋殘余波長和波高見表1。
表1 不同速度時銑削波紋的殘余波長和波高
考慮銑削厚度過大會造成崩刃并降低刀具壽命,確定最大銑削厚度為1.0 mm。軌頂面實際銑削寬度67 mm;銑刀進給量與銑削殘余波紋的波長相關,由圖3(a)數(shù)學幾何關系可知,λm>Hm時,每粒銑刀進給量即為銑削厚度Hm。依據(jù)相關銑削參數(shù)[11-13],銑削厚度0~1.0 mm時,根據(jù)式( 6 )計算不同銑削厚度與最大銑削力關系見圖4。
圖4 不同銑削厚度與最大銑削力關系
從圖4可知,最大銑削力隨銑削厚度增加成指數(shù)關系增大,銑削厚度為0.2、1.0 mm時,最大銑削力分別為231、3 858 N。
由圖3可知,以左側(cè)半徑13 mm圓弧面為基準,分析曲面及直面銑刀粒布置后銑削段長度(1、9和10刀粒僅用于切斷鋼軌凸起或飛邊等)和銑削面相對y軸間夾角,由式( 7 )計算不同銑刀粒銑削形狀相對理想標準軌廓的最大廓形偏差,見表2。
表2 銑削長度、刀粒夾角與最大廓形偏差
由表2可知,軌頂面銑削后軌廓形狀偏差主要出現(xiàn)在4、8號銑刀粒銑削位置,其最大偏差分別為±0.095 、±0.100 mm;5~7號銑刀粒銑削位置最大偏差分別為±0.024、±0.023、±0.028 mm。
軌廓在線仿形銑削試驗時,線路鋪設60 kg/m鋼軌,調(diào)整在線銑削速度和厚度,分別測試銑削速度分別為300、600、1 000 m/h銑削特性。試驗過程無明顯火花和粉塵,試驗結束后,檢查銑削后鋼軌頂面,見圖5。
圖5 銑削效果
分別用1 m電子平直尺、鋼軌外形測量儀等測量儀器,測量鋼軌銑削殘余波長與波高、軌頂面輪軌接觸區(qū)域的最大廓形偏差,測量結果見表3。
表3 銑削殘余波長、波高與最大廓形偏差
對比數(shù)值計算與試驗結果可知,銑削速度300 m/h時,殘余波長、波高和最大廓形偏差的理論計算值分別為2.62、0.002、±0.10 mm,試驗測試結果分別為3~5、0.01、±0.11 mm;銑削速度為600 m/h時,殘余波長、波高、最大廓形偏差的理論計算值分別為5.24、0.009、±0.10 mm,試驗測試結果分別為6~8、0.02、±0.14 mm;銑削速度為1 000 m/h時,殘余波長、波高和最大廓形偏差的理論計算值分別為8.73、0.02、±0.10 mm,試驗測試結果分別為9~12、0.0、3±0.19 mm。理論計算值與試驗結果基本吻合,試驗結果略大于理論計算值,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①測量儀器精度誤差;②在線銑削時,銑盤與鋼軌間存在相對滑動。
軌廓在線銑仿形銑削,通過修正軌廓形狀來消除或減緩軌頂表面的裂紋、剝落和波磨等,從而改善輪軌接觸狀態(tài)[14-15]。在線仿形銑削后,實際軌廓得到改善,相比理想標準軌廓,其廓形偏差會影響輪軌間接觸應力狀態(tài)。
針對高鐵、普速和城軌鐵路線路情況,鋼軌模型采用60 kg/m軌,軌底坡為1/40,車輪采用LM磨耗形踏面,輪徑為820 mm。鋼軌材質(zhì)為U71Mn鋼,車輪材質(zhì)為R8T鋼,材質(zhì)屈服極限550 MPa,彈性模量為210 GPa,泊松比為0.3。
不考慮軌枕影響,接觸結束設為鋼軌固定,輪軌間為摩擦接觸,摩擦系數(shù)取0.2[16],輪軌間存在小滑動,采用廣義拉格朗日法計算求解[17-18]。為縮小計算量和增加網(wǎng)格密度,截取車輪整體的1/10劃分網(wǎng)格,采用全局網(wǎng)格,單元尺寸取2.0 mm,整個模型的單元數(shù)量為625 536個,節(jié)點數(shù)量為2 618 250個?;贏nsys仿真分析軟件,建立輪軌接觸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模型。
針對理想標準軌廓和銑削后實際軌廓兩種情況,依據(jù)列車軸重相關技術參數(shù)取加載軸重分別為14、19、23 t進行分析。對于理想標準軌廓,輪軌接觸時,軌頂面受到的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布見圖6;對于在線仿形銑削后軌廓,輪軌接觸時,軌頂面受到的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布見圖7。
圖6 理想標準軌廓軌頂面的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布(單位:Pa)
圖7 銑削軌廓軌頂面的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布(單位:Pa)
理想標準軌廓條件下,由圖6可知,軌頂面及車輪踏面接觸區(qū)域外形接近于橢圓形,中心區(qū)域存在1條帶狀較高接觸應力區(qū),最大接觸應力出現(xiàn)在該較高接觸應力中心部位,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由外向內(nèi)急劇增加,接觸部位應變能較高。軸重為14、19、23 t時,輪軌接觸區(qū)域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6.3 mm和17.5mm、19.5mm和20.4mm、20.0mm和21.0mm,軌頂面受到的最大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別為876、994、1074MPa,最大彈性變形量分別為0.012 79、0.016 71、0.019 80 mm。
在線仿形銑削軌廓條件下,由圖7可知,軌頂面及車輪踏面間存在2個接近于橢圓形接觸區(qū)域,右側(cè)橢圓形接觸區(qū)域應力偏大,橢圓形接觸區(qū)域中心位置分別對應于圖3中4號與5號、5號與6號銑刀粒相交處,此處接觸應力最高,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由外向內(nèi)急劇增加,接觸部位應變能較高。軸重為14、19、23 t時,輪軌接觸區(qū)域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9.8mm和17.6mm、20.2mm和19.1mm、20.5mm和20.4mm,軌頂面受到的最大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別為1002、1079、1139 MPa,最大彈性變形量分別為0.008 31、0.010 66、0.012 29 mm。
圖6和圖7中,軌頂面受到的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隨車輪軸重增加而增大,但軸重越大則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增加程度越小,軸重為14、19、23 t時,銑削后軌頂面受到的最大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值,分別高于理想標準軌廓下軌頂面受到的最大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值為126、85、65 MPa。
理想標準軌廓實際無法獲得,軌廓在線銑削用于消除或減輕鋼軌頂面?zhèn)麚p,使修復后軌廓盡量接近于理想標準廓形。銑削速度越快,銑削后殘余波磨對廓形偏差影響越大,輪軌接觸區(qū)域軌廓的形狀偏差越大。鋼軌碾壓后,表面硬化層厚度通常為0.2 mm,而軌廓在線仿形銑削的最大廓形偏差為±0.19 mm,為保證軌廓在線仿形銑削效果,則銑削時優(yōu)選銑削深度為0.4 mm。由圖3和表1可知,銑削厚度決定了最大銑削力,而銑削速度與銑削效果存在矛盾,在保證銑削效率需求條件下,為減小銑削殘余波紋影響,優(yōu)選銑削深度0.4 mm時銑削速度為600 m/h。
軌廓在線仿形銑削時,建議依據(jù)軌廓傷損實際狀況,由輪軌接觸最大應力值出現(xiàn)位置所需最大銑削深度確定銑削參數(shù)。如軌廓傷損嚴重則采取廓形修復優(yōu)先原則,降低銑削速度和增加銑削深度,以保證軌廓傷損修復效果;如軌廓傷損輕微則兼顧銑削速度與廓形精度,縮短銑削時間并保證軌廓精度。
本文基于軌廓在線仿形銑削殘余波紋波長及波高、廓形偏差等銑削特征參數(shù)的計算模型、數(shù)值計算值、銑削試驗結果和輪軌接觸等效應力仿真分析,研究軌廓在線仿形銑削特征及其對輪軌接觸應力的影響,獲得銑削殘余波紋的波長和波高、廓形偏差等特征參數(shù)及其對輪軌接觸應力的影響,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理論計算與試驗條件下,軌廓在線仿形銑削速度300~1 000 m/h時,波長約3~12 mm,波高為0.01~0.03 mm,輪軌接觸區(qū)域的最大廓形偏差為±(0.11~0.19) mm。銑削殘余波紋的波長與銑削速度和銑盤轉(zhuǎn)數(shù)的比值成正比,與銑盤刀粒排數(shù)成反比,波高由波長與銑盤直徑確定。
(2)仿真條件下,輪軌接觸等效應力隨車輪軸重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程度逐漸減緩,軸重為14、19、23 t時,銑削后軌頂面受到的最大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分別為1 002、1 079、1 139 MPa,依次高于理想軌廓頂面受到的最大輪軌接觸Von Miss等效應力值為126、85、65 MPa。基于銑削效率和輪軌接觸等效應力考慮,軌廓在線仿形銑削優(yōu)選特征參數(shù)為銑削速度600 m/h和銑削深度0.4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