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剛,傅艷梅
(1. 江西水利職業(yè)學院,330013,南昌;2. 豫章師范學院,330103,南昌)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是全球環(huán)境變化方面研究的熱點[1],土地利用變化對水資源、土壤資源、氣候變化等都有影響[2]。人類活動是引起全球變化的主要驅(qū)動因子之一[3],人類活動同樣可改變土地利用類型,因此土地利用變化可間接反應人類活動的干擾強度[4]。我國是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容易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耕地面積建設、土壤質(zhì)量下降,從而制約經(jīng)濟發(fā)展[5-6],因此促進人地關系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顯得極為迫切。
近20年來,國內(nèi)外有關土地利用演變特征方面的研究較多[7],如有學者認為土地利用演變與河流水質(zhì)關系密切,當土地類型中不透水面面積比例達到20%~30%時水質(zhì)會明顯變差[8]; 也有學者認為當河岸兩側1 km土地類型發(fā)生變化時,對河流水質(zhì)影響最為顯著[9];潘繼亞等[10]以香格里拉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區(qū)域1974—2017年的土地利用變化、土地利用安全指數(shù)、土地生態(tài)安全狀況;陳麗等[11]從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土地利用時空演變特征等角度分析了銀川市土地利用變化情景;肖海婷等[12]分析了大興安嶺近30年土地利用變化情況,解析了土地利用變化的主要驅(qū)動力;高薇等[13]分析了江西省近30年土地覆蓋變化,人類活動時空特征以及對土地利用變化的驅(qū)動作用。
本文擬以贛江流域為研究對象,分析贛江流域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類型,計算3個年份景觀指數(shù),分析贛江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觀格局演變特征,研究結論以期為贛江流域土地結構優(yōu)化調(diào)整提高理論參考。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流域面積約為16.2萬km2,約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97%。贛江是鄱陽湖第一大支流,發(fā)源于江西與福建交界的武夷山區(qū), 贛江干流從南至北依次流經(jīng)贛州、泰和、吉安、峽江、樟樹、南昌等地區(qū),經(jīng)南昌八一橋后分主支、北支、中支和南支共4支注入鄱陽湖。贛州以上稱為贛江上游,贛江上游以贛州市為中心,上游流域范圍包含贛州市所轄的各縣區(qū);贛州至新干為贛江中游,流域范圍包含吉安市所轄的各縣區(qū)以及撫州市樂安縣;新干縣至吳城為贛江下游。據(jù)統(tǒng)計,流域內(nèi)集水面積在10 km2的大小支流多達2 000余條,集水面積在1 000 km2的支流有19條,河長大于30 km的支流有125條(贛江流域范圍及水系分布見圖1)。贛江主支全長825 km,河寬150~1 000 m,干流河道坡降介于0.09‰~0.25‰,贛江干流在萬安縣以上多為山區(qū)性河流,溪流、深澗較多,水資源豐富;中游萬安以下多為丘陵地帶,水流較緩;下游河道兩岸較為平坦,沙洲多,河網(wǎng)錯綜復雜,河面寬闊。
圖1 贛江流域水系圖
景觀格局一般指空間格局,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景觀指數(shù)高度濃縮景觀格局信息,能夠定量反映空間異質(zhì)性。 本文選取的景觀指數(shù)包括拼塊數(shù)量(NP)、最大拼塊占景觀面積比例(LPI)、面積加權平均斑塊形狀指數(shù)(SHAPE_AM)、蔓延度指數(shù)(CONTAG)、香濃多樣性指數(shù)(SHDI)等,這些景觀指數(shù)能反映了景觀的豐富度、優(yōu)勢度、破碎度及多樣性等特性,部分景觀指數(shù)含義見表1。各景觀指數(shù)的計算均在FRAGSTATS4.2軟件上進行。
表1 選取的景觀指數(shù)及生態(tài)學意義
本研究下載贛江流域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30 m高精度土地利用分類數(shù)據(jù)(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數(shù)據(jù)下載后通過Arcgis軟件對其進行字段融合、數(shù)據(jù)裁剪等后處理操作,最終贛江流域土地利用被分為草地、耕地、林地、建設用地、濕地、水體以及未利用地共7類用地類型。
分類后的贛江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況見圖2,3個年份各類用地占比見表2。
圖2 贛江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類型圖
表2 贛江流域2000—2020年各類用地占比/%
對表2分析可知:近20年來研究區(qū)土地結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為主,三者面積占比達到90%以上。2000年,贛江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積之和為15.66 萬km2,2010年三者面積共15.64 萬km2,2020年三者面積共15.25 萬km2,說明2000—2020年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積占比逐年減少,建筑用地面積占比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2 760 km2增至2020年的5 648 km2),即從2000年的1.7%增至2020年的3.49%,水體和濕地面積在逐年增加,未利用地面積占比逐年減少。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可反應一定時期內(nèi)各類用地面積/占比轉移情況,便于研究者分析各類用地去向,贛江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轉移矩陣見表3。分析可知:2000年的耕地有1.343%轉為建筑用地,約570.195 km2;0.641%的耕地轉為林地,約272 km2;0.009%的耕地轉為水體,約3.888 km2。2000年的林地有9.232%轉為耕地,約3 172.866 km2;0.046%的林地轉為草地,約15.684 km2,0.013%的林地轉為建設用地,約4.593 km2。12.701%的草地轉為建筑用地,約14.491 km2;1.427%的草地轉為耕地,約1.62 km2。2000年的草地有0.749%轉為林地,約0.854 km2。2000年的未利用地有0.885%轉為2020年的耕地,轉移面積約為0.064 km2;2.301%的未利用地轉為水體,約0.168 km2。2000年的濕地有0.86%轉為2020年的建設用地,轉移面積約0.175 km2;0.822%的濕地轉為水體,轉移面積約0.168 km2。
表3 贛江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進一步分析表明:2000年的草地、耕地、林地都有一定的面積轉為了2020年的建筑用地,同時也說明2000—2020年間贛江流域土地結構中耕地-林地-草地存在頻繁的相互轉變。
贛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觀指數(shù)計算結果見表4。2000—2020年,贛江流域CONTAG值逐漸降低,說明景觀破碎化程度逐漸增加,某種優(yōu)勢拼塊類型連接性逐年降低。2000—2020年SHDI和SHEI值逐年增大,說明土地利用豐富度逐年上升,土地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某種景觀的優(yōu)勢度逐漸減少,這是2000—2020年土地利用中某類用地占比逐漸越大(如建設用地),因此該類景觀的優(yōu)勢度越低;IJI是反映景觀空間格局的重要指標之一, 2000—2020年IJI逐漸增大,說明贛江流域植被類型越來越受制于水的分布以及多寡影響;PLADJ反映了相似鄰比距離,2000—2020年PLADJ逐漸增大,說明土地斑塊越來越集中,間接反映了人類活性干擾強度逐年加大;2000—2020年LPI逐漸減小,說明優(yōu)勢地類或景觀類型逐漸減弱,反映人類活動干擾強度逐漸加大;LSI是景觀形狀指數(shù)的指標之一,2000—2020年LSI逐漸減小,說明近20年贛江流域土地利用形狀變得更規(guī)則;2000—2020年SHAPE_AM、FRAC_AM逐漸減小,說明斑塊形狀變得更為單一,用地類型分布更為規(guī)則;COHESION反映了景觀的整體性,2000—2020年COHESION逐漸減小,說明景觀整體連接性有所降低。
表4 贛江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景觀指數(shù)計算結果
1)贛江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三者面積占總用地面積比例超過70%,近20年來贛江流域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明顯。
2)贛江流域2000年的草地、耕地、林地都有一定的面積轉為了2020年的建筑用地,贛江流域土地結構中耕地-林地-草地存在頻繁的相互轉變。
3)近20年來,贛江流域土地破碎化程度有所上升,人類活動干擾作用越來越強,景觀整體連接性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