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 張啟平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山東 泰安 271000)
喉源性咳嗽是慢性咳嗽中常見類型之一,除多有咳嗽、咳痰等癥狀外,患者常伴有咽部瘙癢不適、灼熱刺痛、咽部異物感等癥狀[1]。目前西藥治療以頭孢拉定等抗生素為主,但效果不理想,且長期用藥易產(chǎn)生耐藥性。有研究[2]指出,應用疏風肅肺止咳類方劑治療喉源性咳嗽,可驅(qū)散風邪,改善表證。張啟平主任經(jīng)驗方潤咽止嗽湯為疏風清熱、肅肺止咳類方劑,可起到疏風清熱、潤肺化痰的作用。本研究在潤咽止嗽湯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辨證加減中藥,對比其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喉源性咳嗽患者的效果,旨在探究潤咽止嗽湯加減方的臨床效果,為喉源性咳嗽的中醫(yī)藥治療提供臨床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的喉源性咳嗽患者98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24~65歲,平均(47.85±8.67)歲;病程5~46 d,平均(24.11±6.34)d。觀察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26~64歲,平均(46.13±8.29)歲;病程6~48 d,平均(25.30±6.17)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喉源性咳嗽》[3]中關于喉源性咳嗽的診斷標準;(2)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3)以干咳、咽癢、咽部異物感為主癥,以痰白、微惡風寒、咽痛為次癥,舌淡紅、苔白滑,脈滑或弦細。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伴有咽部囊腫或腫瘤者;(4)入組前1個月內(nèi)有本研究相關藥物服用史者;(5)有本研究所用藥物服用禁忌證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頭孢拉定(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2485),2片/次,每日2次;鹽酸西替利嗪(廣州彼迪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387),1片/次,每日1次,共治療1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潤咽止嗽湯加減方治療。肺失清肅型咳嗽,予生黃芪15 g,生白術10 g,防風10 g,桔梗10 g,當歸10 g,全瓜蔞10 g,炒牛蒡子15 g,金銀花12 g,連翹12 g,甘草6 g;肺氣不利型咳嗽,予北沙參15 g,麥冬10 g,桔梗10 g,知母12 g,蟬蛻12 g,天冬6 g,烏梅6 g,地骨皮10 g,炙桑白皮10 g,炙款冬花10 g,生地黃10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共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 (1)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4],根據(jù)主癥(干咳、咽癢、咽部異物感)及次癥(痰白、微惡風寒、咽痛)嚴重程度進行評分,主癥:無癥狀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癥: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中醫(yī)證候積分為主次癥得分相加之和。(2)生活質(zhì)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Quality of life-brief scale,QOL-BREF)評價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生活質(zhì)量[5],該量表包括生理(7~35分)、心理(6~30分)、社會關系(3~15分)及生活環(huán)境(8~40分)4個方面,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3)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2組咳嗽、咽部異物感、咽癢消失時間。(4)臨床療效: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判斷療效,臨床痊愈:干咳、痙攣性咳嗽等癥狀消失,咽峽部黏膜充血現(xiàn)象消失;顯效:干咳、痙攣性咳嗽等癥狀基本消失,咽峽部黏膜充血明顯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70%;有效:干咳、痙攣性咳嗽等癥狀減輕,咽峽部黏膜充血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70%;無效:干咳、痙攣性咳嗽等癥狀及咽峽部黏膜充血無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5)不良反應:統(tǒng)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厭食、腹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88%(46/49),高于對照組的79.59%(39/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喉源性咳嗽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 治療前,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喉源性咳嗽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QOL-BREF評分 治療前,2組QOL-BREF各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QOL-BREF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QOL-BREF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喉源性咳嗽患者QOL-BREF評分比較 分)
2.4 咳嗽、咽部異物感、咽癢消失時間 觀察組咳嗽、咽部異物感、咽癢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喉源性咳嗽患者咳嗽、咽部異物感、 咽癢消失時間比較
2.5 不良反應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喉源性咳嗽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中醫(yī)學根據(jù)喉源性咳嗽的臨床癥狀及病情進展將其歸為“喉痹”的范疇,患者多表現(xiàn)為干咳、咽癢、咽部異物感等癥狀,多是因機體感受風邪所致,且患者發(fā)病初期即應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雖可解除表證,但余邪未盡,進而阻遏肺氣,肺臟宣發(fā)肅降功能受到抑制可使患者出現(xiàn)氣逆咳嗽等癥狀,另外因患者咳嗽時發(fā)時止,與風邪數(shù)變而攣急的特點不謀而合。故本研究應用疏風清熱、肅肺止咳類藥物治療喉源性咳嗽,可起到利咽排痰的作用。本研究選取張啟平主任辨證施治驗方潤咽止嗽湯為基礎,以“疏風清熱、肅肺止咳、利咽排痰、扶助正氣”為基本大法,根據(jù)患者不同辨證加以不同中藥進行治療,對肺失清肅型患者加以防風、桔梗等藥物,防風可祛風解表,桔梗可止咳祛痰,聯(lián)合應用可宣發(fā)肺氣、祛風止咳;對陰虛肺燥、肺氣不利型患者加以北沙參、麥冬、烏梅、地骨皮等藥物,北沙參可滋陰潤肺、祛痰止咳,麥冬可潤肺止咳,烏梅可清肺降火,諸藥合用可滋陰潤燥、行氣止咳[7]。本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潤咽止嗽湯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應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且觀察組咳嗽、咽部異物感、咽癢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說明應用潤咽止嗽煎加減方治療喉源性咳嗽患者,可減輕臨床癥狀。
喉源性咳嗽為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喉嚨作為重要的呼吸系統(tǒng),除了與肺和胃密切相關外,它與整個身體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嚴重時會影響呼吸功能,極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張滋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對患者給予潤咽止嗽湯加減,可緩解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進而改進患者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應用潤咽止嗽湯加減方治療喉源性咳嗽,可減輕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