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耿 肖 龍 夏建超
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仡佬族是在貴州這片土地上最早開疆擴土的人,仡佬族對貴州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不管是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還是軍事上都相當大的作用。正是有了他們的貢獻,更進一步推動了貴州的文化多樣性。相關文獻記載,在不同的時期對仡佬族的族稱有不同的稱呼:濮人、濮撩和夷濮等等。據史料記載,早在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仡佬族的祖先就在西南地區(qū)這一帶活動,到目前為止,仡佬族已經在西南地區(qū)延續(xù)了幾千年,其中貴州正安的仡佬族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安的少數民族當中,其中是仡佬族和苗族最多,在從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仡佬族高臺舞獅被列為市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安仡佬族的高臺舞獅是市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種,其中包括了民間雜技、民間舞蹈和民間體育為一體的綜合體育。然而高臺舞獅的起源是由一個驚心動魄的神話演變而來,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傳說中的目連救母,正是因為目連母親在生前作惡多端、無惡不作,過世后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因此目連為了救母親,不怕困難,不畏艱辛尋求斗戰(zhàn)勝佛作為他的師父,在孫悟空的悉心培養(yǎng)下,學成了十八般武藝,其后下山救母,雖說在救母的過程中歷經了千難萬險和重重阻礙,但他也沒有放棄過救母親的信念,在這樣一種堅定的信念下,他成功的見到了他的母親,他用真心打動了天界的天神,以此他得到從多天神的幫助,成功的讓他的母親重見天日,然而目連的母親也為了報答從多大神的恩情,不畏艱難困苦,一心只為報恩,終于到達了她想要到達的地方,這一神話故事從中展現的是目連的孝道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雖說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我們從中收獲頗多,雖說高臺舞獅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臺舞獅的意義也在跟著時代在變遷,高臺舞獅的意義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它的意義由孝道逐漸的深化為帶有吉祥和教化他人之意。高臺舞獅也在此過程褪去了它的神話色彩,展現的是仡佬人的勇敢和智慧的結晶。高臺舞獅是磨煉仡佬族人精神品質的特殊舞臺的象征。
高臺舞獅又被稱為“舞獅”其中主要獅子、猴子和笑羅漢組成的,并且在其中還融入得有雜技和舞蹈,他們表演的方式是由高空和平地相結合。高空表演是需要極其精湛的技術和超出常人的膽識,如果在空中稍有不慎就會摔下,釀成大禍,所有的高臺舞獅隊伍在出門前都要進行卜卦,其中卦分為四種類型:陽卦、陰卦、圣卦和逆卦,卦一般使用的是羊角和牛角,在卜卦的過程需要每個人都要參與,參與的人中不能打出逆卦,這代表的是不吉利不好的兆頭,如果打出逆卦,代表今天不宜出門,所有人都打完了卦后又需要參香才能出門,雖說這是祈禱祖先的保衛(wèi)也可以說是取得心理上的安慰,因此,在布置場地的時就需要精確計算需要的器材,其中高臺是以8至12張的大方桌重重疊加而形成的,到了最后一張桌子,它是四角朝向天上的,高臺的總高大約在十多米以上,在搭建的時為了保護其安全,從第二層開始每個桌子都要放相應的谷草預防安全,首先第一層是由四張桌子并排,第二層三張桌子并排,最后三張桌子是一一重疊而上的,最后一張四角朝天,每個團隊大概就是四到十五人,但是同時表演的就四個人,兩人把獅頭和獅皮穿上只露兩只腳在外,其中一人表演孫猴子,還有一人表演笑臉羅漢。所有準備就緒后就開始表演,表演的內容更是風富多樣例如有:“山間出筍”“天王托塔”和“飛檐翹腳”等高臺舞獅的所有動作都會讓人屏住呼吸,探為驚訝,有些動作又讓人笑不絕口,是一種極為歡快的表演,表演全程大概需要四到五個小時。
由于歷史原因仡佬族都生活在遠離城鎮(zhèn)的山區(qū),山區(qū)的地勢陡峭無比、道路蜿蜒崎嶇和交通不暢。導致仡佬族人的生活急劇困難,在這種條件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讓他們變得勇敢頑強、不畏困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正安仡佬族人的勇于攀登、探索和冒險精神將融入到整個仡佬族高臺舞獅之中,但是同樣都是高臺舞獅,只有正安仡佬族的舞獅是位于高臺之上,更是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之下和不在固定的高臺上進行的表演,最主要的在于農村為了迎親臨時搭建的高臺。高臺舞獅展現是仡佬人的民族氣節(jié),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阻礙不了他們戰(zhàn)勝對手的信心,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幫助下,他們敢在空中做極其危險的動作,這是展現是仡佬族人的大無畏氣質和無盡的豪情壯語,也展現了仡佬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尊重,從而促進個體性融入進整體性。
克利福德·格爾茲在其《文化的解釋》一書中對文化定義是:“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特征的形式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它將傳承的觀念由主觀轉變形式為理性形式延續(xù)下去。并且通過文化傳承的符號體系進行傳播,從而人人得以相互溝通、綿延傳續(xù)和發(fā)展出對人生的知識及對生命的態(tài)度。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獨特文化,不同的文化習俗造就了不同的高臺舞獅,仡佬族的獨特文化造就舞獅表演的獨特性,獅子是仡佬族人民的心目中的一種祥和的象征,舞獅的傳承與仡佬族的文化傳承實現了相互依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節(jié)。也跟他們的生活方式的息息相關。高臺舞獅繼承仡佬族祖先的文化精髓,這些文化精髓一直延續(xù)在仡佬族中。不管是在制作舞獅、還是表演和編排動作,都是是傳承文化的精髓。在制作的過程大概有三種顏色黃、紅、黑為主。而這三種顏色代表著不同的三個人例如劉備、關羽、張飛。因為他們在人們的心中都是敬畏和敬仰他們,文化是民族延續(xù)的命脈,只有將自己的文化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世人才能通過一定方式來記錄它,仡佬族通過高臺舞獅來體現自己的民族的獨特性。
高臺舞獅是傳統(tǒng)民俗競技體育中的一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以它的健身性為主要形式,由于高臺舞獅需要上肢力量較多,所以它能鍛煉人們上肢力量、內部器官和視力都會得到鍛煉,再練習的過程中鍛煉的是他們的耐力、速度和柔韌等身體素質,參與的隊員鍛煉了身體,讓他們強身健體和獲得意外的報酬,一舉兩得,高臺舞獅的表演是為了取悅觀眾,讓每一個觀眾都能在其中感受到高臺舞獅帶來的歡樂,一般表演都是在結婚、壽宴和重大節(jié)日等等。他們都會在一個比較寬敞的地方來一場激動人心的表演,會讓人們身臨其境、欲罷不能地想參與到其中,雖說有時看到表演者在高中的威嚴,心中有一種莫名崇拜感,但是高臺上舞獅有時會讓人驚訝一番,有時讓人開環(huán)大笑和樂不思蜀的境界。
馬克思曾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然而正安縣是遵義的唯一一個深度的貧困縣,本身就生活在距離城區(qū)較遠的山區(qū)、海拔又高、山路崎嶇和交通不便,導致了當地生產和生活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因此只有路通了,才能和外界進行交往,先進的思想才能傳入,才會有帶來發(fā)展機遇。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交通便利情況下產生。對于一個比較落后的地區(qū)來說,交通就是生命線。因此想要高臺舞獅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就得想辦法使當地的經濟快速發(fā)展,由于經濟落后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一條生存的道路,這就導致老一輩的高臺舞獅下一輩就沒有繼承者,慢慢的就會走向消亡,因為高臺舞獅不能支持家庭的開支,所以才選擇離開本地,更是在新思想的沖擊和現代城鎮(zhèn)化過程給當地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多數年輕人選擇留在城里,導致了當地的人越來越少了,沒有了繼承者,經濟的滯后讓仡佬族的很多民俗體育消失,經濟的發(fā)展最大程度的阻礙高臺舞獅傳承。
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來說都是其精髓。只有將自己的文化延續(xù)下去才能促進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yōu)越感。想要實現文化強國就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更是文化自覺的支撐。正安高臺舞獅作為市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體育項目,其傳承也需要民眾的文化自覺,現階段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基礎下,接受的思想將豐富多樣,就會形成中西文化碰撞,地方文化碰撞,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們現階段的體育思想受到了,西方體育思想影響,奧運會中的更高、更遠、更快?,F代奧運會都是以競爭意思為了代表,從而忽視了民族性,地方性和文化性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只有民眾的內心積極弘揚本民族的文化時,才會使本民族的文化在繼承中延續(xù),他們的內心對自己的文化有極度的自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臺舞獅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傳承和發(fā)展的艱難困境。
劉希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布依族高臺獅燈舞傳承的困境與思考》一文的中寫道布依族高臺舞獅傳承的弱勢,他們的技術動作難度極大,有很多危險動作,很多人只能在遠處觀看而不能參與其中,這就使得以后沒有相應的人繼承高臺舞獅,因此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就會相應的淡忘了,布依族的高臺舞獅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那么仡佬族的高臺舞獅更是在傳承的過程中難以維持下去,不管是從動作的難易程度上還是從高臺舞獅的高度上這兩個民族的舞獅都是不能同日而語,正安仡佬族的高臺舞獅的高度達到了十多米,繼承難度大,但是出于生活的壓力,迫使到人們外面去尋求新的生機,傳承者也沒有尋求繼承者,從而導致難也尋找相應的繼承者,如果本民族都不對自己的文化產生相應的認同感,這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思想,導致沒有人會繼承高臺舞獅,從而它將從人們的視野面前消亡,世界也將少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給人們帶來許許多多的好處,科技帶來了很多存取數據的產品:手機、數碼相機和航拍技術,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是以文字、圖片和口頭繼承,這在傳承的過程中很容易丟掉其中的精髓。大部分傳承者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即使把新技術引進當地也很難進行運用,沒有尋找一些民族體育的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希望安排一定的學術研究,在傳承的鏈條上,應重視高層次、有組織的傳承工作:在仡佬族當地成立高臺舞獅協(xié)會,負責高臺舞獅的組織、聯(lián)絡、指導和表演工作,從而支持高臺舞獅建立保護與激勵機制。
一個民族的體育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管理和大力支持,高臺舞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仡佬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族體育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更需要政府加快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只有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都近一步的提高,才能留住年輕人,才能留下繼承高臺舞獅的希望,政府要完善和協(xié)調各部門,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需要政府出臺一些政策,法規(guī)和鼓勵機制。特別是傳承人保護機制,多舉辦相應的活動讓社會了解它,接受它,更要做好大力宣傳、鼓勵仡佬族高臺舞獅進入校園,增加學校的特色課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學校也是促進高臺舞獅傳承的好地方,現階段體育+學校,體育+旅游,互聯(lián)網+體育都是宣傳高臺舞獅的可行方案,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的一體化管理。
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個民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我國的學校體育都是以足,籃和排為主,很少有少數民族的一些體育項目融入學校,因此當地學??梢蚤_設一些校本課程,可以把高臺舞獅做為一門特設課融入到學校。加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極力促進他們的文化自覺,最終成為文化強國的一部分,只有當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強時才能使文化自覺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才能使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中國延續(xù)下去。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要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去發(fā)揚和豐富它”隨著時代在發(fā)展傳統(tǒng)民族體育項目也在發(fā)生著蛻變,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他們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以前是在不農忙時,三月三、六月六才會舉行,到現階段當地開辦了特色旅游,只要是游客需要高臺舞獅的表演,團隊將盡情表演,也得到報酬更促進了高臺舞獅的傳播,時代是發(fā)展的,古老一些內容也會在被時代所拋棄,新的東西也會融入進來,開拓創(chuàng)作一些更具有觀賞性的動作,以豐富它的內涵,促進其優(yōu)勢的發(fā)展,通過參與一定的比賽彰顯它的優(yōu)勢,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人們可利用互聯(lián)網為高臺舞獅增加宣傳力度,參與學校和國際的比賽更能促進民族彰顯力。
仡佬族古老的傳承方式中大量運用了言傳身教、文字和圖畫記錄。現如今是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可以將古老的口授轉為書面形式或者保存為視頻形式,將一些古老的器物,衣服和圖片都存放在博物館,表演可以運用較為安全的器材,記錄老一輩傳承人在表演高臺舞獅的經歷,分享高臺舞獅的起源,邀請他們作為宣講人講解技術動作,技巧和傳授的方式和方法,政府要遴選推廣、印發(fā)宣傳、網站公布、主流媒體報道、深度剖析和精品打造一批高臺舞獅的創(chuàng)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