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葉書宏 謝彬彬
美國中期選舉于11 月8 日舉行,選情膠著,“燒錢”兇猛。據美國政治捐獻數據庫、無黨派機構“公開的秘密”網站統計,2022 年聯邦以及州一級選舉累計花費預計超過167 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貴”中期選舉(2002 年、2006 年、2010 年、2014 年分別為21.8 億美元、28.5 億美元、36.3 億美元、38.4 億美元)。
《經濟學人》刊文說,美國選舉越來越“燒錢”是個長期趨勢,黨派對立讓政治愈發(fā)成為“零和游戲”,因此利益集團和個人捐助者下的“賭注”也會更高。
社會撕裂是助推美國選舉“漲價”的重要因素。貧富分化、政治極化、身份政治等因素導致群體利益沖突裂痕無處不在,疫情、墮胎、控槍、基建、公共債務等涉及經濟民生方方面面立法,均成了黨爭博弈的擂臺和籌碼。如果說過去一個政黨為了爭奪選民要在十個政策問題上買廣告影響選民,如今卻可能要在二十甚至更多問題上投放廣告,有些關鍵話題的廣告支出還可能成倍增加。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民主黨今年在墮胎議題上的廣告投入是2018 年中期選舉的近20 倍。
此外,兩黨彼此傾軋的算計也耗資不菲。例如,得克薩斯、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籍州長將數以萬計非法入境的移民用大巴或飛機送到東北部一些民主黨主政的城市,目的是通過炒作移民問題來攻擊民主黨,以提升共和黨支持率;再比如,民主黨人耗資5000 多萬美元資助對手共和黨競選人參加黨內角逐,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比其他共和黨人在兩黨對決中更容易被自己擊敗……凡此種種無不是吸金“黑洞”。
可以說,民主、共和兩黨的“燒錢”游戲有多激烈,美國人之間的“政治距離”就有多遙遠。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90%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不同黨派支持者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近六成美國受訪者認為民眾不僅在政策領域意見相左,甚至在一些基本事實方面也難以達成共識。今天的美國,“我是美國人”正漸漸被“我是共和黨人”“我是民主黨人”所替代。
選舉投入越來越大,參選門檻越來越高,將美國政治不平等推向了極端。據《華盛頓郵報》報道,91%的美國國會席位由獲得資金支持的候選人贏得,大企業(yè)、超級富豪以及代表他們的利益集團則是選舉資金的主要來源。這些所謂“民意代表”成功當選后,往往為其背后金主服務,而不是為普通民眾發(fā)聲。一位美國聯邦參議員曾指出:“有些人認為美國國會控制著華爾街,然而真相是華爾街控制著美國國會”。
美聯社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每10 人就有8 人對政府表示不滿。美國前總統卡特曾在電視訪談時公開表示,需要巨額資金支持的民主對美國政治體系構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前總統奧巴馬曾承認,美國的“政治活動中有太多的金錢介入”。金錢政治貫穿選舉、立法、施政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建構于金錢之上的所謂“美式民主”,如果還稱得上是民主的話,也早已異化為“百分之一擁有,百分之一治理,百分之一享有”的“錢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