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穎(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合唱藝術與鋼琴伴奏的關系主要有并置關系與從屬關系兩種。并置關系主要體現在合唱中的鋼琴獨奏部分。此部分獨立于人聲,與人聲聲部形成并置關系,包括前奏、間奏、尾奏等,可大致分為與人聲聲部音樂材料具備關聯(lián)性和采用新音樂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兩種。而從屬關系主要體現在合唱中的鋼琴伴奏部分,通常與合唱的人聲部分同時進行,從屬于人聲聲部,以和聲或者復調形式出現。
鋼琴伴奏與合唱形成并置關系的部分,主要是指合唱作品中的鋼琴獨奏部分。這些鋼琴獨奏部分,在作品中預示主題內容,塑造音樂形象,烘托音樂意境,表達風格特征,對前后的音樂起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合唱提供情緒、音高、速度、節(jié)拍、調式、調性的參考。
(1)與合唱主體音樂具備關聯(lián)性。這類鋼琴獨奏樂段的音樂材料主要來源于合唱作品的高潮部分或者有代表性的主題音樂材料,小部分作品會采用作品的某個特定節(jié)奏型或者音樂片段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或者基于合唱主體旋律進行變化、變奏和發(fā)展。如《山在虛無縹緲間》,鋼琴前奏是一個五小節(jié)樂句,采用女高聲部的第一句主旋律進行變化重復,強調了作品的主旋律;如《茨岡》第44 至68 小節(jié),在每個聲部演唱各自樂句之前,都有一句短小的鋼琴獨奏樂句作為各聲部間的過渡鏈接,每個樂句采用了與后面齊唱聲部一致的調性,使得作品銜接自然,每個音樂形象更加鮮明。(2)獨立于合唱音樂。這類鋼琴獨奏片段沒有選取合唱的主體音樂材料,而是由作曲家基于合唱作品主體內容的意境、風格、色彩等不同形態(tài)或者重新選取音樂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如《婁山關》,它的鋼琴前奏內容非常豐富,篇幅較大,一共有45個小節(jié),作曲家沒有引用具體合唱部分的某段音樂材料,而是根據合唱主體內容,采用合唱中的音樂小片段,重新創(chuàng)作了包含器樂性、交響性和戲劇性等的鋼琴獨奏片段;如《祖國,慈祥的母親》這首曲子的間奏,屬于采用新材料且篇幅較小的類型,作品中有四段間奏,其中三段間奏只有兩個小節(jié),以半音階作為旋律,采用三連音節(jié)奏型,將合唱帶入新的一段音樂內容。通過精短的間奏,讓各個音樂段落自然地銜接,層次分明,音樂情緒層層推進,音樂形象更加鮮明;如《海韻》(譜例1)這段20 小節(jié)的間奏,使用新的音樂材料,采用模進的創(chuàng)作手法,采用分解和弦和下行半音階,運用十六分音符、三連音、六連音等多種節(jié)奏型,使音樂的情緒更加激烈,女孩和大海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合唱作品的鋼琴伴奏除了前奏、間奏、尾奏之外,還有一部分與人聲聲部同時進行的鋼琴伴奏。這部分伴奏在合唱作品中與人聲聲部屬于從屬關系,大部分以和聲的形式進行,小部分作品會以復調的形式出現。
(1)以和聲形式出現的鋼琴伴奏。這類鋼琴伴奏以和聲形式呈現,大致可分為柱立式和聲、分解式和聲、半分解式和聲、節(jié)奏性和聲、音型化和聲等。柱立式和聲伴奏形式,節(jié)奏簡潔勻稱、音響豐滿、層次分明,在伴奏中主要對人聲聲部起到襯托和支撐作用,整部作品的鋼琴伴奏以柱式和弦為主;分解式和聲伴奏,是指和弦以琶音的形式出現,如《雪花》;節(jié)奏性和聲伴奏,是指使用特定的節(jié)奏型演奏和弦或者分解和弦的伴奏類型,合唱鋼琴伴奏中最常見的節(jié)奏型是波爾卡節(jié)奏與圓舞曲節(jié)奏,如《喀秋莎》 《阿拉木汗》;音型化和聲伴奏,是指使用某種固定節(jié)奏形態(tài)的和聲進行,常出現在較自由的段落或散拍子樂段,表現形式靈活多變,較常用的音型化和聲有琶音型、震音型、特色固定節(jié)奏型等,如琶音型《波羅維茨少女合唱》、震音型《黃水謠》、特色固定節(jié)奏型《波希米亞舞曲》。
(2)以復調形式出現的鋼琴伴奏聲部。這類鋼琴伴奏一般以片段的形式出現在作品中,與合唱形成從屬關系,合唱聲部與鋼琴聲部以互補的關系存在,一般多個聲部的音樂線條交織進行,有時不同聲部會分別代替不同的音樂形象出現在音樂段落中。如《婁山關》的B 段、《把我的奶名兒叫》B 段。
譜例1 《海韻》
鋼琴伴奏在合唱藝術的運用中與其他藝術形式的鋼琴伴奏有相似之處,如協(xié)助塑造形象、烘托音樂氣氛、襯托演唱或者演奏等。但是,合唱作品呈現中需要合唱團、指揮者和伴奏者共同協(xié)作,因此,合唱鋼琴伴奏藝術也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
鋼琴伴奏是需要在鋼琴獨奏基礎上進行的。作為伴奏者在系統(tǒng)學習鋼琴伴奏之前必須要具備合格的鋼琴獨奏能力,擁有扎實的鋼琴演奏基礎和良好的藝術表現力,并且具有快速識譜、即興演奏的能力和藝術理解能力。不同于鋼琴獨奏,合唱鋼琴伴奏者在完成伴奏任務的過程中,需要聆聽合唱團演唱、正確判斷音色音量、臨場應變突發(fā)情況等,這就要求伴奏者對作品分析、曲式分析、聲樂、音樂史等音樂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藝術感知力和音樂理解能力,才能與合唱完美協(xié)作。
合唱鋼琴伴奏一大特點在于合唱伴奏過程中,伴奏者需要配合合唱指揮者,同時還需要配合合唱團演唱。合唱表演中,鋼琴伴奏不只是給合唱團充當伴奏聲部,更需要跟指揮者深度合作,將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因此,在排練與演出過程中伴奏者對指揮者手勢的正確解讀至關重要。作為鋼琴伴奏者,時刻關注指揮者手上動作,及時捕捉指揮者手勢變化和正確理解手勢含義是提升協(xié)作能力的必修技能。需要伴奏者注重平時的排練與演出,并在排練與演出中積累經驗,才能提升合唱伴奏的配合和協(xié)作能力。
在合唱藝術中,聲部數量多,組合形式多樣化,即便是同首作品也可能出現領唱、聲部獨唱、四聲部齊唱等多種形式,因此平衡合唱與鋼琴伴奏的音量、音色等尤為重要。在合唱演出中,鋼琴伴奏不能僅有一種音效、音色,而是需要根據不同作品以及不同的合唱團進行適當的伴奏處理。同一首作品,與不同的合唱團隊合作,鋼琴伴奏的處理應有所變化;同一首作品,相同的合唱團,在不同的場地進行表演時,鋼琴伴奏者也應注意合唱與鋼琴伴奏的音效調控。作為鋼琴伴奏者,積極主動地配合合作者協(xié)調合唱與鋼琴伴奏的音量、音色、節(jié)奏等,才能提升整個作品的合作效果。
鋼琴作為合唱藝術的常用伴奏樂器,在合唱藝術的實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合唱中演唱人數較多,人聲聲部較多,因此,合唱鋼琴伴奏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的鋼琴伴奏更注重排練過程以及演出臨場調控能力。
合唱鋼琴伴奏最大的特點在于聲部數量不同。由于合唱作品是一部多聲部音樂作品,在彈奏前,伴奏者應熟悉合唱中各個聲部,特別是銜接的地方或者特殊標記的地方。在演奏過程中,關注合唱整體,特別是節(jié)奏、速度、和聲進行、表情記號等,才能更好地配合人聲聲部,發(fā)揮鋼琴伴奏的協(xié)作作用。
(1)速度處理。鋼琴伴奏者是根據指揮者“手”的速度進行演奏,部分自由段落或者散拍子段落伴奏者彈奏速度可以相對自由。在速度處理上,伴奏者主要任務是正確把握作品演繹速度并與指揮者一起控制合唱團演唱速度。對于速度較快或者較慢的作品,人聲合唱容易出現節(jié)拍不穩(wěn)或者過于拖拉,這時鋼琴伴奏者應準確判斷指揮者手上的正確速度,幫忙調控合唱聲部的演唱速度。如《庫斯卡郵車》這首合唱作品,全曲一直持續(xù)在一個較快的速度上進行,鋼琴伴奏的速度控制和律動提示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鋼琴伴奏的節(jié)拍穩(wěn)定、律動正確,才能協(xié)助指揮者和合唱隊在準確的速度上完成作品。在有自由段落或者散拍子的作品中,在前奏、間奏、尾奏中,鋼琴伴奏者應在準備工作中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內容和音樂形象,把握作品需要的音樂效果,在演奏中正確地調整速度變化,起到推動、襯托、協(xié)助指揮者和合唱隊的作用。
(2)和聲分析與處理。在獨唱獨奏中,和聲的進行都會在鋼琴伴奏部分,包括一些復調旋律的任務都會由鋼琴來完成,而合唱因為是多聲部音樂,人聲聲部里有和聲也會有旋律。當鋼琴伴奏以和弦形式出現時,伴奏者應判斷和弦的色彩及時控制左右手的力度,調整樂句音色和音效效果;當鋼琴伴奏既有旋律聲部又有伴奏聲部時,伴奏者應襯托人聲聲部,控制音量、音色。如《太陽出來啦》(譜例2)這一段是作品的再現部,鋼琴伴奏的旋律聲部與女聲聲部的旋律一致,鋼琴伴奏的左手聲部與男生兩聲部一致,伴奏聲部以和弦的形式呈現。這段鋼琴伴奏應與人聲聲部對齊,注意和弦的和聲效果,音色扎實、力度鮮明。特別是第一拍、第三拍有重音記號的和弦,鋼琴伴奏在突出重音記號的同時應注意人聲聲部音量、音色的統(tǒng)一與融合。
(3)氣息與分句處理。合唱鋼琴伴奏中,音樂的連貫性、歌唱性要比獨唱或者器樂獨奏更出色。大部分合唱作品以長線條樂句為主,在演繹過程中不會頻繁出現換氣、斷句。合唱的特殊性使得鋼琴伴奏在彈奏時會出現較多的長線條樂句,所以合唱中需要鋼琴伴奏要注意指揮者對作品的分句處理以及合唱團現實演繹中氣息處理。比如譜例《鄉(xiāng)情鄉(xiāng)戀》(譜例3),這段合唱中指揮者通常會結合鋼琴伴奏,要求人聲聲部在這一句中不更換氣息,這時鋼琴伴奏應與人聲聲部保持一致,配合指揮者做好長樂句的音樂處理。
合唱藝術在人數、聲部、音色上的特殊性使得合唱作品演繹前需要通過大量的排練,來培養(yǎng)合唱隊員之間、合唱隊與鋼琴伴奏、指揮者與鋼琴伴奏的默契,因此,對鋼琴伴奏在排練和演奏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排練前,伴奏者應該在前期案頭工作中把每個伴奏片段研究透徹,如聲部分配、音樂術語運用、節(jié)拍節(jié)奏音樂表達等,并在排練中通過反復練習和磨合,使演奏的音色、速度等與人聲聲部和諧統(tǒng)一;在演出中,伴奏者需要在演奏過程中根據經驗,對現場進行分析和判斷,適當調整鋼琴的音色和音量,并做出準確的調預示和調控。
(1)調整與控制音量。在合唱團的演出和排練中,伴奏者適當調整音量非常重要。合唱聲部多,聲部組合形式也較多,有領唱、聲部獨唱、四聲部齊唱等演唱方式,各種演唱組合形式都可能出現在同一首作品中,因此,音量控制尤為重要。伴奏者在彈奏合唱作品時,在分析力度記號變化的同時,要注意人聲聲部的演唱方式及合唱團的實際音量。如《雨后彩虹》的引子部分,由女高音獨唱、四聲部伴唱、鋼琴伴奏三個部分組成。鋼琴伴奏者在合作過程中的真實演奏力度不能與譜子標記的一樣,至少要比譜子上的標記低一個力度,女高音的獨唱才能與四聲部伴唱和鋼琴伴奏在音量上達到平衡,避免出現鋼琴伴奏蓋過人聲聲部;全曲的高潮部分(譜例4),這一段音樂,四個聲部在f 的力度上齊唱,鋼琴伴奏要在音量上達到與合唱平衡,需要伴奏者在力度上采用ff,甚至fff,否則容易出現人聲蓋過鋼琴伴奏聲部。合唱伴奏中,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需要伴奏者根據具體合唱人數及合唱音量,調控鋼琴彈奏的力度,平衡音響效果。
譜例2 《太陽出來啦》
譜例3 《鄉(xiāng)情鄉(xiāng)戀》
譜例4 《雨后彩虹》
(2)把控臨場音效。在演出中,由于在不同的場地進行演唱、演奏,音響效果一般情況下會受場地的建筑材料、形狀,場地的設備,觀眾數量等因素影響。有的場地混響比較大,人聲和鋼琴在演繹過程中音量、音色會比較容易呈現,有的場地則演唱、演奏出來的聲音張力、表現力、連貫性會相對較差,這時鋼琴伴奏應在演奏中時刻聆聽合唱與鋼琴呈現的音效效果,及時通過變化踏板深淺、手指觸鍵、力度對比等對現場的音色、音量、音響效果等進行調整。
鋼琴伴奏作為合唱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合唱藝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鋼琴伴奏藝術和合唱藝術的發(fā)展,鋼琴伴奏與合唱藝術相互促進,鋼琴伴奏讓合唱藝術更加靈動,音樂形象更加立體;合唱藝術豐富了的鋼琴藝術表現形式和音樂感染力。作為鋼琴伴奏者,應了解合唱藝術和鋼琴伴奏的藝術特征,提高鋼琴演奏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從而提升與合唱表演的協(xié)作能力,充分展現合唱作品的藝術內涵以及合唱表演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