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宜興 214221)
“茶禪”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悟道和修行的一種方式。參禪時可以飲茶,飲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參禪,可見中國人對于高雅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受“茶禪”文化的影響,紫砂壺藝術創(chuàng)作也常將“禪”作為內核,通過各種各樣的藝術構建表現出中國獨特的“禪”的美感,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品格。作品“禪意五件套”(見圖1)便表現了“禪”的內涵,作品有著清爽、寧靜乃至于空靈的藝術外形,達到了形與質的統(tǒng)一,尤其能清晰地展現紫砂壺工藝的特征和水準,分析此壺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內涵,也是對紫砂壺藝術“禪韻”的揭示。
圖1 禪意五件套
作品“禪意五件套”由一把紫砂壺與四個紫砂杯共同構成,在用料上是完全一致的。紫砂泥是自然生于巖石深層的泥料,原礦自帶一種沉靜的氣質,但紫砂泥那獨特的色彩使其不能泯然眾泥之中,經過了開采、調和、打制、燒制等多項工藝流程后成就了紫砂壺藝術。作品“禪意五件套”運用的泥料是比較能代表紫砂壺特色的一種,其目的在于使作品具有悠久、深厚的經典氣質,以達成“靜遠”之美。壺及茶杯顏色棕紅,大氣之中有內斂、謙遜之氣質,很有東方韻味,久經泡養(yǎng)過后,泥料的色澤會愈發(fā)鮮潤,猶如脫胎換骨一般,真正體現了養(yǎng)壺的樂趣。壺體及杯體表面的順滑、光潔則可見創(chuàng)作工藝之精湛和精益求精的藝術態(tài)度,無論是對于呈現紫砂泥的特性和作品的價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泥料的“靜”是源于泥料本質之中的,泥料的“遠”則體現在養(yǎng)壺之趣中,提醒人們要耐得住性子,細細品味才能豁然開朗,這便是“禪”的內涵延伸。
蓮花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卉之一,同時也象征禪意、凈土,因此以“禪”為內涵的紫砂壺或是以蓮花為造型,或是運用蓮花紋樣,在表現自然美的同時也鮮明地表達了禪意內涵。此組作品選擇的是蓮花紋樣,在造型設計上力求簡約,并參考了紫砂壺經典款式“石瓢壺”的造型,經典韻味更勝一籌,讓人們在感受禪意的同時也能欣賞到紫砂壺經典款式的風姿。
“石瓢壺”是清代書畫家陳曼生設計的一款經典壺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那八字形的壺身,辨識度極高,具有文化感,從古至今一直頗為受人喜愛。此組作品中紫砂壺的設計便體現出“石瓢壺”的造型結構特征。壺身明顯是上小下大的,雖然身量芊芊,在氣勢上卻是有莊重感的,給人以穩(wěn)定、踏實的感覺。筒身的部分圓潤流暢,呈現出溫婉、柔和的效果,與蓮花的氣質很是相符,也鮮明地呈現出“石瓢壺”的造型特征。圓片形的壺蓋與壺頸部完美貼合,薄厚適中有質感,又不會太沉重,這些都體現出創(chuàng)作對于細節(jié)的反復打磨;壺蓋中央鑲嵌著橋形壺鈕,真如一道虹橋一般,小巧、精致又非常實用;昂揚的壺嘴鑲嵌在壺身一側,很是精悍、利落;環(huán)形倒把鑲嵌在壺嘴的對側,上端小小的“飛”為作品增添了些靈氣和俏皮,雖然小巧但也起到了重要的實用功能。壺鈕、壺嘴、把手與壺身的圓潤感明顯不同,有著明顯的棱線感,這一小小的“變奏”豐富了作品的線條表現。在壺身下部,可見由線條構成的蓮花紋圖案,環(huán)繞壺身均勻排列,每一片花瓣都非常飽滿,雖然只是線條構成的,但立體效果極佳,真如一朵大大的蓮花將壺身托起,充滿清麗、圣潔的光芒。蓮花紋樣設計體現了紫砂壺紋線裝飾的特征,在與壺身緊密結合的同時能夠凸顯出鮮明的層次效果,使壺面空間更加豐滿。
四個茶杯的造型設計與壺身恰好是相反的,為上寬下窄的造型,在杯身上也有蓮花紋設計,與壺的設計保持統(tǒng)一,茶杯的造型更接近于含苞待放的蓮花,配合壺身產生了自然、優(yōu)美的意境效果。
作品“禪意五件套”所表現的主要文化內涵是禪意,但創(chuàng)作并非將紫砂壺藝術與禪意生硬地結合起來,而是由工藝之中流露出禪意,實現了形與質的完美統(tǒng)一。作品無論是泥料還是造型,亦或是看上去非常簡單的蓮花紋設計都是非常精湛的,而這精湛中體現的便是創(chuàng)作“靜”的內心世界,只有在制壺時拋掉一切雜念,完全進入到紫砂壺的藝術世界當中,才能打造出如此完美的作品;其次,創(chuàng)作選擇蓮花作為藝術原型,更是直接表達了禪意,那朵朵盛開的蓮花給予了每個人以“凈土”。紫砂壺藝術的“禪韻”正是在這種精湛的工藝與獨特的藝術美韻中完成了表達,展現的是紫砂壺藝術的“靜心”。
本文對此組“禪意五件套”的泥料、造型以及文化內涵進行了分析,說明了創(chuàng)作對于“禪”之美及文化精神的表達?!岸U”雖源于佛教,其實體現的也是中國獨特的人生哲學,紫砂壺與生俱來的高雅、清凈氣質對于傳承、弘揚禪意之美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