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茅 松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腎功能快速下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其與終末期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密切相關[1]。一項包括154項研究、350萬例的大樣本量Meta分析表明,AKI發(fā)生率高達21.6%,病死率為23.9%。重癥監(jiān)護患者的AKI發(fā)生率高達50%[2]。2013年我國大約有140萬例符合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診斷標準的 AKI 患者在各級醫(yī)院接受治療,他們的消費支出約130億美元,給家庭、社會以及個人均造成了沉重的負擔[3]。因此,早期識別、阻斷、延緩AKI進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tǒng)觀念認為,AKI與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疾病,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證實AKI 是CKD乃至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的關鍵性危險因素[4, 5]。腎臟的持續(xù)缺血、缺氧易導致腎臟慢性化的改變[6]。AKI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腎臟損害,進而增加發(fā)生慢性腎衰竭的風險。研究表明,與沒有AKI病史患者比較,AKI后CKD風險增加8.8倍,ESRD升高約3.1倍[7]。研究報道提示,即使輕度AKI表現為明顯的完全恢復,追蹤調查3年仍發(fā)現有約1.5%的人群進展為CKD,后續(xù)隨訪發(fā)現,血清肌酐的適度增加與CKD發(fā)生風險增加90%相關聯[8]。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 是導致AKI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腎移植術、局部腎切除術、輸尿管阻塞等臨床診治過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9]。因此,尋找有效可靠的手段阻斷IR-AKI的發(fā)生、發(fā)展對于AKI的早期防治及延緩向CKD進展顯得尤為重要。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是配體依賴型的轉錄因子,屬于核受體家族。PPAR-γ與配體結合后,與視黃酸類受體(RxR)形成異二聚體,然后與調節(jié)基因啟動子上游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反應元件結合而發(fā)揮轉錄調控作用[10]。它的生理作用包括調節(jié)各種代謝途徑,例如脂質的生物合成和葡萄糖代謝[11]。噻唑烷二酮是一種通過激活PPAR-γ起作用的合成藥物,羅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 是其中的經典藥物。業(yè)已證實,PPAR-γ激活對腎臟可能發(fā)揮保護作用,且可延緩CKD 的進展。因此RSG在AKI-CKD的轉化中可能發(fā)揮阻斷作用,筆者進一步研究觀察RSG對急性腎IR模型的時間序列影響,試圖從源頭上觀察其在AKI-CKD中腎臟纖維化、慢性化損傷、腎功能改變上的影響。
1.動物實驗:所有實驗均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動物保護與使用委員會的批準[動物實驗許可證號:SYXK(滬)2011-0128]。96只6~8周齡的雄性C57/B6小鼠,購自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隨機分為4組,即對照組(8只)、RSG組(8只)、IR組(40只,1、3、7、14、28天各8只)、IR+RSG組(40只,1、3、7、14、28天各8只)。其中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與RSG組于RSG灌胃后28天取右腎評估;RSG組按10mg/kg隔天給予RSG灌胃至28天,后進行處理取材右側腎臟以備評估;IR組通過夾閉小鼠右側腎蒂1h,建立腎臟IR誘導的AKI模型,分別在第1天(IR1,n=8)、第3天(IR3,n=8)、第7天(IR7,n=8)、第14天(IR14,n=8)、第28天(IR28,n=8)進行處理取材右側腎臟以備評估;IR+RSG組手術前30min按10mg/kg給予RSG灌胃,手術造模同IR組,之后隔天給予RSG,劑量為10mg/kg,分別在第1天(IR+RSG1,n=8)、第3天(IR+RSG3,n=8)、第7天(IR+RSG7,n=8)、第14天(IR+RSG14,n=8)、第28天(IR+RSG28,n=8)處理取材右側腎臟以備評估。缺血再灌注1、3、7、14、28天分別命名為缺血再灌注1、3、7、14、28組。具體手術過程:術前按10ml/kg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待麻藥生效,將小鼠背部朝上固定于鼠板,右側背部中部備皮,用眼科剪依次劃開此處組織,用無齒鑷分離出右側腎臟,找到腎蒂,用動脈夾夾閉1h,依次縫合切口。
2.血液和尿液生物學標志物測定:通過直接心臟穿刺收集血液,并在約-80℃下制備冷凍的血清,直至進行批量分析。隨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按實驗計劃于當天收取隨機尿液,收集的尿液在約-80℃凍結,直到進行批次分析。用酶聯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試劑盒(Mouse Albumin ELISA Kit, ab108792, 英國Abcam公司)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用ELISA試劑盒(肌酐Cr試劑盒,C011-2-1,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肌氨酸轉化酶法檢測血清尿素氮水平。
3.組織學檢查:腎臟組織進行了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以觀察腎臟損傷程度,行Masson染色觀察組織纖維化程度。
4.腎臟組織基因表達分析:按實驗計劃處理取材右側腎臟后,速凍于-80℃冰箱。使用Trizol試劑(trizol,15596-018,美國Invitrogen公司)從組織中純化總RNA樣品。使用DNA酶試劑盒(DNaseⅠ,K1622,RNase-free, 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去除總RNA樣品中混合第DNA,使用cDNA反轉錄試劑盒(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EN0521,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生成cDNA,并使用FastStartTM通用SYBR Green預混液(ROX)(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4913850001,瑞士Roche公司)進行qRT-PCR,檢測腎臟纖維化標志物(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達水平,使用delta deltaCT方法計算與空白組的相對基因表達。引物設計詳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5′→3′)
5.Western blot法檢測:用冰冷的PBS洗滌腎組織,并用常規(guī)方法在新添加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劑(PMSF)的冷RIPA緩沖液中裂解。通過SDS-PAGE凝膠測定組織蛋白水平,并用以下抗體印跡:抗β-actin[β-actin (13E5) Rabbit mAb,4970S,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α-SMA(Rabbit anti-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antibody,bs-10196R,博奧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llagenⅠ(Rabbit anti-collagen Ⅰ antibody,bs-10423R,博奧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llagenⅢ(Rabbit anti-collagen Ⅲ antibody,bs-0948R,博奧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ImageJ軟件對蛋白質印跡結果進行定量。統(tǒng)計數據由GraphPad Prism 8.0(美國)繪制。
1.IR誘導了C57 / B6小鼠AKI向CKD的轉化:動脈夾(小型)夾閉小鼠右側腎動脈1h后去除,血BUN和血肌酐在術后第1天升高最為明顯,后逐漸下降,第28天,IR組較對照組仍明顯升高(P<0.05,圖1、圖2)。IR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術后第1天逐漸增加,在第7天達到峰值,后緩慢下降,在第28天IR組數值仍大于對照組 (P<0.05,圖3)。組織病理學(HE)分析顯示,IR組在第1天即出現腎小管損傷,后呈時間順序性持續(xù)加重(圖4)。Masson染色表明,膠原積累和沉積在第14天明顯增加,后持續(xù)增加(圖4)。RT-PCR分析顯示,collagen Ⅰ于第1天明顯升高,后持續(xù)增高 (P<0.05),α-SMA與collagenⅢ于第7天明顯升高,后持續(xù)增高 (P<0.05,圖5)。Western blot法檢測顯示,IR組隨時間發(fā)展纖維化因子(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達均增多(P<0.05,圖6)。
圖1 IR血尿素氮時間序列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2 IR血肌酐時間序列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3 IR尿蛋白/肌酐比值時間序列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4 IR腎組織病理時間序列改變(×40)
圖5 IR纖維化因子mRNA時間序列改變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6 IR纖維化因子蛋白表達水平時間序列改變與對照組比較,*P<0.05
2.羅格列酮可延緩AKI-CKD轉化:腎功能評估表明,對照組和RSG組腎功能沒有差別;與對應IR分組(1、3、7、14、28天)比較,IR+RSG分組BUN在1、3、7、14天明顯降低(P<0.05,圖7),血肌酐在7、28天明顯降低(P<0.05,圖8)。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在術后3、14天明顯減少(P<0.05,圖9)。組織病理學(HE)分析顯示,與對照組比較,RSG組無明顯改變;與對應IR(1、3、7、14、28天)分組比較,IR+RSG (1、3、7、14、28天)分組腎小管損傷均減少(圖10)。Masson染色表明,與對照組比較,RSG組無明顯改變;與對應IR分組(1、3、7、14、28天)比較,IR+RSG分組(1、3、7、14、28天)纖維物沉積減少,且隨時間延長,減少程度越來越明顯(圖10)。RT-PCR分析顯示,與對照比較,RSG組未見明顯差異;與IR組28天比較,IR+RSG組28天纖維化因子較IR組表達明顯減少(P<0.05,圖11)。Western blot法檢測顯示,與對照組比較,RSG組未見明顯差異;與IR組28天比較,IR+RSG組28天纖維化因子(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均顯著減少(P<0.05),詳見圖12。
圖7 RSG干預對IR血尿素氮的時間序列影響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RSG-比較,#P<0.05
圖8 RSG干預對IR血肌酐的時間序列影響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RSG-比較,#P<0.05
圖9 RSG干預對IR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時間序列影響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RSG-比較,#P<0.05
圖10 RSG干預對腎組織病理時間序列改變(×40)
圖11 28天時RSG干預對IR纖維化因子mRNA的影響與對照組和RSG組比較,*P<0.05;與IR組比較,#P<0.05
圖12 28天時RSG干預對IR纖維化因子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與對照組和RSG組比較,*P<0.05;與IR組比較,#P<0.05
AKI是一種發(fā)生率高、合并癥多的疾病,持續(xù)進展可能誘導CKD,導致腎功能的持續(xù)惡化,誘發(fā)多系統(tǒng)的功能影響。因此,早期有效阻斷AKI,并延緩其進展具有重要意義。IR是導致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動脈夾夾閉腎蒂一段時間后去除動脈夾是導致IR腎損傷的經典模型。筆者通過腎蒂夾閉1h后再松開模擬AKI,并試圖分析研究RSG對AKI-CKD轉化的作用。已有研究證實,雙側腎蒂夾閉40min或更長時間的缺血能夠導致10天后小鼠無法存活[12]。雖然雙側IR模型更加貼近AKI慢性化發(fā)展病程,但是雙側模型往往不是特別穩(wěn)定,而單側模型往往損傷小,動物的死亡率低,且同樣也能誘導腎臟慢性化的損傷發(fā)生[13]。本研究為更加有效地模擬IR所致的AKI-CKD的轉化進展,遂行單側夾閉腎蒂1天。筆者以AKI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為線索,分別于1、3、7、14、28天觀察其具體變化,形成AKI進展至CKD的時間序列變化。腎臟功能指標均于術后呈現上升趨勢,后逐漸下降,7天后下降緩慢,但仍顯著大于基礎值(P<0.05);HE染色所示的腎小管損傷呈現隨時間加重趨勢,Masson染色所示的纖維物沉積呈現進行性加重趨勢,纖維化指標(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改變趨勢在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檢測結果與之前一致。本研究中,IR導致的AKI沒有完全修復損傷,其表現為腎功能持續(xù)惡化以及纖維化損傷持續(xù)加重,最終轉化為CKD。
各種研究表明IR可能誘導AKI向CKD的轉化,但并不是所有的IR所誘導的AKI都可轉化為CKD,準確地說是在一定觀察期內不會發(fā)生轉化,但將觀察期延長至生命終點,一次特定的AKI是否一定導致CKD值得商榷。一項綜述分析表明,在一定觀察期內,輕、中、重度AKI轉化為CKD的概率逐漸上升[5]。大量研究表明,腎臟修復的能力與初始損傷的嚴重程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呈負相關[14]。當然,醫(yī)療水平、年齡和性別在轉化過程中也發(fā)揮一定作用,但長遠來看,損傷的嚴重程度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子。所以,筆者認為,AKI向CKD的轉化是一個綜合損傷累計的效應,當達到一定損傷閾值,累計損傷大于該閾值即可觸發(fā)向CKD的進展。
RSG是一種PPARγ激動劑,臨床上廣泛應用于2型糖尿病,已被證明可通過改善抗炎、抗增殖和抗氧化應激的作用來保護腎臟,且對腎臟晚期腎病合并癥有保護作用[15]。研究發(fā)現,在尿毒癥環(huán)境中,高磷酸鹽誘導的PPARγ失活是CKD血管內側鈣化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事件,而PPARγ的激活可減輕CKD鈣化[16]。研究發(fā)現,在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PPARγ激動劑治療可通過降低腎臟中TGF-β、Ⅳ型膠原和纖連蛋白的表達來顯著減輕腎間質纖維化[17]。同時在敗血癥所致的AKI的模型中,研究者發(fā)現缺乏PPARα(與PPARγ同為核受體家族) 的小鼠腎功能更差[18]。在本研究中,RSG預處理后,腎IR導致的腎臟功能損傷明顯改善,纖維化損傷亦明顯減輕,結果提示激活RSG預處理可能有效延緩AKI進展,減輕CKD腎纖維化損傷。
本研究以AKI后1、3、7、14、28天的時間序列為線索,觀察AKI至CKD的動態(tài)演變。筆者發(fā)現1~3天是AKI的急性期,之后腎功能有所恢復,但纖維化損傷持續(xù)加重,腎臟損傷向慢性化發(fā)展,即AKI逐漸轉化為CKD。RSG干預早期即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第28天纖維化分子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較IR組均顯著下降(P均<0.05),這充分說明RSG早期干預可以有效的延緩IR誘導的AKI-CKD轉化, 并且可以有效減輕腎臟纖維化損傷。
一項研究表明,AKI 不但可以誘發(fā)腎纖維化,并且還會對肺、心臟和肝臟產生有害的影響[19]。這與筆者發(fā)現的結果相吻合,持續(xù)性的AKI損傷刺激導致腎臟慢性化纖維化損傷,最終可能誘發(fā)一些列合并癥。另有研究發(fā)現,RSG雖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但長期并不會因此而損傷腎功能[20]。近年來研究表明,RSG的舒張血管的功能并不會直接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相反的還會不同程度的減少此類事件的發(fā)生[21]。本研究亦發(fā)現RSG早期持續(xù)干預可有效的改善腎臟損傷,減輕腎臟纖維化慢性損傷,這充分說明早期激活PPAR-γ可能是延緩阻斷AKI-CKD轉化的有效靶點。本研究進行至28天,如果延長研究時間可能更有助于進一步深入分析延緩AKI-CKD轉化后一系列腎臟合并癥的影響,以及對其遠期并發(fā)癥的影響。
綜上所述,RSG可有效延緩AKI向CKD的轉化,保護腎功能,減輕腎臟纖維化損傷。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炎癥刺激等多種因素可能參與了RSG對腎臟的保護機制,但是其具體機制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AKI-CKD的轉化,AKI后對其他臟器的影響及PPARγ對AKI及其并發(fā)癥的遠期影響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