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淼,李鈺杰,楊永春,張佳穎,許鮮姬,林李泉,林國榮,張其中,許德麟
( 1. 暨南大學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2. 陽西縣恒生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廣東 陽江 529825;3. 陽江市國榮水產(chǎn)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陽江 529825)
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類參與脊椎動物生長、生殖和免疫等過程的調控因子,相較于胰島素,IGFs多一個功能域D。IGFs主要由肝臟細胞表達生成,然后通過內分泌及旁分泌的方式運輸?shù)綑C體各個部位,介導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發(fā)揮生理功能,從而促進肌肉組織的生長和肌纖維細胞的增殖,對于魚類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1]。硬骨魚IGFs基因序列相繼在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2]、斑馬魚(Danio rerio)[3]、鯉魚(Cyprinus carpio)[4]等成魚中被克隆報道,但一直未見其在胚胎發(fā)育中的作用研究。直到Fukenstein等[5]首次在大西洋鯛(Sparus aurata)卵子和受精卵發(fā)育不同時期檢測到了IGF-1基因,才明確IGF-1基因參與了調控胚胎的發(fā)育過程;此后,White等[6]發(fā)現(xiàn)敲除斑馬魚的IGF-2基因會導致胚胎死亡。由此可見,IGFs基因在硬骨魚類胚胎發(fā)育的調控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latus)屬鱸形目、鯛科、棘鯛屬,為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生活在近岸海域及河口灣,常見于我國東南沿海[7-8]。其肉質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沿海地區(qū)最有推廣潛力的海水魚類養(yǎng)殖品種之一。黃鰭棘鯛繁殖期為每年的9-12月,雌魚繁殖期多次產(chǎn)卵[9-10]。鄭運通等[11-12]、Leu和Chou[13]完成了黃鰭棘鯛的人工繁殖以及種苗培育,Li等[14]和Zhou等[15]對黃鰭棘鯛性腺發(fā)育進行了研究,為黃鰭棘鯛規(guī)?;斯ゐB(yǎng)殖提供了理論基礎。目前,關于黃鰭棘鯛的生長相關基因研究絕大多數(shù)限于成魚之中[16-20],在胚胎發(fā)育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相對較少。本文擬通過對黃鰭棘鯛早期胚胎發(fā)育全過程的跟蹤觀察,掌握其胚胎發(fā)育階段不同組織器官的特征變化規(guī)律,在克隆獲得黃鰭棘鯛IGF-2基因的基礎上,了解IGF-1和IGF-2基因在黃鰭棘鯛胚胎中的表達特征,為研究IGF-1和IGF-2基因在黃鰭棘鯛早期發(fā)育中的生理功能提供基礎資料。
選擇體長為(14±3)cm,體重為(135±30)g的成魚,每5條作為一個混樣,每個樣本設3個平行,采樣前先進行MS-222(40 mg/L)麻醉,然后取新鮮肝臟組織,放入經(jīng)過DEPC水處理過的凍存管中,置于液氮中,于-80℃超低溫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S鰭棘鯛海捕親魚來源于南海不同海域,選擇體質健壯、體表光滑無傷痕、顏色鮮艷、活力大的個體,雄性個體體重大于250 g,雌性個體體重大于400 g,共286條,在廣東省陽江市恒生水產(chǎn)養(yǎng)殖合作社海上網(wǎng)箱中進行強化培育。
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LRH-A)混合注射入背部肌肉,雌魚HCG注射量為600 IU/kg,LRH-A注射量為10 μg/kg;雄魚注射量為雌魚的一半,分兩次注射,間隔24 h。將5條雌性親魚與10條雄性親魚一同放入產(chǎn)卵池中,在水溫為(27±1)℃,鹽度為28,pH為8.0的情況下,采用避光、流水刺激的方法使親魚正常產(chǎn)卵受精。在孵化池的出水口收集受精卵,隨機取樣放入顯微鏡下觀察,確保受精卵發(fā)育同步性,然后將受精卵轉移至500 L的孵化桶中,在水溫為(26.5±0.5)℃,鹽度為28,pH為8.0的情況下,微充氣孵化。用燒杯于孵化桶中撈取適量受精卵,用吸管吸取胚胎(不少于30粒),在Nikon E100生物顯微鏡下連續(xù)觀察并拍照記錄。參考劉鑒毅等[21]的方法,當視野中50%以上個體發(fā)育至某階段時,所用時間即為發(fā)育到該階段的時間。當胚胎到達一個發(fā)育階段后,對該階段胚胎進行取樣,每次取樣分為3個平行,每個平行不少于50粒,用DEPC水沖洗干凈,放入液氮中冷凍保存。
2.2.1 引物設計與合成
從NCBI數(shù)據(jù)庫中獲取到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AY552787.1)、金錢魚(Scatophagus argus,XM_046394064.1)、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XM_025908435.1)、大 西 洋 鯛(S. aurata,EF563836.1)的IGF-2基因mRNA序列,利用BioEdit軟件進行序列比對,獲得IGF-2基因的保守區(qū)域,運用Primer Premier 5 設計保守區(qū)域引物,對黃鰭棘鯛IGF-2基因保守區(qū)域進行擴增測序,擴增反應體系總體積為25 μL:
10×KOD Buffer 2.5 μL,dNTPs Mixture(2 mmol/L)2.5 μL,MgSO4(25 mmol/L)1.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5 μL,cDNA 0.5 μL,ddH2O 16.75 μL,KOD-Plus Neo 0.25 μL。PCR反應條件為94°C 4 min;98°C 10 s,52~64°C 30 s,68℃ 40 s,35個循環(huán); 68°C 延伸7 min,4℃保存。以IGF-2基因保守區(qū)域序列作為基礎,設計并合成用于5′RACE與3′RACE擴 增所需的 特 異性引物,引物合成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引物序列詳見表1。
2.2.2 總RNA提取與第一鏈cDNA的合成
參照Trizol試劑盒(Invitrogen,美國)說明書,提取黃鰭棘鯛肝與各胚胎發(fā)育階段的總RNA,按照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試劑盒(Promega,美國)說明書,以Oligo(dT)作為引物,反轉錄合成第一鏈cDNA。同時根據(jù)SMARTer?RACE 5′/3′Kit試 劑 盒(TaKaRa,日本)說明書,以黃鰭棘鯛肝的RNA作為模板合成5′和3′ RACE-ready cDNA。
2.2.3 黃鰭棘鯛IGF-2基因克隆
以反轉錄獲得的第一鏈cDNA作為模板,用引物IGF-2-F與IGF-2-R進行梯度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1.2%瓊脂糖凝膠檢測后,按照DNA凝膠回收試劑盒(Omega,美國)說明書,將PCR產(chǎn)物進行純化,連接到pMD?18-T(TaKaRa,日本)質粒上,轉化進DH5α中,挑取單克隆菌落,經(jīng)菌液PCR檢測后,篩選出陽性菌,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擴增反應體系總體積為25 μL:10×Buffer(含2.5 mmol/L MgCl2)2.5 μL,dNTPs Mixture(2.5 mmol/L)2 μL,M13F-47(10 μmol/L)0.5 μL,M13R-48(10 μmol/L)0.5 μL,菌液1 μL,ddH2O 18.375 μL,rTaq 0.125μL。PCR 反應條件為94°C 3 min;94°C 30 s,55°C 30 s,72℃ 90 s,32個循環(huán);72°C 延伸10 min,4℃保存。以5′RACE-ready cDNA和3′RACE-ready cDNA作為模板,采用特異性引物與通用引物進行巢式PCR擴增,擴增反應體系總體積為25 μL:10×KOD Buffer 2.5μL,dNTPs Mixture(2 mmol/L)2.5 μL,MgSO4(25 mmol/L)1.5 μL,上、下 游 引 物(10 μmol/L)各0.5 μL,5′/3′RACE-ready cDNA 0.5 μL,ddH2O 16.75 μL,KOD-Plus Neo 0.25 μL。PCR 反應條件為94°C 4 min;98°C 10 s,50~64°C 30 s,68℃ 60 s,35個循環(huán);68°C延伸7 min,4℃保存。擴增產(chǎn)物操作同上。運用DNAMAN軟件將測序結果拼接,得到黃鰭棘鯛IGF-2基因cDNA序列。
2.2.4 生物信息學分析
運用NCBI數(shù)據(jù)庫在線分析黃鰭棘鯛IGF-2基因的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并將其翻譯成相應的氨基酸序列,利用NCBI的Blast功能對IGF-2基因核苷酸與氨基酸進行序列相似性比對和分析,利用Expasy(http://web.expasy.org/)在線分析IGF-2基因的分子量、分子式、等電點等生物信息,利用MEGA X軟件進行氨基酸序列比對,并基于鄰接(Neighbour-joining,NJ)法構建IGF-2進化樹。用于IGF-2氨基酸序列分析、同源性比對和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的基因序列均從NCBI數(shù)據(jù)庫下載。
2.2.5 黃鰭棘鯛胚胎發(fā)育階段IGF-1和IGF-2基因表達
根據(jù)已克隆得到的IGF-2基因以及前期報道的IGF-1基因序列[18],設計用于qPCR的特異性引物。使用Bio-Rad CFX96TMReal Time System 平臺,參照SYBR?Green Real Time PCR MIX試劑盒(TOYOBO,日本)說明書,采用20 μL體系(SYBR?Green Real Time PCR MIX 10 μL,cDNA 1 μL,上游引物0.4 μL,下游引物0.4 μL,DEPC水8.2 μL),以實時qPCR法對IGF-1和IGF-2基因在黃鰭棘鯛胚胎發(fā)育各階段的表達量進行測定。反應程序為預變性94℃ 3 min;94℃15 s, 60℃ 15 s,72℃ 20 s,共40個循環(huán)。以β-actin作為內參基因[20],校正各基因的反轉錄效率,采用2-ΔΔct方法計算IGF-1和IGF-2在各胚胎發(fā)育時期中的相對表達量。
2.2.6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9.0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較進行均值計算和顯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設置3個平行實驗。
利用保守區(qū)域特異性引物擴增獲得的產(chǎn)物經(jīng)純化、連接、轉化等處理后,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將測序結果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比對,確定為黃鰭棘鯛IGF-2基因保守區(qū)片段。根據(jù)此序列,進行3′RACE和5′RACE PCR擴增反應,得到IGF-2基因部分cDNA片段,經(jīng)過拼接,得到黃鰭棘鯛IGF-2基因cDNA全長序列(圖1)。黃鰭棘鯛IGF-2基 因cDNA包括148 bp的5′端 非 編 碼 區(qū)(5′UTR),940 bp的3′端非編碼區(qū)(3′UTR),以及648 bp的ORF,共編碼215個氨基酸殘基。對IGF-2基因編碼的蛋白質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顯示該蛋白質中精氨酸(Arg)含量最高,為10.7%,其次為亮氨酸(Leu),含量為10.2%,色氨酸(Trp)含量最少,僅為0.5%。預測蛋白分子量為24.67 kDa, 理論等電點為10,不穩(wěn)定指數(shù)為68.58,脂肪指數(shù)為79.81,蛋白質前52個氨基酸為信號肽,IGF-2功能區(qū)具有58個氨基酸,后105個氨基酸為結構域E。
圖1 黃鰭棘鯛IGF-2基因全長序列及其編碼的氨基酸序列Fig. 1 Complete sequence of IGF-2gene cDNA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from Acanthopagrus latus
黃鰭棘鯛IGF-2基因氨基酸序列經(jīng)過Blast檢索發(fā)現(xiàn),IGF-2基因在魚類中高度保守(圖2),與同為鱸形目的大西洋鯛、三長棘赤鯛(Pagrus auriga)高度相似,一致性高達95%以上,與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一 致 性 在80%以上,與斑馬魚的一致性為78.2%,但與其他脊椎動物一致性較低,與野豬(Sus scrofa)的一致性為42.2%,與人(Homo sapiens)和獼猴(Macaca mulatta)的一致性僅為36.7%和35.8%。將黃鰭棘鯛與Gene-Bank中已發(fā)表的其他物種的IGF-2基因氨基酸序列進行比對,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圖3),基于系統(tǒng)進化樹可知,黃鰭棘鯛與其他硬骨魚類聚為一簇,兩棲類則和哺乳類聚為一簇。其中,黃鰭棘鯛先與大西洋鯛、沙重牙鯛(Diplodus sargus)聚為一支,三者在遺傳距離上最近,其次與三長棘赤鯛、牙鲆和大菱鲆等聚為一簇,與哺乳類動物和兩棲動物遺傳遺傳距離較遠,這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較結果一致。
黃鰭棘鯛受精卵在水溫為(26.5±0.5)℃,鹽度為28,pH為8.0的條件下,完成整個胚胎發(fā)育過程共用時25.5 h。在水體不充氣的狀態(tài)下,黃鰭棘鯛受精卵在不同鹽度的海水中分布不同,當鹽度大于32時,受精卵漂浮于水面;當鹽度小于24時,受精卵沉在水底;當鹽度為26~30時,受精卵懸浮于水中。黃鰭棘鯛受精卵卵裂方式為盤狀卵裂,卵裂僅在胚盤上進行,卵黃不參與分裂。黃鰭棘鯛卵受精后,卵周隙變小,受精卵卵徑為(0.900±0.050)mm,內有一個直徑為(0.250±0.020)mm的油球。受精后,在動物極可觀察到一扁平帽狀結構,稱為胚盤,卵黃向植物極集中,原生質逐漸向動物極轉移,胚盤開始隆起,大約40 min后在胚盤頂部中央產(chǎn)生一分裂溝,即第一次細胞分裂,最終形成兩個均等的細胞(圖4a)。55 min后開始第二次細胞分裂,在細胞頂部中央出現(xiàn)與第一次細胞分裂相垂直的分裂溝,形成4個大小相似的細胞(圖4b),1 h 10 min后,在第一次分裂溝兩邊,各出現(xiàn)一條與之相平行的分裂溝,形成8個細胞(圖4c)。然后繼續(xù)分裂,依次進入16細胞期(圖4d)、32細胞期(圖4e)、64細胞期(圖4f)和多細胞期(圖4g)。隨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不斷增多,細胞多而呈不規(guī)則排列,3 h 20 min后進入桑葚胚期(圖4h)。細胞繼續(xù)分裂,細胞間更細密,細胞界限模糊不清,4 h后在胚盤處細胞堆積,在突出于卵黃之上形成囊胚層,進入高囊胚期(圖4i)。細胞向四周擴散,5 h 25 min后,囊胚層變低,稱之為低囊胚期(圖4j)。囊胚層繼續(xù)向下包,7 h 10 min 進入原腸前期(圖4k);胚盤下包至卵黃1/2處,形成胚盾,8 h 45 min 后進入原腸中期(圖4l);10 h 5 min 后囊胚層下包至卵黃3/4處,胚層包裹植物極形成胚孔,胚盾繼續(xù)延伸,胚體逐步形成,進入原腸晚期(圖4m)。11 h 10 min后,胚層繼續(xù)下包,最終完全將胚孔封閉(圖4n);11 h 40 min后,胚體頭部開始形成視囊(圖4o);受精12 h 20 min后,腦開始出現(xiàn)分化,身體中部出現(xiàn)肌節(jié)(圖4p);受精后13 h 40 min后,在眼囊中間處出現(xiàn)一對凹陷,開始形成視杯,肌節(jié)數(shù)目增多(圖4q);受精后15 h,肌節(jié)進一步增多,胚體末端黑色素開始累積,在腹面開始突出形成尾芽,并開始從卵黃囊上分離(圖4r);16 h 50 min 后,尾從卵黃囊上分離出來,胚體頭部變大,視囊中出現(xiàn)圓形晶體,心臟原基開始出現(xiàn)(圖4s);受精19 h 40 min后,心臟原基進一步發(fā)育,頭部結構變得復雜,胚體開始間歇性顫動,進入肌肉效應期(圖4t);受精21 h后,胚體顫動頻率增加,心臟開始搏動,起初頻率微弱,以后逐漸加快(圖4u);23 h 10 min后,胚體長度幾乎可以包裹卵黃囊一周,胚體扭動有力,在顯微鏡下可見連續(xù)扭動(圖4v);胚體發(fā)育25 h 30 min后,胚體頭部破膜而出,尾部擺動頻繁,仔魚開始褪去卵膜孵出(圖4w)。
圖2 黃鰭棘鯛IGF-2基因氨基酸序列多重序列比對Fig. 2 Amino acid sequence multiple alignment of IGF-2gene fromAcanthopagrus latus
通過熒光定量PCR檢測黃鰭棘鯛IGF-1和IGF-2基因在胚胎發(fā)育不同階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胚孔封閉期、晶體期、肌肉效應期、心跳期、出膜前、出膜后3 d)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黃鰭棘鯛IGF-1和IGF-2基因mRNA在各發(fā)育時期中均有表達(圖5),黃鰭棘鯛IGF-1基因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表達趨勢,在肌肉效應期表達量最高,在囊胚期、原腸期、胚孔封閉期、晶體期以及出膜后3 d表達量次之,卵裂期、心跳期、出膜前表達量較低;IGF-2基因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表達趨勢,在原腸期、肌肉效應期以及出膜后3 d的表達量較高,在胚孔封閉期和晶體期表達量次之,而在卵裂期、囊胚期、心跳期以及出膜前表達量較低。
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是位于生物GH-IGFs生長軸下游的關鍵因子,介導生長激素發(fā)揮生物學功能[22],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主要由IGF-1和IGF-2組成。IGF-2也被稱為生長調節(jié)素A,是胰島素家族的成員之一,具有促進細胞有絲分裂和分化的作用,同時也與個體脂肪沉淀、生長速度等生產(chǎn)性能關系密切[23]。本研究采用RACE技術,首次克隆獲得黃鰭棘鯛IGF-2基因的全長序列,其全長為1 736 bp,共編碼215個氨基酸,推導的氨基酸序列與其他硬骨魚類相似性較高,而與兩棲類、哺乳類相似性較低,系統(tǒng)進化關系與物種傳統(tǒng)分類學相一致,這說明IGF-2在硬骨魚類中進化保守。IGF-2蛋白與IGF-1蛋白[18]一級結構基本相同,均由信號肽、功能域和結構域E組成。IGF-2功能域具有53個氨基酸,由B、C、A、D 4個結構域組成[24],B、A結構域分別與胰島素B鏈和A鏈同源[25],C區(qū)與胰島素連接肽類似,這說明IGF-1、IGF-2和胰島素是由同一個祖蛋白進化來的[26]。IGF-2含有3個由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鍵,使得IGF-2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得以維持。但是,目前相比于人、鼠等哺乳動物,國內外對硬骨魚類IGF-2基因的研究較少,后續(xù)仍需對魚類IGF-2基因功能及調節(jié)機制進行進一步研究。
圖3 黃鰭棘鯛和其他物種IGF-2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Fig. 3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IGF-2gene amino acid sequence from Acanthopagrus latusand other species
本研究中觀察并記錄了黃鰭棘鯛胚胎發(fā)育23個時期的形態(tài)特征變化。黃鰭棘鯛受精卵具有典型硬骨魚類端黃卵的特性,呈圓球形,具有一個油球,其內含中性脂肪,使受精卵不僅能儲藏養(yǎng)料,也能使卵子漂浮于水中。受精卵在鹽度28的海水中為懸浮性卵,卵裂方式為盤狀卵裂。胚胎發(fā)育主要經(jīng)歷5個時期,分別為卵裂期、囊胚期、原腸胚期、神經(jīng)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7]。魚卵的直徑因物種不同而存在差異,魚卵直徑顯著影響其發(fā)育速度,一般魚卵直徑越大,發(fā)育速度越慢。將黃鰭棘鯛與幾種鱸形目暖水性海水魚類胚胎發(fā)育特征進行比較[21,28-33](表2),發(fā)現(xiàn)黃鰭棘鯛受精卵卵徑比軍曹魚(Rachycentron canadum)卵徑小,與3種鯛科魚類差距不大,比其余3種魚卵徑大,這與物種的種間差異具有一定的關系。相較于3種鯛科魚類,黃鰭棘鯛孵化時間短,我們猜想這與孵化溫度有一定關系[34]。本研究中黃鰭棘鯛在水溫(26.5±0.5)℃的情況下,經(jīng)25.5 h孵化為仔魚,這與鄭運通等[12]觀察到黃鰭棘鯛受精卵在(21.6±0.5)℃下,30 h 35 min后孵化為仔魚情況有所差異,該結果也驗證了我們所猜想的胚胎孵化與溫度具有一定的關系。
圖4 黃鰭棘鯛的胚胎發(fā)育Fig. 4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Acanthopagrus latus
胚胎發(fā)育涉及到各種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是個體發(fā)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研究利用RT-PCR檢測了IGF-1和IGF-2基因在胚胎發(fā)育各個時期的表達。結果顯示:IGF-1和IGF-2基因在黃鰭棘鯛的胚胎發(fā)育各個時期均有表達,IGF-1基因在肌肉效應期高表達;相較于IGF-1基因,IGF-2基因在原腸期、肌肉效應期以及出膜后3 d均有高表達。金錢魚IGF-1基因在卵裂期到出膜期的各個時期中均有表達[35],大西洋鯛[5,36]也有著類似現(xiàn)象。通過向斑馬魚胚胎顯微注射IGF-1基因mRNA,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斑馬魚軀干生長發(fā)育速度加快[1]。我們推測IGF-1基因可能在魚類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廣泛表達,促進肌纖維細胞的增殖。黃鰭棘鯛IGF-2基因直到原腸期才開始高表達,虹鱒卵裂期不表達[37],斜帶石斑魚在桑葚期開始表達,隨后表達量持續(xù)升高[22],這說明IGF-2基因在不同魚類早期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方式不同。White等[6]利用嗎啉反義寡核苷酸抑制斑馬魚胚胎發(fā)育期間IGF-2b基因的表達,發(fā)現(xiàn)IGF-2b基因缺失導致斑馬魚背側中線發(fā)育缺陷,同時也導致了腹側前腦發(fā)育缺陷,最終胚胎死亡,這說明IGF-2基因可能參與了腦部發(fā)育與肌細胞的增殖。IGF-2基因在原腸期高表達,這與金錢魚IGF-2基因表達相似[35],我們認為IGF-2基因可能在中胚層的形成中發(fā)揮作用。IGF-1和IGF-2基因在肌肉效應期都出現(xiàn)高表達的現(xiàn)象,表示二者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對肌細胞的增殖均發(fā)揮作用。IGF-1和IGF-2基因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是否具有協(xié)同作用及其調控的下游信號通路還需進一步研究。
圖5 黃鰭棘鯛胚胎發(fā)育過程中IGF-1/IGF-2基因mRNA的相對表達量Fig. 5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GF-1/IGF-2genes mRNA in different embryo development stages ofAcanthopagrus latus
表2 海水魚類胚胎發(fā)育特征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