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適者生存還是變者生存?知識進化的前因組態(tài)分析

2022-09-22 05:17:10鑫,徐
中國科技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吸收能力組態(tài)意愿

康 鑫,徐 慧

(哈爾濱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0 引言

在市場需求持續(xù)提升、外部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創(chuàng)新已成為驅動企業(yè)長期發(fā)展的關鍵,而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的本質是吸收各種內外部知識,通過重組等活動實現知識創(chuàng)造,因此企業(yè)亟需重構內部知識體系以增強適應能力[1-2]。在知識經濟崛起之后,知識成為繼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之后價值創(chuàng)造的全新驅動力,隨著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在位企業(yè)正處于從知識引入到知識創(chuàng)造的角色轉變過程中,知識進化成為確保企業(yè)內部知識質量,提高知識應用效率與效力的關鍵渠道[3]。知識進化是在自發(fā)或催化條件下,組織知識基礎遍歷增殖、重組、躍遷等復雜過程,不斷增強知識活性和穩(wěn)定性的動態(tài)過程[3-4]。了解知識進化的影響因素及其進化機理,有助于增加知識主體知識進化效率,提升知識主體影響力。

回顧企業(yè)發(fā)展史可知,眾多優(yōu)秀企業(yè)均通過構建高效知識管理體系,對自身知識進行合理區(qū)位分布和靈活運用,實現知識資源的有序增殖和質量提升。例如,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為了打造更加有效的知識管理體系,通過合資合作、校企聯合和海外并購等方式加強內外合作交流,開拓高效的知識擴散渠道,增強企業(yè)知識基礎的寬度與廣度,并大量吸納高質量知識人才組建科研梯隊以增強吸收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將知識創(chuàng)造作為企業(yè)發(fā)展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截至目前,中車株洲在電氣傳動與自動化方面攻克了多項核心知識,使我國成為唯一掌握 “高速”和 “重載”傳動控制技術的國家;在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芳綸絕緣材料等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中車株洲在不斷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與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實現了對核心知識的控制。由此可見,知識進化是企業(yè)滿足市場需求和獲得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自Darwin提出生物進化論假說以來,關于知識進化的研究備受關注,學者嘗試從生物進化視角審視知識在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的增殖、傳播、重構與躍遷,并圍繞知識進化的構念、測度、進化規(guī)律等內容開展廣泛研究。關于知識進化概念的闡釋中,學者普遍認為知識進化是知識篩選、保留、復制和再造的過程,如Zollo等[5]認為知識進化就是知識嬗變、自然篩選、復制和延續(xù)的過程。寧德鵬等[6]提出知識進化是在知識遺傳與變異的雙重作用下形成新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的過程。關于知識進化影響因素和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中,已有成果大多比照自然進化從知識遺傳性、變異性等角度界限知識進化的可能方向。王曰芬等[7]認為知識進化機制同自然進化類似,應具備可遺傳性、變異性和自然選擇性等特征。Ferligoj等[8]指出組織知識進化必然表現為組織知識結構狀態(tài)的調整與完善,伴隨著知識進化,不僅各類知識得到繼承與發(fā)展,各類創(chuàng)新活動也得以實現??钓蔚萚9]研究表明知識進化理應包括知識適應進化、知識遺傳進化和知識變異進化3種類型。在知識進化對企業(yè)各項活動影響的研究中,學者大多肯定知識進化對知識管理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作用。Chen等[10]提出知識創(chuàng)造與革新是知識耦合對探索性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產生影響的關鍵橋梁。許暉等[11]提出知識進化能夠刻畫企業(yè)動態(tài)能力的高低,藉由知識進化,企業(yè)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中快速反應、集成和重新配置組織資源。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部分前沿文獻亦開始聚焦知識進化作為前因或結果變量同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有部分研究成果開始深挖知識進化內在演化邏輯和躍遷機理,試圖徹底明晰知識進化的發(fā)展脈絡和潛在的進化軌跡[6,9]。但目前為止,囿于已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多將知識進化的影響因素視為獨立變量,簡單觀測不同變量對知識進化方向或程度產生的影響,而知識進化與否不是某影響因素可以單獨決定的,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需要采用組合的方式探索知識進化的前因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采用定性比較分析法從組態(tài)視角探索知識進化的復雜內在機理,參照康鑫等[4]的研究,將知識進化劃分為知識適應、變異和遺傳進化3個階段,探索實現知識進化的不同路徑。同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打破了單因素分析的固有印象,深化了對知識進化前因要素的認知,并且基于組態(tài)視角指明了多因素作用下知識進化的具體路徑,揭示了知識進化各主導因素在不同驅動路徑中的主次地位,洞悉了知識基礎對于實現知識進化的關鍵性作用,豐富了知識進化論從前因-過程-結果的研究鏈條。

1 理論基礎

同生物進化相似,知識進化理應具有3層基本構念,即知識層次、進化動因和進化方向。知識層次意為知識的復雜程度和所處地位,可用知識基礎、知識距離和知識權利表征[12-16]。進化動因標志知識進化的內生動力,可用知識共享意愿進行刻畫[15]。進化方向體現知識進化的發(fā)展趨勢和經由路徑,可用知識吸收能力和知識擴散路徑表征[17-18]。

知識距離是指不同知識主體或知識主體內部的知識發(fā)送方與知識接收方在知識存量、知識位勢等方面的差異性和相似度[12]。關于知識距離如何影響知識進化,有觀點認為知識距離較小的知識主體之間知識基礎相似性較高,有利于各知識接收方對接收到的知識進行吸收和利用,增加知識基礎深度,為知識進化提供有利條件[19-20];也有研究認為知識距離的存在雖然會導致不同知識主體之間產生知識異質性,但正是因為差異性的存在,知識距離會刺激知識主體搜索優(yōu)勢知識資源,并將其吸收以提升知識主體的知識位勢,這種正向刺激也會促進企業(yè)知識進化[12-13]。

知識吸收能力是知識主體發(fā)現外部新知識,并獲取、吸收、轉化與利用新知識的動態(tài)能力[21]。知識吸收能力對知識主體的發(fā)展至關重要,Zahra等[21]認為知識吸收能力可以幫助知識主體吸收外部新知識,增強企業(yè)知識基礎,重新配置知識資源,以使其適應變化莫測的市場環(huán)境。張偉[17]研究了知識吸收能力對知識進化的正向促進作用。

知識共享意愿是個人或組織將自己所擅長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分享給他人或組織的意愿,個人或組織通過知識共享實現知識互動與轉移,使共享雙方可以借鑒對方擁有的知識體系,不僅能夠降低知識獲取成本、提升知識獲取的效率且利用共享知識提高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可能性[22-23]。陳浩義等[15]發(fā)現知識進化環(huán)境為知識進化的實現提供了必要條件,而知識共享是知識進化環(huán)境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其優(yōu)劣直接影響知識進化的結果。

知識權力是由于在知識的整體網絡中不同的知識主體的知識位勢的差距所形成的影響力,具體而言是高知識位勢的主體憑借自身在知識資源數量和質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向低知識位勢的主體傳輸自己的觀點或主張,直至影響低位勢企業(yè)決策行為的影響力[14,24-25]。知識權力所帶來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對優(yōu)勢知識主體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有正向促進作用[14],而企業(yè)創(chuàng)新其實質也是新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過程即知識進化過程[15]。

知識基礎是知識主體開展基本活動所需的多個方面的知識集合[26]。知識基礎的強度決定知識主體的知識搜尋能力和外部探索能力,關系著知識主體是否能以較高效率挖掘不可替代的關鍵知識資源,形成企業(yè)知識優(yōu)勢地位[27]。Pillay等[16]研究發(fā)現,知識基礎的增加會使知識員工獲得大量知識輸入,能夠激發(fā)知識員工的創(chuàng)新能力。

知識擴散路徑是知識員工對外部知識進行高效的吸收與利用,并在此基礎上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式[28]。康鑫等[18]揭示恰當的知識擴散路徑可以有效避免知識隱匿行為的發(fā)生,增強知識主體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提升知識共享的深度與廣度,使知識在擁有者和接收者之間高效傳播,對知識變異進化與知識適應進化有顯著促進作用,而對知識遺傳進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

分析知識進化的實現路徑是本研究的核心。其中,知識適應進化就是提高所需知識在知識主體內部的適應性;知識變異進化是知識在一定條件下的重構和改造的過程,也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過程;知識遺傳進化指知識主體已有知識存量非常穩(wěn)固并且知識基因可以復制和延續(xù)[4]。知識進化在知識主體實現知識創(chuàng)造以提升整體知識水平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它有助于企業(yè)將知識員工之間經驗融合創(chuàng)新,將零散知識結合并重整為更加復雜的知識集合,促進企業(yè)內部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沉淀。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收集

為了遵循QCA方法使用要求——案例總體同質性和案例間最大程度的異質性[29],結合知識進化在不同企業(yè)間的活躍程度,本研究以高技術企業(yè)為調研對象,將實現知識進化所有情況的案例納入其中,同時選擇未實現知識進化的案例,更有利于挖掘未知的組態(tài)結論。本研究采取發(fā)放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21份,剔除填寫不完整問卷后有效問卷161份。

2.2 變量測量

為了確保變量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本研究在題項的設計過程中優(yōu)先選擇發(fā)表在權威期刊的、國內外成熟的量表,個別題項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結合本研究實際進行了適當修改,所有題項均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進行測量。

量表信息見表1。知識距離的衡量參考Cummings等[30]、詹湘東等[31]的研究,包含 “本企業(yè)與其他合作組織的知識存在一定重合和相似度”等題項。知識吸收能力的衡量借鑒Zahra等[21]、錢錫紅等[32]和王建平等[33]的研究,包括 “本企業(yè)具有獲取外部知識的渠道”等題項。知識共享意愿的衡量借鑒Hooff等[34]、Bock等[35]的研究,包含 “當我學到了新知識時,我很愿意幫助同部門、部門外的同事也學好它”等題項。知識權力的度量參考郭獻強等[24]、Galaskiewicz等[36]的研究,包括 “本企業(yè)擁有別的企業(yè)難以模仿的知識優(yōu)勢”等題項。知識基礎測度沿用Zhou等[37]、呂斯堯等[38]的成熟量表,包括 “本企業(yè)擁有多元化的知識”等題項。知識擴散路徑的測量遵循繆根紅等[28]、李志宏等[39]和Granovetter[40]的研究脈絡,包括 “員工經常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類培訓和團隊學習”等題項。知識進化的測度,參考張建華[3]、康鑫等[4]的研究,包括 “本企業(yè)現存知識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等題項。

2.3 信度與效度分析

樣本的信效度檢驗見表1。所有的Cronbach’s ɑ系數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良好。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均在0.5之上,所有變量的組合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方差萃取AVE均高于0.5,說明量表有較高聚合效度。各變量對角線上AVE平方根值均高于相關系數,表明所使用量表的區(qū)分效度較好,見表2。此外,本研究使用Harman單因素法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表1 變量測量與信效度檢驗

表2 相關系數與AVE平方根值

3 數據分析與實證結果

3.1 變量校準

變量校準是QCA分析方法的關鍵。參考已有研究,本研究將條件變量與結果變量的錨點設置為樣本數據的上四分位數、上下四分位數的均值和下四分位數[41-43],各變量的校錨點見表3。

表3 各變量校準錨點

3.2 單個條件的必要性分析

使用fsQCA3.0軟件分析知識進化的每個前因要素的必要性,結果見表4。所有條件變量的一致性均低于0.9,表明所選用的6個條件變量中沒有知識適應、變異及遺傳進化的必要條件[44],這意味需要從組態(tài)的角度考察對知識進化結果的影響。

表4 必要條件分析

3.3 組態(tài)分析

本研究將案例閾值設定為4,將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8,PRI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7[42]。應用fsQCA3.0軟件分析知識適應、變異和遺傳進化的復雜、簡約和中間解,并分析各組態(tài)的核心條件與邊緣條件[45]。根據伯努瓦·里豪克斯等[29]的研究,本研究以中間解表示知識適應/變異/遺傳進化的前因組態(tài)。

組態(tài)分析結果見表5。其中,知識適應進化和知識遺傳進化的前因組態(tài)一致,產生知識適應進化的組態(tài)共3條,且一致性都大于0.9,為知識適應進化的充分條件,解的覆蓋度為0.586,表明3個組態(tài)解釋了近60%的知識適應進化原因。產生知識變異進化結果的路徑共3條,一致性都大于0.8,是知識變異進化的充分條件,且解的覆蓋度為0.591,解釋了近60%產生知識變異進化原因。與知識適應進化相同的3條路徑在知識遺傳進化中的一致性都大于0.8,且解的覆蓋度為0.62,為知識遺傳進化的充分條件,解釋了62%產生知識遺傳進化原因。

表5 組態(tài)分析

(1)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組態(tài)分析。知識基礎是知識適應/遺傳進化3個前因組態(tài)共同的核心條件。知識基礎存在意味著企業(yè)對所屬領域的知識有著較強的積累和理解,且該企業(yè)的知識搜尋能力和學習能力足以幫助企業(yè)提高知識存量提升知識位勢。

知識基礎主導邏輯下知識權力驅動型。組態(tài)A1a/I1a表示知識主體以強知識基礎為核心條件,強知識距離、非強知識吸收能力以及強知識權力為邊緣條件時,可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擁有較強知識基礎和知識權力的知識主體,在行業(yè)中處于領先地位,過高的知識位勢使其對外部知識的依賴較低,即使不具備較強的知識吸收能力,仍不影響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結果,由于強知識權力及知識基礎的存在,作為知識發(fā)送方,知識主體與知識接收方之間存在強知識距離,在此路徑下并不會對知識適應/遺傳進化造成負面影響。

知識基礎主導邏輯下知識吸收能力與知識共享意愿驅動型。組態(tài)A1b/I1b表示知識主體以強知識基礎為核心條件,強知識吸收能力、強知識共享意愿以及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為邊緣條件時,可以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對于知識主體而言,強知識基礎是其搜尋外部知識能力的來源[27],一條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極大促進知識主體間或者內部知識共享行為的發(fā)生[18],而在此過程中,技術和經驗等交互傳遞加速了知識轉移效率,強知識吸收能力利用自身優(yōu)勢對轉移過程中的知識進行高效的吸收與利用,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增加新的知識以滿足自身發(fā)展需要[21],提高知識的主體適應性。雖然知識擴散路徑的存在不利于知識遺傳進化的實現,但在強知識基礎、強知識共享意愿的正向作用下,企業(yè)知識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整個組態(tài)仍表現為對知識遺傳進化的正向促進作用。此時,知識權力與知識距離存在與否均不影響知識主體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進程。

知識基礎主導邏輯下知識權力與知識共享意愿驅動型。組態(tài)A1c/I1c表示知識主體以強知識基礎為核心條件,強知識共享意愿、強知識權力和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為邊緣條件時,可以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知識主體的知識基礎在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強知識權力意味著知識主體的發(fā)展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知識主體本身擁有的知識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有效的知識擴散路徑和強知識共享意愿將增加企業(yè)知識轉移效率[18],提升知識的適應性,推動知識適應進化的實現[20],雖然知識擴散路徑的存在對知識遺傳進化起負向作用,但在強知識基礎和強知識權力所帶來的穩(wěn)定性和強知識共享意愿的作用下,整個組態(tài)依舊可以促進知識遺傳進化的實現。

由以上組態(tài)可以看出,強知識基礎是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也是其他邊緣條件發(fā)揮作用的前提。對比3條路徑的覆蓋度可以發(fā)現:路徑A1b與A1c是路徑A1a的兩倍,可知多數企業(yè)是通過A1b和A1c路徑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這表明強知識基礎以及強知識共享意愿能夠大幅影響企業(yè)知識的適應性與穩(wěn)定性。

(2)知識變異進化組態(tài)分析。知識基礎與知識權力主導邏輯下知識距離驅動型。組態(tài)V1a表示,知識主體以強知識權力和強知識基礎為核心條件,強知識距離及非強知識吸收能力為邊緣條件時,可以實現知識變異進化。擁有強知識基礎和知識權力的知識主體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且對知識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更為深刻[4,14],即便沒有較強的知識吸收能力,知識主體內部也可對現有知識進行重構與改造,使知識基因發(fā)生嬗變,促進知識變異進化。正因為這些優(yōu)勢存在,能支配關鍵知識資源的核心企業(yè)會作為知識發(fā)送方向知識接收方傳輸知識,并且知識接收方與知識發(fā)送方在知識存量和知識位勢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知識基礎與知識權力主導邏輯下知識共享意愿與知識擴散路徑驅動型。組態(tài)V1b的核心條件與V1a相同,邊緣條件為強知識共享意愿與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在強知識基礎和強知識權力的雙重優(yōu)勢下,強知識共享意愿與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擴大了企業(yè)知識的優(yōu)勢,拓寬知識廣度,加深知識深度,為企業(yè)增加多元化和專業(yè)化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知識主體完全可以實現對舊知識的改造,實現知識變異進化[18,46]。該路徑下,強知識吸收能力的并不是知識主體實現知識變異進化的必備優(yōu)勢。

知識基礎與知識擴散路徑驅動下知識吸收能力與知識共享意愿驅動型。組態(tài)V2表示,知識主體以強知識基礎、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和非強知識距離為核心條件,強知識吸收能力和強知識共享意愿為邊緣條件時,可以實現知識變異進化。根據現存研究,知識擴散會提高知識基礎的水平,對知識主體內部知識創(chuàng)新的效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8],而一個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是實現知識擴散優(yōu)勢的必要條件;藉由知識吸收和有效知識傳播路徑,若知識主體具備強知識吸收能力,則可以高效輸入知識主體所需要的知識,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吸收和轉化,確保知識主體穩(wěn)定推動知識變異進化的進程;在本組態(tài)中,由于強知識吸收能力、強知識共享意愿、強知識基礎以及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等優(yōu)勢的存在,知識主體作為知識接收方在接受外部知識的同時,能增強知識主體內部知識存量以及知識位勢,降低與知識發(fā)送方之間的知識距離。

從知識變異進化的3條路徑分析可以看出,知識基礎是知識變異進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變量。對于在行業(yè)中掌握關鍵知識資源的企業(yè),知識吸收能力的強弱無法對知識變異進化產生顯著影響,而對于在知識體系中處于弱勢的知識主體,需要強知識吸收能力增強企業(yè)知識基礎,以促進知識變異進化的實現。從3條路徑的覆蓋度可以發(fā)現,大部分案例都是通過組態(tài)V1b這條路徑實現知識變異進化的,這也可以說明企業(yè)內部知識擴散的高效渠道、強知識共享意愿以及企業(yè)自身資源稟賦對知識變異進化帶來了多重促進效應。

3.4 穩(wěn)健性檢驗

本研究采用改變一致性閾值的方法重新處理樣本數據,將一致性閾值從0.8調整為0.85。結果顯示,一致性閾值改變前后,知識適應進化的結果不變,知識變異進化和知識遺傳進化的結果與之前相比雖有變動,但仍屬于原有結論的子集。調整一致性閾值之后,知識適應進化解的一致性和覆蓋度分別為0.89和0.59,知識變異進化解的一致性和覆蓋度為0.91和0.56,知識遺傳進化的解的一致性和覆蓋度分別為0.89和0.6,解得一致性與覆蓋度也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變化,本研究結果穩(wěn)健。

4 結論與啟示

4.1 研究結論

本研究借助fsQCA方法,探討知識距離、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共享意愿、知識權力和知識基礎等前因變量對知識適應、變異及遺傳進化的影響機制,得到結論如下。

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有3條路徑:①知識距離*~知識吸收能力*知識權力*知識基礎。②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共享意愿*知識基礎*知識擴散路徑。③知識共享意愿*知識權力*知識基礎*知識擴散路徑。知識基礎為知識適應/遺傳進化3條路徑的核心條件,也是3條路徑共有的唯一前因變量,說明對于實現知識適應/遺傳進化而言,強知識基礎是影響程度最大的變量,沒有強知識基礎的知識主體,無法實現知識適應進化。值得注意的是,知識吸收能力在第1條路徑和在第2條路徑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對稱性的,表明在不同路徑中,強或非強的知識吸收能力都可以促進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產生。

實現知識變異進化有3條路徑:①知識距離*~知識吸收能力*知識權力*知識基礎。②知識共享意愿*知識權力*知識基礎*知識擴散路徑。③~知識距離*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共享意愿*知識基礎*知識擴散路徑。其中,強知識基礎與強知識權力為第1條和第2條路徑的核心條件,非強知識距離、強知識基礎和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為第3條路徑的核心條件,在第1條路徑與第3條路徑中知識距離與知識吸收能力的強弱均呈現非對稱性分布,同其他條件變量耦合也可以促進知識變異進化結果的產生。

本研究所選用的任一前因條件都不能單獨實現知識進化,核心條件和邊緣條件的共同作用,是知識進化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同時,作為核心條件之一,知識基礎在知識進化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知識進化的可能路徑中,強知識基礎都是實現知識進化的核心和關鍵,除知識基礎之外,其他任意變量均無法發(fā)揮同類作用,表示其他單個前因變量對知識進化結果的解釋力度較弱。

4.2 理論貢獻

本研究刻畫了知識進化的具體實現路徑??钓蔚萚18]研究表明知識擴散路徑正向影響知識適應和變異進化、負向影響知識遺傳進化。本研究不僅驗證了上述研究結論,還深挖了知識擴散路徑在不同進化方向中所分別承擔的主、輔角色。除知識擴散路徑外,本研究還勾勒出知識進化的完整版圖,提出知識共享意愿和知識權力或者知識吸收能力也是實現知識進化的先決條件。

本研究印證了知識基礎在知識進化進程中的核心作用。這一結論是對曹霞等[47]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探討,曹霞等認為知識基礎在知識進化過程中于其他重要的相關資源關聯性較高,不利于知識進化。而本研究則證實強知識基礎在知識進化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是實現不同知識進化結果的必不可少的核心條件之一。

本研究明晰了知識共享意愿對知識進化產生影響的前置條件。Park等[46]研究表明知識共享意愿的增強可以通過知識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推動知識創(chuàng)造、增強知識員工的創(chuàng)造能力。本研究發(fā)現對于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知識共享意愿需要結合知識擴散路徑、強知識基礎以及知識吸收能力或者知識權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對知識進化發(fā)揮積極作用;對于知識變異進化,知識共享意愿難以獨立發(fā)揮作用,強知識基礎和高效的知識擴散路徑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4.3 研究啟示

本研究為企業(yè)從事知識管理實踐,主動引導知識進化的速率和方向,加快知識的傳承、拓展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實踐啟示。

(1)鑒于知識基礎在知識適應、變異和遺傳進化過程中的核心作用,企業(yè)應重視自身專業(yè)化知識建設和多元化知識獲取,在強化自身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與更迭。一方面企業(yè)可采取打通知識擴散路徑、拓寬知識擴散渠道的方式提升知識獲取和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企業(yè)應從文化構建、關系維護、氛圍營造等手段提升知識共享意愿,催發(fā)知識共享意愿和知識擴散路徑的匹配和契合效應。

(2)因知識變異進化較知識適應和遺傳進化更具有復雜性、隨機性和非定向性等特征,企業(yè)可根據在知識網絡中對核心知識資源的支配程度,有意識地選擇潛在進化方向。位于知識網絡 “金字塔”頂尖的企業(yè)因其在知識基礎及知識共享文化建設等方面具有較強優(yōu)勢,可以將知識管理的重心放在知識權力的形成與鞏固上,利用已有的知識權力實現內部知識的重構與改造,直至實現知識變異進化,產生跨越式的知識成果。而知識后發(fā)企業(yè)可沿革知識適應/遺傳進化的組態(tài)路徑平衡各項知識資源,其中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是所有工作的重心。此外,知識后發(fā)企業(yè)還應在知識擴散渠道和知識共享意愿上尋找突破口,重視提升知識吸收能力,增強獲取、轉化和利用外部知識的能力,以保證自身知識基因的復制和延續(xù)。

(3)由于知識進化路徑并不唯一,企業(yè)也很難同時具備知識進化路徑的全部條件,提示企業(yè)可以根據自身所處區(qū)位優(yōu)勢、資源稟賦和組織氛圍等把握知識進化關鍵線索,選擇適合的知識進化路徑,如形成 “知識基礎+知識權利”或 “知識基礎+知識擴散路徑+知識共享意愿”的穩(wěn)定聯結,提升知識進化的效力和效率。

猜你喜歡
吸收能力組態(tài)意愿
基于PLC及組態(tài)技術的恒溫控制系統開發(fā)探討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2
基于PLC和組態(tài)的智能電動擰緊系統
金融環(huán)境對OFDI反向技術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統計與決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36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PLC組態(tài)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統的應用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鑄造行業(yè)三維組態(tài)軟件的應用
技術轉移二元視角:吸收能力與釋放能力的作用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企業(yè)知識搜尋、吸收能力對產品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开封县| 建德市| 延川县| 金乡县| 汝州市| 盐城市| 海淀区| 秦安县| 饶阳县| 武汉市| 深水埗区| 墨竹工卡县| 芦山县| 鹿邑县| 灵璧县| 新宁县| 深水埗区| 二连浩特市| 科技| 女性| 吴桥县| 芮城县| 沂水县| 墨竹工卡县| 霍州市| 奎屯市| 册亨县| 资中县| 永泰县| 二手房| 工布江达县| 开阳县| 建阳市| 库尔勒市| 永川市| 富川| 大足县| 玛沁县| 静安区| 资兴市|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