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 曹岐新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湖州中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FS-LASIK是現(xiàn)階段常用的屈光手術方式[1]。但FSLASIK術后部分患者會發(fā)生干眼癥,對此,我科采取針刺治療本病50例,療效良好,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FS-LASIK術后干眼癥患者100例(200只眼),隨機分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0~36歲,平均(23.4±3.2)歲。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19~37歲,平均(23.5±3.1)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O.05)。診斷參考相關文獻[2,3]擬定:①患眼干澀感、畏光、異物感、燒灼感及視物模糊等主觀癥狀;②淚膜破裂時間(BUT)≤10s,淚液分泌試驗(SIT)<5mm/5min;③5s≤BUT≤10s、5mm/5min≤SIT≤10mm/5min,同時角膜熒光素染色(CFS)陽性。符合①②或①③,可診斷干眼癥。
2.1 對照組: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4次/d,4周為1療程。
2.2 觀察組:取穴:上睛明、下睛明、攢竹、瞳子髎、絲竹空、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患者坐位或仰臥位,采用0.35mm×40mm毫針按穴位要求進行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隔天1次,4周為1療程。
3.1 療效標準[4]:顯效:干眼癥的癥狀消失,BUT、SIT基本正常;有效:干眼癥的癥狀基本改善,BUT、SIT有所改善;無效:干眼癥的癥狀無明顯改善,BUT、SIT無變化。
3.2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SIT(mm/5min)3.8±1.9 6.7±2.7*#3.9±1.8 5.1±2.0*組別觀察組例數(shù)50對照組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UT(s)4.8±1.5 8.6±3.6*#4.7±1.4 5.6±2.5*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干眼癥屬于中醫(yī)學“白澀癥”“神水將枯”等范疇。本病病位在目,和臟腑、經絡關系密切。FS-LASIK術后因術中損傷,目絡受損,津液不能上承目珠,目珠失去潤澤之水;或術后目虛之時,受風邪侵襲而發(fā)病;或近視患者素體肝腎不足而致目失濡養(yǎng),均可使目珠干澀。上下睛明、攢竹、瞳子髎、絲竹空疏通眼部脈絡,調節(jié)眼部氣血,滋陰清熱;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補肝脾腎、明目生津。臨床研究表明[5,6],針刺可以改善局部的副交感神經傳導,促進淚膜黏蛋白表達,增加淚腺的分泌,提高淚膜的穩(wěn)定性,從而改善干眼癥狀。
研究顯示,使用針刺治療后總有效率達96.00%,顯著高于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的總有效率為76.00%(P<0.05);觀察組在BUT、SIT的變化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針刺治療FS-LASIK術后干眼癥療效顯著,有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