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芳, 劉麗
(東南大學附屬江陰醫(yī)院 介入科,江蘇 無錫,214400)
經皮肝穿刺膽道外引流術(PTCD)現(xiàn)已廣泛用于治療晚期惡性梗阻性黃疸中,其能解除梗阻,改善膽道感染與全身癥狀,使患者生存獲益[1-2]。因病情需要,多數PTCD患者帶管時間較為持久,甚至可能是終身帶管。然而,PTCD管長久留置難免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在患者居家期間,常因缺乏專業(yè)性指導而發(fā)生例如管道扭曲、脫落和堵塞等情況,影響后續(xù)治療。微視頻時長偏短(介于30 s~20 min),具有直觀、簡短和重點突出等特征[3]。有學者[4]嘗試將微視頻用于開展線上健康教育,醫(yī)護人員根據健康教育計劃提前自行制作微視頻,上傳至平臺,方便患者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得到專業(yè)性指導。本研究探討微視頻健康教育用于PTCD帶管出院患者中的效果。
本研究經東南大學附屬江陰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PTCD治療且?guī)Ч艹鲈旱?12例患者。納入標準:① 具備PTCD治療指征且?guī)Ч艹鲈海虎?患者及其家屬均有智能手機,且能熟練使用;③ 能正常溝通;④ 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 預估生存時間<12周;② 凝血功能障礙;③ 視聽障礙;④ 伴有精神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12例患者分入對照組(56例)和觀察組(56例),2組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為期12周。① 健康教育:由科室負責人提前編制《PTCD帶管出院患者健康手冊》,手冊內容包括如何正確更換引流袋、如何觀察引流液、如何正確固定管道,以及如何觀察并正確處理并發(fā)癥等,護士在患者出院當日將《PTCD帶管出院患者健康手冊》發(fā)放給每位患者,由患者自行閱讀。②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護士每隔2周電話隨訪1次,主動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口頭上進行健康指導。
1.2.2 微視頻健康教育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微視頻健康教育,為期12周。具體內容:① 在科室護士長的帶領下組織人員培訓,所有成員共同參加知識培訓,統(tǒng)一學習PTCD帶管的護理要點、微視頻制作方法等。② 建立微信公眾號,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公眾號名稱,再逐一邀請其關注,同時添加微信賬號。③ 患者在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明確各個患者的護理需求。④ 錄制微視頻,醫(y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問卷調查結果、其他同類參考文獻等錄制微視頻(包括語音處理與后期裁剪),微視頻內容包括PTCD帶管出院患者如何正確更換引流袋、如何為引流管傷口換藥、PTCD帶管期間的日常生活指導、PTCD帶管期間突發(fā)狀況的應對措施等。微視頻錄制后由科室護士長負責審核,通過審核后分類整理,再依次上傳。⑤ 微信平臺責任管理護士需要每日上傳提前編輯好的健康信息,主要包括疾病發(fā)生、診治、護理等方面。要做到文字簡潔、重點突出和內容準確。⑥ 定期組織群視頻聊天,方便護患交流、患患溝通和相互分享經驗,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錯誤認知與消極態(tài)度予以及時糾正。⑦ 每位患者每周需主動發(fā)送PTCD帶管期間的自護視頻,由護士長線上觀看后給出反饋意見和相應的指導。⑧ 每周視頻電話隨訪(隨訪工作與隨訪結果記錄均安排專人負責),隨訪內容為患者的一般情況,通過提問方式了解其對飲食指導、皮膚護理等掌握情況,督促患者每周返院換藥、更換引流袋和引流管等。
① 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干預前、干預4周、12周后,均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實施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共含4個方面,即傷口觀察與換藥、引流液量/色/質、PTCD管護理知識、并發(fā)癥處理,記錄患者知曉情況,并記錄各方面的知曉率。②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2組干預12周后管道堵塞、管道脫落、皮膚損傷和膽道感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③ 自護能力:干預前、干預4周、12周后,均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5]實施評定,ESCA含4個維度(43個條目),4個維度分別是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和自我護理技能,總分172分?;颊逧SCA得分高則說明其自護能力佳。
干預4周和12周后,觀察組的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干預12周后,2組的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且觀察組干預后4周后的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率和對照組的傷口觀察與換藥知曉率也高于干預前(P均<0.05),見表2。
表2 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例(%)]
觀察組在干預12周后的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干預4周后,2組間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均<0.05);干預12周后,2組的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P均<0.05);觀察組在干預后(4周和12周)的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ESCA評分比較分)
多數患者在PTCD后需要帶管出院,部分患者甚至需終身帶管,然而,缺乏對PTCD帶管的足夠認知,不具備應對PTCD帶管期間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多數患者渴望居家康復期間仍能獲得專業(yè)性指導。因此,PTCD帶管患者出院后,有必要繼續(xù)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強化其對疾病本身、PTCD帶管等的認知程度。國外學者KANG等[6]指出,出院健康教育質量對患者參與出院后護理管理有直接影響。
微視頻健康教育是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能為出院患者提供持續(xù)性的健康指導[7]。潘靜[8]的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足患者經視頻接受健康教育,有助于其自護能力、疾病認知水平的改善,與本研究結果顯示的觀察組在干預后(4周和12周)的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相似。本研究對PTCD帶管出院患者實施微視頻健康教育,能顯著改善其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提高其認知水平和相關知識知曉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4周和12周后,觀察組的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印證了上述說明。由于常規(guī)健康宣教存在較多弊端,加上健康教育內容繁多、復雜,此種情況患者很有可能出現(xiàn)理解不到位、隨時間延長而遺忘等情況,整體知識知曉率低。微視頻健康教育主要根據患者真實需求而展開的針對性健康教育,患者飽含學習熱情,更愿意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在存在理解不透徹情況時還能線上與醫(yī)護人員溝通,故整體知識知曉率高[9]。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干預結束后的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這是由于微視頻健康教育能幫助PTCD帶管出院患者更準確、更牢固地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特別是PTCD帶管期間如何進行自我觀察等,隨著認知的轉變,患者具備一定自護意識與能力,管道堵塞等不良情況也隨之減少[10]。
綜上所述,對PTCD帶管出院患者實施微視頻健康教育,能增加其PTCD帶管相關知識知曉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能有效促進患者自護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