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余小貞,張雪兒,杜沁嶺,何貴萍,賈冬英*
(1.四川大學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成都 610065;2.成都市棒棒娃實業(yè)有限公司,成都 611731)
大豆組織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簡稱TSP)是以低溫脫脂豆粕、大豆?jié)饪s蛋白或大豆分離蛋白為主要原料,以其他植物蛋白(谷朊粉、豌豆蛋白)等為輔料,采用高溫擠壓成型等方法制成的具有纖維網(wǎng)狀結構和咀嚼感的蛋白制品[1]。TSP不僅富含優(yōu)質蛋白,而且具有多孔的組織結構以及較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2],同時不含膽固醇,因此是肉類的最佳替代品,也可作為優(yōu)質蛋白質原料用于各種肉制品和植物肉產(chǎn)品的加工。在肉制品中添加TSP可降低產(chǎn)品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和降低生產(chǎn)成本[3]。然而,TSP存在的豆腥味限制了其在肉制品中的廣泛應用。
豆腥味是大豆制品特有的不良風味,主要源于大豆中不飽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化酶催化下分解成醛類、醇類、酮類等有異味的小分子化合物[4]。已有研究顯示,大豆及其制品中的豆腥味物質主要包括醛類、醇類、酮類、呋喃類等化合物[5],其中正己醛是最主要的腥味物質,1-辛烯-3-醇、反-2-辛烯醛、正己醇、2-戊基呋喃等物質次之,這些豆腥味物質分別被描述為青草味、青澀味、土腥味、生豆味和油脂味[6]。由于豆腥味是由多種化合物刺激人類嗅覺產(chǎn)生的綜合效應,因此很難全面準確概括其風味特征。電子鼻是模擬人體嗅覺感官開發(fā)的一種新興智能感官分析儀器,可克服感官評價中主觀因素的影響[7],定性表征食品的氣味構成特點。GC-MS聯(lián)用儀可快速分析多組分混合物中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具有靈敏度高、結果準確可靠的特點[8]。目前,國內外有關電子鼻和GC-MS聯(lián)用儀聯(lián)合用于食品風味物質分析的報道日益增多,如調味汁、醬油和酒類等[9-11]。
目前,關于豆乳、豆粉、豆?jié){中的腥味物質研究有一定報道,但有關大豆組織蛋白中的豆腥味物質研究卻鮮見報道?;诖耍疚闹惺状尾捎秒娮颖桥cGC-MS儀聯(lián)用技術分析了3種市售TSP樣品中的揮發(fā)性物質,通過風味活度值確定其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以期為大豆組織蛋白的生產(chǎn)及其在肉制品、植物肉和復合調味品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號TSP樣品(大豆分離蛋白、谷朊粉、食用小麥淀粉、低溫脫脂豆粕和大豆?jié)饪s蛋白,擠壓溫度150 ℃,淡黃色)、2號TSP樣品(低溫脫脂豆粕,擠壓溫度180~190 ℃,褐色)、3號TSP樣品(低溫脫脂豆粕和谷朊粉,擠壓溫度150 ℃,淺黃色):均為市售產(chǎn)品;甲醇和1,2-二氯苯:國產(chǎn)分析純試劑。
DVB/CAR/PDMS萃取頭 美國Supelco公司;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SH-Rxi-5Sil MS色譜柱 美國安捷倫公司;FOX 4000型電子鼻 法國Alpha MOS公司。
1.3.1 電子鼻分析
將TSP樣品粉碎后過40目篩,取1 g樣品放入10 mL頂空瓶中,加蓋密封后進行電子鼻測定。檢測參數(shù)為頂空產(chǎn)生時間600 s、頂空加熱溫度60 ℃、進樣體積1 mL/s、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120 s、數(shù)據(jù)采集延遲180 s。每種樣品重復測定5次。利用電子鼻自帶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主成分分析(PCA)。
1.3.2 揮發(fā)性物質的測定
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結合GC-MS法測定TSP中的揮發(fā)性物質[12]。將3 g樣品粉碎后放于萃取瓶中,加入5 μL濃度為10 μg/mL 的1,2-二氯苯作為內標,選擇DVB/CAR/PDMS萃取頭于50 ℃下萃取30 min。
氣相升溫程序:進樣口溫度250 ℃;始溫35 ℃保持5 min,以3 ℃/min上升至80 ℃,然后以4 ℃/min上升至120 ℃,再以10 ℃/min上升至230 ℃,保持8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不分流。質譜條件:電子轟擊離子源,溫度為230 ℃,接口溫度為280 ℃。按照下式計算TSP中揮發(fā)性物質含量。
1.3.3 風味活性值的計算
風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是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濃度與其在水中閾值的比值[13],其計算公式為:OAV=C/T。式中:C表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濃度(μg/kg);T表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在水中的閾值(μg/kg)。
1.3.4 統(tǒng)計分析
重復測定的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26.0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使用Origin 2021軟件作圖。
3種市售TSP樣品對電子鼻18個傳感器的信號強度(響應值)大小見圖1中A,即氣味雷達圖。可以看出,3種TSP樣品整體氣味輪廓大致相同,但其在10個傳感器,即TA/2、T40/1、P30/2、P40/2、P30/1、PA/2、P40/1、P10/2、P10/1和T30/1處的信號強度存在一定差異,響應值大小依次為3號、2號和1號,表明它們的氣味物質構成不盡相同。
PCA將電子鼻檢測結果進行轉化和降維,確定貢獻率最大和最主要的因子,從而有效區(qū)分樣品間的差異[14]。3種TSP樣品的電子鼻主成分分析結果見圖1中B??梢钥闯?,電子鼻主成分累計貢獻率(PC1為91.06%,PC2為8.17%)為99.23%,大于80.0%,表明電子鼻分析能夠反映TSP樣品氣味的整體信息。3個樣品在橫坐標上的距離相對較接近,但相互間完全無重疊,表明其揮發(fā)性物質有一定的差異。PC1的貢獻率遠大于PC2,說明樣品在橫坐標上距離越大,其差異性越大[15]。1號與3號樣品在橫坐標上相距較遠,2號與3號TSP相距最近,表明1號與3號TSP樣品的揮發(fā)性物質差異最大。由以上分析可得,PCA法可將3種市售大豆組織蛋白的氣味進行區(qū)分,且1號與3號樣品的氣味差異明顯。
為了進一步研究3種TSP樣品揮發(fā)性物質的差異,采用GC-MS法定量測定了其揮發(fā)性物質。3種TSP樣品中揮發(fā)性物質的種類和含量見表1。
表1 TSP樣品中揮發(fā)性物質及其含量Table 1 The volatile compounds and their content in TSP samples
續(xù) 表
由表1可知,3種樣品中,共檢測出69種揮發(fā)性物質,包括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烴類、呋喃類等,其中醛類、呋喃類、酮類和醇類為其主要揮發(fā)性物質,且醛類物質的種類最多(高達10種);共檢測出10種常見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16],即1-戊醇、正己醛、正己醇、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反-2-辛烯醛、反-2-壬烯醛、2-壬烯醛、癸醛,這些物質分別呈類青草味、強烈青草味、紅酒味、昆蟲味、蘑菇味、豆腥味、青草味、生豆味、脂臘味、辛辣味[17];3號樣品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的含量最高,1號樣品的含量最低,這可能與這兩種TSP樣品生產(chǎn)時所用的原料組成不同有關。1號TSP樣品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為醛類和呋喃類,分別占總含量的52.7%和33.7%,其中2-正戊基呋喃(63.94 μg/kg)為其含量最高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2號TSP樣品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為醛類和醇類,分別占總含量的48.1%和22.9%,其中正己醛(119.44 μg/kg)為其含量最高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正己醛被認為是豆腥味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可反映大豆制品豆腥味的強弱。3號TSP樣品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為呋喃類和醛類,分別占總含量的54.8%和27.8%,其中2-正戊基呋喃(372.05 μg/kg)為其含量最高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
3種TSP樣品中的揮發(fā)性物質不同是其所用原料和擠壓工藝不同所致。雖然2號TSP樣品中僅使用了低溫脫脂豆粕一種原料,但其豆腥味物質的含量卻低于額外添加了谷朊粉的3號TSP樣品,這可能與二者生產(chǎn)時采用的擠壓溫度不同有關。因為2號TSP樣品生產(chǎn)時采用更高的擠壓溫度(180~190 ℃)會造成脫脂豆粕中部分不耐熱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的損失,從而降低其豆腥味。
OAV值是表征揮發(fā)性風味物質中關鍵呈味物質的一種重要方法[18],可以用來衡量某種揮發(fā)性物質對產(chǎn)品整體風味的貢獻大小。若OAV≥1則說明該物質能被感知,其值越大,對產(chǎn)品的呈味越重要[19]。3種TSP樣品中不良揮發(fā)性物質的OAV值見表2。
表2 TSP樣品中主要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OAV值Table 2 The OAV values of main volatile beany compounds in TSP samples
由表2可知,3號TSP樣品中不良風味物質和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的種類最多(分別為8種和6種),1號次之(分別為7種和4種),2號最少(分別為5種和4種),這與3種TSP樣品所用的原料和擠壓溫度不同有關。1號TSP樣品的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為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反-2-壬烯醛和1-辛烯-3-醇;2號TSP樣品的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為1-辛烯-3-醇、正己醛、2-壬烯醛和癸醛;3號TSP樣品的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為2-正戊基呋喃、正己醛、反-2-壬烯醛、1-辛烯-3-醇、庚醛和反-2-辛烯醛。其中,正己醛、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分別是3種樣品中含量最大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正己醛來源于脂肪氧化酶催化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降解過程[20],具有強烈的青草味,是產(chǎn)生豆腥味的主要物質;其含量越多,產(chǎn)品的豆腥味越大[21]。2-正戊基呋喃是豆制品中典型的豆腥味物質,來源于特殊的光氧反應[22]。反-2-壬烯醛也是通過類似光氧反應生成的。1-辛烯-3-醇是大豆中常見的異味物質,具有土腥味[23],產(chǎn)生于大豆成熟過程[24]和儲存加工過程以及亞油酸和單線態(tài)氧介導的特殊光氧化反應。反-2-辛烯醛和癸醛可能來源于低溫脫脂豆粕的擠壓過程。以上這些物質的存在使得TSP樣品具有不良風味。
3種樣品中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的組成和含量均不同,這與所用原料和擠壓條件不同有關。張嵐等[25]發(fā)現(xiàn)采用非膨化高濕擠壓的大豆組織蛋白中均未檢出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及酮類等不良風味物質,表明高濕擠壓技術可以降低大豆組織蛋白的不良風味。1號TSP樣品的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有4種,但其含量最低,這可能是由于其配料中添加的小麥淀粉、谷朊粉等其他輔料對豆腥味具有一定的稀釋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電子鼻與GC-MS儀聯(lián)用技術分析了3種不同原料和擠壓溫度生產(chǎn)的TSP樣品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通過風味活性值(OAV)分析確定其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電子鼻分析結果顯示:3種TSP樣品的氣味存在一定差異且1號和3號樣品氣味差異明顯,2號和3號樣品差異較小。3種樣品中,共檢測出69種揮發(fā)性物質,主要為醛類、呋喃類、酮類和醇類,包括10種常見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3號TSP樣品含有最多種類和最高含量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3種TSP樣品的關鍵豆腥味物質種類和構成不同,1號、2號和3號TSP樣品中貢獻最大的關鍵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分別為正己醛、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因此,不同原料和擠壓工藝生產(chǎn)的TSP具有不同的揮發(fā)性豆腥味物質構成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