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治鈞
內(nèi)容提要:徐楨祥(1872—1938)字星署,一字星叔,號星聚,江蘇嘉定人,蔭生,贈兵部左侍郎蔭正二品,署直隸知州及天津兵備道,任屯墾局總辦、天津道直隸國稅廳籌備處坐辦,曾入榮祿幕府,北洋政府時期任交通部秘書、秩中大夫,父郙,弟厚祥、迪祥,妻孫氏,子傳元、傳文,女傳芳、婿陳善銘,孫家昌、家秀,友傅增湘、朱文鈞、王克敏。徐星署是乾隆庚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手抄本民國購置者兼原藏主。此說實出其次女徐傳芳親口,細節(jié)具體,合情合理,當屬可信。迄今所知,徐星署是庚辰本遞藏史上的頭號功臣。
嘉定徐星署是乾隆庚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手抄本的民國購置者兼原藏主。此公生平事跡,學界所知尚嫌疏略。爰撮述若干材料,粗加考索。
紅學界最早提及徐星署與庚辰本的是胡適。他說:“今年在北平得見徐星署先生所藏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全部,凡八冊。”又說:“我很感謝徐星署先生借我這本子的好意。……廿二,一,廿二夜?!睍r間清楚,是1933年初。《與王夢鷗書》:“此書原在徐星署家,王克敏代為借出給我看。后來此書就歸王克敏了。王克敏的藏書后來都歸燕京大學?!笔稹八氖四晔辉率蝗铡奔?959年底。王克敏(1873—1945)字叔魯,浙江杭縣人,光緒癸卯舉人,駐日公使館參贊、中國銀行總裁、財政總長、天津市長、偽華北政務委員長,父存善。影印甲戌本跋:“這八冊鈔本是徐星署先生的舊藏書,徐先生是俞平伯的姻丈,平伯就不知道徐家有這部書?!蠹s在民國二十年,叔魯就向我談及他的一位親戚里有一部脂硯齋評本《紅樓夢》。直到民國二十二年我才見到那八冊書?!睂懹?961年夏。由此得知,庚辰本原藏主徐星署是王克敏的戚友、俞平伯的姻親,胡適獲睹該書由王克敏玉成。
但“后來此書就歸王克敏了”誤。馮其庸回憶,經(jīng)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齊儆引薦,馮專程赴中國農(nóng)科院拜訪植物病理學家陳善銘(1909—1993)及其夫人。陳夫人是徐星署的二女兒,叫徐傳芳。齊儆交代,徐星署與陳氏夫婦及庚辰本事,由其舅父王毓瑚告知。陳氏夫婦講,徐家原住東四三條五號,本子由北城旗人售出,徐星署1932年初獲自隆福寺小書攤,價八塊大洋。馮說:“1938年徐先生去世,當時陳老在國外,抗戰(zhàn)時此書曾放在天津周叔弢、周紹良先生家里一年,后仍歸徐家。解放以后,經(jīng)鄭振鐸先生介紹由燕京大學收藏,后歸北京大學?!?984年秋魏廣洲追述庚辰本出售過程,與馮說合,庚辰本確乎一直歸徐家,1949年春由徐星署夫人做主賣給燕京大學,價美金70元(折黃金二兩或法幣五萬元),促成人是鄭振鐸,與聞其事者還有陸志韋、向達、潘光旦、吳曉鈴、聶崇岐、孫楷第、齊思和、傅惜華、杜穎陶、蕭福恒等。魏已作古,胡金兆《浸淫古舊書八十載的魏廣洲》述其事,見《百年琉璃廠》。魏說:徐老太太“她把《紅樓夢》八本,另有胡適寫的題跋一本,擺在桌上給我們看。并說家藏的書全都賣了,就留下這部《紅樓夢》,傅增湘給過現(xiàn)大洋三百元,沒賣給他。這是為給女兒看病用錢,想賣黃金四兩(付款時按金價折合流行紙幣)。”前后斡旋十來天,5月5日最終成交。茲事另存一說,即經(jīng)人提議與張伯駒努力,庚辰本入藏燕大圖書館。此說不可信。陳寶泉《五十自述》:“八月三十一日,為次男善銘娶婦,婦為徐星署君之次女,徐相國郙之孫女?!睂懹?924年。徐傳芳當生于1907年前后。陳寶泉(1874—1937)字筱莊,天津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河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
鄧之誠《五石齋文史札記》1946年6月21日(五月廿二日):“午偕獻方往大乘巷四號徐麗春處看古董字畫,其祖頌閣,其父仁曙,兩代收藏……別有《紅樓夢》鈔本八冊,云是脂研齋原本,有胡適跋語,又為考一篇,則非吾所知矣。”又1956年12月19日(冬月十八日):“像片張來,以十三元得照片八十張,云是徐郙后人賣出者。十年前,予曾赴其招飲,在壽壁胡同看鈔本脂研齋批《紅樓夢》,即后來賣與燕京大學者,遂落薄至此耶!”內(nèi)中“其父仁曙”即徐星署,“徐麗春”即次子徐傳文。據(jù)《嘉定縣簡志》,徐傳文畢業(yè)于美國麥哈米大學(疑即University of Miami),獲碩士學位,曾追隨王克敏擔任偽職,娶其女王遵佶為妻,子徐家秀是北京市五十一中學教師。胡適講徐星署與王克敏是親戚,緣此。鄧之誠(1887—1960)字文如,號明齋,江蘇江寧人,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壽民《脂硯齋本紅樓夢》:“余曾見有脂硯齋舊鈔八十回本《紅樓夢》,為徐頌閣氏舊藏。……惜書不在手邊。記憶所及,僅此斷羽零爪,然藉此可以窺見是書,為曹雪芹原稿;縱非原稿,已為與雪芹有關系之人所批者也。胡適之先生撰《紅樓夢》考證,即據(jù)是本,并為長跋于后,今其原書及跋,均藏徐氏。此拱璧之珍,僅于友人謝君處,立觀片時,未能竟窺全豹,至今思之,猶為悵惘云。”該文刊于1947年初。徐郙(1837—1907)字壽蘅,號頌閣,星署尊翁,同治元年(1862)壬戌狀元,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禮部尚書,書畫碑帖藏品頗富。此徐郙舊藏說與馮其庸所述陳善銘夫婦說辭迥異。前引魏廣洲文還有“清末徐郙藏書中有一部寫本《紅樓夢》共八本”與徐郙舊藏說呼應。李壽民(1902—1961)原名善基,一名紅,筆名還珠樓主,四川長壽人,武俠小說家。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忽忽過了二十多年,發(fā)見了兩個脂硯齋評本,一個是胡適藏的十六回殘本,一個是昔年徐星曙姻丈所藏,今歸燕京大學的七十八回本?!贝藭?952年秋。徐的名諱,俞用“曙”而非“署”。所謂“姻丈”和胡適所言合拍,意為姻親前輩。俞平伯三姊俞琳(1899—1951)嫁徐星曙長子徐傳元(表字孟乾)。據(jù)《嘉定縣簡志》,徐傳元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鐵路工程師,子徐家昌(1920—2002)是天津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有《徐家昌詩文選集》。徐傳元還是數(shù)學家許寶騄的啟蒙老師。
一粟《紅樓夢書錄》:“此本徐郙舊藏,后歸燕京大學圖書館,陶洙等有攝影本;現(xiàn)歸北京大學圖書館?!贝藭?958年春初版。徐郙舊藏說源自李壽民。其中“陶洙等”指陶洙及趙萬里(1905—1980),字斐云,號蕓庵,浙江海寧人,北京圖書館善本部主任。
徐星署家族其他成員,較知名者還有:曾祖父徐樟(?—1822)字豫桐,一作雨桐,諸生;祖父徐經(jīng)(1786—1856)原名述虔,字桓生,一字拜庚,號子慎,嘉慶己卯進士,山東按察使;伯父徐鄴字李侯,道光癸卯舉人,兵部郎中;堂兄徐致祥(1838—1899)字季和,號靄如,咸豐庚申會元,兵部右侍郎,有《姑妄存之詩鈔》;侄徐鼎襄(1864—?)字仲謨,蕪湖關監(jiān)督兼署外交部特派交涉員;侄徐鼎康(1879—1938)字錫丞,號鷲因,江蘇省長,有《秋根詩鈔》。嘉定徐氏為名門望族,拔尖的是狀元郎大學士徐郙。
徐星署今以字行,至于名諱,紅學界通常寫成“禎祥”,實欠精準。文獻史料中,示旁“禎”一般寫成木旁“楨”,義為承重支柱?!皹E祥”字眼吉利,適合人名。正規(guī)史書《清實錄》和光緒《東華續(xù)錄》即如此。
丙戌,諭內(nèi)閣:前協(xié)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徐郙老成練達,學問優(yōu)長,受先朝特達之知,由翰林院修撰入直南書房,屢司文柄,洊擢正卿,旋登協(xié)揆,嗣因年老休致。茲聞溘逝,軫惜殊深,加恩著賞給陀羅經(jīng)被,派貝勒載洵帶領侍衛(wèi)十員,即日前往奠醊,照尚書例賜恤。任內(nèi)一切處分,悉予開復。應得恤典,該衙門查例具奏。伊子直隸候補道徐楨祥,著以道員即補,用示篤念耆臣至意。
丙戌,前協(xié)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徐郙卒,賜恤如尚書例,賞其子直隸候補道徐楨祥以道員即補。
此為光緒三十三年(1907)丁未夏四月徐郙薨,上諭悼恤?!白又彪`候補道徐楨祥”即徐星署,也就是徐郙的長子。史書當然會出錯,幾率畢竟偏低?!肚鍖嶄洝贩Q“徐楨祥”(首次現(xiàn)身史書),光緒《東華續(xù)錄》也稱“徐楨祥”,中間一字都是木旁“楨”,便該承認這才是正確的。示旁“禎”音同形近,應屬訛字。
民國十九年(1930)庚午嘉定地方志選舉卷蔭襲類同,如下:
〔光緒〕徐楨祥〔以父郙官兵部左侍郎蔭正二品,以主事用,簽分兵部,改捐直隸州知州,分發(fā)直隸保升知府道員,署直隸天津兵備道〕;徐厚祥〔以父郙官協(xié)辦大學士、禮部尚書蔭員外郎,簽分工部〕;徐迪祥〔以父郙官協(xié)辦大學士、禮部尚書蔭員外郎,簽分度支部〕。
由此可知,徐星署確名楨祥,而非“禎祥”。他有倆弟弟,厚祥、迪祥?!渡虾8h舊志叢書·嘉定縣卷》和《嘉定縣簡志》均本此,后者有增補。在紅學以外的學術論著及通俗讀物中,徐星署的名諱幾乎全都寫成徐楨祥,如《中國文獻學資料通檢》《科舉文化與科舉學》《嘉定掌故》《嘉定古代名人》。紅學界一開始便錯寫成“禎祥”,習焉不察,致以訛傳訛。據(jù)《嘉定徐壽祺堂家譜》,徐厚祥是李鴻章之侄李經(jīng)淦之婿,有《俄使行賄紀實》;徐迪祥是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婿,子能魁,孫家裕、家興、家勝、家豐,曾孫以恬、以驊、以晨、以明、以宏。徐家裕(1925—2010)是上海瑞金醫(yī)院院長。徐以驊是復旦大學教授。
鎖定徐星署名楨祥,對了解他的生平事跡,例如生年,有幫助。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蔡鴻源主編《民國人物別名索引》:
星署,江蘇嘉定徐楨祥。
徐楨祥(1892— )字星署,江蘇嘉定人。
馮其庸已從陳善銘夫婦處得知,徐星署死于1938年。蔡鴻源茫然未曉,遂空缺。照此看,徐星署只活了46周歲,忒短命。魏廣洲說,1949年春他聯(lián)系買賣庚辰本時,徐家接待他的是一位“老太太”,當即徐夫人。年未花甲,看起來會像個老婦人?直覺上,我懷疑此生年1892有蹊蹺。據(jù)孫傳棟纂修《壽州孫氏支譜》,徐星署是狀元郎兼大學士孫家鼐(1827—1909)的三女婿。魏廣洲見到的,應即孫氏老太太。
除了直覺,尚存多重障礙,茲列最突出的兩項。一是跟長子徐傳元年齡沖突。徐傳元生卒年不詳,但已知其夫人俞琳生于1899年。徐俞原配,年紀應相仿,假設同庚,即徐傳元也生于1899年,若父親生年1892不誤,則大兒子出生時徐星署才7周歲,豈非荒唐至極?二是跟孫子徐家昌年齡沖突。徐家昌生于1920年,則其父徐傳元怎么也得生于1905年,若徐星署生年1892不誤,則大兒子出生時親爹才13周歲,仍不像話。故可斷言《民國人物別名索引》載徐星署生于1892年必誤。
蔡鴻源講1892年是言之鑿鑿,毫不含糊的,肯定有依據(jù)。怎么會弄出差錯?民國九年(1920)庚申七月北京敷文社編有《最近官紳履歷匯錄》,里面應收徐星署,一查,果然。
徐楨祥,年四十九歲,江蘇嘉定人,蔭生,直隸知州,歷任屯墾局總辦、天津道直隸國稅廳籌備處坐辦、交通部秘書。
內(nèi)中“年四十九歲”應指虛齡,周歲48,由此算出徐星署生于1872年,即同治十一年壬申,屬猴。阿拉伯數(shù)字7和9草書形近易訛,1892乃1872之舛。蔡鴻源馬虎,少算了二十年整。或系手民之失。準此,徐星署二十多歲生養(yǎng)頭胎兒子,合理;歿時66周歲,普通。假設他與妻年紀相仿,魏廣洲1949年見到近八旬的孫夫人,自然會認為她是個老太太。
鎖定徐星署名楨祥,對了解他的仕途履歷,也有裨益。戊戌政變前夕,即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初六日天津《直報》第二版《轅門抄》載,榮祿晚間會晤候補道徐楨祥。此前一個多月天津《國聞報》本埠新聞:
昨日中堂又添派直隸候補道張毓蕖、汪君謨、黃花農(nóng)、那錫侯、徐星聚五觀察,候選道王菀生、孫慕韓兩觀察,候補知府李少云、吳緘齋、王燕山二太守,敬謹會同司道分辦行宮、御路、操場各工程及文案支應等事,并派副將楊福同、前副將王德勝稽查各差弁事情。各員已先后赴轅謝委矣。
“中堂”榮祿(1836—1903)字仲華,號略園,謚文忠,滿洲正白旗人,瓜爾佳氏,蔭生,兵部尚書、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軍機大臣。已有史家指出“徐星聚”即徐楨祥,榮祿的幕僚?!靶蔷邸蹦藙e號。時徐二十七歲。換言之,他曾在榮祿麾下當差,同寅張蓮芬(毓蕖)、汪瑞高(君謨)、黃建筦(花農(nóng))、那晉(錫侯)、王修植(菀生)、孫寶琦(慕韓)、李蔭梧(少云)等。清末如此,民初如何?《袁世凱全集》里有一則材料:
34-1076.予袁齡等勛章令。政事奉策令:袁齡、沈琪、周萬鵬、吳應科、王景春、蔣尊祎、羅國瑞均給予三等嘉禾章,劉洪禧、陳慶龢、徐楨祥、陳瀏均給予四等嘉禾章。此令。洪憲元年一月三十日。政事堂印。國務卿陸征祥。
洪憲元年即民國五年(1916)丙辰,陸征祥(1871—1949)主管外交事務。獲得四等嘉禾勛章的徐楨祥即徐星署,時四十五歲,大概擁立袁世凱稱帝有功。因了此一發(fā)現(xiàn),我將袁氏全集中所收的檔案材料細檢了一遍,見另外還有五件涉及徐星署。茲概述如下:
民國三年六月四日27-86.《準任命劉洪禧等職務令》:交通總長梁敦彥呈,請任命徐禎祥等為秘書。按此件用“禎”。
民國三年六月十日27-313.《準劉洪禧等敘列等第令》:交通總長梁敦彥呈,擬將秘書徐楨祥等敘列等。
民國三年十月九日29-251.《批交通部呈稱司長吳應科等辦事勤慎請頒給勛章由》:徐禎祥等均準如擬獎給五等嘉禾章。按此件用“禎”。
民國四年七月二十七日32-656.《授惲棨森等官秩令》:國務卿呈,據(jù)銓敘局詳稱:遵核農(nóng)商、交通兩部秘書、僉事、技正各員資格,請分別敘官,徐楨祥等均授為中大夫。
民國四年十一月五日33-1065.《準權量等晉敘等第令》:交通部呈,請將秘書徐楨祥等均晉敘三等。
徐楨(或禎)祥均即徐星署,名“楨”“禎”互見,木旁“楨”略多?!对绖P全集》為排印本,檔案原件中是“楨”是“禎”一時扯不清。由上列六件檔案材料,可知徐星署至民初北洋政府擔任交通部秘書、秩中大夫,屬中層官員,與《最近官紳履歷匯錄》的記載吻合。他的頂頭上司梁敦彥(1857—1924)字朝暲,號崧生,廣東順德人,耶魯大學畢業(yè),外務部尚書、交通總長。他的同僚有沈琪(1871—1930)、周萬鵬(1862—1927)、王景春(1882—1956)等。此類中層官員,混口飯吃的居多,基本爬不上去。最有出息的是年輕些的灤縣王景春(字兆熙),耶魯大學博士,交通部路政司長、中東路理事長。
至蔣介石政權把持的國民政府時期,徐星署已近花甲,理當擇機退休,也免得從北平搬家到南京去。此時他都做過些啥?東坡詩:“貴人金多身復閑,爭買書畫不計錢。”已知最著名的是在隆福寺小書攤購得庚辰本。還有沒有旁的事體?
先看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卷三、卷九及卷十二:
(1)育德堂奏議六卷。宋蔡幼學撰。宋刊本,大板心……卷中虜、胡等字皆挖去,填敵字。鈐印列后:……(見于徐星署處。癸亥)
(2)分類夷堅志戊集五卷。明活字印本,十一行二十二字。目錄次行題“鄱陽洪邁景廬紀述”,三行題“建安葉氏榮祖類編”。嘉定徐星署世兄收藏,惜僅得此戊集五卷耳。(壬戌)
(3)箋注陶淵明集十卷?!瓡x彭澤令陶潛文集,未載刻書年月人名。是宋板元印。(見于徐星署處。癸亥)
傅增湘稱徐星署“世兄”,可見二人交誼非同尋常,顯系摯友。若“兄”非泛泛,徐應長于傅。兩公生年均為1872,同庚。壬戌是民國十一年(1922),徐傅皆五十有一。癸亥是壬戌的次年。
再看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卷二:
壬戌十二月,自津來京,二十三日沅叔同年招游藏園,并及同好五舉祭書之典?!墪#瑲q益光大,敬書歐《史》卷端,以志盛集。長洲章鈺記。
是日同集者嘉定徐禎祥、長白彥德、蕭山朱文鈞、吳興徐鴻寶、吳江沈兆奎、豐潤張允亮。期而不至者仁和王克敏、豐潤張恂。年年與祭而以歲暮南歸者,江寧鄧邦述也。祭書方畢,書友魏經(jīng)腴又持歐《史》序目一卷來,以百番易之?!昂駜r收書不似貧”,殆為我詠矣。沅叔附記。(此處用“禎”)
按“厚價收書不似貧”乃放翁句。傅增湘是主人,王克敏見前,朱文鈞詳后,其余參與祭書雅集或臨時缺席的七君子皆徐星署的朋友(含熟人)。小傳如下:
章鈺(1865—1937)字堅孟,號汝玉,別署茗簃,江蘇長洲人,光緒癸卯進士,外務部主事、京師圖書館編修、清史館纂修、江蘇師范學堂校長,藏書家,有《四當齋集》和《宋史??庇洝?,師俞樾,同窗章炳麟、章一山。
彥德字明允,滿洲正黃旗人,財政部編纂、總務司郎中、京師學務局長,管理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事宜,嗜藏弆,友朱文鈞、汪榮寶,同僚孟慶榮、馬浚年、劉經(jīng)繹。
徐鴻寶(1881—1971)字森玉,浙江吳興人,山西大學堂畢業(yè),清史館纂修、京師圖書館采訪部主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長、國務院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博物館館長,子文坰。
沈兆奎(1885—1955)字無夢,號羹梅,江蘇吳江人,司法部秘書擢參事、河南煙草局長,暮齡入上海文管會,古籍書畫鑒定專家,有《無夢庵遺稿》,叔家本。
張允亮(1889—1952)字庾樓,號無咎,河北豐潤人,京師譯學館畢業(yè),財政部僉事、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版本目錄學家,父人駿,叔恂,堂妹張愛玲。
張恂(1887—1943)字孟嘉,號汜鳧,別署默迦,河北豐潤人,內(nèi)閣中書、內(nèi)務部參事、《畫學月刊》主編,工山水,父銓,侄允亮,友劉海粟、黃賓虹、朱文鈞。
鄧邦述(1868—1939)字孝先,號正暗,江蘇江寧人,光緒戊戌進士,吉林民政使、奉天交涉使,藏書家,有《群碧樓詩草》,曾祖廷楨,祖爾咸,父嘉縝,舅趙烈文。
按徐鴻寶、沈兆奎、張允亮合稱傅增湘“藏園三友”。傅的祭書雅集經(jīng)常舉辦。參看鄭逸梅《藝林散葉》:
辛酉歲,傅沅叔(增湘)獲得宋版書多種,甚為喜悅,乃于小除夕為祭書之會。與會者董綬經(jīng)、王叔魯、徐星署、朱翼庵、沈無夢、張孟嘉、彥明允、張冷僧、邵幼石,主客凡十人。徐星署以宋本《陸宣公奏議》、朱翼庵以宋本《漢官儀》來會,展玩竟夕,沅叔詩以記之。
辛酉是民國十年(1921)即壬戌的去年。鄭逸梅(1895—1992)字際云,安徽歙縣人,江南高等學堂畢業(yè),上海文史館員。引文中人物多已談及,剩下的簡介如下:
董康(1867—1948)字授經(jīng),號誦芬,江蘇武進人,光緒庚寅進士,東京帝大畢業(yè),執(zhí)教東吳大學、上海法科大學、北京大學,戰(zhàn)時任偽最高法院院長,有《曲??偰刻嵋泛汀稌坝棺T》,曾藏己卯本。
張宗祥(1882—1965)字閬聲,號冷僧,浙江海寧人,光緒壬寅舉人,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教育廳長、浙江文史館副館長,工書畫,有《不滿硯齋詩稿》,友魯迅、單丕、朱宗萊。
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偶知徐星署一字“星叔”。朱家濂《先君交游錄》:
徐禎祥先生,字星叔,浙江嘉定人,嘉定相國之次子。相國頗蓄碑版,有宋拓漢《史晨碑》,審鑒者稱為至精之本。先父與星叔有舊,因假以與所蓄此碑核對兩夕,確為同系“秋”字不損本,但徐本拓手略勝。(此處用“禎”)
其中小錯兩個。嘉定非屬浙江,而屬江蘇,由蘇州府改太倉直隸州,今歸上海;徐星署非徐郙次子,而是長子,除非另有長子夭折。朱文鈞(1882—1937)字幼平,號翼庵,浙江蕭山人,牛津大學畢業(yè),藏書家,故宮博物院金石書畫鑒定專家,有《倚山閣詩文存》,曾祖鳳標,祖其煊,父有基,妻張萱祗,子家濟、家濂、家源、家溍。前已述及,朱文鈞是傅增湘祭書會中人。朱家濂(1909—1997)字景洛,北京大學畢業(yè),故宮博物院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圖書館采訪部副主任。在文物收藏界,除家源外,朱氏父子合稱四朱。
查“徐星叔”稱呼,清末已頻繁出現(xiàn)。茲臚列材料兩條:
(八月)二十七日,如常。晡,梁燕蓀(士詒)同徐星叔來,為女學生報名,少坐去?!?九月十四日)飯后,同內(nèi)人車至女學,報名備驗看者近二十。徐星叔、彭星伯、仲子風、薛瑞堂等,俱料理有時。事畢,至潤沅處,不值。又至保工局晤嚴明軒,說以情理,伊已允出首?;貙W堂,潤沅至,談將款事托其經(jīng)理?!瓡r甲辰九月十六日午刻也。斂之識。
一九〇四年(光緒三十年甲辰)二十二歲……(五月)二十日、二十一日,《大公報》連載碧城《論提倡女學之宗旨》。其時,碧城亟欲辦一女學,遂借助言論,予以宣揚,得到官紳梁士詒、傅增湘、方藥雨、英斂之、徐星叔等人的積極贊同,并為之籌款興辦。
此處“徐星叔”與傅增湘(潤沅)同時登場,只能是徐星署。榮祿去年暮春薨,徐正當盛年,供職天津道直隸國稅廳籌備處。支持呂碧城興辦女學,屬進步善事。
英華(1867—1926)字斂之,號安蹇,滿洲正紅旗人,赫舍里氏,《大公報》與輔仁大學創(chuàng)辦人,有《安蹇齋叢殘稿》和《也是集》,子驥良、純良,孫若誠。
梁士詒(1869—1933)字翼夫,號燕蓀,廣東三水人,光緒甲午進士,國史館協(xié)修、鐵路總局局長、總統(tǒng)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經(jīng)理、財政部次長、參議院議長、國務總理。
彭庚孫(1860—1919)字衷白,號星伯,江蘇長洲人,候補知縣、偵緝局文案、京師初級審判庭推事,父柱高,弟詒孫,子清藻、清彥,友汪榮寶。
仲偉儀(1865—1936)字子風,號昶軒,山東黃縣人,光緒丁酉舉人,山東大學堂格致分教習、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干事,有《明道集》,友張伯苓、李樾臣,教友宋愚溪、凌錦泉。
方若(1869—1954)字藥雨,號楚卿,別署劬園,浙江鎮(zhèn)海人,北洋大學堂教授、《國聞報》主筆、偽天津高級地方法院院長,古幣收藏家,工書畫,有《舊雨樓古貨全稿》。
呂碧城(1883—1943)字遁夫,號明因,安徽旌德人,《大公報》編輯、北洋女子公學創(chuàng)辦人、《時報》特約記者,有《信芳集》和《曉珠詞》,父鳳岐,姊美蓀,友秋瑾。
民國十年(1921)辛酉9月24日星期六,舊歷八月廿三日《張元濟日記》:
王少緱云,徐星叔處有西爽閣《三國志》。晤朱逖先于有益堂,稱有友有衢州本明補《三國志》。余托商借印。
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光緒壬辰進士,商務印書館董事長、上海文史館館長,有《校史隨筆》,友胡適、梁啟超、林紓。王念曾(1875—?)字少緱,號嘯緱,別署少侯,江蘇寶應人,民政部參議、內(nèi)務部僉事,妻許之穎,師那桐、陳夔龍,友俞陛云、郭則沄,表侄俞平伯。西爽閣《三國志》指清初何焯手批本。
徐星署有時寫成“徐星曙”,最著名的莫過于其姻戚俞平伯。大概俞氏家族就是這么認為的,故俞平伯的表哥兼姐夫許寶蘅也如此選字。民國二十一年(1932)壬申:
三月二十七日(5月2日)二時,至昂若寓,驥若六弟二十九成婚,今日過禮,陪媒人徐星曙、汪向叔。六時至季馥寓,送仁先、季馥行。過陳鳳韶,約同至致美齋晚飯。九時赴陸慎齋約,三時歸。
本年初正是徐星署購得庚辰本的那個時間,值得紀念,當在今日稍前。徐暮春做媒人,也算賞心樂事。許寶蘅(1875—1961)字季湘,號夬廬,別署巢云,浙江杭州人,光緒壬寅舉人,軍機章京、承宣廳行走、總統(tǒng)府秘書、內(nèi)務部秘書、偽滿執(zhí)政府秘書。許寶駒(1899—1960)字昂若,北大國文系畢業(yè),浙江教育廳秘書、民革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許寶骙(1909—2001)字驥若,燕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翻譯家。
汪士元(1877—1935)字向叔,江蘇盱眙人,光緒甲辰進士,直隸河間兵備道、長蘆鹽運使、財政部次長、國務院參議,喜珍藏,有《麓云樓書畫記略》,祖祖綬,父瑞高。
易孺(1874—1941)字季馥,廣東鶴山人;陳曾壽(1878—1949)字仁先,湖北蘄水人;陳鳳韶(1886—1968)字伯遠,浙江瑞安人;陸哀字慎齋,號瘦郎,浙江蕭山人。此四公未知與徐星署相識否,略。
其實“徐星曙”一名出現(xiàn)得也挺早?!段掏樔沼洝饭饩w二十年(1894)甲午:
(三月)十六日(4月21日)晴,有云氣。……徐星曙送字畫來看,無好者。孟樸來,未晤。
該日記昨天提到傅增淯(傅增湘長兄),明天提到孫家鼐(徐星署岳丈)和費屺懷(徐星署姊夫),故此處“徐星曙”必是徐星署,時二十三歲。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謚文恭,江蘇常熟人,咸豐丙辰狀元,軍機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光緒帝師,工書,有《瓶廬詩稿》,父心存,兄同書、同爵。按翁同龢與劉銓福、徐星署均交游。
略晚些,再如陳夔龍《花近樓詩存》卷一:
座中諸子皆人豪,賓主東南美竹箭。傅(沅叔學使)孫(蔭庭司使)海上奉槃血,錐穎早從處囊見。舒子(直夫都護)胸中有甲兵,白君(栗齋觀察)腕底飛素練。王(叔魯譯使)徐(芷升觀察)汪(向叔觀察)葉(文樵司使)暨俞(仲韓廳丞)李(伯芝觀察),從我及門同患難。錢(干臣方伯)胡(愔仲觀察)徐(星曙觀察)許(汲侯觀察)皆舊姻,王謝風流群艷羨。
題《壬子八月余將有申江之行同人先期咸集花近樓公餞即席放歌兼以留別》,可知作于民國元年(1912)仲秋?!靶煨鞘铩蓖?,傅增湘(沅叔)、王克敏(叔魯)、汪士元(向叔)已見前,余者皆徐星署友人或熟人,簡介如下:
陳夔龍(1857—1948)字筱石,號庸庵,貴州貴筑人,光緒丙戌進士,順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江蘇巡撫、直隸總督,有《夢蕉亭雜記》和《花近樓詩存》,友馬煦、陳三立。
孫多森(1867—1919)字蔭庭,安徽壽州人,貢生,上海商務總會副會長、灤州礦務局公司協(xié)理、中國銀行首任總裁、參政院參政,祖家鼐,父傳樾,兄多鑫。
舒清阿(1877—1928)字直夫,漢軍正白旗人,光緒癸卯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江南講武堂總辦、北洋督練公所總參議、總統(tǒng)府軍事顧問,友良弼、沈翔云、繆荃孫。
白廷夔字栗齋,一字曼殊,號遜園,別署冰絲,滿洲正白旗人,光緒丙戊進士,直隸候補道,任職天津武備學堂,工詩文書畫,須社社員,友蔣維喬、張元濟、章鈺。
徐沅(1880—?)字芷升,號姜庵,江蘇吳縣人,光緒癸卯進士,聊城知事、天津海關監(jiān)督、外交部交涉員,有《小薜荔園詞鈔》和《斗南老人詩集》,友呂碧城、郭則沄。
葉崇質(zhì)(1873—1930)字文樵,號蜷庵,安徽懷寧人,諸生,直隸巡警道、實業(yè)銀行董事、華新銀行監(jiān)理,富收藏,祖伯英,父元琦,子篤仁、篤信、篤莊。
俞紀琦(?—1946)字仲韓,浙江紹興人,留學日本,直隸高等審判廳丞、金陵道尹、江蘇財政廳長、北平大陸銀行經(jīng)理,祖星若,父廉三,子益元,友齊燮元。
李士偉(1883—1927)字伯芝,直隸永年人,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北洋總督秘書、財政部顧問、中國銀行總裁、中日實業(yè)公司總裁、財政總長,友陸宗輿、曹汝霖、楊士琦。
錢能訓(1869—1924)字干臣,號干丞,浙江嘉善人,光緒戊戌進士,監(jiān)察御史、巡警部尚書、順天府尹、陜西巡撫、內(nèi)務總長、國務總理,父寶廉,友徐世昌。
胡嗣瑗(1869—1949)字愔仲,號晴初,別署自玉,貴州貴陽人,光緒癸卯進士,金陵道尹、咨議廳長、督軍公署秘書長、偽滿執(zhí)政府秘書長,工詩詞書畫,有《直廬日記》。
許引之(1875—1924)字汲侯,號琴愉,諸生,京張鐵路轉(zhuǎn)運局總辦、中國銀行浙江分行長、直隸煙酒公賣局長,有《蕉石詞》,子寶駒、寶骙、寶騄,女寶馴,婿俞平伯。
再舉一例,即朱啟鈐《存素堂絲繡錄》卷上:
乾隆刻絲花鳥御屏二幅……按上述刻絲御屏本為盤山行宮陳設之器,丙辰春清室內(nèi)務府遷移直省行宮重器,復將盤山殘存器物揭標變賣,流入估人之手。紫檀雕框,捆載不便,乃截去錦裱,倉促撕割,絲經(jīng)頗受摧殘。王叔魯以重金購得八幅,已不免有殘漬折斷之病,出以示余,嗟惜久之。越五年,陶心畬于廠肆中見此二本,均極完善,謂為估人深藏于最后求售者,索價倍于他幅,余亟購得之。又邊翅二本,當時為徐星曙、馮幼偉購去,今聞與叔魯所有者悉歸徐端甫家,暇當一一借觀,以證月令之言當否。
此事發(fā)生于民國五年(1916)丙辰至十年(1921)辛酉。王叔魯即王克敏。
朱啟鈐(1871—1964)字桂莘,號蠖園,貴州紫江人,津浦路北段總辦、交通總長、內(nèi)務總長、參議院副議長、中央文史館員,富珍藏,有《蠖園文存》,父慶墉,子男渤。
馮耿光(1882—1966)字幼偉,廣東番禺人,軍咨府第二廳長、山東臨城礦務局督辦、中國銀行總裁、新華銀行董事長、中國銀行私股董事,友王克敏、梅蘭芳、齊如山。
徐世章(1889—1954)字端甫,號濠園,直隸天津人,津浦鐵路管理局長、交通部次長兼全國鐵路督辦、交通銀行副總裁、中國國際運輸局長,精文物鑒賞,從兄世昌。
另舉一例,即《翁斌孫日記》民國八年(1919)己未正月:
初六日(2月6日)晴?!T公度約玉樓春晚飯,予在筆彩小憩,燈初赴之,同坐史康侯、蔣性甫,而寶瑞臣后至。史、蔣二公飲甚豪,予退避三舍矣,散時十一鐘有半?!跗呷?2月7日)晴,天氣較昨日稍冷?!缈谈皩毴鸪继┴S樓之約,客齊甚遲(史、蔣、馮、程聽夷、徐星曙、劉仲魯),飯后仲魯、康侯邀同游火神廟,遇汪頌年(詒書),抵暮各散。
翁斌孫(1860—1923)字人豪,一字弢夫,號冰楞,江蘇常熟人,光緒丁丑進士,武英殿纂修、功臣館總纂、大同知府、山西提學使,有《笏齋詩集》,祖同書,叔祖同龢,父曾源,子之潤、之廉、之憙。翁同龢認識徐星署,他的侄孫也認識,不足為奇。
馮恕(1867—1948)字公度,號華農(nóng),浙江慈溪人,海軍協(xié)統(tǒng)、京師華商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辦人,工詩詞書畫,嗜藏弆,子大生、大可、大申,友載洵、葉恭綽、張伯駒。
寶熙(1868—1942)字仲明,號瑞臣,別署沉庵,謚文靖,愛新覺羅氏,滿洲正藍旗人,光緒壬辰進士,總統(tǒng)府顧問、偽滿執(zhí)政府內(nèi)務處長,父奎潤,子志林,孫華粹深。
史履晉(1860—1927)字康侯,號恂叔,別署稚農(nóng),直隸樂亭人,光緒庚寅進士,刑部郎中、監(jiān)察御史、直隸實業(yè)司長、內(nèi)務司長,父夢蘭,兄履泰、履升,友王樹枏。
蔣式瑆(1866—1932)字性甫,直隸玉田人,光緒壬辰進士,京都南城御史,入民國傾心實業(yè),創(chuàng)辦發(fā)電廠、火柴廠、水泥廠,工書,有《守拙齋初稿》,祖敘倫,父慶第。
劉若曾(1860—1929)字仲魯,號沂庵,別署樜園,直隸鹽山人,光緒己丑進士,功臣館總纂、辰州知府、太常寺卿、直隸布政使、內(nèi)務司長、財政司長,子駒賢。
偶爾,徐星署還會寫成“徐星孺”?!稄堅獫沼洝访駠荒?1922)壬戌:
此中人物,前面均已介紹過。除了一模一樣的朋友,前引鄭逸梅《藝林散葉》披露徐星署擁有宋槧《陸宣公奏議》,跟此處所述完全合榫,可證此“徐星孺”即徐星署無疑?!笆稹薄笆铩币敉子?,“署”“孺”音近也易訛。
環(huán)顧徐星署社交圈,分三類,一收藏家,二慈善家,三實業(yè)家,有的一身二任或三任,統(tǒng)為官紳。收藏家是重中之重。徐星署興趣在古籍,兼及書畫。他所密切交往的朋友,傅增湘、朱文鈞、王克敏……莫不如此,其中包括《石頭記》己卯本原藏主董康。晚年的徐星署,大部分精力當消磨于這方面。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的。歲在壬申,民國二十一年(1932)初,茫茫人海中,乾隆庚辰本《石頭記》邂逅恰值本命年的徐星署,不亦宜乎?
最后總結一份徐星署小傳,順帶談點粗淺認識。
徐楨祥(1872—1938)字星署,一字星叔,號星聚,江蘇嘉定人,蔭生,贈兵部左侍郎蔭正二品,署直隸知州及天津兵備道,任屯墾局總辦、天津道直隸國稅廳籌備處坐辦,曾入榮祿幕府,北洋政府時期任交通部秘書、秩中大夫,收藏家,祖經(jīng),伯鄴,父郙,堂兄致祥,弟厚祥、迪祥,妻孫氏,子傳元、傳文,女傳芳、婿陳善銘,侄鼎襄、鼎康,孫家昌、家秀,侄孫家裕,友傅增湘、朱文鈞、王克敏等。
他的名字,楨一作禎,署一作曙或孺,疑訛,建議停止采用。
關于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遞藏史,現(xiàn)存兩說,一是清末徐郙舊藏,二是民初徐星署購藏。第一說缺乏證據(jù)?,F(xiàn)無記載1932年之前有人在徐府見過此本,胡適、鄧之誠、李壽民、魏廣洲、俞平伯、一粟等人所記均在1932年后,徐府亦無家傳之說。徐郙是個狀元郎,官拜相國,工書,獲慈禧太后青睞,第一說有攀附名人之嫌。第二說源自陳善銘夫婦,實出徐星署次女徐傳芳親口,由馮其庸記述,細節(jié)具體,景況真切,合情合理,當屬可信。換言之,迄今所知,徐星署是庚辰本遞藏史上的頭號功臣。
宋詩:“誰知最恨張京兆,畫遍修眉不示人?!备奖緟s非金屋阿嬌,非孤枕秘籍,非深藏之固密之,而是早早便讓王克敏知悉、胡適先睹、董康寓目、陶洙鑒賞、趙萬里拍照、陳衡哲驚艷、郭則沄瀏覽、傅增湘求購、周叔弢保存、鄧之誠經(jīng)眼、謝君借閱、李壽民悵惘、周紹良節(jié)抄、俞平伯輯評……迅速融入新紅學,從而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刻的積極影響。脂本中除有正戚序本外,庚辰本付印最早,播傳最廣,必將布流久遠。
① 胡適《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3卷第4期(1932年12月,實際延期出版)。
② 胡適《與王夢鷗書》,見《胡適學術文集·中國文學史》下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94頁。
③ 胡適《跋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見《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卷尾,臺北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2a。
④ 齊儆、王琬《回憶先舅王毓瑚先生》,《農(nóng)業(yè)考古》2008年第1期。
⑤ 馮其庸《關于庚辰本研究的幾點意見》,見《論庚辰本》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48頁。
⑥ 魏廣洲《追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古舊書訊》1984年第5期。
⑦ 陳寶泉《五十自述》,原載《退思齋詩文存》1933年刊本,見《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86頁。
⑧ 鄧瑞整理《鄧之誠文史札記》,江蘇鳳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377—378頁、第979頁。
⑨ 李壽民《還珠樓叢談》,《茶話》第9期,聯(lián)華圖書公司民國卅六年(1947)丁亥刊,第92頁。
⑩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見《俞平伯全集》第5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470頁。
[11] 俞平伯《癸酉年南歸日記》:“下午訪徐孟乾姊丈于外灘十八號稽核所,返寓五時半?!币姟堆嘟技罚虾A加褕D書印刷公司1936年版,第230頁。
[12] 一粟《紅樓夢書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6頁。
[13] 吳成平主編《上海名人辭典》等著作定徐鼎康生于1876年,《最近官紳履歷匯錄》則記“徐鼎康,字錫丞,年四十二歲”即生于1879年,姑依后者。
[14]《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五七二,中華書局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定稿本。
[15] 光緒《東華續(xù)錄》卷二〇六,宣統(tǒng)己酉上海集成圖書公司刊本。
[16]《嘉定縣續(xù)志》卷一〇,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庚午刊本。
[17] 蔡鴻源主編《民國人物別名索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頁、第137頁。
[18] 佚名編《最近官紳履歷匯錄》(第一集),北京敷文社1920年版,第99頁。
[19] 記者《本埠新聞》,見《國聞報》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六月十六日,國家圖書館藏縮微膠卷。
[20] 冬烘剛《榮祿幕府考》,見《第十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北大歷史系2014年版,第10頁。
[21][22] 陸征祥《予袁齡等勛章令》,見《袁世凱全集》第3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293頁;后引五件分別見于第27卷第34頁、第27卷第47頁、第29卷第76頁、第32卷第185頁、第33卷第303頁。
[23]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31頁、第794頁、第993頁。
[24]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9—100頁。
[25] 鄭逸梅《藝林散葉》,北方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31頁。
[26] 朱家濂《先君交游錄》,政協(xié)浙江蕭山委員會文史工委會編《蕭山文史資料專輯》第5輯《朱翼庵先生史料專輯》,蕭山文史工委會1993年版,第27頁。
[27] 方豪《英斂之先生日記遺稿》,見《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學生書局1969年版,第2072—2073頁。
[28] 李保民《呂碧城年譜》,見《呂碧城集》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04—805頁。
[29][35] 汪家熔整理《張元濟日記》下冊,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第787、818頁。
[30] 許恪儒整理《許寶蘅日記》第4冊,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386頁。
[31] 翁萬戈編、翁以鈞校訂《翁同龢日記》第6卷,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版,第2729頁。
[32] 貴州文史館編《陳夔龍詩文集》,見《續(xù)黔南叢書》第6輯,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7頁。
[33] 朱啟鈐《存素堂絲繡錄》卷上(1928年刊本),見《筆記小說大觀》第10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6年版,第57—58頁。
[34] 張劍、徐雁平、彭國忠整理《翁斌孫日記》,江蘇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123—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