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瓛
(南京城墻博物館,江蘇 南京 210000)
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展示自身獨特文化底蘊與內涵的重要公益性場所,對每一個城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類型的博物館也有自身獨特的展覽主題,體現(xiàn)出城市在某一方面具有的優(yōu)勢,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煤炭博物館、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的偽滿皇宮博物館等,皆是基于自身獨特自然優(yōu)勢或歷史文化底蘊而建造或設計的博物館。
對于一個博物館而言,將文物進行陳列展覽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因為文物是博物館用來傳遞歷史知識、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媒介,作為歷史的見證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去感受。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笨梢姡奈镪惲械男问脚c設計在整個博物館文化事業(yè)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本文以南京城墻博物館為例,對博物館展陳形式進行論述。
對于一個博物館而言,其整體的結構與布局設計都非常重要,能夠給參觀者最為直觀的印象。在符合自身特色的布局設計的基礎上,對陳列展品進行合理的擺設能夠增添博物館的文化氛圍、提升陳展水平,讓更多人認識到博物館之美。
遵從博物館主題,在對博物館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設計建造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體現(xiàn)出博物館自身的特色,讓參觀者能夠從外觀一眼就能感受到該館所展的主題和陳列風格。體現(xiàn)這種主題和特色,就必須要保證設計風格的鮮明與醒目,同時也要記住,博物館只是文物的保存者,真正重要的是其中收藏的文物珍寶。在設計時要避免博物館主體建筑喧賓奪主,既要契合博物館展品主題,也要作為背景更好地映襯出展品本身的底蘊。
南京城墻博物館(圖1)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和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倪陽聯(lián)合設計而成。何鏡堂院士團隊始終堅持以“城墻”作為博物館設計的中心主題,讓博物館成為城墻文物的載體,以此突出城墻以及與城墻周遭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藝術風格。通過充分吸收中華門甕城的建筑特色,抓取其最具特點的結構,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就是讓參觀者既能從外部觀察到館身“城墻”的“形”,也能夠在內部看到屹立650多年的明代中華門與之遙相呼應的“意”。
圖1 南京城墻博物館的整體布局
整體布局的設計關系到博物館的整體布局,與博物館建筑整體一樣,本身也是博物館陳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設計時也要有充分的考慮,以實現(xiàn)文物展品與博物館館體之間的對話與平衡狀態(tài)。從博物館自身文化入手,設計具有本館文化的合理布局,使得風格上古樸大氣,場地上寬闊明敞。例如,故宮博物院的布局是傳承了紫禁城的布局,在成為博物館后整體氣勢恢宏大氣,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對于南京城墻博物館而言,其外部布局參考了中華門甕城兩側的馬道,在博物館的西側設計了三段反向攀升、各長五十米的坡道,形成了“近城低,遠城高”的布局樣式,給博物館營造出高低錯落、交織有序的美感,同時又帶有一絲現(xiàn)代化藝術氣息。在博物館頂面布有觀景平臺,平臺上通過結合十三座明代城門組成京城城墻輪廓燈帶。參觀者駐足觀景臺,既能了解南京京城城門的分布,又能登高遠望,將中華門段絕美景色盡收眼底。
建筑材料的選取也能夠反映一個博物館的文化風格,如果歷史博物館選用現(xiàn)代化的材料進行建造,或者藝術博物館選用古典的石料、木材進行裝飾,在風格上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不利于博物館文化的弘揚。就好比每個城市或地區(qū)的天文博物館,在建造時更傾向于選用玻璃、淺色石料作為建筑的主要材料,既能保證厚重的科學氛圍,又能體現(xiàn)出簡約大方的現(xiàn)代科技感;例如北京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其整體裝飾更像是一個寺廟,靜謐莊嚴,更具有神圣的藝術氛圍感。
在南京城墻博物館中,內部建筑統(tǒng)一使用了青灰色的色調,與城墻顏色相互輝映,在沉穩(wěn)低調的底色中又能讓人感受到一絲生機與靈動。而建筑材料選擇了清水混凝土工藝,既有現(xiàn)代建筑手法的質感,又能保證與南京城墻本體融為一體(圖2)。為更好地彰顯古城墻莊重古樸的特性,在建造時盡可能地保留了混凝土表面的原始紋理,展現(xiàn)出“剛柔并濟”的原樣,成為博物館陳展中最為核心的背景元素。
圖2 南京城墻博物館建筑
參觀博物館時,不只是觀看與了解陳展文物,更要觀賞博物館的建造工藝。因為博物館陳展向來不是單獨的物或景,而是物與景相結合,才能給參觀者更多的學習與感受空間。只有在設計與建造博物館展覽空間時精心構思,用獨特的匠心去完善建造,將博物館本身當作一件珍貴藏品,這樣才能讓博物館陳展取得最大的效果。
南京城墻博物館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很多這樣獨具匠心的細節(jié),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南京城墻博物館的外墻采用透明夾絲玻璃幕墻設計,在考慮低能耗和高通透采光的前提下,通過玻璃反射周邊景色,讓整個博物館漸隱于整個城市之中,與西側的中華門融為一體,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
博物館的藏品和文物陳列展覽也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合理的擺放能夠讓游客更好地了解與認識這些文物的信息與發(fā)展歷史,也能從側面體現(xiàn)出博物館對于文化展示的能力與構思。
完善布置流程對于博物館陳列文物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文物的完好無損。而完好無損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文物客觀存在的完好無損,即表面沒有明顯的殘缺或人為導致的裂痕,其次就是要保證文物所要展示的知識或文化能夠完整地呈現(xiàn)給參觀者并能夠被參觀者所解讀。對于大多數(shù)博物館來說,其展品主要為出土的文物,其在地下由于氧化或腐蝕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殘缺,在考古發(fā)掘以及陳展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其完整性。南京城墻博物館的展品主題為“曠世城垣”,其展品以磚石類構件、攻守城池武器為主,輔以與城墻相關的其他文物。2017年發(fā)掘的江西省黎川縣磚窯,是南京城墻營造非常重要的文物見證。但因為其規(guī)模較大,發(fā)掘及運輸過程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特別是將磚窯由館外運送到館內的過程較難實現(xiàn),在工作人員經(jīng)過周密的計算與統(tǒng)籌規(guī)劃后進行施工,最終將磚窯完好無損地放在展廳中,同時周圍輔以地貌復原和微縮場景重現(xiàn),讓參觀者更直觀地了解制磚的過程。就是通過完善的發(fā)掘、場景設計、擺放、輔助陳列等布置流程,讓參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文物的溫度,更深入地進行了解探索。
在進行博物館陳展設計時,要想保證參觀者充分了解所展藏品或舉辦的展會,就必須重視博物館氛圍的構建。氛圍構建首先可以借助燈光、背景音樂等,從視覺和聽覺讓參觀者置身于博物館營造的古樸或科技氛圍中,通過營造沉浸式的感覺幫助提升參觀時的專注度。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標志性的藏品文物來奠定某一展館的主旋律,以其醒目的特點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在南京城墻博物館的大廳就陳設著一座精巧且巨大的石質構件,即明朝初年南京明故宮遺存的、有馬娘娘梳妝臺之稱的拱形石券門。這座券門古樸且莊重,由數(shù)塊上好的太湖石拼合而成,石塊之間由榫卯結構相連接,結構十分穩(wěn)定,其表面則是由古代匠人精心打磨而成的水波紋。此外,這座門也有著豐富的歷史淵源,有與馬皇后相關的故事。將這個文物放置在博物館大廳,其歷史感與厚重感為參觀者奠定了文物探知的基本底調。
博物館通常是由多個展區(qū)構成,在遵守共同的主題下,由各個不同的展區(qū)承擔各自的子主題陳展。因此,在設計陳展分展館時就必須保證主題鮮明醒目,根據(jù)明確的主題進行文物的選擇與布置,這樣才能實現(xiàn)展覽內容的精細化與專業(yè)化。例如,故宮博物院就設有玉石、珠寶等多個主題的展區(qū),展示了許多主題鮮明的文物珍寶,參觀者可以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此外,故宮博物院也曾舉辦“丹辰永固”展覽,主要展示紫禁城的歷史。因此,主題鮮明是博物館陳設展覽時必須重視的問題。
城磚是南京城墻的建材中數(shù)量最大的一項,也是南京城墻獨特的文化標簽。城磚和城磚銘文,蘊含了南京城墻的燒磚產(chǎn)地、制磚工藝、造磚人員、城磚責任制和書法篆刻、字體演變等豐富文化信息,可以被看作活著的明初歷史資料庫,這在世界城垣建造史上尚屬獨一無二。展覽的陣列形式更能體現(xiàn)出城磚的價值,利用專門的展廳對南京城墻的近700塊城磚進行集中性展示的獨特形式,給參展者帶來了極大的視覺享受和沖擊。參觀者站在陣列之前,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多元歷史文化撲面而來的氣息,更能觀賞到明代制磚工藝之高明、筑城工程之宏大。同時,展廳內設置有城磚銘文查詢系統(tǒng),參觀者可以尋找展廳內與自己的姓氏、地點相同的城磚信息,與這座數(shù)百年前古老城墻建立跨越時空的聯(lián)系。
博物館作為公益性展覽機構,同時更肩負著保護文物的使命,不僅包括博物館自身所藏的文物,也包括保護世界范圍的文物不會遭到破壞。因此,在進行博物館陳展時,將自身保護文物所使用的特色技術進行展覽也是設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展示技術方案及方式,讓參觀者對當前文物保護情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也能夠樹立文物保護的觀念和意識。
南京市作為中國明清城墻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牽頭城市,在2020年2月率先啟動了南京城墻監(jiān)測預警平臺的建設。經(jīng)過一年多的建設,已經(jīng)建成了具有南京城墻特色的監(jiān)測預警平臺。成為國內規(guī)格最高、體量最大、功能最全、設備最多的城墻保護平臺。通過展出這一項技術,讓參觀者對城墻保護的原理更加清晰。另外,基本陳列展中設有一座大型數(shù)字沙盤,配合以多媒體立屏和投影,讓沙盤“動”起來,定時進行多媒體展演,呈現(xiàn)城墻四季美景,解讀豐富歷史信息。
如果想著力提高博物館陳展水平,不僅要從改善當前博物館對自身現(xiàn)有藏品及展覽的方式入手,也要積極引進新技術輔助展覽,讓陳展煥發(fā)出全新的生機活力??梢詮囊韵氯齻€方面入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數(shù)字化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媒體宣傳等領域。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領域中的重要承載場所,引進并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文物展示及信息講解等多種功能,讓參觀者對整個陳展有更加清晰的體驗與更加明確的學習收獲。例如,清華大學校史館在進行校史展覽時使用了三維立體投影、人機交互等技術,實現(xiàn)參觀者與展品之間“點對點”的互動。
南京城墻博物館在展覽過程中非常重視與參觀者的互動以及參觀者的體驗感受,因此,館內多媒體設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運用,為參觀者創(chuàng)設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互動設備,從而使參觀者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深刻。博物館的互動空間不僅局限于展廳內,在基本陳列展中,配合展覽內容,設置有筑城游戲、攻守城游戲等互動設施,增強展覽的趣味性。展廳一層大廳為開放式空間,可舉辦藝術類展覽,也可供舉辦兒童青少年活動,同時,互動設施分布在一層大廳,參觀者可進行城磚銘文拓印、集章等活動。
由于大多數(shù)博物館的文物具有不可再生這一獨特的性質,因此在陳展時應當注意對文物采取完善的保護措施。這就要求文物工作者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及時發(fā)現(xiàn)、發(fā)掘并保護好具有歷史、科學、文化價值的文化遺產(chǎn),并對部分缺損的文物進行修復,以盡可能實現(xiàn)文物壽命的延長,讓其更好地展現(xiàn)給世人。這就要求博物館在陳展前、中、后都要對文物保護予以高度重視,讓保護觀念貫穿于陳展始終。陳展全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博物館保護文物的決心,才能讓陳展的意義得到升華。
南京城墻博物館所藏文物多為城墻,在外經(jīng)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其表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磨損腐蝕等跡象。因此,保護這類文物并進行適當?shù)膹驮軌蜃寘⒂^者更加明晰當年的原貌,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展前要著力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在展中要嚴格把控文物所處的環(huán)境及人流量并及時監(jiān)控檢測,這樣才能夠讓文物得以顯現(xiàn)出應有的魅力。
博物館在陳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所展文物本身,也要注重陳展裝飾工程,二者共同組成了完善的陳展形式體系。優(yōu)秀的裝飾設計包括背景墻、圖文講解、引導牌等,都能夠將內容傳達給參觀者,提高參觀者的真實感受。例如,背景墻要重點突出展覽的主題,同時也要結合適當?shù)钠鹾现黝}的紋路或設計圖案,從視覺層面對參觀者進行刺激,激發(fā)其參觀的興趣。
對于南京城墻博物館而言,主要風格就是城墻的古樸厚重,背景墻的選擇應該更加偏向暗色調,同時參考各地古城墻的圖案紋路,盡可能體現(xiàn)出其飽經(jīng)歲月洗禮的痕跡。引導牌、指示牌的設計也要從美觀性和實用性出發(fā),可以結合城墻特點設計具有獨特韻味的字體,提升參觀者的好奇與新鮮感,從而增強與參觀者的互動體驗。
博物館的陳展設計是一個博物館開展科普工作的核心,在現(xiàn)在乃至未來的探索中,堅持博物館陳展設計“內外兼修”始終是重要的切入點。作為陳展設計者,要對展示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還要綜合考慮博物館實際情況、整體性、實用性等,并加以美學裝飾,讓博物館陳展既體現(xiàn)科學性,又能夠契合大眾的審美。
注釋
①范寶龍.陳列設計的意味[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5):7-8.
②王倩.展覽空間主題性與藝術性的營造——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秦漢文明”展形式設計為例[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7):149-160.
③閆廣宇.博物館歷史類陳列展覽的闡釋[D].鄭州:鄭州大學,2015.
④樊嬙.博物館陳展裝飾工程的主要特點[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5):148-150.
⑤關懿.博物館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意識問題[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115-117.
⑥宋曉瑩.多媒體交互設計在博物館陳展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20(19):31-32.
⑦趙樂.論博物館陳展的物質基礎與職能功效[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2):154-160.
⑧郭文乾.博物館展陳特色簡論[J].價值工程,2015,34(2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