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是教師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一個工具,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把教材奉為圭臬,對教材進行程序化的解剖,讓教材支離破碎,索然寡味。這和語文教學的目的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利用重組、穿插、簡略、補充、調(diào)換五種手段對教材活學活用,在教材里面加把鹽,加點味精,使教材香氣四溢,使之真正成為溝通交流和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的工具。
關鍵詞:教材 重組 穿插 補充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26
教材在日常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xiàn)實教學中,有許多教師把教材奉為圭桌,對每篇文章都進行程序化的解剖和分析,把教材分析得支離破碎,索然寡味。教材講完,便認為教學任務完成,萬事大吉。我們知道這完全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一種做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目的是溝通交流,提高修養(yǎng),而不是狹義的教教材。
如何讓教材真正成為提高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工具?如何讓教材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工具?如何讓教材高效又多姿?通過不斷探索,結合近二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五種方法,在教材里面加點鹽,加點味精,讓教材更加有滋有味,成為學生樂于品嘗的佳肴。
一、五招讓教材高效又充滿生機
(一)重組
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教材是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人教版教科書。十四年過去了,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學生在不斷變化,我們肯定要對教材進行不斷組合變化,才能讓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以單元重組,注重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記憶。一般來說,一冊書有四到六個單元。各個單元教學的順序,我認為值得斟酌。我一般喜歡把講述傳統(tǒng)文化的文言文單元和講述紅色記憶的革命文學放在前面。文言文單元,可以說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距離年代較久遠,學生不易理解,甚至連基本的字音都讀不準,翻譯更是讓人啼笑皆非。我先把文言文單元細細講,慢慢教,讓學生在“細”“慢”中領悟文言文的真諦。革命文學也是教學重點。我們應該用革命文學教導學生,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他們知道誰是真正最可愛的人?!赌脕碇髁x》《祝?!贰肚袀鳌贰短K武傳》《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都是其中較好的篇目。
以體裁重組,以讀促寫。葉圣陶先生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書中深刻地論述了讀和寫的關系: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以體裁重組課文,教會學生如何真正去寫作。高中語文必修二的第一單元有《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三篇課文,這個單元是練習寫景狀物散文的絕好素材。《荷塘月色》以游蹤為線索,《故都的秋》以不同的景物為線索,《囚綠記》在寫景狀物方面稍微遜色,我們可以把第三單元以時間為線索的《赤壁賦》組合到第一單元來,利用這四篇課文教學生寫景狀物的散文。我們可以把《荷塘月色》中的月色和《赤壁賦》中的月色進行對比分析,教會學生如何寫月色。同時四篇課文,四種線索,會很大程度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以專題重組,積累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學生寫作文時感覺無話可說。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讀書太少了,或者是讀過的書不知歸納總結,使知識點處于零散狀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多帶領學生以專題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而且是滔滔不絕。清華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賽桂梅老師最喜歡就是“主題教學法”。她以“偉大的友誼”“思鄉(xiāng)”等為主題,一篇帶多篇,牽主題一發(fā),帶動聽說讀寫全身,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柳永的名作《雨霖鈴》,我們可以把男女離別詩作為一個專題來進行重組和比較?!队炅剽彙纷⒅氐氖恰敖裣菩押翁帲織盍稌燥L殘月”,描寫出情人離別后,不知漂泊何處的感傷;《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注重描寫男女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長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寫盡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無盡思念。同是男女離別詩,境況、旨趣各不相同。
以作家重組,知人論世。如果我們把不同作家不同作品放在一起,往往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作家的身世、生活背景以及時代,這樣的教學是深入而博大的。學習杜甫的《登高》《秋興八首》,我們可以復習他的《春夜喜雨》。讓學生知道杜甫一生漂泊流離,生活艱辛痛苦。在成都的幾年,生活安定,又有朋友嚴武的資助,對于杜甫來說,是多么幸福的一段時光。
(二)穿插
現(xiàn)在的教材是以體裁為單元安排課文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大弊端。我們應該靈活加以穿插處理。
1.不同課本之間穿插
現(xiàn)在高二的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共六個單元二十七課,全都是古文。如果我們每學期都在文言文的知識海洋里漂泊,學生肯定會厭煩,課堂也會變得枯燥乏味。我們可以對《中國古代詩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進行穿插教學。兩者一個古代,一個現(xiàn)代,一個凝重,一個活潑,相得益彰。
2.不同單元之間的穿插
在文言文單元教學中,文言文較為難懂,而且要求背誦的篇目很多,如《離騷》《逍遙游》,學生苦不堪言。如果我們把文言文單元和現(xiàn)代文單元穿插一下,學兩課文言文,再學兩課現(xiàn)代文,兩者結合,一張一弛。師生都很放松,教學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的。
高中語文必修四的第一單元為戲劇單元,學生閱讀量較少,早讀課很多學生無事可做。而第二單元是宋詞單元,共有8首詞要求背誦和默寫,學生閱讀量較大。我們可以把一二單元穿插進行,這樣的教學張弛有度,學生更為喜歡。
3.作文和考試的穿插
語文教學似乎形成一個慣例,每周五都有語文連排課。大多數(shù)老師都把連排課用來考試或者寫作。如果把二者穿插一下,一周作文,一周做試卷前面的基礎題,兩者可以組成一張完整的試卷,何樂而不為?
(三)簡略
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許多特殊原因,一些專業(yè)性特強的課文,我們教師自身都難以讀懂。如高中語文必修四的《宇宙的邊疆》《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很多教師讀都讀不懂。這樣的課文可以簡略提一下,不要以為自己昏昏,別人會昭昭。另外,很多帶星號的文章,我們教師只要簡單提些重點就可以了,主要靠學生自學。只有詳略得當,抓住重點,課堂教學才能流光溢彩,語文味十足。
(四)增補
1.同類作家作品的增補
同類作品的增補,能使我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和作品。例如,在教學李清照的《醉花陰》《聲聲慢》的時候,可以補充她的早年作品《如夢令》《月滿西樓》。這樣讓學生知道李清照晚年生活是悲愁的,但早年的生活也曾幸福和甜蜜過。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同時,我們可以補充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讓學生除了了解一個曠達樂觀的蘇軾,還知道一個柔情萬種的蘇軾。
2.同類題材作品的補充
同類題材作品的補充有利于讓學生形成相關的知識鏈,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理解更透徹。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我們可以補充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并且把兩者進行比較閱讀,從中探討音樂描寫的一些通用手法。在學習巴金的《小狗包弟》時,我補充了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兩者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更深刻地揭露當時的社會問題。
3.補充課內(nèi)欠缺的專題
由于教材篇幅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教師應根據(jù)自己教學的需要補充大量的課外知識。例如,現(xiàn)在教學淡化語法,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特殊句式分析、病句分析都需要了解語法的基礎知識,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補充講解,讓學生及早掌握句子的基本結構和語法功能。
4.補充書法教學
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學生的書寫技能越來越差。有很多學生的作文,錯別字連篇,字如亂草,讓人感慨不已。我利用早讀時間,經(jīng)常給學生做一些書寫示范,講一些基本的筆畫、結構、章法,要求學生每周至少練字一到兩張,以此不斷提高書寫水平。同時,在早讀默寫的時候,我不但給學生的書寫內(nèi)容打分,而且給學生的書法內(nèi)容打分。久而久之,學生的書寫水平大都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5.補充朗誦教學
朗讀不僅可以提高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也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同時,朗誦還有利于開發(fā)右腦,有利于改變學生自卑的性格,增加孩子的膽量。本人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誦能力的培養(yǎng)。早讀課上,我會專門講解一些朗誦的技巧,講解什么是輕讀和重讀,如何讀出作者的情感,朗誦時需要什么樣的站姿和表情,等等。學校有朗誦比賽,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爭取獲獎。同時,每天早讀課開始的時候,我讓學生全班齊讀,復習前兩天學過的內(nèi)容。在齊讀聲中,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集體凝聚力得到提高。
(五)調(diào)換
對于太難太易或者意義不大的一些作品,教師可以靈活處理,把作家的其他作品調(diào)換過來進行教學,這樣效果應該更好。
二、靈活運用五種手段教學高中語文必修四教材
高中語文必修四教材是高一下學期五六月份要學的內(nèi)容,其間,學校要組織高考、中考等一系列考試,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教學時更應該對教學內(nèi)容靈活處理。
(一)全書四個單元:調(diào)換
本冊書的四個單元分別是:中國古代戲曲和中外話劇、宋詞、隨筆和雜文、古代人物傳記。本冊書教學時間主要是五六月份,天氣較熱,高考、中考等各種考試還要占用大量教學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想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古代人物傳記是有較大難度的。我們教學時,上完一二單元之后,可以把三四兩個單元調(diào)換一下,先上難度較大的古代人物傳記,再上難度較小的隨筆和雜文。這樣安排,我們可以輕松自如學完全冊,何樂不為?
(二)第一單元教學:穿插、補充
第一單元是古代戲曲和中外話劇,學生在早讀課上背誦的內(nèi)容相對較少。而第二單元有八首詞要求背誦和默寫。我們在上第一單元時,可以把第二單元詩詞內(nèi)容穿插起來。這樣早讀課上,學生該讀的讀,該背的背,忙得不亦樂乎。在上本單元之前,我們應該對本單元做一個整體教學,講講戲劇的基本常識。說說中國戲劇的生旦凈末丑,說說外國戲劇的三一律。戲劇的矛盾沖突較為激烈,我們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更加真實地感受戲劇的魅力。第三課是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我們應該補充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讓學生對莎士比亞的戲劇風格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三)第二單元教學:重組、補充
第二單元教學內(nèi)容是宋詞。其中編排順序是《柳永詞兩首》《蘇軾詞兩首》《辛棄疾詞兩首》《李清照詞兩首》。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先上蘇軾和辛棄疾的四首豪放詞,然后再上柳永和李清照的四首婉約詞,最后把婉約詞和豪放詞進行區(qū)別賞析。這樣學生對宋詞了解更透徹一些,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一些。本單元的四個詞人都是當時的名家,我們應該多補充一些他們的作品,讓學生對作家及其所處的時代有全面的了解。在詩歌單元,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教師應該先講解各種朗誦的技巧,要求學生盡量讀出作者的情感。例如李清照的婉約凄清,蘇軾的開闊豪放,以及辛棄疾的悲壯。在朗誦形式上,可以讓男女生進行比賽,也可以每小組選出代表進行比賽。在朗朗的誦讀聲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四)第三單元教學:補充
第三單元教學隨筆和雜文,它對于我們的議論文寫作有很大幫助。《拿來主義》先破后立,主要運用了喻證、正反對比論證手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對比論證;《短文三篇》主要屬于隨筆,論證方法較少。我在教學時補充了兩篇高考滿分作文,重點講述了例證、引證、喻證的運用方法,并讓學生隨堂練習口頭作文,提高議論文的寫作能力。
(五)第四單元教學:調(diào)換、補充
本單元的三篇古文各有特色?!读H藺相如列傳》篇幅較長但語言淺顯,《蘇武傳》篇幅較長且語言深奧,《張衡傳》篇幅較短且語言淺顯。高二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認識較為膚淺。我們教學時可以先上《張衡傳》,然后是《廉頗藺相如列傳》,最后上《蘇武傳》,由短到長,由淺入深,這樣更符合教學規(guī)律,學生更易于接受。
三、教材有效運用的誤區(qū)
教材只是個例子,我們不能把教材當作圣旨,或者奉為圭臬。有的老師,如果自己進度比別人快了,就沾沾自喜;進度慢了,就愁眉不展。這些做法都是不恰當?shù)模驗檫M度的快慢、教材教的多少,與學生成績的提高沒有直接關系。當然,如果完全拋開教材,課堂上完全是信馬由韁,則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也是不可取的。
總的說來,教材只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工具,本身是無味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教材中加把鹽,加點味精,加點麻油,讓它香氣四溢。這樣學生樂于學,老師樂于教,這樣的教學是高效又多姿的。但愿我的這把鹽,對各位同行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參考文獻:
張建?!兑舱劇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語文天地》2015年第8期。
(李春,1978年生,男,漢族,大學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古代漢語、漢語言文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