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新
傳統(tǒng)的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TCA類)盡管療效肯定,但毒副作用大,尤其是抗膽堿能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副反應等,常使病人難以耐受長期治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缺乏選擇性以及對酶的不可逆性抑制,導致肝毒性和高血壓危象而使臨床應用受限。
新一代抗抑郁藥主要有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類)、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郁藥和選擇性5-HT和去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下面予以簡單介紹。
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嗎氯貝胺,是一種新型可逆性選擇性MAO-A亞型抑制劑,它克服了反苯環(huán)丙胺和異卡波肼等經典MAOI抗抑郁藥的肝毒性和奶酪效應的致命缺陷。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類)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等。它們在保持了經典抗抑郁藥療效的同時,顯著減少了由于作用于其他受體所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功能紊亂,部分病人有失眠、焦慮、性功能障礙,一般不影響治療。此類藥物用法簡單,服用方便,不需要監(jiān)測血藥濃度,不需要逐漸加量,尤其適合抑郁癥病人的門診治療。其中西酞普蘭對受體的親和力最低,副反應相對較少;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對受體的影響大,副反應相對較多。
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郁藥如米氮平,其雙重作用機制可能是其起效較快的主要原因。米氮平的抗抑郁效果與TCA類相當,與SSRIS類的氟西汀和西普肽蘭相當,而用藥早期的效果較上述兩藥為優(yōu)。
選擇性5-HT和去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法拉辛,其療效與氯丙咪嗪、阿米替林、舍曲林相當,優(yōu)于馬普替林,而副反應遠低于上述諸藥,且起效快。該藥在治療劑量范圍內副作用輕,無成癮性,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惡心(6%)、嗜睡(3%)、失眠(3%)、頭痛(3%)。
5-HT拮抗/回收抑制劑如曲唑酮(trazodone),能抑制5-HT的回收而消除抑郁。嗜睡鎮(zhèn)靜作用很強,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但容易產生直立性低血壓。
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回收抑制劑如丁胺苯丙酮.其療效與標準抗抑郁藥相當,而副反應較少。但劑量較大時有誘發(fā)癲癇的可能。
抗抑郁藥一般起效較慢,大多數抗抑郁藥的起效時間為10~14天,通常需要4~6周才能充分顯效。顯效時間的快慢除了與藥物的作用機制、劑量相關外,還與患者的性別、種族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使用抗抑郁藥2—4周癥狀無改善時,醫(yī)生會考慮增加劑量或者調整藥物的種類,換用其他藥物。
抗抑郁藥不具有成癮性,不會上癮。一般來說,成癮性是指在長期使用某種物質后,機體對這種物質產生了生理性或者精神性的依賴和需求,停用后產生戒斷癥狀。臨床中患者停用抗抑郁藥后感覺難受,并非是因為“成癮”所造成的戒斷反應,而是撤藥反應。撤藥反應在精神科并非罕見,驟??拱d癇藥、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物等都會出現撤藥反應。突然停用抗抑郁藥也會產生撤藥反應,出現如頭痛、睡眠障礙、惡心、易激怒等。只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科學減藥停藥,就可避免出現撤藥反應。停用抗抑郁藥宜緩慢,逐漸減少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