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英
一天,時任杭州知府的蘇軾接到一個案子。
原告是綢緞商,被告是制扇商。被告曾向原告賒了價值二萬貫錢的綾絹,誰知逾期卻分文未還,綢緞商數(shù)次索要無果,于是一怒之下將制扇商告上衙門。
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這個案子的確很好判,可學博才高、公正嚴明的蘇知府、蘇大學士卻犯了難。
原來蘇軾了解到被告并非奸商,只因老父親病故,辦理喪事欠下不少債務(wù);又因當年夏天多雨,扇子滯銷,所以債上積債,無力償還。如今債主逼債,苦不堪言。
如果簡單依法公判,雖然給綢緞商討回了公道,但制扇商勢必家破人亡;如果同情制扇商,又如何保護綢緞商的利益呢?
蘇軾苦思良久,終于有了兩全其美的好主意。他讓被告速速回家取來二十把上好的團扇,被告不知蘇大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又不敢多問,只好糊里糊涂地取來,放在大堂上。原告一看團扇急了,大聲嚷道:“莫非要用這些舊團扇頂賬?”蘇軾也不解釋,只是一邊含笑示意原告冷靜,一邊令手下備好筆墨。只見他在團扇上點點畫畫,原本一個個單調(diào)的扇面上瞬間點染了竹石花木、字詞佳句,還有蘇軾本人的名號。只片刻工夫,這二十把普通的團扇就變成了二十幅精妙絕倫的東坡字畫,原告和被告都瞠目結(jié)舌,不知蘇大人意欲何為。就在他們疑惑時,蘇斌說:“將這二十把團扇拿到市場上,每把按一千文出售?!贝嗽捯怀?,原告和被告立即明白了蘇大人的良苦用意,他倆雙雙跪在蘇大人面前,連連叩頭謝恩。
被告拿著這些團扇剛走出衙門,就被不少慧眼識珠的人圍住。團扇不一會兒就被搶購一空。就這樣,談笑間,被告欠的債得以順利償還,原告的利益也得以保護,真可謂皆大歡喜。
編輯/皮小Y 美術(shù)設(shè)計/張文舉
摘自《快樂青春:經(jīng)典閱讀(小學生必讀)》2021年第7期
說一說
蘇軾為什么沒有直接判被告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