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崗
摘 要:杖頭木偶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發(fā)揚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注重杖頭木偶的傳承與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杖頭木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1木偶的發(fā)展歷史
1.1新中國成立前
縱觀木偶的發(fā)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當時主要用于殉葬,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木偶一直以殉葬品的形式出現。而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到隋唐時期已經漸漸從貴族的殉葬品演變成了尋常百姓的娛樂方式,也漸漸在尋常百姓的揭示之間流行。尤其在唐代,木偶作為娛樂形式表現的更加明顯,甚至在宋代某些的場面更為壯觀,常常會在街上進行游行表演。而宋代的木偶戲表演的形式十分多樣,內容也極其豐富,全國各地擁有眾多的木偶表演團體,也漸漸成為了宋代百姓最重要的日常娛樂活動。木偶戲自進入明清時期后,與中國傳統戲曲齊頭并進,內容和表演形式更為深入,并且能充分展示各地的風俗習慣與特點,木偶戲的演出團體也遍布全國各地。明清時期的木偶種類極其豐富,其中就包括杖頭木偶,除此之外還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等。而明清時期是杖頭木偶的主要發(fā)展時期,當時杖頭木偶范圍廣泛,分布全國,例如江西、遼寧等地都有杖頭木偶的演出文字記載。而在明清時期后,新中國成立之前絕大多數仍沿用傳統的杖頭木偶戲劇形式與內容,無大規(guī)模的變動。
1.2新中國成立后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新中國成立后,木偶戲迎來了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全國各地的杖頭木偶演出戲班比比皆是,但大多數的杖頭木偶戲班由于經濟原因,演出條件簡陋且演出設備單一,但由于演出者的技術出眾,也吸引了很多觀看者,成為了當時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之一。
在1955年4月,木偶戲迎來了新的改革,當時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木偶觀摩演出會,全國有來自12個省的戲劇團進行了演出,包括江蘇、黑龍江等。雖然很多演出的劇目大部分沿用傳統的木偶劇目,但大多數進行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除此之外還展示了一些結合現代生活的木偶劇目,此時的木偶劇因思想內容因為創(chuàng)新且具有民族特色,而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喜愛。
而另一個轉折點則是在2019年,杖頭木偶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杖頭木偶戲的發(fā)展與保護也開始逐漸重視,自此,帳篷木偶戲的傳承與發(fā)展進入了新的時期。
2杖頭木偶的藝術價值
2.1審美價值
相比于其他表演藝術,杖頭木偶最大的特點是以木偶的形象表達戲劇人物與戲劇內容,木偶的形象是藝術價值的作為具體的表達因素,可以體現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涵養(yǎng),也可以通過木偶的形象表達戲劇對于人物的描寫,更生動的體現人物特點,也更方便戲劇內容的表達,使觀看者更能深入其中,體會杖頭木偶戲的藝術內涵。
因此,在杖頭木偶戲的藝術價值表達中,木偶的審美價值顯得尤為重要。杖頭木偶的形象是木偶內在氣質的直接表現,通過對于木偶形象細節(jié)的刻畫,使觀眾能直接感受木偶的性格及特點,例如對武松眼神及動作的描繪體現出其英勇的特點。由此可見,杖頭木偶形象的具體刻畫不但是杖頭木偶的審美價值的體現,還可以充分吸引觀眾的觀賞興趣。
2.2技術價值
由于杖頭木偶在完成時需要多道復雜的工序,需要制作人員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完成,并且每一個杖頭木偶的完成都相當于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木偶的每一項結構都需要制作人員的百般磨練,從木偶的雕刻成型到安裝操控手桿等多種工序都需要制作者極大的耐心和專業(yè)的技術,才能賦予帳篷木偶靈魂。由此可見,杖頭木偶的制作體現了極大的技術價值。
3杖頭木偶的傳承發(fā)展
目前,杖頭木偶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注意其傳承與發(fā)展,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一定的貢獻。以下為帳篷木偶的傳承發(fā)展三種策略,為我國杖頭木偶的傳承發(fā)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3.1獲得相關支持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杖頭木偶也受到了相應的關注,但由于其特殊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專業(yè)性,在傳承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難度。因此,杖頭木偶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不斷的完善該項藝術的保護體系,使廣大群眾能夠了解并喜歡。相關杖頭木偶戲推廣部門可以開展研討活動,通過互相交流與學習精進對該項藝術的掌握與了解;還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對杖頭木偶進行宣傳,擴大影響范圍;同時,還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杖頭木偶藝術可能會出現的瓶頸,并學習他國的經驗,結合我國自身文化傳承發(fā)展情況,對該項藝術進行改革以吸引更多海內外的觀眾,充分提高杖頭木偶的推廣范圍,更有效的對其進行傳承與發(fā)展。
3.2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
隨著新媒體傳播形式的不斷發(fā)展,帳篷木偶傳播的渠道選擇范圍更加廣泛。在進行該項藝術的宣傳與推廣時,可以利用電視和網絡等現代新媒體進行,使更多的群眾了解杖頭木偶?,F階段例如國家寶藏等文化類藝術節(jié)目受到了很多群眾的喜愛,但與杖頭木偶有關的節(jié)目微乎其微。為了杖頭木偶該藝術更好的傳承與發(fā)展,可以利用觀眾更喜歡的形式多多制作杖頭木偶有關的節(jié)目,對其加以宣傳,使更多人能夠了解該藝術。
3.3培養(yǎng)藝術傳承接班人
杖頭木偶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年輕的接班人。資深的杖頭木偶老藝術家可以通過開展培訓,對該藝術感興趣的年輕人進行技藝傳授,年輕人擁有更先進的思想,并且能順應時代發(fā)展,在潛心學習杖頭木偶這項藝術之后可以根據時代的進步對傳統的手藝進行改革,為杖頭木偶的傳承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追溯了木偶的發(fā)展歷史后,從審美與技術兩方面深入探究了杖頭木偶的藝術價值,并為了杖頭木偶的傳承與發(fā)展提出三種策略,分別是獲得相關支持、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培養(yǎng)藝術傳承接班人,為杖頭木偶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也為進一步發(fā)揚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顥. 杖頭木偶藝術特色分析與傳承發(fā)展[J]. 中國文藝家, 2020(4):1.
[2] 李葉曄.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傳承現狀研究[J]. 藝術評鑒, 2018(19):2.
[3]陳亦駿. 關于如皋杖頭木偶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實踐與思考[A]. 如皋市人民政府、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如皋·首屆全國木偶皮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C].如皋市人民政府、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2013:26-33.